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7节


  阮问颖对此颇为不解, 心想, 大家都是读过书, 明白道理的,为什么不能理解这位楚家姑娘的难处呢?

  她之所以会这般行事, 很显然是为了不让人因她容貌过盛而生出轻视之心, 尤其是在发生了两年前那件事之后。

  她不能使自己的清誉有损,更不能让沛国公府和楚家的名声受碍, 才会不得已出此下策。

  要不然一个正值大好年华的姑娘, 吃饱了撑的天天蒙面纱戴幂篱,把一切美景事物隔绝在外?

  阮淑晗对此评价道:“你能理解她, 是因为你也有倾国之貌, 并且家世尊贵,深得荣宠,楚姑娘对你造不成威胁,当然能以常理之心看待她。而旁余人不是相貌比不过,就是家世比不过,心生懑郁之下, 难免会以偏概全。”

  说白了, 就是两个字:嫉妒。

  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阮问颖会嫉妒杨世醒的天分禀赋一样, 旁人也会嫉妒楚端敏的家世容貌,很正常。

  她刻意忽略了阮淑晗的最后一句话:“——再者,你和她都是一样的自视甚高,不把旁人放在眼里,两朵皆为高岭之花,自然惺惺相惜、感同身受。”

  加上她与楚端敏不甚相熟,是以,对于闻思静的酸刻嘲讽,她只当做没有听到,垂首专注于桌案前的花签,细细端详。

  阮淑晗也和她一样,还把自己的那份花签同她交换,讨论其上题诗的含义。

  只有徐妙清应道:“楚家姐姐素来这番打扮,静姐姐何须介怀?左右也碍不着我们什么。”

  闻思静讨了个没趣,讪讪回了一句:“我知道,我不过随口一说。”摇着扇把脸转向一侧,作为掩饰。

  倒是旁边的靖昆侯长女闻言附和:“说来,这位楚姑娘的好事,恐怕要将近了。”

  闻思静立时来了兴致,询问道:“怎么说?”

  靖昆侯长女压低了声音:“妹妹也是听旁人说的。据说那日在宜山夫人的讲会上,楚姑娘不巧被越宽王爷看见了真容,当即让王爷倾了心,嚷嚷着要娶她做王妃。”

  闻思静大吃一惊,声音抬高了一度,旋即压下:“此话当真?”

  “有六分真。以那楚家姑娘的容貌,想要得到王侯公子的一见钟情,可谓易如反掌……”

  闻思静一声冷笑:“我说呢,怎么出席都是女子的宴会也要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自己包裹起来,原来是因为这个。”

  “还真是一鸣惊人,眼看着沛国公世子即将袭爵,她自己要从国公孙女变成楚家孤女,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捡高枝了,倒是有几分本事。”

  徐妙清显得有几分忧虑:“若此事当真,这恐怕非楚姐姐自身的意愿。越宽王爷生性风流,尚未娶妻便已有了儿女,楚姐姐性情清冷,又岂会……对王爷中意?”

  闻思静轻打罗扇,似笑非笑道:“这你就不明白了,终身大事哪里需要中意不中意?身份和家世才是头等重要的,这两样东西够了,便是再一无是处之人也能成为如意郎君。”

  她说着,隐晦地看了阮问颖一眼:“幸好这天底下最能成为如意郎君的男儿,已经被咱们长安城里的另外一朵花给牵绊住了,要不然啊,我可真是要怄死了。”

  阮问颖:“……”为什么她只是安静地解个签文,都能被牵扯到?

  徐妙清不解其意,微含疑惑地莞尔相询:“天底下最能成为如意郎君的男儿……?是谁?”

  靖昆侯长女比了个手势:“自然是这位殿下。”同样的,也把目光往阮问颖身上投了投。

  阮问颖全部当做没有察觉,继续开她的高岭之花。

  只在心里分出了一点思绪,回忆那日越宽王在阁间里的言行,想着,若其当真看中了楚端敏,想要娶为妻子,那这位楚姑娘可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也不知能不能像两年前一样化险为夷,逃出生天。

  对于两人的暗示回答,徐妙清不知是听明白了还是没听明白,微微笑了下便闭了口,没有再继续说话。

  与此同时,楚端敏也在附近落了座,几人都收了话音,不再谈论。

  宜山夫人的琼芳宴共有七巡,每一巡呈上来的东西都新意迭出,使人惊叹。

  尤其是一道“秋景三色”汤,把红枫、金桂、秋菊的意象集中在了一起,不仅看着赏心悦目,尝起来也格外美味,好似把秋天汇聚在了一碗小小的汤里,虽小却可见大。

  每过一巡,宜山夫人还会主持行一轮花令,在座的贵女需以秋物来吟诗作对,不论作得好与不好,都能得到她的提点评价,让众人兴致高涨,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徐妙清的才情在此展露,获得了三次头筹,余下阮问颖与阮淑晗各一次,顾婧柔一次。

