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重生之喜相逢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0节


  这样的巧合其实不算什么。若有位家世不错又年龄适合的女子应了这样的巧合,说不得还有福气能讨得中宫欢喜, 因此入太子东宫占上一个分位。可谢瑾华是侯门庶子,这样的巧合就不被看重了。

  且谢瑾华的生日不设宴不饮酒不聚乐, 岂能与皇后千秋相比?

  开瑞帝对于皇后颇为敬重, 而他的这位发妻虽有智谋却又为人大气, 确实当得起皇上的爱重。皇上不断加恩予她, 每年的千秋节都弄得很热闹。皇后在这日还会于外殿接受众朝臣、众诰命的朝拜。

  德亲王妃按照往年的习惯,早早就入了宫,先去了淑妃的甘泉宫,只等吉时一到, 再陪着亲婆婆一起去皇后娘娘面前贺喜。比起太子妃和皇后,荣亲王妃和贤妃, 德亲王妃和淑妃真是亲如母女了。

  其实, 德亲王妃和淑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淑妃生于商户,长于市井。她年轻时不识一字,也没正经学过琴棋书画,倒是极擅女红。德亲王妃却生于侯府, 长于勋贵。她当年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女, 便是现在,也依然喜欢舞文弄墨摆局弄弦。

  但这两位女子都有着极高的情商。

  淑妃没什么掌控欲, 从未往儿子后院塞过女人,也不会吃饱了撑地去挑拨儿子媳妇之间的关系。德亲王妃则完全当得起“贤内助”三个字,无论是在生活上, 还是在事业上,都能把丈夫照顾得很好。

  都说婆媳天生就是仇敌,但聪明的人是不会窝里反的。

  德亲王妃把女儿暖暖带在了身边,淑妃有了孙女则万事皆足。至于两个孙子……王妃把小儿子和丈夫都托付给了大儿子,世子领着老爹和弟弟,啊不对,是德亲王领着两个儿子去皇上跟前请安了。

  暖暖和淑妃咬着耳根,祖孙间似乎在交换什么小秘密。

  王妃在一旁微笑地看着。等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王妃笑着说:“听闻母妃这儿的伶官又学了新的故事,讲的是仙女献桃,暖暖入宫前就盼着这个了……”淑妃娘娘一直不耐看书,倒是很喜欢听人说书。

  话里说的是暖暖,王妃却眼巴巴地看着淑妃。

  淑妃忍不住说:“你这猴儿,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拿女儿当幌子,真是不知羞。”

  王妃笑道:“母妃瞧着不过三十,那儿媳今年便只有十四,哪里是这么大的人了?”她这话肯定是说得夸张了,淑妃确实不再年轻,都已有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儿子,就算保养得再好,也不可能瞧着只有三十岁。不然岂不是和她儿子一样大了?但王妃这话本就是在凑趣,说得夸张些自然有了“笑”果。

  当然,不再年轻的淑妃依然是美的。她美得很有味道。

  暖暖最喜欢淑妃祖母大美人了!

  淑妃搂着暖暖笑了一阵,道:“就算你说尽了好话,我偏不如你意。你今儿便在我身边守着吧。”

  德亲王妃起身行了一礼,伶俐地道:“能跟在母妃身边是儿媳的福分,儿媳谢赏。”

  婆媳两人很有默契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她们已经在这一番婆慈媳孝中达成了共识。

  王妃故意提起伶官,暗示淑妃等会儿有好戏可看。又说“仙女献桃”,仙女献桃为祝寿,这好戏应该发生在皇后的长秋宫,再不然也和皇后有关,少不得会把太子、太子妃牵扯进去。不过,王妃既然用这般轻松的语气暗示了这一点,说明接下来的那场戏不会真损了嫡系的利益。而淑妃叫王妃在自己身边守着,则暗示了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只要王妃不离开淑妃身边,她都能够护得儿媳妇周全。

  淑妃年少时,以为年节时有件新衣服穿,便是好日子了。等她入了李府做妾,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好日子。因此,她很知足。正室是真贤良,身为一个没什么野心的妾,她的日子从来不曾难过。

  当然,没野心不意味着淑妃没手段。为了护住德亲王府,她不介意亮出尖爪。

  不多时,德亲王和两位公子也到了甘泉宫。此时距离朝拜皇后娘娘的吉时还早,淑妃便叫人把养在她宫里的几位公主都叫过来,支起三张桌子,大家一起玩叶子戏。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卡牌游戏。

