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女尊之宠夫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2节


  魏悯点头,笑,“当然,你小姨夫还在家等我呢,肯定会早点回来。”

  魏悯背对着堂屋的门坐着,自然没看到她说这话时正巧站在她背后的阿阮。

  阿阮垂眸,遮住眼里越发浓郁的不舍之情,喊她们吃饭了。

  魏怜和魏洛来之前,孙氏已经在家做了饭,两人就没留下,选好日子后就走了。

  黄历上说过两日,九月十号便是黄道吉日,益出门远行。

  阿阮知道魏悯还有两天就要离开,顿时没了什么胃口吃饭,满心满眼都是身旁的妻主。

  魏悯见阿阮也不吃饭,就光坐在一旁看她,不由得唤了声,“阿阮?”

  阿阮听见声音回神,下意识的伸手去接魏悯手里的碗,要给她添饭。

  ——吃完了吗?

  魏悯放下筷子,阿阮这才看见她碗里的饭还剩不少。

  阿阮有些不好意思的讪讪笑着,只是嘴角扯出的笑容有些勉强。

  魏悯脸上不显,心里却是叹息一声,抬手盖在阿阮的手背上,语气中带着逗他的轻佻笑意,“我还没走,你就茶不思饭不想了?那么舍不得我?”

  阿阮没吭声,却低下头红了眼眶。

  魏悯敛下脸上的笑意,站起身,将阿阮揽入怀里,掌心轻轻抚着他的后背。

  阿阮脸埋在魏悯怀里,搂着她的腰。

  晚上两人相拥时,魏悯动作都比平时激烈的多,情.动之时,手指摸着阿阮濡湿的眼角,在他耳边低声问道:“我走了你能不能把自己照顾好?”

  阿阮这个时候无暇分心说谎,也最诚实。他手攀着魏悯的背,哭着摇头。

  魏悯心疼的很,抱紧怀里的阿阮,头抵在他的颈窝处,哑声道:“你这样我要怎么放心离开……”

  阿阮意识模糊,还没来得及听她说了什么,就沉沦在她制造出的浪.潮里,被卷入其中,随着她共享人间至乐。

  这两日里,魏悯除了去书院见了一趟卫夫子外,其余哪里都没去,就围在阿阮身旁。

  阿阮则日夜给魏悯赶制了双鞋子,又把她冬日里的棉袍拿出来晒晒,给她收拾好行李。

  分别的日子总要来临。

  同上次乡试一样,阿阮早上起来给魏悯做了顿早饭。

  饭后魏悯亲了亲阿阮的额头,“等我回来。”

  阿阮温顺的由她抱着,脸贴着她的胸口,闭着眼睛听她一下又一下强有力的心跳声。

  “不管此去结果如何,我都会回来。”魏悯低头柔声道:“你照顾好自己,明年开春等我来接你。”

  阿阮眼泪无声流下,却又被他飞快抹去。

  ——你路上照顾好自己,我在家里一切安好,你别担心。

  阿阮扯出一个笑脸,主动将手里的包袱递给魏悯,从她怀里退了出来。

  魏悯和魏怜走远之后,阿阮所有伪装的坚强仿佛都跟着她一起走了一样,不舍的蹲在地上哭了出来。

  深秋的清晨,天还黑着,阿阮孤零零的蹲在村头,背影显得格外的单薄消瘦。

  ……

  省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

  届时全国举人将来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又称之为春闱。春闱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日举行。

  不少举人都是乡试放榜后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往京城赶。路途远的去的早些,路途近的去的晚些。

  这一年,多数上京赶考的举人都是没机会在家里过年的。

  一路走来,魏悯相识了不少同入京赶考的举人,哪里的都有。

  大家结伴而行,倒是安全的多,至少赶不上驿站时,十来个人窝在破庙里也不用担心有大虫闯进来。

  走了大概两个多月,天气越来越冷,魏悯的棉袍早已裹上。今日醒来推开窗,就见外面的院子里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雪景通常是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的偏爱。

  这种时节,此等景色,煮一壶清甜的小酒,点上热烘烘的火盆,席地而坐在铺着毯子的红木地板上,对着门外的雪吟诗作对,简直美哉。

  可这种场景对于只能住在通铺里的穷举人们来说,只存在于书本和想象中,是触不可及的存在,也是内心深处最为之向往的日子。

  一群穷举人在驿站接了壶热水塞进怀里取暖,买了两个热气腾腾的大馒头,就这么边走着边啃着。

  手里捧着的虽是噎人的馒头,胸中揣的却是光风霁月,哪怕再严寒的天气也冻不灭她们对于科举的热情。

  风雪起,路难行。

  冷风夹杂着雪花无孔不入,春日里和煦温柔的风,此时性情大变,像持着锋利的刀片,一下一下的在人脸上划过。

  魏悯等人走了几天雪路,走的时候脚热热呼呼的还觉不到什么,只要一停下来才会感觉到脚又冷又疼。

  晚上到了驿站休息时,才知道身上被冻伤的人不在少数,尤其脚和耳朵处最严重。

  魏悯带着阿阮给她缝的耳暖,穿着防滑温暖的鞋子,倒是还好。她在包袱里看到阿阮连耳暖都想到的时候,才知道他的细心。

  驿站的被子是秋天盖的那种,不加钱是不会给你加厚被的。

  她们一行十来个人都不是什么有钱的,平时一同挤在大通铺里。

  这一路走来荷包越来越扁,都准备咬牙坚持到京城呢,如今谁都不愿意掏腰包。最后她们干脆晚上睡觉时只脱掉外衫,就这么穿着棉袍裹着被子睡。

  被子单薄,基本睡一夜都捂不热被窝,第二天清晨早早的被冻醒,醒来后只好点着蜡烛看书。

  像阿阮担心的那种歹人,魏悯这一行人倒是没遇到,也没碰到雪崩,但倒是有人病重到无法赶路。

  天气冷,身子弱的举人根本撑不下去。

  这条赶考路也是省试筛选人的一种。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吃不下这份苦,自然到不了京城,身子孱弱的人,也会被淘汰下来。

