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暴君的囚笼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0节


  两人各怀心思,就以那样轻拥的姿态, 沉默着, 谁都未曾开口。

  不知过了多久,江知宜突觉肚中翻江倒海的难受, 好像马上就要吐出来, 她猛地从闻瞻怀中起来,用手紧紧的捂住嘴。

  她的脸色十分难看, 双眸依旧满含泪水,在烛光下折射出细碎的亮光, 灼灼的望着闻瞻,他却不明所以, 只当她是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真相,捡起掉落地上的团扇,就要递给她,继续欣赏美人摇扇图。

  不管她能不能接受, 事已至此, 哪里有回转的余地?

  江知宜推开他的手,“蹭”的一下起身,立即往浴殿而去,随后便传来嘶哑的呕吐声, 声声拉扯着人的神经。

  闻瞻慌忙从榻上起来,边高声唤李施去叫太医,边往浴殿走去,却在殿前被江知宜出声拦住,“皇上别进来,有秽物,恐会污了皇上的眼。”

  闻瞻敛起长眉,未理她的话,调转方向往外殿去取了茶水来,再次走向浴殿,江知宜听见他的脚步声,连忙阻拦:“皇上您别……”

  话还未说完,又是好一阵的难受,弓腰对着口盂吐了起来。

  闻瞻没了办法,转头唤门口候着的宫女进来伺候,他隔着段距离,听她接连呕吐的声音,有些撕心裂肺的喑哑,心头说不清是什么情绪。

  没过一会儿,李施便带太医到了殿门前,他怕皇上不想让太医瞧见江家小姐,不敢直接进去,先在殿前请命:“皇上,申姜申太医来了,现下要他进去吗?”

  “进来吧。”闻瞻持着不冷不淡的声音,待人进来之后,指了指浴殿的方向,“人在里头,快去看看。”

  申姜应声前去,李施却留在原地,有些诧异的瞄了瞄他,不知皇上为何突然变了性子,以前都是隔着帘帐让太医给她瞧病,现在倒没了这样的忌讳。

  闻瞻瞧见他的小动作,明白他的疑虑,但只是乜了他一眼,并未出言解释。

  李施听着浴殿传来的动静,目光在浴殿和皇上面上来回转动,想要说点什么,但始终不敢开口。

  而闻瞻本就心烦意乱,瞥见他不安分的眼神之后,不耐的低斥:“想说什么就说,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样子。”

  李施脸色一凝,讪讪的赔着笑,方小心翼翼的开了口:“皇上,江家小姐这样,莫……莫不是有了身孕吧?”

  只要有关皇嗣的,皆不是小事儿,况且这还是皇上第一个孩子,若是皇子,按理说就是皇长子,是其他皇子不可取代的,孩子的身份摆在这儿,那母亲的身份必然低不了。

  皇上与江家小姐之间的纠缠,他一个当奴才的看不明白,也不敢多问,他自然是盼着两人和和气气的,皇上给江家小姐一个名分,江家小姐也好好的诞育皇嗣,可皇上的心思,谁人又猜的透?

  “有身孕?”闻瞻眼神一凛,琥珀似的眸子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但这双眼是最会伪装风平浪静的深潭,其中掩埋的暗潮涌动无人能探究。

  “若真是有了身孕,皇上您……”李施打量着他的神情,再次出口询问。

  闻瞻缄默着,似在思索什么,面如冰霜的脸上瞧不出什么情绪,他偏头往浴殿睨了一眼,一时竟不知如何决定。

  若真是有了身孕,他该留下吗?或者说他能留下吗?如果他决定留下,那江知宜又会如何,会将对他的恨意,加注在稚子身上吗?

  说实话,他并非事事皆在意之人,可孩子却是他心中的禁忌,许是幼时知道身为稚童的无奈和苦楚,才愈发在乎这个。

  那边申姜已经从浴殿出来,但显然依旧未从在皇上寝殿中,瞧见镇国公家小姐的震惊中出来,眼神还有些飘忽不定,弓腰禀道:“江……江家小姐今日之症,是源于本就身子不好,但今日又吃了过多难以克化的东西,才至呕吐不止,待东西吐出来,微臣再开了安胃的方子,就无大碍了。”

  申姜顿了顿,又嘱咐道:“江家小姐身子虚弱,按理说是不能吃糕点的,连甜食都应少吃,如若不然,必然会牵连旧疾,还会……”

  “嘱咐不该吃什么的话你去同她说,朕可管不着。”闻瞻打断他的话,暗暗松了口气,又指了指浴殿里的人影儿,面色不悦,只觉得她是有人作陪便忘了自己的身子,这会儿才落得这样的境地,能怪得了谁?