  淑妃仅有一位亲子,便是德亲王。但甘泉宫里还住着几位或生母早逝或生母品级不高的公主。淑妃既把她们养在了身边,那肯定不会故意去苛待她们。公主或感恩或为了日后的生活,也敬重淑妃。

  吉时将至,甘泉宫的众人收拾妥当,便一起去了长秋宫。

  皇后的千秋宴一共有两场,第一场设在外殿,是她接受众朝臣、众诰命朝拜的地方。第二场设在内宫,是宫内的家宴。所有的皇子皇女都算是皇后的孩子,因此皇子皇孙们在家宴上需向皇后献礼。

  群宴结束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王妃对着淑妃轻轻地摇了摇头。淑妃便不再多问。

  群宴设在下午,家宴设在傍晚,这中间是有时间差的。皇后仅有长公主和太子两个亲生的子女,在她千秋时,因长公主不再入宫,所有的事情就都由太子妃操持,而太子孝顺,也愿意尽一份心力。

  说起来,自安朝建立后,长公主只参加过开瑞二年——也就是谢瑾华出生那一日——这一年的千秋宴。开瑞元年时,她以要为亡夫守孝的名义拒绝入宫。开瑞二年本无事,但自那以后长公主就半脚踩进了佛门,虽没有剃度,却也受了戒,从此再也没有出过长公主府。这事一度叫皇后伤心了很久。

  太子在群宴上多喝了几杯,见家宴时间未至,他便打算入一宫殿休息一会儿,再换一身衣服。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殿里燃了某种香料,本就喝多了的太子觉得脑袋更加昏沉。而皇上的闻采女叫人引错了路,也入了同一个房间。按照某些人的算计,太子与闻采女当风雨一度。然而谢纯英盯着太子身边的人很久了,太子自己也十分配合,于是房间里竟然还有两位小皇子躲猫猫时躲在了此处。

  小皇子们惊恐地叫了起来,殿外眨眼间涌进来一堆人,闻采女立刻就被拿下了。而本该入了这一房间的太子却因一时尿急去了隔间,昏沉沉的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连闻采女的一片裙角都没有看到。

  闻采女本是一位宫女,被皇上幸了后,只封了后宫中最末的一等。她是皇上的妾,若太子真和她有了什么,大概只能坐等被废了。就算皇上愿意饶过太子一时,但日后想起来总会觉得这事很膈应。

  不管是不是被人陷害的,皇后勃然大怒,想要把闻采女拖下去打死。淑妃却想起了儿媳说的话,轻轻握住了皇后的手,然后在皇后耳边细语了几句。皇后冷静了下来,厌恶地看了闻采女一眼,却又让人去叫了太医来给闻采女诊脉。太医不怎么确定地说,闻采女疑似有孕,但再过几日后才能确诊。

  一个有孕的庶妃,一个是太子,所以设局的人莫非是想要一箭双雕?

  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谢瑾华并不知道闻采女是谁,但如果说“闻嫔”,他肯定就觉得印象深刻了。

  若在前世,此时的谢瑾华已经以灵魂之体被困在藏珍阁内了。扫洒的太监们都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怎么谈论宫里的事,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宫里发生了喜事,人人皆得了赏赐。在某位闻姓后妃生下皇子后,皇上大喜,将她抬到了嫔位,准其将皇子养在自己身边。

  六十多岁的皇上新得了小儿子,证明了自己龙虎精神,当然把小儿子看作了眼珠子。

  闻嫔母凭子贵,此后一直都很受宠。谢瑾华偶尔能听到有人议论说,皇上又赏了什么给闻嫔。

  如此再过了三五年,太子被废。差不多是相同的时间,闻嫔香消玉殒。

  宫里人对闻嫔的死讳莫如深。于是,困在藏珍阁内的谢瑾华错过了真相。

  也就是说,在谢瑾华的前世,闻采女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是平安生下来的,她还因此而受宠,根本没有发生在皇后千秋宴上被算计的事。但就算此时没有算计,几年后的太子被废却依然和闻嫔有关。

