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1节


  顾二郎不禁感叹,“如果当时我遇到三弟这样的夫子,如今也是个知识人了。”

  顾驰笑眯眯的看着自家二哥,“现在也不晚,二哥,跟着我一起学习吧。”

  听到这话,顾二郎立马摆摆手,“饶了我吧。”

  顾母瞪他一眼,“就会作怪。”

  眼看任务完成,苗氏赶紧拉过大宝,“看你最近瘦的,双下巴都只有一个了,多补补。”

  大宝眼角抽了抽,“娘,我这是长个子呢! 瘦才好呢,就可以像三叔一样修长又俊挺。”

  顾二郎在他小屁股上面轻轻一拍,“小小年纪就知道瞎讲究了,以后多吃点饭。”

  大宝小大人似的叹口气,“吃再多的饭也没用,关键是要吃肉啊!吃啥补啥,吃肉才会长肉呢!”

  顾母捏捏他莲藕似的手腕,再看看手背上一个又一个的窝窝,好笑的开口,“咱们家就属你最胖了。”

第15章 友谊的冲击

  以前家里温饱不成问题,只是因为三郎吃药和读书花费不少。但是最近,家里买了牛,时不时的赚些钱,日子是越过越好,家里的生活水平自然提高起来。这不,大丫、大宝和二丫几个孩子,也圆润白皙起来。

  顾母点着大宝的小脑袋,“今个你三叔考的好,咱们就再吃一次肉,满意了吧。”

  大宝一本正经的拱拱手,“多谢老太太。” 配着那圆嘟嘟的小脸,愈发搞笑。

  “你个白面团子,就会作怪。”顾母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顾家人没有那么多讲究,饭桌上自然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好时机。

  顾驰放下碗筷,“娘,明日郭策几人就不来咱们家了,你和嫂子几个也可以好好歇歇。”

  这几个月来,都是顾母、吴氏和苗氏做饭,半大小子,也不能随意凑合,倒是费了不少心思。

  顾母摆摆手,“没事,读书只能靠你自己,娘能为你做些事,开心着呢!”

  顾驰盯着顾母,眼眸里尽是笑意,又给她夹了一筷子肉,“娘,接下来这段时间我又要去书院读书,这次几位夫子和院长都会教导我们。”

  “好好,这是对你们的看重”,顾母笑眯眯的看着自家儿子,可真是争气啊!“大郎,这段时间地里活不多,早上驾着牛车把三郎送去,晚上你们一道回来。”

  顾大朗咽下口中的东西,“好嘞,娘。”

  顾驰同意的点点头,“大哥有空的时候可以载着我,忙碌的时候,我自己走回来。”

  步入深秋之后,天气愈发阴冷,尤其是早上和晚上,稍有不适就会感染风寒。顾母担忧儿子又会如同之前生病那样,顾驰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再有四个月时间就要县试,可不能出一点差错,是以并没有拒绝顾母的提议。

  书院这边,谢林有些不服气,“郭策,你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一段时间,家里特意为他请了夫子,谢林也很是自信满满,没想到在这次考核中,考不过顾驰也就算了,竟然连郭策几人也没考过,要知道以前自己可是比他们成绩靠前的。

  郭策皱皱眉,“你干嘛总盯着我们?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看几页书,勤奋努力是唯一的法宝。” 说完这话,又掀了一页,不再搭理他。

  中途休息时,郭策唤来杜齐和王石,悄悄开口:“之前咱们在顾家学习的事情,不要告诉旁人。”

  杜齐有些疑惑,“为什么?”

  郭策恨铁不成钢的看他一眼,“备考时间紧张,如果别人也学我们这样,都去麻烦老大,老大哪还有时间复习。要是因为这样影响老大的成绩,就是我们的过错”,顿了顿,“就是咱们几个,也不能随意麻烦老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万不可因为琐事干扰老大的时间。”

  杜齐王石立即了然点点头,捂住自己的嘴巴,“放心吧,我们知道了。”

  这一段时间,书院里的夫子可是下了不少功夫,除了要给他们出题考察,还依据每位学子的进度和薄弱的环节制定专门的计划,逐步提升。

  这不几个月下来,几位夫子瘦了一大圈,不过却很有精神,“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看着手中的学子一点一滴进步,他们也很是开心。

  王夫子看着手中的名单,得意的抚着胡子,“顾驰表现不错,一如既往地优秀;郭策、王石和杜齐基础也算牢固,稍微提点几句,就能领悟。”

  看着王夫子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的样子,李夫子有些羡慕,“老王啊,你可真是好运,好苗子都让你碰见了”,说到这儿,他深深叹气,“谢林以前也不错,不知为何如今下降的这么厉害!”

