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昏君与娇娇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5节


  灌木丛后,夫妻俩屏气凝神目睹了这一切,看着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远,这才慢慢往后退。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李代桃僵,狸猫换太子。就是不知,是谁的主意?她娘,还是怀家?

  事情好像更加复杂了。

  就在这时,又是一声,从不远处传来。

  玉想容拿鞭子挥开挡路的枝桠,撅着嘴嘟囔。

  “大表哥也真是,非要来这种鸟不拉屎的荒山野林,还说有宝藏,我看宝藏没有,臭虫子倒是满地都是。”

  说吧,一鞭子挥过去,打开了周窈身前的枝叶,就要打到她身上。

  周谡眼疾手快,捉住女人的鞭子,用力一扯,再一松,将人狠狠甩了出去。

  玉想容脑袋碰到泥土地,磕的一下,好痛,双眼冒星星。

  “贱民,贱民,我要杀了你们!”

  周窈看女子叫嚣,这一日怎么回事,尽遇到这些人,也是心烦:“谁杀谁还不一定呢。”

  另一头,南凌夜听到表妹叫声赶过来,正好瞧见周窈没有涂药水的真容,当即愣住了。

  玉想容看到表哥呆呆站在一边,也不过来帮忙,要疯了。

  “表哥,你快绑了这个贱女人,她欺负我!”

  至少,玉想容眼里是这样,于是,更火了,趁着周窈分神猛地推开她,捡起掉落在地的鞭子朝着周窈狠狠挥了过去。

  周谡直接一脚,将女子飞踢了出去,冷眼看着南凌夜。

  “你这妹妹脑子是不是有毛病,见人就打,太野蛮了。”

  玉想容怒直了眼睛。

  “你才野蛮,看我不拔了你的舌头,叫你乱说话。”

第57章 . 嫌隙 你可知我是谁

  早在决定走这一趟前, 周父就再三告诫过周窈,帝都乃龙脉所在,极贵之地,去也极险, 需万事当心。

  然而这还没到京城, 只是临近副都平京府, 就已然发生了不少事,周窈想不当心都不行了。

  在乡下, 女子地位身份有限,脾气再坏,也就那样, 最多也只是逞逞口头上的威风,不似眼前这个女子,嘴巴坏不说,还动手。

  偏偏有个好听的名字,周窈在听到男人动怒时唤出的女子名讳, 只觉可笑异常。

  玉想容看到周窈像是在嘲笑自己的蔑笑, 心下更恼, 一个皮相好看点的村姑,居然也敢笑自己, 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你可知我是谁?惹了我---”

  话还没说完, 玉想容就一声叫起,一把短刃从她脸侧划过,倏地一下,就在她侧脸留下了一道不长不短的血印子。

  南凌夜瞧见表妹受了伤,面色亦是微变,再看向搂着貌美女子离开的男人, 愈发地心情复杂。

  这人也不知何时动的手,当真是快,他竟然毫无察觉。

  这时候,南凌夜也顾不上自家表妹,快步跟上走远的男女,一直到二人马车边,盛情相邀。

  “二位是否也要前往京城,算来还有五六日的行程,不如我们结伴,路上也有个照应。”

  “表哥,我受伤了,他毁了我的脸,你不为我出气,不好好教训这两个刁民---”

  “够了,你不主动挑衅,人家会伤你?说来,是你不对在先,该你给这位姑娘赔个不是。”

  说话间,南凌夜一记暗含警告的目光,隐隐有发怒的迹象。玉想容多少有些忌惮这个表哥,就算自己受了欺负,内心愤恨不满,也不敢再言语。

  周谡将周窈送进马车里,自己坐到前头,也不管会不会撞到人,提起缰绳往前一挥,继续赶路。

  见马车动了,南凌夜动作迅速地将玉想容往旁边一拽,玉想容脚下打晃,险些摔倒。

  南凌夜无视表妹烦人的控诉,目光随着远去的马车,变得愈发幽深。

  待马车消失在自己视线里,他才将注意力转到表妹身上,语气颇为不耐:“你若再这样耍脾气,不知收敛,我即刻就给舅舅写信,让他派人过来把你接回去。”

  玉想容这回是自己偷跑出来找表哥的,若被家里人知道了,后果可想而知。

  听到这话,玉想容慌了神,也顾不上脸上的疼,抓着南凌夜的胳膊摇晃:“表哥,我错了,我再也不乱发脾气,你别告诉我爹,不然,不然我死也赖着你不走。”

  “若是舅舅亲自来抓,那就不是我管得了的。”南凌夜绷着脸,不为所动。

  “那我以后都听的,听你的。”

  “表妹说话可算话?”

  “算算算,我不听,我就自己走,不用你叫我爹来。”

  “那好,待会,若是再遇到那二人,你给那位姑娘道个歉。”

  男人话一出,玉想容讨好的笑容僵在了嘴边,不可思议地瞪大眼:“表哥你疯了,那男人划伤我的脸,你还要我给他们道歉,该是他们跪下来给我谢罪才对,表哥,你莫不是眼神不好,看那女人长得有点姿色就动了---”

  “你再多说一句试试,我现在就安排人把你绑回家,让人严加看管,看你还敢不敢乱跑。”

  最怕被管束的刁蛮小姐在男人明显动怒了的威胁下闭了嘴,尽管内心仍是不服。

  “还有,你说错了,不是有点姿色,而是姿色过人,远远在你之上。”