  在那时,因为底下的几位皇子已经长成,太子在朝堂上渐渐举步维艰。又可能是因人挑唆,太子和皇上间的父子关系也不再亲密。在这个时候,太子和闻嫔在同一个房间里衣衫不整地被人发现了。太子还茫然着,闻嫔却对着皇上磕了头,哭道这一切都是太子设计的,她愿意以死谢罪,自证清白。

  闻嫔利索地撞死了。

  皇上本来还不信太子真的能做出逼奸庶母的事,但闻嫔死了,死前说太子害她!她一个有子又有宠的嫔妃,如果没被怎么样,如何会那般决绝地寻死!没过几日,东宫又有人揭发,说太子身边养着一个术士。这位术士曾对太子说,若想要有子,需寻属兔的女子交合,且这位女子必须有富贵之相,两眉之间需有痣。闻嫔刚好符合了这两点,她既属兔,又眉间有痣。于是,太子的作案动机都有了。

  太子仅有一嫡子,这孩子在一场高热后成了傻子,太子确实迫切地想要再得一个儿子。

  太子百口莫辩。

  于是,太子被废,且在皇上怒气未消之前就死了。

  然而,太子又确实是被陷害的。谁都不信是闻嫔害他,偏偏就是闻嫔在害他。

  闻嫔身后藏着前朝势力,对于她这种被严重洗脑的人来说,只要能够达成最终的目的,能够搅得李家再也不安宁,她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包括自己生的孩子,包括自己的命。她就是一枚棋子。

  宫里一直潜伏着忠于前朝的人。四皇子、五皇子的母妃之所以野心勃勃,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被这些人挑唆的。所以,当谢家被算计,谢纯英开始针对几位小皇子的母家时,尽管他还不知道这背后藏着前朝余孽,但确实毁了这些人的诸多布置。与此同时,皇上又被点醒了,开始在朝堂上大刀阔斧,于是前朝的势力进一步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要么就此低调潜伏,要么就冒死干一票大的。

  他们等了十七年!哪里愿意再等下去!于是,明明知道时机还不成熟,他们依然算计了太子。同样的人,相似的局,只是提早了几年,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这一回,太子可谓是毫发无伤。

  按照那些人的算计,太子和闻采女确实将春风一度。但这个事情不会在这时被人发现。

  闻采女装作自己也是被陷害的,太子为了自保,肯定会把此事紧紧瞒下。等过上两个月,闻采女曝出了身孕,她可以在暗中对太子说,这孩子是太子的。太子哪怕在一开始只把孩子当作了麻烦,但如果太子嫡子出事了呢?那么以太子的身体状况来看,闻采女肚子里的就有可能是他最后的希望了。

  从此,闻采女就可以游走在太子和皇上之间了。

  不得不说,这勉强也能够算个好计策。可惜的是,谢纯英在一开始就察觉到了不对。某些忠于前朝的人想要做最后的黄雀,却不知道谢纯英这只老鹰已经盯着他们很久了,只等着他们主动冒出来。

  闻采女已经暴露。

  拔出萝卜带出泥,经营了十七年的反安复燕势力在谢纯英面前露出了冰山一角。

  这股势力在谢瑾华的前世隐藏得那么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就像是黑暗中最优雅的狩猎者,总是能够一击必中。可在谢瑾华的今生,柯祺这只小花蝴蝶无意间扇了扇翅膀,结局从此改写。

  哦,闻采女不会被怎么样,皇后会信了她也是被陷害的,并让她好好养胎。她现在身孕很浅,距离生下孩子还有九个多月,皇后会在这些时间里好好清理一下后宫,到了时候就让闻采女母子双亡。

  这个千秋节真是热闹极了。

第八十三章

  因为谢纯英控制了事态发展, 皇后又全盘掌控了后宫,宫里发生的丑闻绝对传不到外面去, 或者说就算被传开了,也没有人敢在明面上议论此事。于是, 远在书院中的谢瑾华和柯祺什么都不知道。

  谢瑾华在接下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还时不时会担心, 太子恐有被废的危险。他却不知道, 这个最大的危机已经过去了。那些忠于前朝的人错过了一次重要机会,他们就相当于错过了永远的机会。

  柯祺等着宋氏的消息。这消息至关重要。

  如果柯祺对谢纯英说:“我觉得那个青莲教很有问题,说不定背后藏着前朝余孽。”

  那么谢纯英肯定要问:“青莲教是什么?这里头的人员构成是怎么样的?它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它目前在哪些地区比较盛行?平时多举办一些怎么样的活动?而你为何又怀疑它和前朝势力有关?”