  学舍里,谢林眉头紧皱,直直盯着顾驰,“师傅,你给我说句实话,你到底有什么学习方法,也别藏着掖着,让大伙学习学习。”

  其他学子听到这话,齐刷刷的看着顾驰,学舍里一片安静,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顾驰的回答。

  顾驰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咱们整日都在一起学习,我怎么学,我看的什么书籍,大家也都知道。要说学习方法,基础掌握好,多思考,多改错,总能提高。你也别太着急。”

  谢林冷哼一声,“叫你一声师傅,还真的把自己当我师傅了?不愿说就算了,大伙都看看,考场上没有情谊,亏我以往真心崇拜你,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听到这话,热切盯着顾驰的其他学子,此刻眼神变了变。

  郭策立即走过去,生气的反驳,“谢林,你什么意思?学舍就这么大,顾驰一举一动咱们都看的清楚,夫子教导的内容一样,学习的书籍一样,学不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迁怒别人干什么?”

  谢林看也不看他一眼,擦着郭策的肩膀,径直走过去。

  顾驰看着他的背影,眸色发黑,内心却有一股莫名的挫败感。

  上一次出现这种感觉,还是在他长久生病不能入学的时候,如今,这种感觉再一次出现了。

  在求知书院接近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刚开始有些学子对顾驰抱有敌意,后来大家相处的都很愉快。至今他还记得谢林第一次找上自己时的样子,有些别扭,却很单纯。

  作为谢林口中的师傅,顾驰也是尽力的给他讲解题目,更何况当初卖黄金蝉也多依靠谢林父亲的帮忙,所以顾驰很是尽心尽力。

  可是自从考核之后,谢林就有些变化,隔三差五的询问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又不是不能说的事情,每次顾驰告诉他之后,他便不说什么;可要是哪一次不如他的意,谢林便有些恼怒。最近更甚,言语中把自己和大伙对立起来。

  顾驰摇摇头,用力握紧的手掌松开,看着面前郭策、杜齐和王石三人紧张的眼神,他笑了笑,那股挫败感消散不见。

  自己身边还有真心相待的朋友,合则聚,不合则分,友谊不能强求,尽力对待关心自己的朋友就好。

  中途休息时,顾驰敲开王夫子房间的大门,院长和几位夫子也都在。

  “来来来,有什么事吗?”王夫子笑眯眯的拉过顾驰坐下。

  听了顾驰一番话,张院长点点头,“我知道了,你说的有理。”

  张院长去到学舍,他并没有急着讲课,“在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他环视一周,缓缓开口,“我考举人那年,有个同窗,学问才华都是学院里的前几名,远胜于我,就连夫子也经常夸赞,他以后必定能考上进士,可是迄今还只是一介小小秀才。”

  学子哗然,有些好奇的发问,“为什么?”

  张院长抚着胡须,“因为他急躁,心态不能平和。平时很正常,每次临近考试,就忍不住冲周围的人发脾气,过分关注别人的学习,总觉得别人的方法比他好,别人是不是偷偷的比他多看一些书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别人身上,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张院长语重心长开口,“走到如今这一步,你们已经比许多学子都要优秀,按照夫子的教导,自己努力认真,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不要整日在意他是怎么学的,他是不是比我优秀,他是不是比我多看几本书。一步一个脚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敲了敲桌面,声音骤然提高,“少关注别人,多关注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

  “有谁感觉最近心态不平和的,可以来找我和夫子商量。在这里,我要特地感谢顾驰”,张院长冲着顾驰一笑,“还是他主动提出,希望可以开导大家,多多关注每位学子的心态,缓解克服大家的焦虑。”

  下面的学子有些脸红,顾驰每次都是第一,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对他从崇拜变成了嫉妒和厌恶,可如今,也还是他,找到院长开解大家。

  张院长走后,有一些小伙伴红着脸,跑到顾驰身边,“对不起,谢谢你”,听着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顾驰笑了笑没吭声。

  他自然不是圣母,只是大家都是十来岁的孩童,在烦躁压抑的氛围下,很容易偏激。这一次,他找寻院长开导大家,该做的他已经做了,再有类似的事情,也不会任人欺负。

  坐在后排的谢林,直盯盯看着顾驰的背影,表情愈发阴冷,怎么什么事情都让他出风头了呢?

