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暮春之令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9节


徽妍瞅着前面的家人们有说有笑的样子,正走着,忽而听皇帝道,“女君方才劝兄长和为贵,果有深意。”

她看看皇帝,瞅见那意味深长的目光,笑笑,答道,“妾兄长自幼随博士严珅学棋,十岁至今,败绩不出五指。”

皇帝眉间有些讶色。严珅是个名儒,学问渊博,亦是有名的对弈高手,纵横京畿棋坛数十年,敌手寥寥。

怪不得自己连输三盘。

皇帝彻底心服,却瞥了瞥徽妍,“女君一开始便知道我会输,于是作壁上观?”

“岂敢。”徽妍不以为然,“公子不惧应战,妾也自当旁观。”

皇帝微微挑眉,心里“嘁”一声,转过头去。

到了车前,只见侍卫们早已备好车马,侍立周围。

众人与皇帝再道别,却发现王恒也牵了马来,立在车旁。

“你要去何处?”戚氏问。

“我……送送刘公子。”王恒说着,瞅瞅皇帝,又连忙收回目光。

戚氏笑起来,对王璟道,“去做个车郎,果然知礼许多。”却对王恒道,“送是甚好,只是刘公子要赶往弘农邑,诸多礼节,只怕拖慢了公子行程。”

呃……王恒犹豫,看向皇帝,面色不定。

皇帝从善如流:“王郎官不必多礼,戚夫人说得对,且在下亦有从人跟随,诸多礼节还是省去为好。”

说罢,再看一眼徽妍,转身登车。

马车辚辚走起,马蹄踏过,尘雾飞扬。

“母亲,刘公子又借了书,下次可会再来?”王萦问戚氏。

“会来,总要还书啊。”戚氏笑眯眯。

千万莫再来才好……徽妍心里道,不禁瞅了瞅王恒。

只见他怔怔地望着皇帝一行离去的影子,似乎仍然回不得神,只怕那心肝里大概与自己上回一样,全在惊涛翻滚,雷电齐鸣。

☆、第45章

皇帝一路紧赶,如原先议定,第三日午时前回到了未央宫。

他先到宣政殿,处理完这几日积累的要事。其中最重要的,是杜焘的奏报。如皇帝所料,右贤王被右日逐王打得一败涂地,退出王庭,往西北逃窜,与左温禺鞮王合兵一处。杜焘按照皇帝与众臣议定之计,并不出手,只与右日逐王合围。昔日左温禺鞮王围困右日逐王的燕然山至涿邪山一带,如今成了二王困守的牢笼。按杜焘预计,右贤王兵多,左温禺鞮王粮草多,不出十日,右贤王粮草用尽,二人定然反目。

皇帝看着奏报,心里估算着这消息从范夫人城传到长安的时日,现在,那边应当已有了变数。皇帝不耽搁,亲自拟谕,令汉军以助右日逐王合围为首要,除非遇敌来攻,否则不必出击。同时,予杜焘决断之权,一切可相机行事,待二王之事平定,便可班师回朝。

事务都处理完之后,皇帝问徐恩,“这几日宫中可有何事?”

徐恩道:“并无大事。只是漪兰殿王子、居次仍每日问起王女史。哦,昨日,六皇子来求见陛下,说欲向鲤城侯学剑,请陛下准许。”

“鲤城侯?”皇帝愣了愣,忽然想起在王家时,王萦提起的鲤城侯之事。

“为何要向鲤城侯学剑?宫学中无武师么,期门、羽林之中擅剑者亦有许多,何人不可教习?”皇帝淡淡道。

徐恩讪讪:“如此,臣将陛下之意转告六皇子。”

正要退下,皇帝却将他叫住。

“不必。”皇帝想了想,“告知六皇子,如他之意。”

徐恩应下,行礼退出去。

暂时闲下来,皇帝倚在凭几上,放松一下,望着殿外的天光。

他的兄弟姊妹之中,如今未成年而仍居宫中者,有四人。六皇子刘珣,七皇子刘硕,十公主刘玫,十一公主刘芯。其中,六皇子刘珣今年十六,年纪最长,聪明机灵,宫中学官皆称赞其出色。