  当然,这种筛选仅针对她们这些寒门学子,而世家贵族富贵人家的举人,自然不用受这个罪。

  寒门子弟赶考之路艰辛,考中的实属不易,她们知道低层百姓的辛苦,更懂得如何利民,也有一定的学识……可哪怕是这样,如今的朝堂之上,手中握有重权的人仍是世家贵族,寒门出身之人少之又少,能为百姓说话的人几乎没有。

  这种现象已经维持了几十年,最近几年越发严重,只因为当今陛下当初是因士族支持才坐上那个至尊之位,她信任依赖的只有世家大族。

  朝权把持在她们手里,寒门出身的官员受到排挤,保持风骨的不是不受重用,就是被贬出京,而选择屈膝奉承的,都成为士族的走狗。

  士族掌权,谋的自然是她们自己的利益。

  这些东西,不少寒门出身的学子去京城之前就知道,可知道又能如何?寒窗苦读多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拼搏一把。

  十二月底,过年的时候,众举人离京城也越来越近,若是站在高处,隐约间都能看到京城中心的连绵宫阙。

  今天过年,魏悯难得买了个热鸡蛋,握在手心里取暖,想着阿阮此时在做什么。

  魏悯是这群人中年龄最小,性子却最为沉稳,有人看她难得露出思乡之意,不由得笑着打趣她,“想夫郎了?”

  魏悯笑着没反驳。

  众人宽慰,“争点气,等考出个名堂,把他接过去享福。”

  魏悯笑,低头剥了鸡蛋,夹在馒头里,就这么吃了顿年夜饭。

  京城果然跟她们所生活的小县城不同,到处显露出属于帝都的繁华富庶。

  进入城门后,街道上的店铺门面五花八门,几乎看不过来。

  热闹的集市中,叫喊声听着似乎都比别的地方新奇。

  魏悯等人恰好路过时,瞥见一旁有杂耍艺人,听了一句,恰好是开场的俏皮话。

  “小的我初到贵宝地,无奈盘缠用尽,身上没钱,不太方便。好在学过一些粗浅把式,在这里当街卖弄,烦请三老四少,街坊四邻,多多捧场,多多照顾。

  您要觉得我耍的好,有钱的咱们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空闲的捧个留场,喜欢的捧个情场,最重要的,给你们一个笑场。”

  说话的女人年龄轻轻,朴实的脸蛋,一笑露出一侧虎牙,看着就很讨喜,逗得一群围观人鼓掌叫好。

  如今才是一月底,离省试虽说还有几日时间。但众人入了京却也没功夫在这儿看杂技,而是四处寻找客栈落脚。

  离贡院偏近的客栈早已人满为患,连最便宜条件最差的大通铺都没了空位。

  和魏悯一同来的众人,进了京城后彼此拱手,笑道:“同行一路就此分别,他日再见,你我便是考场之上了,还祝各位前程似锦榜上提名。”

  大伙分道扬镳,魏悯也没再找客栈,而是询问附近农舍可有出租的。

  像这种农舍,离贡院虽然有些远,但好在价格便宜。

  寻到落脚之地后,魏悯便专心看书备考。

  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举行,考三天,共四场。第一场考本经,第二场考兼经,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考时务策三道。

  由于省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多为六部尚书翰林学士等担任。主考的官员称为座主或是座师。考中的举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则称会元。

  科举不仅是朝廷选取官员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皇女们为自己增添势力的主要途径。

  对于每年的省试,皇上除任命主考与同考之外,还会选择让太女压阵。放手让太女主持如此重大事情,以便来锻炼她的能力。

  朝廷姓蒋,太女名叫蒋梧雍,嫡父乃是世家大族子弟,宠冠后宫多年,她一落地,皇上喜不拢嘴,当场封为太女。

  蒋梧雍人倒是没多大本事,但有两点却让皇上极为满意,一是听话,二是这女儿和她一样,重视士族利益。

  皇上膝下子嗣众多,女儿更是不少。蒋梧雍排行老大,这也是当时封为太女如此顺利的原因,正宫君后那时候没有孩子,立长女为太女,也算合理。

  蒋梧雍收到圣旨后,不急着去见主考同考,也不急着去贡院,而是坐在东宫书房里打算盘。

  三年一次的省试,可是最能捞到油水的时候。蒋梧雍今年三十多岁,从她弱冠之后到现在,哪次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果然,没多会儿门房有人传话来说,户部尚书求见。

  蒋梧雍阖着眼皮神色淡淡,懒散的依靠在太师椅上,没有任何表示。

  她身边的随从太了解主子,凑到她耳边又低声补了一句,“带了极品血玉一枚,南海珍珠三斗,半人高的五彩珊瑚两棵,以及一箱黄金。”

  “哦?”蒋梧雍睁开眼睛来了兴致,捻着手指道:“刘尚书这诚意够足啊。”

  随从回道:“刘尚书有个宠侍,恨不得死在他肚皮上的那种,她那宠侍的妹妹,今年正好参加省试……”

  这就难怪了。

  蒋梧雍抬手理了理衣襟,坐正了些,“让刘尚书进来。”

  刘瘟今年刚过四十,身材臃肿脸上尽显油腻之色。她刚进来就跟蒋梧雍毕恭毕敬的行礼。

  蒋梧雍从椅子上站起来,绕过面前的书案,亲手将人扶了起来,“刘尚书见外了,你跟孤又不是外人,不必做这些虚礼,快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