  最后一巡,宜山夫人放开了规矩,各人可以随意来往走动,呈上来的除了应景的酒水茶点还有惯常的食例,以及三种样式不同但喷香四溢的大红螃蟹,把宴会推向热闹的顶点。

  众人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说笑闲话。

  不知是谁起头,提到了那天在山庄里出现的二丫,诸女便都议论了起来。

  有称赞宜山夫人心善的,有说二丫幸运的,也有认为二丫就是个骗子,专门博取她们这些富贵人家的同情怜悯,借此敛财的。

  阮问颖和阮淑晗身为知情人,没有参与进这场讨论,只在私下里小声交谈。

  阮淑晗发出感叹:“不知道那丫头现在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好一点。”

  阮问颖先是宽慰:“姐姐放心,夫人赠了那么多银钱,足够他们家吃饱穿暖一辈子,再也不怕挨饿受冻。”

  然后是叹息:“如今,她也算是苦尽甘来,不用再受罪了。就是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她这样的运气,能够碰到夫人这般的贵人出手相助。”

  阮淑晗不解:“其他人?你是又遇上了什么旁的人吗?”

  “这倒没有,我只是——”阮问颖本想把之前和杨世醒谈论的话道出一二,但思忖了一会儿,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说这些不合适,遂改了话语,道,“我只是觉得,像二丫这样的百姓人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努力干活,换来的却仅仅只是温饱,有时甚至无法果腹,就……怎么说呢,心里有点难过。”

  她轻抚着腕间的簪花手镯。自从杨世醒向她挑明了这枚镯子的含义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摘下来过。

  这镯子不知是什么质地,似银非银,似玉非玉,于温润中透着丝丝清凉,戴着格外舒适,不显半分膈涩。

  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她和二丫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同。

  二丫只需要一两银子,就能够她全家人一年的花用,节省点还能再坚持一年。

  而她这枚手镯,恐怕寻遍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件重样的,是真真正正的千金不换。

  所谓的云泥之别,也不过如此了。

  想着这些,阮问颖的心情一阵沉重。

  她轻声道:“反观我和姐姐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锦衣玉食、高枕无忧,你不觉得这样……有失公道吗?明明我们与她没什么不同。”

  “怎么会?”阮淑晗有些惊诧,“我和你能够像现在这般悠然自得,是因为阮家的先祖们披荆斩棘,挣下了一份基业,这才有了尺名寸地,惠及我们这些后人。”

  “而那些穷苦百姓,日子过得的是很艰难,可谁让他们没有一个好祖宗呢?为今之计,只有发奋图强,期盼将来能给儿孙一个好生活。所谓的封妻荫子,指的不就是这个道理?”

  闻言,阮问颖微微一怔,心里有些迟疑。

  道理是这样没错,可为什么她总觉得有哪里说得不对呢?

  不等她对此思索出个所以然来,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听、又听去了多少的楚端敏忽然开口。

  “此言极是,古有九流三分,王侯将相、士农工商,如今虽已礼制不显,但该遵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没的把我们这些公侯姑娘比作平民丫头的道理,自降身价。”

  对方说话的声音很冷,清冽若冰溪,却依然带着几分去不掉的婉转柔美,似翠鸟轻鸣,使人如闻仙乐,再配上她取下幂篱、仅覆面纱后露出来的一双含情水目,更是令人心驰沉醉。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这样的音容声色太过媚骨,更偏向于招得男子的喜欢,大部分姑娘家只会觉得她故作清高,心生不喜。

  阮问颖原本不在上述二者之列,除了对其两年前的遭遇抱以同情之外没有什么喜恶,偶尔还会生起几分恻隐之心,觉得对方都是被这么一张招惹麻烦的脸给拖累了。

  但在现下,闻听这番言语,她的心里就有点不虞了。

  她没有把这份情绪表现出来,盈巧一笑,道:“楚姐姐甚是有理。不过,这九流三分的规矩体统是公子怀提出的,为此还得了齐晋公的大赞,世人称道。”

  “然而,他在二十年后又说出了另外一番话,使得承袭齐晋公王位的齐哀公为此勃然大怒,欲诛公子怀全族。我记得,他说的是……”

  徐妙清抿嘴一笑,低声道:“成败是非本无定,王侯将相草履出,天命不及人命,纵使位尊奉厚,倘若无功无劳,也必化龙为鲤、后继无续,由人取而代之,望公三思。”

第45章 这就是你带着点心来见我的理由?

