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炊金馔玉不足贵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0节


  只要池小秋一句话。

  可池小秋垂头冷眼看了她半日,忽然用只有她们能听到的声音,道出一句。

  “要是我现时还在牢里,哭得比你凄惨十倍,能不能有人来听我说一句冤枉?”

  不能。

  没有。

  若是不曾寻到真凶,若是没有那天晚上她险之又险的一句唐主簿,罪名得定,她的下场会是什么?

  绞刑,是有人拉着你的头发,强行套进圈中,慢慢锁紧,一点点将人勒死。

  斩刑,是一把血迹斑斑的刀,整个将头砍下,头身分离,血肉模糊。

  那些可怕的景象,曾经离她,只有一步之遥。

  她看着秀娘被一点点拖走,终于被磨灭了所有的想望,终于咬牙切齿,道出撕心裂肺的咒怨。

  “为什么你没有认罪?”

  “为什么死的人不是你?”

  “我上辈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老天对我这样不公?为什么?!”

  她战战兢兢,操持家务,养儿育女,体贴丈夫,为甚却遇人不淑,度日艰难?为什么诸般七苦,凭她跪断了双腿,几千次祈愿,仍旧加诸在她身上?

  池小秋就静静站在当地,冷冷回望着她,不曾有半点闪避。

  五月已经入夏,不过几日,暑热便迅速涌来。

  枝头金碧金碧的翠色柳叶,压在叶子船下划破了的脉脉柔波,船上女子行动间光华闪耀的落花流水十锦裙,撑船的小哥头上顶尖下缘圆的遮阳大笠。

  池小秋从未如此贪婪地去看这诸般景色。

  船一摇,钟应忱也在她面前晃。

  晃得头晕时,钟应忱忽然问她。

  “回去可还要做吃食?”

  布谷鸟叫声中,池小秋毫不犹豫道:“自然!”

  “我又想了一道新菜,回去便做给你吃!”

第44章 端午粽子

  再进了厨房, 当日她往铺子去前泡的那堆糯米,依旧原封不动放在那里。

  汤色混白,糯米模糊, 一如她浑浑噩噩的狱中时光。

  那日是五月初四, 离端午只有一日。

  她满怀着希望, 想将糯米泡了水,做成甜咸粽子, 却不想,一去便是三四日, 等她回来之时, 端午已过,从南桥到北桥的赛龙船她没瞧见,盛着雄黄, 缠裹着彩色丝绒的雄黄荷包与裹绒铜钱也未能送出去。

  恍如大梦一场。

  糯米生了虫, 酱头发了霉,锅灶上的吊好的高汤结出凝脂, 蚊虫嗡嗡绕着直飞。

  池小秋对着满是狼藉的厨房发呆。

  也不知呆了多久, 钟应忱推开门来。他只扫了一眼,便道:“如何收拾?”

  “啊?”池小秋被唤回思绪, 手忙脚乱将泡涨的糯米都尽数倒了:“你去歇着,我自己来!”

  钟应忱恍若未闻,他从池小秋手里接过那一叠碗盆,问道:“只用过水?”

  池小秋还有些懵懵的, 手里的东西便让他夺了去。

  葡萄藤下还点着金光,叶子已经肥厚阔大到难以漏下大块的光斑, 知了的聒噪似乎与狱中没什么两样,池小秋被这熟悉的场景, 蓦然间勾起了些惶惑,可一转头,便见钟应忱蹲在田圃旁,仔细刷着碗。

  钟应忱少下厨房,连洗碗筷都同洗衣服一般,要先冲一遍水,泡上加碱的淘米水,晒干的丝瓜瓤使劲搓上一遍,冲水后再搓一遍,认真地近乎有些笨拙。

  她忽然间觉得心中安定下来。

  刷碗洗锅,除尘擦灶,池小秋前后忙活,整条石台上擦得锃亮发光,蔫了的菜叶都丢了出去,等着碾碎往地里撒肥,木架的筐上重又放进水灵灵嫩生生的新鲜蔬果,满满当当一片,生机盎然,填满了池小秋时不时便涌起慌乱的心。

  钟应忱在窗前台下摆了一个土定瓶,石榴花连枝带叶,火辣辣的红如同一团明艳火焰在枝头团团烧着,蜀葵红的要更柔润一些,半张开时似宣纸剪作,笔点了胭脂深一层浅一层在之上润开。蒲草细长,蓬草狂乱,前一从后一枝地插在朱红花间,绿得潦草而又张狂。

  池小秋有些意外看他一眼,这还是钟应忱第一次买花草玩意这样的小东西。

  钟应忱将两枝花调换了一下位置,拢拢蒲草过于弯折的细叶,果然要比之前好看许多,在这明光淡彩前,连他的声音也平添了许多温润。

  “榴葵蒲蓬,庆故人归。”

  一直到此刻,外面的世界才终于有了真实感,那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才终于慢慢地苏醒,劫后余生的幸福一点点充盈,池小秋有了想做些什么的冲动。

  她不自觉往前一步,钟应忱恰好转身,眉眼方抬,四目正对。

  他不说话,可静静看过来时,瞳仁黑亮,里头只站着一个她。

  时间是静的,把这一瞬间拉长到极限,长如星光,如天河,如辰光尽头。

  心头一点陌生的温热,渐渐明显,在它还未蔓延开时,池小秋及时阻住了突如其来的怔忪,她不知晓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只觉莫名其妙,为什么脸上发热,心里发慌。

  门前翠蓝的纱网隔成一个个细密网格,一只蚂蚱刚在上面趴着歇息上一会,就让慌忙撤出身来的池小秋惊得一跳,吧嗒吧嗒没入了草丛。

  池小秋遥遥道:“我先去蒸点粽子!”

