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福娘娇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5节


第41章 解元郎 那宣纸上,写的四个字是——扶……

  张柏最后还是没有告诉秦启仁, 一来,这是刘玉秋的私事,他不好对别人胡说, 二来嘛, 若是秦启仁对刘玉秋有意思,那这些事,还是让他自己了解比较好。

  秦启仁有些失落, 但刘玉秋一看过来, 立马换上了笑脸,挺了挺胸脯。

  福娘看刘玉秋手上沾了些面粉, 笑道:“你这是在里面做糕点呢?”

  刘玉秋拿帕子擦了擦, “是呢,快来看看我做的怎么样?”

  她拉着福娘进去, 秦启仁看着翻飞的布帘,一脸魂不守舍。

  刘玉秋几天前就到了省城,来妙味斋找福娘时没见着人,幸好杨氏记得她, 刘家在省城也有宅子,便索性在这儿等福娘回来,无事时就来帮李叔和芸娘子做糕点。

  若是论做点心的手艺, 刘玉秋自然是不如李叔和芸娘子,但刘玉秋见识广, 常常能提出新鲜的点子,且买糕点的本就是夫人小姐占多数,她更加懂得如何投其所好。

  刘玉秋让福娘看她刚学的新品“月中桂”,做的有模有样的,芸娘子笑着说:“刘小姐可比我们第一次还做的好呢!”

  她也很喜欢这个满腹诗书但气质温柔的女子。

  福娘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刘玉秋, 见她似乎已是从和离的悲伤中走了出来,面色红润,只是比起从前,眼神中少了天真,言行间也比之前沉稳许多。

  “孙姐姐,我真没想到,你能开一家这么大的店!”刘玉秋刚来时便被惊讶到了,福娘看着娇柔,但做起生意来,竟然完全不输男子。

  福娘拍了拍她的手,柔声道:“玉秋,你也可以做到的,我总觉得,咱们女子,不该总是困在深宅大院里,那才是把日子过死了呢,你读过书有见识,又差别人什么呢?”

  她的话让刘玉秋心绪起伏,福娘坚定的眼神,让她想起那一年,两人在刘家花厅里喝茶,福娘望着庭中的蔷薇说的那番话。

  当时她为了王世诚送的一架屏风得意欢喜,不懂孙姐姐言语中的深意,然而此时此刻,她却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

  她笑着握紧了福娘的手,眼神中也透露出同样的坚定来。

  回家后,福娘与张柏说起玉秋,半是叹息半是欣慰道:“我从前总怕玉秋太单纯被人蒙骗,现在这样固然很好,可又怕她不愿再相信别人了。”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什么好事。

  张柏神秘道:“不一定呢,我看啊,刘小姐的好事还在后头呢。”

  福娘诧异地看着他,张柏便小声地把秦启仁向他打听刘玉秋的事给说了,福娘一脸惊讶,半晌回不过神来。

  “我也不知他是否是一时兴起,因此也没敢多说,总之都看他的造化了。”

  福娘点点头,她也不曾想到秦启仁会对玉秋起了心思,可看玉秋的样子,怕是只知道秦启仁这个人,并没有其余的想法。

  横亘在两人之间的还有太多东西,若秦启仁真能一一处理好,玉秋说不定也能对他改观。

  想了两天,刘玉秋便决定留在省城,帮着福娘做生意,妙味斋有了她的加入,生意也更加红火起来,当然,最高兴的还是秦启仁。

  虽是正经的掌柜已经回来了,可秦启仁还是打着关心朋友的由头,三天两头往妙味斋跑,不好意思进后厨,就在前面守着,等刘玉秋一出来,眼珠子就跟着她转了。

  日子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要放榜的日子。

  九月八日放榜,一大早,福娘先去妙味斋转了一圈,见没什么大事,便回家安心等着消息。

  张得贵和杨氏三更便起来给祖宗烧香,杨氏不停默念,求祖宗保佑张柏高中,而张得贵心里也是焦急不已,磕头时都比平日多用了三分力气。

  连张玉和张青都被爹娘的紧张给影响到了,张玉拎起点点和它圆溜溜的大眼对视,认真问道:“点点,你说,大哥能中吗?”