不过,他的生母李美人,与董李之乱的李贵人是姊妹。

当年,董氏反攻京城,三皇子被杀,李贵人死于刀下,李美人虽未参与此事,却也未能幸免。董军攻入之事,她自知不会被放过,在殿上自缢。而六皇子当年只有不到十岁,被乳母和宫人藏在宫苑中的假山里,一直躲到皇帝夺回长安。

六皇子虽非李贵人所出,可生母既然与李贵人是姊妹,也算得残党。皇帝会如何处置六皇子,当年曾有许多猜测。但最终,皇帝并没有为难六皇子。他像对待其他的皇子皇女那样,仍将他养在宫中,待成年再封王外遣。

对于这个弟弟,皇帝其实并不像别人猜测的那样对他有何芥蒂。皇帝自幼丧母,曾在李美人宫中住过几年。李美人待他很好,六皇子幼年之时,皇帝还曾常常带他去玩。后来,皇帝长大了,另居宫室,与六皇子难得见面。后来皇帝成年娶妇,又去了羌地,离宫数年。直到后来出了董李之乱,兄弟二人再相遇,皇帝已经成了天子,而六皇子则是个刚刚在兵乱中失去母亲的惊恐孩子。

这几年过去,六皇子渐渐长大,情性开朗。不过相对于别的兄弟姊妹,他总是更谨慎懂事,像今日这样主动提出要求,甚是少见。

六皇子看中的鲤城侯刘澹,也并不寻常。

他是宗室子弟。祖父刘征,因功而封鲤城侯,去世之后,刘澹的父亲刘韧袭爵。但刘韧并不走运,先帝时犯了错,被夺了掘。刘澹是个年轻有为之人,先帝时,为陈仓县司马。董、李之乱时,陈仓县令管温是李党,欲发县兵助李氏。刘澹得知之后,劝阻不成,亲手斩了管温,之后,通告全县官民,晓以大义,通以利弊,闭城坚守不出。而皇帝从凉州领兵平乱时,刘澹亦当机立断,打开关隘以迎王师。皇帝得以迅速进入京畿戡乱,乃至登基,刘澹功不可没。

皇帝喜欢有抱负的人,有抱负就会做事,他也从不吝啬,该赏就赏。当得天下之后,皇帝恢复了刘澹家的爵位,让他袭为鲤城侯,并在原有的三千户之上加封五千户,成为长安新贵。

尽管如此,皇帝却始终不太喜欢这个人。

刘澹当然是个聪明人,但这样的人也有讨厌之处,比如心思深沉,世故圆滑。与群臣议事,各人意见不同乃是常事,皇帝从不因为说得不合意或说得太蠢而对谁有偏见,相反,他喜欢众人争执得热烈一些,最好各方意见都能让他听到。而这般朝会之上,只有几个人能够时常沉默。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丞相,还有些三公重臣,不一而足。身居高位,不能轻易表态,这是常理。但一个八千户侯也总沉默是金,那便是大不妥了。

此人,皇帝总觉得他永远在权衡,不开口不是因为无意见,而是因为总在察言观色。而皇帝得知,他也并非不善言辞之人,与包括丞相在内的许多大臣都关系甚好,常为大臣们家宴里的座上宾。

如今,他又要去教六皇子习剑。皇帝忽而觉得好奇,这两个人,何时变得这般熟稔?

**************

徽妍在家中又待了两日,王恒回长安之日,她也在戚氏的催促下,收拾好物什去长安。

“这些药膏,都是弘农特产的。”临走前,戚氏给她塞了一个包袱,叮嘱道,“这一盒,专治小儿夜惊;这一盒,可治腹泻;这一盒,专治刀伤箭创……”

“刀伤箭创?”徽妍忍不住问,“母亲,那可是宫中,怎会有刀伤箭创?”

戚氏嗔她一眼:“刘公子不是也在宫中?他那箭创还未好全,你将这药带上给他,就说是母亲赠他的。”说着,她笑笑,如授心得一般,压低声音,“你日后每回见到刘公子,必多多关心,问问身体近来如何,若还是不好,告知家中,母亲再让家人送些别的……”

徽妍听着,无语。

不如母亲去做女史吧。心底默默道。

待得与家人别过,王恒与徽妍各自登车,往长安而去。

这几日,王恒一直没有在震惊中缓过劲来,随着长安在望,他还是忍不住又问徽妍,“二姊,母亲他们在陛下面前可曾有失言之处?”