  南凌夜即便没有非分之想,仅在欣赏美色的角度上,也要纠正表妹话里的不对。

  然而男人不懂女人心,这话放出来,比捅了马蜂窝还可怕,玉想容瞬间又炸了。

  周谡夫妻二人已经走远,自然看不到女子崩溃的模样。周窈也不想将这种无理取闹的女人放在心里让自己不快,当作不愉快的小插曲,甩甩头,不再去想。

  现如今,她最担心的,反而是高家那边。

  冒充她身份的那位高小姐到底是谁安排的,又有什么目的?邹氏对高家芥蒂颇深,一直怀疑高家人害的他们,如果是她安排的,那就不只是认亲那么简单了。

  更何况,如果只为认亲,邹氏何为要找人冒充自己。

  夜里,二人找到一户农家借宿,房门一关,周窈与周谡聊到这事,说出自己的困惑。

  周谡看她一眼,回得倒是干脆:“不想让你涉险,又心结难了,无论替代品能否查出真相,最后是死是活,自己也不会心疼。”

  “是这样吗?”周窈低声,更像自问。

  周谡直接把她的手搁到她胸口:“别装傻,问你自己的心。”

  邹氏没能尽到为人母的责任,有身不由己的原因,过分苛责大可不必,毕竟,不如邹氏的父母大有人在,尤其权贵之家。

  便是生养自己的母亲,到了此刻,周谡也难以断定,在她心里,到底是权势更重要,还是儿子。

  此时的深宫内,太后和皇帝再一次爆发了激烈的争执,这回很明显地,是因为皇后。

  “身为皇后,后宫表率,当以身作则,恪谨自省。可皇后又是如何做的?三天两头就出宫,往娘家跑,她这般随性,又至皇权于何地。”

  太后想到自己做皇后时,前有狼后有虎,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唯恐一个没注意,给那些想要取代她的人抓住把柄。

  她那时候多难,可如今高家这位皇后,做得可真是轻松。

  面对太后的指责,皇帝也是烦了:“母后夸张了,这半年来,皇后就只回这么一次,她为朕生下皇子,朕难道连这个体面都不能给她。”

  皇帝没说的是,就是因为皇后背后周旋,稳住柱国公,且又拉拢了几个老臣,这才终于把恢复旧税制的势头压下去,也让他有了喘息的空间。

  朝堂上安稳,他才能吃得好睡得香。皇后是他得力的贤内助,全心帮他,他为何不能对她好点。

  母子二人显然有隔阂,皇帝想给的,正是太后担忧的。

  “从古至今,外戚干政,对皇权是最大的威胁,你如今给予皇后的权力太大,诸多纵容,就不怕她野心滋长,于你不利。”

  “母后未免过于忧虑,看谁都不坏好意。皇后从来不向朕打听朝堂的事,反而是朕心情不好,主动同她提过,她也只是帮朕出出主意,并未越俎代庖。”

  比起事事都要对他进行说教的太后,皇帝自然更满意处处以他为主,体贴又明理的皇后。

  然而太后听到这话,捂着胸口狠抽了一口气,闭目片刻,再睁眼,看向皇帝的眼神愈发地淡。

  “你如今,只听得进皇后的话,哀家说再多,在你这里,都是错。”

  “母后可以少说两句,少管些事,心情自然舒畅了。”

  皇帝这话一出,太后惊愕过后,双目微睁,久居上位以后,已经少有这般失态了。

  “你是嫌哀家多管闲事,哀家若不管事,现如今,又有你什么事,你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怒极之下,明知有多伤人,可太后仍是忍不住地脱口而出,因为她觉得自己更委屈,更不好受。

  皇帝听后,反而没太后情绪那么激动,嘴角浮起一抹略苍凉的笑:“太后终于说出实话了,既然并不期待我的出生,那时候,怎么就不把我随便丢到哪条河里淹死了算,这样,假的就成不了真,失去了价值,随时可以舍弃,太后也不会这样为难了。”

  “我为难?我为难,是因为皇帝你在为难哀家,你若与我一条心,这天下,还不是我们母子二人说了算。”

  “是这样吗?”皇帝笑了笑,随即敛唇,“可是太后显然忘了,太后姓梁,而朕姓肖,这天下是肖家的天下。”

  如果这话是从另一个儿子口中而出,太后不觉得有什么,毕竟那孩子生养在皇家,从小就有这个觉悟。可在一个打小就养在民间,庄户人家粗养长大的孩子嘴里听到这话,太后不觉感到心寒。

  本来就不亲,若听了外人撺掇,这孩子怕是更不会念旧情了。

  太后这一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悔意,可又别无他法,另外那个孩子,她一手带大的孩子......

  只要一想起来,太后就心痛无比。

  夜深人静,唯有薛嬷嬷陪在太后身边,太后能信任的人也只有她了。

  “生恩不如养恩,你说,待他位子更稳了,是否就要将养育他的那家人接到京中,享受荣华了。”

  “不会的,皇上若是这么做了,对自己也无益处。”薛嬷嬷如是安慰太后。

  可太后仍是不能释怀,只觉自己在这宫中愈发不如意,于是更加惦记起娘家。

  “梁家如今可有适龄的女子?”

  当初选高家女做皇后,一是看中高家的背景,二是高家嫡女在京中颇有美名,再者,那时候梁家嫡出的女儿,不是大了,就是小了,竟挑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然而,到如今,太后体会愈发深刻,这媳妇儿,还是要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更靠得住。

  薛嬷嬷思前想后,忽然提到一个名字。

  “太后可还记得梁家二叔娶的续弦,梁文旭的继母,只生了一个女儿,也是这个女儿,后来自愿嫁到南越,成了南越大族玉氏的主母。”

  太后当然记得这个堂妹。那时候,京中贵女无一人愿意嫁到南蛮,唯独这个堂妹站了出来,也因着这事,皇帝对梁家愈发满意,她皇后的位子也愈发地稳。

  薛嬷嬷留意着主子神情,小心翼翼道:“娘娘这个堂妹育有一女,年方二八,正是待嫁的好年岁。”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