  “是是是。”申姜连忙应了,又往浴殿去,却被闻瞻拦下,“你说她有旧疾,往日朕总瞧见你们一碗碗的让她喝药,但她身子也未见好到哪去,朕问你,她这旧疾究竟是何疾,应当如何医治?”

  申姜闻声有些为难,整张脸都皱在一起,沟沟壑壑的,透出衰老的意味,“这……江家小姐这是自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微臣不知她幼时状况如何,不敢擅自下定论,但从此时看来,她内里虚空,全凭每日的汤药和补物吊着,微臣们曾商议过如何医治,但还没有太好的主意。”

  “没有主意?”闻瞻冷哼一声,眉眼已见愠色,“朕养着你们太医院,算是白养了一帮百无一能之人,既然看不好病,还当什么太医?不如都滚回家去,省得白白占了位置。”

  皇上骂臣子,那是天经地义,申姜不敢辩解,还要跟着附和:“是,是臣等无能,皇上息怒,微臣回去便与其他太医立即商议,必然会寻出个给江家小姐治病的法子?”

  “立即商议?这意思是你们从前没有商议过?”闻瞻目光锐利,紧紧盯着申姜,让他的一切掩饰皆无处遁形,而后施施然道:“朕不问你们,你们便不甚用心,那朕今日索性限你们五日,必须得寻个医治的法子出来,若是不成,太医院也趁早换了能人贤士来才是。”

  这是在敲打他们,告诉他们若是不尽心,朝堂上的众臣可以更换,他们这些太医更是好换,申姜生怕哪句话说错,也不敢多言,战战兢兢的叩首领命,在得到闻瞻“退下”的命令后,方弯腰退了出去。

  李施紧随其后送他,又不忘打圆场:“申大人辛苦,皇上适才着急了些,并非针对申大人,您可别往心里去。”

  “李公公说笑,我哪敢跟皇上置气,只是江家小姐……”申姜偏头往殿内瞥了一眼,勉力微笑,“她这病情着实为难,只怕寻不到好法子,到时候我可就是太医院的罪人了。”

  “主子有命令,寻不到也得尽力寻不是,申大人医术高明,这必然难不倒您。”李施三句不离恭维的话,又抬手将他引至一旁角落,笑道:“申大人今日来诊病,就只管诊病,至于别的,申大人只管没瞧见。”

  他话中别有深意,申姜自然听出这是说江家小姐在皇上寝殿一事,而李施能出来提醒,必然是皇上之意,申姜忙拱手顺着他的话应道:“我就是个瞧病的,别的可什么都瞧不见。”

  李施暗道他识趣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又送了他几步,方道:“申大人好走,有劳申大人了。”

  因为江知宜突然生病,檐下的宫灯已经掌起,将整个宫殿都照的亮堂一片,昏暗时宫阙落下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见。

  李施再进殿内时,江知宜已经吐完去内殿更衣歇息,闻瞻依旧坐在外殿的桌前,眯眼瞧着桌上的那柄描金团扇,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施缓步上前凑到闻瞻跟前,压低了声音询问:“皇上,虽然这回江家小姐没有身孕,但你们同在……”

  他嘴里打了个磕绊,暗自隐下后半句话,又道:“难免江家小姐哪一日就真的怀上皇嗣了,若是皇上不想为难,也应当提前准备才是。”

  江家小姐与皇上之间本就是隐秘,若真是突然有了子嗣,只怕会是不小的麻烦。

  闻瞻依旧不应,抬头望向檐下挂着的金丝鸟笼,他记得自己原来同江知宜说过,择她进宫,是因为看中了她的羽毛,若非自己厌烦,她再也出不了这囚笼。

  可事到今日,他倒有些茫然,这表面华丽无二的重垣迭锁,当真能束住一个人吗?

  李施见他不答,只以为有些话他不忍说出口,又道:“若是皇上不想要,那往后奴才按时送了避子汤来,如此可行?”