  糯米下了水,分作四五份,有的泡在酱油中,有的撒入细盐,耐心搅拌,有的加入碱水,浸上些许时候,有的只用生水仔细淘洗。

  池小秋有些任性心思,黄历上的端午是过了,可她还没过,粽子是一定要蒸的。

  粽子有许多种口味,甜的能做猪油豆沙,蜜枣赤豆,还有枣泥山药,咸的能做蛋黄猪肉,虾肉鱼绒,腊肉火腿。但池小秋最喜欢的还是白水粽子。

  白水粽什么也不必加,趁热吃也香甜,冷着吃也香甜,直接切着片,蘸着椒麻是椒麻味道,蘸着玫瑰酱是玫瑰香味,又省事滋味又足。

  等用箬叶包作三角,上锅蒸熟了,一个个都用五彩丝线穿起来,一串上有九个,甜咸都有,池小秋足足蒸了几个笼屉。

  她捡出来十个九子粽,装在一个食盒里,问钟应忱:“我能不能去秦司事家里给他送些东西?”

  钟应忱点头。

  池小秋下狱时,秦司事帮她暗暗打听消息,三两天也不曾歇好,她理应上门拜谢。

  两人敲了秦府后门,这才知道,秦司事已经病了两日了,不能起身见人,只得将食盒留给门房,托小厮送进门去。

  街上仍旧十分繁华,有人卖挂在墙上的钟馗图,有人卖插在头上的健人,用金银铁丝编绕成形,多是一个人骑在老虎背上,有的做成个铃铛样式,有的编了络子,蜿蜒垂下来。

  池小秋停下脚步来,刚想问价,后面便有人追了出来。

  “池姑娘!钟小官人!”

  原来是方才递进食盒的秦家小厮,手里还拎着池小秋送来的食盒。

  他喘吁吁停了脚步,恭声道:“我家老爷说了,粽子他很是喜欢,多劳两位挂念。”

  钟应忱刚接过那个食盒,只觉手上一坠,沉得几乎要拎不动。

  池小秋看他吃力,忙接过来,揭开一看——原来秦司事把上面一层食盒里的东西收了,另外一层却原样递还给她。

  钟应忱一看才知道,这第二层,池小秋还放了一包银子,大约二百多两,算是她全部家当。

  池小秋忙要把食盒塞回去:“哪有收东西只收一半的!”

  小厮忙往后退,十分为难:“老爷说四月里头柳安叶案,多亏池姑娘替叶行跑了一趟柳湾,这一回他这个长辈出些力气,原是应该。”

  他又转身向钟应忱道:“还有小官人送的那几封银子,老爷都让人尽数送回去了!且让小的另带句话给二位。”

  街上人来人往,他压低了声音:“柳安镇上行行做到高处,都有难与外人道者,日后还望池姑娘多加小心!”

  两人皆是一凛!

  他接着道:“这世上德艺双馨者甚少,姑娘想要拜师学艺,还需多多留心,好好寻上一寻。”

  直到小厮走了,两人都仍在沉默,钟应忱当机令断,决定先往关了秀娘和另外一人的牢中去问问讯息。

  关于为何要与池小秋过不去,本来都以为是已经知道了因由。

  只因池小秋把生意迁往云桥,自家越来越火热,周边却多有摊铺受了影响。行内竞争,自然有些见不得人的地方,碰瓷找茬也是常用的手段,收买秀娘的那个人,自家也做着吃食生意,就在云桥附近。

  钟应忱未有多想,是因为用来掉包的点心太过粗糙,一看便是不常做吃食的人所制。

  他们俩扑了个空,到了狱门前时,他们才刚说了个开头,狱卒便不在乎道:“那两个,让打了三十棍子,也不知道怎么就弱成那个样子,才收了棍就咽气了!早让抬回家了!”

  死了?

  狱卒看着池小秋的惊讶,还有些奇怪:“这三十棍子不多不少,能打死人的时候不多,却也不是没有。你不是因着他们才进的牢里?这会死了,倒还能出一口气!”

  池小秋想起范大郎家那两个孩子,竟不知是什么滋味。一路上都木木跟在钟应忱后头,问他:“可是有人故意…”

  “过了堂便开始打,还没进牢中,便做手脚也难。”

  但还有一种可能他还没说出来。

  也许有人收买了行棍刑的衙役,使了重手。

  池小秋又问:“真的是…”观翰楼的周大厨吗?

  “掉包的那个糕点我也看过,用料太过粗糙,连模子都是随意刻出来的,绝不是个常做糕点的人所制。”

  可两人都明明白白知道,能让秦司事示警,便是欲陷池小秋于死地的人不是他,事情起端,也绝对与他脱不了干系。

  起端是什么呢?

  那人堂上说的话犹在耳边:“添些堵,坏些名声,绊她一绊。”

  或者还有当日范大郎脱口而出的那一句:“滚出云桥!”

  钟应忱忽然问她:“若真的与他有些瓜葛…”

  “那又怎么样?”

  这回却是钟应忱怔了一怔,他转头看向池小秋,眼白清,中间乌亮,坦坦荡荡。

  她又重复了一遍:“别说是有关系,便是他做的又怎么样?”

  她只是有些难过,那一盘盘托出来的精致吃食,都曾受着风霜雨露,辛苦长大,该是一双更干净的手来做,而这个人,曾经寄托了她对于一个前辈深深的敬意。

  可也只是敬意。

  她从未怀疑过自己的选择,那是她生而为人,潜伏在骨血中的热爱渴望,是她在父亲眼中,从小看到大的希冀热忱。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