  点点被他这样拎着前肢不舒服,挣扎了几下,嗷呜一声窜进了西厢。

  张青拿树枝在地上有模有样地写着字,故作高深道:“大哥肯定能中。”

  整个家里最不紧张的就是张柏了。

  他现在在干嘛呢?给福娘染指甲。

  西厢里,福娘迎着日光摊开手,十根指头上,指间都裹着纱布,拿细线缠得紧紧的,她皱眉道:“这得染多久呀?”

  这是她第一次拿小桃红染指甲,院子里不知何时长了株小桃红出来,花朵开的艳丽,张柏便起了兴致。

  张柏回想了下,他读过的书里好像没说过,心虚道:“大概一个时辰就能好吧?”

  福娘无奈瞪他一眼,手指缠着纱布,什么也不能做,张柏便凑过来,捡起她昨晚没看完的游记,清了清嗓子给她念书。

  杨氏路过西厢,听见张柏清朗的读书声,心里无比骄傲,瞧,大郎多勤奋,今天都要放榜了,还是没有忘记读书!

  卯时初,巡抚署门前就会张贴榜单,其实前两天就有忍不住的秀才去巡抚署找门丁打听消息,但啥也没问出来,今日听杨氏说,半夜就有人等在了门外,此刻怕已是人山人海了。

  张柏说不用去挤,若是中了,自会有人来家里报喜。

  杨氏端了张椅子坐在张家门前,翘首以盼,远远听见有报喜的锣鼓声,便激动地站了起来,然而报喜的人却不是冲张家来的,她又失落地坐下。

  她心里忐忑,大郎不会没中吧?别人都说考举人难的很,中了秀才也不一定能中举,可不是说,大郎是那什么生来着,总之就是秀才里最上等的,他也中不了?

  等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没有动静,杨氏已经心灰意冷了,正想着进去该怎么安慰大郎呢,胡同外却传来了一阵比打雷还响的锣鼓声!

  杨氏掏了掏耳朵,那锣鼓声越来越近,这回是真没听错!

  “浙江湖州府府学优廪生张柏,中乡试第一名举人!”

  “浙江湖州府府学优廪生张柏,中乡试第一名举人!”

  报喜人的嗓门穿透了整条胡同,引得众人纷纷出来看热闹,杨氏远远便见着一长串人正敲锣打鼓往张家走来,人群中不时冒出欢呼声。

  这阵仗,可比之前大郎中秀才还吓人哩!

  杨氏飞快地跑进来,扯着嗓子喊道:“大郎,来人了,快些出来!”

  张柏和福娘刚出来,报喜的队伍便走到了张家门前。

  因人太多,都挤在狭窄的胡同里,张家大门都被挤掉一扇,报喜人拿着捷报,把被人踩掉的鞋穿好,朝杨氏拱手高兴道:“敢问大娘,这里可是张解元的住处?”

  杨氏一愣,“我儿叫张柏,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张解元是谁,难道这报喜的走错门儿了?

  报喜人噗嗤一笑,摆手道:“没找错没找错,张解元呐,就是您家公子!”

  他身边一个白胡子老头解释了一番,杨氏才明白,这乡试第一名就叫解元,她家大郎不仅中举了,还是整个湖州的第一名!

  整个湖州啊……杨氏嘴张的大大的,愣是合不拢。

  报喜人一眼就看出来杨氏身后这个高大的年轻少年就是张解元,上前恭敬地行礼,将捷报双手奉上,“张解元,小的特来给您报喜,恭喜您喜摘桂榜!”

  张柏微微躬身,也是双手接过,从容道:“多谢。”

  报喜人不免诧异地多看了这年轻的张解元几眼。

  按理来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还是解元,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没有的好事,早就该乐疯了,可这位十七岁的小解元,面上虽带着喜色,言行举止却颇为淡定,仿佛是早有把握一般。

  这张解元还生了一张好面皮,整个人就像是一块温润的璞玉,一眼便让人心生好感,报喜人心里一惊,直觉他不是个简单人物。

  “哇,听说这张解元才十七啊,太年轻了吧!”人群中有人议论道。

  “你们不认识他吗?我早听说了,人家在府学就回回考第一呢!”

  “这么厉害啊?”

  ……

  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杨氏心里美得直冒泡,她这回是真信了,小时候村里给大郎算命的那个老头说的对,她家大郎啊,那可真是贵人命,解元啊,这可是全湖州府的第一,她要是回老家说,都没人敢信!