除了抱怨他赐了一匹太能吃的马。

徽妍心里说着,苦笑,“怎会失言,你看母亲待他简直亲生一般。”

王恒神色稍解,又苦恼,“二姊,你说陛下会不会因此事对我介怀?”

“有甚介怀,莫多想,若实在觉得不好应付,装作此事从未有过便是。”徽妍道。

王恒挠挠头,觉得也只有如此,挠挠头应了。

待得到了未央宫前,王恒要去向将官报到,与徽妍告辞。二人分开,徽妍乘车从掖门而入,往漪兰殿而去。

进了宫门,徽妍还未上阶,就听到蒲那和从音在叫着她的名字,抬眼,只见二人从殿中跑了出来。徽妍忙将手上的物什交与宫人,张臂接住二人。

“舅父说你这两日回来,你真的回来了!”蒲那笑嘻嘻。

“徽妍骗人……你说不贪玩,却去了那么久……”从音却眼圈红红。

徽妍忙用绢帕擦擦她的眼泪,笑着哄道,“我不是回来了,莫哭莫哭!”说着,让宫人从包袱中取出弘农的饴饧来。

二人看到白花花的甜食,登时目光一亮,从音也忘了哭了。眼巴巴地盯着徽妍将饴饧掰开小块,递过来,忙伸手接过,放入口中,未几,露出甜甜的笑。

说了一番话之后,徽妍拉着二人上殿,看看殿中,只见用物齐备,应有尽有,可见这些日子宫人都是尽了心。

待得吃完饴饧,徽妍搂着二人,开始算账。

“听说这几日,王子居次在宫中总哭闹,可有此事?”她问。

二人听着,小脸一僵。

相觑一会,蒲那小声道,“也不是哭闹,就是问徽妍在何处……”

“我等都用膳了,也就寝了……”从音也怯怯。

徽妍岂不知这二人的把戏,自从认识了皇帝之后,会强词夺理了。她也不责备,却收起笑容,看着他们,“王子,居次,我临走前曾说,这宫中的宫人皆陛下派来照顾王子居次的,平日要听话,不可为难。王子居次这几日,虽也用膳就寝,可是费了宫人许多劲头?”

二人不说话。

徽妍语气软一下,道,“王子居次,可还记得在王庭时,你二人拾的那一窝小雀?每日辛苦照顾,衣不解带。小雀若吃少了,夜里睡得不安稳,王子居次便担心得膳也用不下。”

二人点点头。

“记得。”蒲那说。

徽妍替他整了整衣服,道:“如今宫人照顾王子居次,亦是如此。你二人若总不听话,她们便不得安宁,阏氏当初是如何教导的?她说凡事莫总想着自己,王子居次忘了?”

蒲那和从音垂头不语。

“日后……嗯,日后不这样了。”过了会,蒲那道。

徽妍又看从音:“居次如何?”

从音脸红红,也跟着兄长道,“从音也不这样了。”

徽妍看他二人还算诚恳,终于露出笑意,却道,“还有一事。”

二人才松口气,听得这话,眼神又绷起。

徽妍瞅瞅殿外,低声问,“陛下给你们说故事了?”

二人一愣,忙点头。

“说的是甚故事?”

蒲那想了想,道,“说一个国君,一个大臣,三个武士。国君拿出两只桃,赐给三个武士,三个武士就自尽了!”

“还有项羽和乌骓马!”从音道,“项羽死了,乌骓马也死了!”

徽妍听着,哭笑不得。

“徽妍,”蒲那奇怪地说,“舅父说鲲鹏遇不见云中君。”

“舅父也说牵牛织女并无小牵牛织女!”

“那是他不晓。”徽妍微笑道,“这些故事,只有我知晓。”

两个小童一脸了然。

“那王子居次,我的故事好听,还是陛下的故事好听?”徽妍再瞅瞅四周,将声音压得更低。

“你的!”二人再度异口同声。

徽妍笑起来,将他们抱在怀中,心满意足。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