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我那温柔善良的师兄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1节


  沈婉妤在宫女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开口向救命恩人道谢。

  修士见两名女子柔弱无比,为了保证她们的安全,便将二人一路护送回沈家。

  回到沈府后,为了报答修士的恩情,沈婉妤留他在沈府里过了一段时日。

  当时的沈婉妤年方二十,被修士救下后对他情根深种,两人在沈府度过了一段温馨又美好的时光。

  沈婉妤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某一日,修士突然不辞而别。

  女子当时看到空无一人的房间后,整个人不知所措。她当下就想起修士曾经跟她说起过,他来自云舒派。

  没有丝毫犹豫,沈婉妤第二日就带着宫女,踏上了前往云舒派的道路。

  这一路山高水远,沈婉妤和宫女走了许久,终于到达云舒派。

  沈婉妤跟云舒派的守门弟子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在弟子的帮助下成功见到了修士。

  女子在见到修士的那一瞬间喜极而泣,一把冲上去抱住了他,宫女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再后来,修士将沈婉妤带到了一个房间,两人在里面聊了许久。

  沈婉妤出来时眼眶湿润,似乎刚哭过一场,宫女见状也不敢多问,只是安静地守在一旁。

  从房间里出来后,沈婉妤好不容易才将心情平复下来,随后便离开了云舒派。修士也没有挽留她,只是一路注视着她离去的背影。

  宫女并不清楚沈婉妤和修士之间说了什么,但从沈婉妤的表现来看,也大致能猜到他们定是不欢而散。

  她本以为沈婉妤从云舒派出来,会直接返回沈家,可沈婉妤却带着她来到附近的一处大街,让她帮忙去商铺买些东西,自己则站在原地等她回来。

  宫女没有多想,按照沈婉妤的吩咐将东西买好,返回两人约定的地点时,却并没有看到女子的踪影。

  她心中大急,连忙向附近的路人打听,也在周围寻了整整一天,却始终没有找到那熟悉的身影。

  无奈之下,宫女只好独自一人返回沈府。她在沈府等了足足半年,沈婉妤一直没有回来,宫女也就返回了皇宫,回到了皇后身边。

  皇后在得知表妹失踪的消息后,派了不少人前去寻找,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附近找到了沈婉妤的尸体。

  沈婉妤是自尽而死,村民发现她时,从她的怀里搜出了一枚令牌,正是云舒派的弟子令牌。

  皇后于是根据令牌上的名字派人找上了云舒派。

  徐嘉泓得知沈婉妤去世的消息后,心里不由得空了一下。但他当时已有了夫人,且刚成为云舒派掌门没多久,若是承认自己与沈婉妤相识,对他并无好处。

  于是他回复说自己一年前下山历练,中途不小心遗失了令牌,想来是被附近的人捡到了。

  徐嘉泓伸手接过失而复得的弟子令牌,同时也为皇后痛失爱妹一事感到可惜。

  皇后派去的人询问无果后,便返回了皇宫,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

  老嬷嬷从回忆中缓过神来,她已经许久未曾想起过那名贵人了。如今看到宁清和沈婉妤颇为相像的面容,老嬷嬷的心里不由得泛起波动。

  沈婉妤温柔敦厚,对下人也和和气气,老嬷嬷年轻时虽然只跟在她身边服侍过很短的时间,但对这位主子还是十分尊敬的,也为她所遇非人的遭遇感到痛心。

  “仵作查验过尸身,说女子是刚生育完没多久去世的,皇后娘娘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事。”

  “但云舒派掌门并不承认他和女子相识,皇后娘娘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没有追究这事。”

  “娘娘派人在尸体周围的村子里找了许久,并未找到刚出生婴儿的踪影,无奈之下也只能放弃搜寻。”

  “照这么一想,若那孩子能平安长大,估计也和姑娘您现在一般大了。”老嬷嬷看着宁清,一字一句地道。

  宁清听完整件事后,心里猜到了些什么。她想了一下,拉着老嬷嬷的手认真道:“那孩子现在一定十分幸福,嬷嬷您不用担心。”

  老嬷嬷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她还有事要忙,冲着几人挥手道别后就离开了。

  宁清几人也转身往临华殿的方向走去。

  温零露挽着宁清的手臂,在她耳边悄悄问道:“清清,那沈家小姐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娘亲。你不是说过,你爷爷当初就是在客栈将你带回家的吗?你为何不跟嬷嬷说这事呢?”

  两人的关系很好,彼此间无话不说。温零露很久之前就知道,宁清是由她爷爷从小带到大的,也清楚她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亲生爹娘是谁,当下便问了出来。

  宁清道:“这世上相像之人多了去了,那沈婉妤说不定只是与我长得相似,不一定就是我母亲。”

  “再者,听那嬷嬷的话语,这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大家现在都有了新的生活,还是没必要再说出来了。”

  她如今在天极派生活得很好,身边也有了不少朋友。

  就算那沈婉妤真是她的娘亲,也已经不在这世间了,又何必去纠结自己是不是她的孩子呢?还不如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

  众人来到临华殿时,百里均明正在里面吩咐宫女们按要求摆放殿中的陈设,见到他们后忙放下手中的事务,上前迎接。

  “你们来了?”