  张家给报喜人封了厚厚的喜钱,报喜人乐呵呵地走了,挤在张家门口的人却还没散,都想看看这十七岁的解元长什么样子,正热闹着,第二波贺喜的人来了。

  这回来的可是大人物,知府大人领着人亲自前来,众人都给惊呆了。

  宋知府见张柏第一眼就觉得有些眼熟,没一会儿就想起来了,这不是上回王若兰那个案子的受害者的夫君吗?

  张柏忙上前朝他下跪行礼,宋知府亲自扶他起来,口中称赞道:“好啊!真好!咱湖州有张解元这样的人才,真是本官之幸,百姓之幸呐!”

  “不敢当不敢当,小生还要多谢大人,上回明察秋毫,保妙味斋平安。湖州有大人这样的好官,才是百姓之幸呢!”张柏谦虚道。

  一番话夸的宋知府心里舒畅极了,他抚掌大笑,又给张柏送上了一份大礼。

  张柏考了乡试第一名,衙门赏银二百两,还有巡抚大人亲自题的一幅字。巡抚大人公务繁忙,要明日才能来,但特意题了字托宋知府送来张家。

  四尺来长的卷轴由两位衙役小心打开,洁白的宣纸上,四个大字龙飞凤舞,下方还盖有一枚鲜红的巡抚私印。

  “大郎,这写的是啥?”张得贵和杨氏茫然地抬头看向张柏。

  张柏眼里染上笑意,恭敬行礼,口中道:“小生张柏——多谢巡抚大人赐字!”

  那宣纸上,写的四个字是——扶摇直上。

  宋知府心中感慨,巡抚大人眼光还真是毒辣,假以时日,这位张解元,说不准真能成为国之栋梁,凌驾青云直上。

第42章 遇沈清 他的眼中,竟然没有一丝生气。……

  十七岁的新晋解元郎张柏, 一下子就在湖州出了名。

  杨氏走在路上都觉得面上有光,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老婆子, 有一天能当上举人的娘!

  不不不, 她是解元的娘!

  张得贵高兴了几天后,头脑也清醒了,眼看老婆子有些得意忘形了, 忙叮嘱道:“你别出去乱说话, 大郎说了,现在外面多的是人见不得咱家好呢!可别给大郎惹了麻烦!”

  “你想想看, 那些人都送的什么东西?那不就是想害咱们大郎吗?”张得贵狠狠磕着烟袋。

  他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泼了过来, 将杨氏滚烫的心淋的格外清醒,她呐呐道:“我知道的, 还要你说……”

  自从中了举之后,大郎便告诉他们,不管外人送什么礼,除了衙门的奖赏, 一律不能收。若是现在贪了这些小便宜,日后可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送银子的、送黄金的、送字画古董的,杨氏起先还觉得惊奇, 后面已经能面不改色地拒绝了,直到之后来了个管家模样的人, 要给她家送丫鬟,杨氏才觉得不对劲起来。

  “老夫人您瞧,这丫鬟手脚麻利的很,领回去捏脚捶背都行,可会伺候人了!”

  杨氏往他身后一看, 好家伙,那“丫鬟”长得跟个妖精似的,身上没两片布,只要不是个瞎子,都看得出来这是怎么“伺候”人的。

  把她领回去,还不得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

  杨氏立马垮下脸,把那管家臭骂了一顿,从此把家门关的紧紧的,外人来敲一律不理。

  只是她到底是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妇人,礼虽不收了,但外头捧着她说些好话,久而久之,杨氏确实有些飘了。

  张得贵的话好似一棒子敲在她头上,杨氏越想越觉得心惊,回想一下,外面那些人似乎总是在兜着圈子套她的话,要是晚发现几天,怕是家底都让他们给问出来了。

  杨氏后背冷汗涔涔,过几天再出去时,别人不管问什么,她都不再接话了。

  张柏中举的消息隔日就传回了长兴县,他虽不在县里,但县太爷还是在衙门前摆了酒席庆祝,请了半个城的人来吃席。

  张家从前住的房子,屋主也没再租出去了,这可是解元故宅呐,风水宝地!屋主每天什么事都不做,就揣着手站在门前,给过路人叨叨张柏当初是怎么在这儿寒窗苦读,还说当年张家来租房子,明明有人出价更高,但他一眼看出张柏日后不简单,才租给了张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