  阮问颖原本没想把话说得这么明白, 毕竟大家都是念过书的,不会不知道如此出名的言句,所以她特意截住了话尾,给楚端敏留下三分余地, 也避免自己锋芒太过, 招惹事端。

  没想到徐妙清替她把话说了出来,还莞尔冲她笑了一下, 似要和她来场心领神会。

  她也只能在一怔之后镇定微笑, 看向楚端敏道:“楚姐姐以为如何呢?”

  楚端敏没有以为如何。

  她轻轻哼了一声, 起身离开席位,转往别处。

  闻思静望着她的窈窕背影, 一扯唇角, 露出一个含酸带刺的讥笑。

  “颖妹妹何等身份,尚不敢托大说这些话, 她不过一介国公之女, 还马上就要保不住这个头衔了,是怎么敢这么说的?可真是令人迷惑。”

  阮问颖:“……”其实她也很迷惑, 为什么这位闻二姑娘每次都要把她拉出来说道一番, 虽然听上去是在恭维奉承,可她总觉得这行为是在给她树敌结怨。

  而且她和阮淑晗只是私底下谈话,声音也不高,怎么一个个的都参与进来了?

  她一边在心里这么想着,一边开口:“妹妹并无此意,姐姐千万别这么说, 免得让人生出误会, 反成了姐姐的不是。”

  音柔婉转, 乍听之下像是徐妙清会说的话, 但只要仔细听就会发现意思一点也不婉转,尤其是最后一句,几乎是在明晃晃地警告。

  阮淑晗说得很对,她和楚端敏一样,都是高岭之花。

  不过楚端敏在面对事端时回应的方法是不理会,不屑一顾,就像刚才一样直接走人,不管他人背后言语。

  她则不同,她不会主动对人使手段,但别人也休想把手段使在她身上,哪怕是无心的也不行。

  且她也不相信闻思静是无心的,若真是无心,就不会在先前把齐芯竹挤兑得哑口无言了。

  所以她毫不客气地把话说了出来,同时绽开一个如夏花春露的笑,看上去像在说什么亲近谦和的话。

  闻思静的脸有些涨红了,仿佛和宴会前的齐芯竹交换了妆面。

  然而,面对如此直白的话语,她却不能像之前对待齐芯竹和楚端敏一样不给面子地讥嘲回去,因为阮问颖既不像前者那样家世不如她,也不像后者那样对她的话都当耳旁风。

  她不敢也不能轻慢对方,更无法回击或当作没有听到,只能硬生生地受着,憋出一句:“妹妹误会了……”

  听得附近的齐芯竹在心底冷笑,暗想,你也有这种时候。

  仗着自己是礼部尚书之女就贴上去对人家讨好凑近乎,存的什么心思昭然若揭,也不看看和这位阮家大姑娘在一起的都是什么人。

  徐妙清身为徐公嫡女,在阮问颖跟前也不敢说半分重话,甚至要当她的书童丫鬟,接她的下半句言语,何况你闻思静?

  这般不知身份、不明尊卑、不懂礼数,活该被诘问责难。

  当然,这些话齐芯竹也就放在心里想想,没有说出来。她可不愿和那闻思静一般,被阮家大姑娘当众下脸,颜面尽失。

  毕竟阮问颖的身份在整个长安里都是独一份的,只要阮家一天不倒,六皇子对她一天倾心,就不会有变。

  诸女不说以她为首,也会有意无意地看其脸色,一旦遭到她的不喜,还是放到明面上的,相当于被哂耻示众,以后都不用出来酬酢与宴了。

  倒是徐妙清看上去有些悔意,咬唇局促不安:“楚姐姐是不是生气了?我——我方才着实不该开口的……这多嘴多舌的毛病怎么就改不掉呢……”

  她对阮问颖和闻思静道:“颖姐姐、静姐姐,你们消消气。咱们姐妹之间,何必要为了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而伤了和气?这本是宜山夫人结下的一桩善缘,若为此起了争执,反是不美。”

  她知道一点二丫的事,那日在山庄里,阮淑晗把山林中的遭遇告诉了她和徐元光,方才阮家姐妹俩悄声谈话,虽然被压得很轻,但她坐得离她们近,也还是听到了不少,对那丫头的事更多了一点了解。

  但她仍旧用了“陌生人”这么一个称呼。

  一来作劝慰之用,二来,在她的心里,一个小小的乡野丫头,纵使得到过阮问颖她们的馈赠温言,也是个不入流的农女,连“萍水相逢”、“一面之缘”这两个词都够不上。

  说到底,她在方才以公子怀之言相噎楚端敏,只是为了顺阮问颖的话,可能还要加上一点自己的好胜心,一遇到和学识相关的事就忍不住卖弄才情。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