  几人轻轻点头,随后认真地打量起这临华殿的内部。

  殿内金碧辉煌,四周有华丽的圆柱支撑,每根圆柱上都雕刻着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似欲腾空飞去。在大殿中央,摆放着一把金漆雕龙宝座,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不少宫女、太监在大殿内来回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册封大典做足准备。

  百里均明见宁清他们对宫殿内的装饰十分感兴趣,当下开口给大家介绍。

  他的声音清冽,就像是草叶上的露珠,清澈而透亮。

  宁清在旁边安静地聆听着,神情认真。

  百里均明正准备跟众人介绍册封大典的流程,外面突然传来响亮的通报声。

  “圣上驾到。”

  所有人的注意都被吸引,下意识地往大殿门口望去。

  一道明黄色的人影,带着一名雍容华贵的女子,以及数名太监宫女,缓缓走进众人的视野中。

  本来还在殿内忙活的宫女太监们,此时纷纷放下手中之事,跪拜在地,垂眸低首,一脸恭敬地向元效帝和他身边的皇后请安。

  宁清几人也在一旁跟着行礼问好。

  “陛下万安,皇后娘娘金安。”

  在满场高呼声中,元效帝环视了一圈四周,最后将目光定格在百里均明身上。

  “平身吧。”

  元效帝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起身,随后迈开步子,往百里均明的方向行去。

第43章 大朔国8

  “陛下。”

  见元效帝停在自己面前, 百里均明又对着他恭敬地施了一礼,语气虔诚。

  元效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带有几分赞赏的声音响起:“这册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得不错, 爱卿继续努力。”

  “谢陛下夸赞。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让陛下失望。”百里均明立马回道。

  宁清站在一旁,默默地打量着元效帝和他身边的皇后。

  元效帝一身明黄色长袍, 衣衫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龙腾图案, 高贵而大气。他虽过了不惑之年, 但英气不减当年, 剑眉浓郁,双眸漆黑,宛若黑玉, 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君临天下的王者霸气。

  皇后则是一袭大红色拖地长裙, 裙摆上绣着一朵硕大的牡丹花,鲜艳无比。她左边的发间上插着一支金海棠珠花步摇,随着她的走动轻微晃动,端庄又优雅。

  元效帝和百里均明简单聊了一下后, 面向怀良几人问道:“几位修士千里迢迢来到大朔国,在这里呆得可还习惯?”

  怀良道:“多谢陛下关心, 这几日我们在宫中过得十分舒心。”

  他又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 双手递给元效帝, 道:“这是师父让我转交给陛下的信, 还请陛下百忙之中抽暇垂阅。”

  元效帝接过怀良手中的信件, 交到一旁的太监手上:“好, 朕收下了。”

  他想了一下, 又问道:“你师父和温掌门近来可好?”

  怀良道:“回陛下, 他们一切都好。师父还说十分想念曾经和陛下一起修炼的日子。”

  均言也道:“我师父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元效帝爽朗一笑, 语气中带有一丝怀念:“虽然只在天极派修行了两年,但仔细回想,那段时间也算是朕少有的悠闲时光。”

  那时元效帝还未被封为太子,出于对修炼的好奇,以夏祈安之名前往天极派修行了两年。他在门派中结识了容隐和温怀铭,三人性子相投,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再后来容隐和温怀铭拜入同一个师父门下,夏祈安也因为被他的父皇召唤,回到了大朔国,三人此后便再也没见过面。

  没过几年夏祈安成为了太子,先帝去世之后又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封号元效,世人尊称他为元效帝。

  元效帝登基后,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国家政事上,一心为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忘了在天极派中的许多事,但仍然记得和容隐、温怀铭在告别时说过的话。

  “我要回去了,以后怕是没什么机会再见到你们了。”当时的夏祈安言语诚恳,目光真挚。

  “说好了,未来我们有了传承之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

  三位少年在天极派立下约定,元效帝也遵守了自己年轻时的诺言,邀请容隐和温怀铭来参加大朔国的太子册封大典。

  温怀铭和容隐,一个是天极派的掌门,忙于宗门事务;一个是天极派的长老,沉迷修炼。

  二人一时间难以走开,便让自己的徒弟代为参加大典,也算是完成了少年时期的约定。

  *

  元效帝回忆起当初在天极派修炼的日子,慨叹不已。原来不知不觉间,那段时光也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啊!

  他望向怀良几人,心中感慨万分。

  没有人永远年少,但永远有人是少年。

  跟几人简单寒暄过后,元效帝准备离开。他今日还有不少奏折要批阅,只不过方才和皇后经过临华殿,听殿外太监说天极派的修士和百里均明都在里面,这才想着进来看看。

  元效帝临走前望了皇后一眼,见她似乎还不愿离开,当下问道:“皇后可要和朕一起?”

  若是以往,皇后便跟随元效帝一同离开了,但她望了一眼宁清,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波澜。

  她脸上挂着端庄的微笑:“妾身还想跟几位客人聊一会,陛下您先去忙吧,不用等妾了。”

  元效帝微一点头,随后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离开了临华殿。

  待元效帝走后,皇后才将目光移向宁清:“敢问这位姑娘芳龄?”

  宁清恭敬地道:“回皇后,小女子年方十七。”

  皇后低头沉思,半晌,她轻声开口:“十七岁……好一个花样年华。”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