  闻瞻微微愣怔,想起江知宜那日日不离汤药,让太医都束手无策的身子,侧目瞟了瞟他,反问:“你是跟她有仇,还是跟镇国公有仇?想一碗避子汤直接要了她的命?”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李施慌忙跪于地上,故作悔恨的连连抽着自己多事儿的嘴,又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当奴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看脸色,还要舍得对自己动手,甭管主子是不是真的生气,只要面上有些动静,就要趁早认错,不给他责备的机会。

  “这有何为难,左右我不再碰她就是了。”闻瞻抬手止住他的动作,命他去盯着汤药,一会儿熬好便送进来,自己则抬步往内殿而去。

  有时候他真的在想,将江知宜困在身边,不知是在报复她,还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仅仅住宫数日,已经唤了无数次太医,不是为着她的身子,就是为着被她弄伤的自己。

第34章 嫔妃 这金屋里,到底藏的什么娇

  闻瞻进入内殿的时候, 江知宜已经更好衣裳窝在锦被之中,她瞧见闻瞻进来,哑着声音叫了声皇上, 支支吾吾不知该说什么, “你母亲她……我……”

  今夜知道的事情太多, 无论是当年自己做的糊涂事儿,还是他所说的害他未见到他母亲最后一面,都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进宫之前, 她对皇上的认识仅限于他为先皇贵妃之子, 因为受不住身为皇子的福分,被先帝以不幸夭折之命, 偷偷送往宫外抚养, 是近些年才重新入宫。

  然而听他适才之言,他的生母并非是先帝所说先皇贵妃, 他真正的生母已经逝世,还是以那样惨烈的方式, 怪不得当初她与采黛偷偷见面时,曾说过姑母要揭出皇帝的身世, 好让他后悔今日所为。

  当时她一心想要反抗皇帝,又觉得是姑母大题小做,未曾将此事放在心中,现下才知道, 其中当真有隐秘, 只是这隐秘,却无形将她的所作所为牵扯其中。

  “知道太多,对你可没有什么好处。”闻瞻低头打量着她,见她因为哭过眼眶还有些泛红, 隐隐约约可见水光荡漾,柔嫩的双唇不见血色,面容更是惨白无比,当真是惹人爱怜。

  “我并非想知道关于你生母的隐秘。”江知宜直起身子,颇为认真的与他对视,眸中不是甘于认命的屈服,而是得知实情后的坦然。

  “当年之举酿成大错本非我所愿,但错既酿成,就再无回旋的余地,我只是想问问皇上,究竟让我怎么做,才算是解了你的恨。”

  闻瞻抿唇不答,似乎也在考虑如何解自己的恨,往事过得太久,现在想来还是十分清晰。

  他记得那是个碧空如洗的好天气,母亲一大早便让他去江寒寺送抄写的佛经,说要奉在菩萨前,好为他们祈福。

  当时他年纪尚小,虽不知一向并不信佛的母亲为何有此举动,但他未曾多想,抱着那些厚重的佛经便去往江寒寺,在将佛经交由寺里的和尚时,那和尚颇为诧异,只说这些东西供奉在家中即可,无需特意送到寺中。

  或许是母子连心,他听完那话,顿时觉出不对来,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压根来不及听那和尚之后的言辞,便疯了似的往家中跑。

  越是心急,便越是遇到麻烦,他还未出寺庙,便碰上了江知宜的仆从,经此一遭,他再归家时,已近过午。

  他刚进家门,便听见徐嬷嬷的哭喊声,他顺着那声音而去,正瞧见她趴在院中的枯井处声泪俱下的喊着“小姐”。

  他心中本就有些不好的想法,瞧见此景,双腿打着颤慌忙去看,满是枯叶和淤泥的枯井中,他母亲缩成小小一团,一动不动的倚在一角,井中没有光,只有昏黑一片,但他母亲额上的鲜血却格外刺目,一点点儿的往外流着,似源源不断的活水,几乎沾满了她倚着的那半面井壁。

  明明是如此瘦弱娇小的人,却有那么多血能流,直到她被人救上来时,那鲜血依旧没个停歇,染到他身上、手上,慢慢凝固,再也拭不去似的,可是人早已没了生息。

  他那时连哭都忘了,只会不停的用手给母亲擦拭额上沾的血和泥,不停的问徐嬷嬷这是怎么了,徐嬷嬷这才敢告诉他,前几日宫中曾来过人,他后知后觉的明白了母亲那日的反常。

  直至现在,他偶尔还会想,若是那日他早回去些时候,会不会有所不同,但想了这么多年,依旧没得出个结果来。

  他对江知宜的恨意,大抵就是源于对另一种结果的渴望,这恨有由来,也算是十分深刻,但如今提起来,只觉得还夹杂着对依仗权势之人的厌恶。

  可是如今,他大约也成了这样的人,闻瞻一时咂不出心头滋味,他上前一步,将江知宜那张脸仔细打量一番,方淡淡道:“若朕说,朕想要你心甘情愿被困在深宫之中,不会忤逆朕,更不会想着逃跑呢?”

  “永远吗?”江知宜略微垂眸,思索着是否合理,而后又道:“若是永远,那我不能答应。”

  她固然有错,但这错误还未到需要搭进她一生的程度,若是让她与皇上纠缠一生,那她何必再留住这身先朝露的身子,难道她日日以汤药吊着的性命,只为受他折磨?