  秋天眨眼过去,如今步入十二月份,滴水成冰的日子,月水村地处中原,冬日更是寒冷干燥,风刮在脸上,好似冰凉的刀子,呼一口气,吐出一丝丝白烟。

  冬日天亮的晚,顾母摸黑起床,瑟瑟北风呼呼刮过,她不禁打个寒噤。来到灶房,烧上一大锅热水,待会儿一大家子起床洗漱方便。

  舀水时不小心沾到凉水,即使顾母做惯农活,也不由得再次哆嗦几下,水可真凉啊!

  赶紧凑到锅台面前,伸手烘烤几下,麻木冰冷的手指慢慢热和起来。

  锅中的水咕噜噜冒泡,顾母刚要掀开锅盖,只听“吱扭”一声,灶房的门开了。

第16章 腊月里的糖葫芦

  刺骨的寒风无孔不入,透过门缝飘进来,顾驰赶快关闭木门,灶房里倒是比外面暖和许多。

  顾母在铜盆里为他添上热水,“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还早着呢! ”

  顾驰摇摇头,“习惯了,平日也是这个时辰起床。” 如今的他穿着厚厚的黑色棉袄,却不显一丝臃肿。

  十来岁的年纪,正是抽条的时候,加之平时学业又辛苦,即使他吃的再多,也存不住几两肉。

  洗漱完毕,顾驰在锅台钱坐下,时不时添上几根柴火,玲一个锅里熬着稀饭,咕嘟咕嘟,飘散着地瓜的甘甜。

  顾母又搬来一把凳子,摸了摸自家儿子的双手,还好,是暖的。

  “不用去书院,就在家好好休息,天寒地冻的,别冻着了。” 顾母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心疼。

  顾驰笑着点点头,昨日书院就放假了,等到明年县试前再去几次书院,别的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顾母突然想起一件事,“在你屋里放个火盆子怎么样?里面放上滚烫的火粒,这样你温书时也好受一些。”

  “都按娘说的做。”

  闻见锅中飘出一丝糊味,顾母赶快过去搅拌,“三郎,把火退出来吧。”

  顾驰“嗯”了一声,把还未燃烧完毕的木头放进一旁的火盆,灶炉中只剩那耀眼的火粒,一点一点,闪闪烁烁,好似红星。

  左右厢房也传来动静,想必是顾大郎和顾二郎一家起床了。

  “娘,天冷,你以后晚点起床,烧水做饭的事,就留着我干吧!” 吴氏用热水抹了把脸,看着顾母说道。

  顾母摆摆手,“人老了,哪有那么多瞌睡,我还能干呢! ”大媳妇最近表现的还可以,勤劳更干那是真没的说。

  一大家子起床之后,全都围在灶房里面,一人一碗荷包蛋,爱吃甜的就在里面加点蔗糖,不爱吃的,就着咸菜,也能喝上一大碗。

  喝完之后,身上这才真正热和起来。

  一到冬季,地里没庄稼活,外面寒冷难耐,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家里待着,围在火炉面前,俗称“猫冬”。

  顾母随手拿来几个红薯,埋在火盆下面,再埋一把花生和板栗,板栗是秋天的时候在山上摘的,如今烤了吃,又香又甜。

  顾父透过门缝看着外面灰茫茫的天空,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一样。院中的几棵果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枯叶,凌厉的北风一吹,打着旋儿飘落下来,显得更加萧索阴冷。一门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怕是快下雪喽!”顾父叹口气。

  冬天本就愈发寒冷,一旦下雪,更是连屋门都出不去,不过瑞雪兆丰年,想到明年的收成,顾父脸上又露出笑容。

  顾父添上一根柴禾,“干脆咱们明日再去镇上一趟,赶在下雪前把该买的东西买齐全,省的到时候多掏几个铜板。”

  一赶上下雪,所有的东西就要涨价,是以村里人都是提前准备齐全,反正冬天天气寒冷,东西也放不坏。

  顾母点点头,“行,让三郎列个单子,咱们明日就按单子上面的东西准备。三郎,你有什么需要的,也写上去。”

  顾驰本就拿着书籍,随手掏出纸张,顾母他们商量一个,他就记下一个,“娘,我没什么要买的,笔墨纸砚都还有剩余。”

  顾父有些得意,“别人家读书都要花钱,咱们三郎争气,还能往家挣钱,就连笔墨纸砚也都是学院发的,省下不少钱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