  在宋氏的消息送达之前,柯祺对于青莲教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柯祐, 他可以确定这个教派应该要被归结为邪教,却不可能回答出如此具体的问题。那么, 他就会给谢纯英留下一个办事急躁的印象。

  所以, 等待是很有必要的。

  宋氏收集信息大概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柯祺相信她不会拖上很久。

  秋林书院很难请假,却不是不可以请假。安朝重孝,如果用上了长辈的名义, 这假多半是能够请到的。接到宋氏传来的消息后, 柯祺就立刻请假回城中见了她一面。宋氏确实尽心了,她基本上已经把兄嫂以及他们带来的下人的肚子里的货都掏空了。饶是如此, 这其中果然没有青莲教内部的消息。

  外松内严么?

  若青莲教仅仅是一个以骗财为目的的由乌合之众组建的邪教,为何内部会防范得如此严密?

  这恰恰就证明了青莲教确实有大问题!

  宋氏抿了抿嘴唇,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您请放心, 既然舅家未曾接触到青莲教内部的那些人,这就说明他们陷得不深。不管这个教派到底要搞什么,舅家都是很好脱身的。”柯祺劝慰宋氏说,“过几日,应该会有庆阳侯府的人找上门去。”

  “来问话?”

  “不,是去商量生意合作的。”柯祺笑眯眯地说。

  宋氏隐隐有些明白了。

  和宋氏分开后,柯祺直接回了谢府。府里的下人把他当作正经少爷,听他说有事要寻谢纯英,立即有管事领着他进了荣兴堂。不过,谢纯英的书房不能轻易进人,于是柯祺只好坐在了堂屋里等着。

  谢家大哥自书斋归来,因闻采女的事,他忽然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其实,闻采女和当初那个伪造了八字差点嫁给谢瑾华冲喜的商家女很像。如果那商家女真的嫁了进来,她肯定也会像闻采女一样无害,绝对不会轻易做出那种损害主家利益的事。但她们一出手就会是杀招。就好比说闻采女,她向来恭顺守礼,还为圣上怀了孩子,然而她却要用这孩子去算计太子。

  既然宫里有闻采女,谢家差点有了那位商家女,那么别的家族的后宅呢?难道就干净了?

  在此之前,谢纯英一直把目光放在了前堂。而在揪出闻采女后,他忽然意识到,那张隐秘的大网分明落在后宅中。于是,他便又去了一趟归林阁,希望能借长公主的手去查一查朝中要员的妻妾们。

  面对着阮姑姑诧异的眼神,谢纯英也相当无奈。

  政治这东西绝对不干净。

  谢纯英能在朝堂上稳稳立足,并非只用阳谋,偶尔也会弄点阴谋。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读过圣贤书的人,他从未盯着政敌的后院下过手。结果呢?却有人把从后宅入手当成了是一种常规手段。

  这简直就是小妇行径!

  谢纯英少不得还要对阮姑姑解释几句。事关太子,而长公主很重视太子,阮姑姑听闻了宫里的事后,立即表示肯定会在这件事情上竭尽全力。谢纯英再三嘱咐,让底下人办事时切忌不要打草惊蛇。

  等到种种细节都商量妥当,谢纯英在归林阁中独坐了一会儿,才起身归家。

  听闻柯祺来了,谢大哥快走两步,没刻意端着架子让柯祺多等。如果是谢三,那么谢纯英就不会这么重视了,他手头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就算谢三说得天花乱坠,谢纯英也只会让他先坐那里等着!

  柯祺开门见山,没有刻意卖关子。

  “……据说他们的圣女两年前自南婪而来,如今主要信众都集中在兴方省的泉延县内。圣女瞧上去是二八年华,但该教故意放出流言说她已有三十多岁了,不过是受上天眷顾才能驻颜有术。”柯祺严肃地说,“所以,他们也卖一味长生药,那药倒的确有强身健体之效。我怀疑该教中有大夫,且大夫的医术不错,因此他们提供的‘圣药’确实有治病的作用。可这说白了还是用医术看病,哪里是什么神迹!”

  柯祺正想要说一下青莲教的教义和他们发展信众的一般手段,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说出这个教派的名字。只怪他先入为主,直接用“邪教”称呼了。柯祺觉得自己是忙中出错,赶紧又描补了两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