  闻瞻缓缓起身,面上显现出些许倦色,他将目光从江知宜身上移转开来,转头望向殿外的灯烛明亮,方道:“明年四月的春日,朕放你离开。”

  四月,正是当年她逼迫他的时候,江知宜猛地抬头,试图探究他的双目,瞧瞧那双眼睛里究竟藏着什么,为何突然又打算放过她,但她盯着瞧了许久,终究是一无所获。

  “不过是还有五个月的光景,不算为难你吧?”闻瞻依旧端着些浅淡的笑意,掩住说不出的情绪,不等她回答,便又调转了话头:“你当真不想知道,朕的生母是谁?”

  有些事情,对于他来说,没什么不可说的,但对别人来说,却是意图窥探的隐秘,他不信,江知宜对此丝毫不感兴趣。

  “我若是知道了,你不怕我告诉我姑母?”江知宜反问。

  对于此事,她的确好奇,但她知道其中轻重,既然是先帝都要瞒住的事情,必然是非同小可,若被她知道了,恐怕又是皇上要束住她的一道枷锁。

  闻瞻轻笑一声,嘲弄道:“告知了又如何?只怕愉太妃知道后,还要后悔多听了这几句。”

  闻瞻从来不怕旁人知晓,是知道就算他们知晓其中龃龉,也不敢开口说出来,镇国公不就知晓吗?可他从来不敢说出口,就连没有旁人时,他也丝毫不敢提及有关自己身份一事。

  江知宜还欲再说,就见李施已经端了汤药进来,随侍宫女接过去喂她,李施则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江姑娘,适才申大人特意嘱咐过,您是不能吃糕点的,那街上的糕点更是不太干净,您往后还是要忌忌口才是,不然岂不是白白伤了自己身子?又让皇上为您担心。”

  说皇上为她担心的话,江知宜自然不信,但皇上在这儿,她又不欲拂了李施的面子,轻轻点头之后,又颇为客气的说了声“多谢皇上关心”。

  来来往往皆是客套话,闻瞻只道不必,只是嘱咐宫人好好伺候着,便抬步出了内殿,李施亦步亦趋的跟上去,直到跨出门槛,才好声相问:“皇上,这么晚了,您不在这儿歇下?”

  闻瞻立在门前,顺着宫灯的光,往殿内回望一眼,殿内万物遮蔽,其实并瞧不见内殿的情况,但他还是朝着内殿的方向扫过,方摇了摇头,而后几乎是自言自语的低声说道:“仔细想想,这样来来回回的纠缠,当真是没什么意思。”

  他的声音太小,经长廊下的寒风一吹,便消失殆尽,李施没把话听囫囵,侧耳询问:“皇上,您说什么?”

  闻瞻不再回应,拢了拢身上的衣衫,垂头移步正和殿。

  ————————

  天色未明,笼罩着灰青色的天儿还缀着几颗稀落星子,它们在泛着白色的空中将欲消失不见。

  长定宫殿门颇为热闹,朱红的宫门前站着曼妙女子,她身着青锻掐花曳地裙和云纹锦衫,参鸾髻上是金累丝蝴蝶簪,凤仙蔻丹的长指轻撩鬓发,微微抬起的凤眼,在顾盼之间端的是高傲不逊之姿。

  守门的小太监弓着腰,连连出声解释:“良嫔娘娘,皇上早上上朝,还未回来,他当真是不在长定宫中。”

  “皇上早早便下了朝,本宫适才去瞧过,他又不在正和殿,不在这儿又能在哪?”良嫔声音尖锐,满是趾高气昂之态。

  “奴才从寅时便守在这儿,当真没瞧见皇上回来,奴才还能骗您不成?”小太监面上难看,知道她是故意为难,却又不敢造次,只得好声好气的赔笑哄着。

  良嫔是皇上尚未即位时,就由先帝赐婚伴在皇上左右的,新皇即位,她也连带着水涨船高,成了后宫妃嫔,皇上后宫,只得两位嫔妃,即良嫔和舒嫔,虽不得皇上喜爱宠幸,但身份摆在那儿,当奴才的自然得尊着。

  况且良嫔娘娘之父近日刚从礼部侍郎迁升为尚书,在前朝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就当是看着她家中的地位,他们这些奴才也得再让三分面子来。

  “公公既说了没回来,我自然是信的。”良嫔轻勾丹唇,放缓了语气,“不过皇上既没在别处,想必正在回长定宫的路上,本宫今日早起特意炖了枣杞乳鸽汤,给皇上御寒用的,要不公公先放我进去等着。”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