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回到古代做皇商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8节


第178章

  文官当天子整日在宫中, 外面的变迁全靠官员来报,以为可以随他们忽悠, 事实上呢?皇帝是不出宫,但不代表是睁眼瞎, 不代表可以被人随意糊弄。冷冷的看着右相强装镇静的脸, 天子在心里帮右相算着还有多久倒台, 绝对会让右相死得明明白白, 还有他的一众门生,真以为暗暗笼络几名他人的门生,就能做到掩耳盗铃。

  朝堂的事,王修晋并不知, 窝在家里数日也不见出门,除了到时辰做运动外, 便是倒在软埸上, 一手拿着书,另一手边放着果盘,好不潇洒。每天王智渊都会跑过来,坐在地上玩着小叔专为他做的拼图。拼图造价相当高, 全大梁就只有两套, 除去王智渊手里的,另一套应该在皇宫的四皇子的长子手里, 至于会不会被别人拿走,就不在王修晋考虑范围内了。拼图为木制,图为山水画, 均匀的拆分为五百块。王修晋没有在图的背后做标志,拼不拼成图,全靠孩子的耐心。

  起初,王智渊是耐不住的,甚至还会因为拼不出相连的地方,而不耐烦。王修晋不会去劝,也不会说教,东西就摆在那里,他相信侄子会遵守最初的约定。之后的日子,王智渊每天都会弄一会儿拼图,耐不住就去弄其他,然后又会坐回位置,继续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比试,看能不能拼出完整的图。

  宫里的拼图,依旧在四皇子的长子手里,不过却没在四皇子的院子,而是在御书房。御书房中央铺着软毯,小皇子坐上面,拼图的图块被小皇子分散成几份,地上拼好的部分远比王智渊的多。天子坐上御案前批折子,时不时的会抬头看一眼不吵不闹的孙子,想想还未归来的儿子,也不知到了哪里。

  四皇子此时正带着人往京城赶,这一路看了不少受灾的情况,都没怎么休息,基本上就是白天到达另一个地方,晚上在路上,若实在困了,便随便寻个地方窝一晚上,他们很少进城,主要都是在受灾的村子转,粮食是好的,各地的官兵衙役也都认真的做工,陆续从京里送来的东西,足够保证受灾的百姓能够过好年,至于年后要怎么办,还需要拿出个章程,帮助受灾百姓渡过难关。

  年三十的早晨,四皇子一行人到了京城,随后便带着李菻善进宫汇报情况,此次灾后,尚未发现有官员以次充好,敷衍行事,各地救灾工作进展顺利,受灾百姓能过好年,只是年后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救助,还需要尽早有个章程。四皇子看向父皇,这几天朝堂肯定能做好安排,却不知,这几天朝堂之上,除了坑人就是坑人,做为皇上的参谋的文官,无一人提起救灾后续之事。

  天子挥了挥手,让李菻善回家过年,大过年的,儿子给添了把堵,心情相当不好,此事又怨不得儿子。长叹了口气,他的一帮臣子,除了争权夺势,还会些什么。四皇子看着父皇的样子,便猜到事情似乎有异,没再多问。天子挥挥手,让儿子回去休息,四皇子哪里如父皇说的回去休息,换了身衣服便往皇太后的院子走去。

  出了宫的李菻善回到家后,先去向祖父,父亲和小爹问安,然后又派人给王修晋送个信,才回房换衣服。王修晋得了信之后,松了口气,平安回来就好,转身便去忙着过年的事。家里的对子是父亲早就写好的,王修晋正带着侄子贴对子,管家乐呵呵的帮着贴福字,丫头们拿着自己剪的窗花往窗子上贴,年的喜庆劲立刻显现出来。

  王智渊带着小伴读把拼图从小叔的房间搬到主厅,然后特别老实的拼图,小伴读便在一旁看书。小伴读特别珍惜能够读书的机会,虽然没有机会参加科举,但是能够读书识字,便已知足。王修晋向小伴读招了招手,问他能不能听读先生教的,小伴读点了点头,接着又摇头,“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王修晋偷看着侄子竖起的耳朵,在心里偷乐,“之前选中你,便因你机灵,以后好好学,不论智渊为官,为商,你都得成为他的帮手。”小伴读非常认真的应下,得了少爷一个荷包的赏,忙要跪下谢赏。

  王修晋伸手扶了下,“去看书吧!”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仍是不习惯动不动就跪的规矩,可这规矩还不能改。王修晋随手拿本书翻开,刚要倒在软塌上,便听母亲轻咳了一声,王修晋这才想起,他是在主厅,而非自己的房里。忙坐直身子,把书放了回去,和母亲扯起话头。聊聊这家那家,扯扯闲皮。说着说着,便扯到了刘姐的身上,“之前有人向我问起刘姐的事,说要向刘姐提亲。”王修晋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是一家铺子的掌柜帮着他们东家问的话,若是王家答应,便明媒正娶为正室,不过,私下里有不少人说那东家不地道,已经休了两位妻子。

  “那家的事,我也听说了,那男的不地道,休妻之后嫁妆不还,且还是靠着第一位夫人的娘家起的家。”王夫人待刘姐虽不比亲女儿,却也是极好,怎能愿意她嫁非人。“你不是已经拒绝了,怎又提起这事。”

  “之前没问过刘姐的意思,我想着若是刘姐想要再嫁,便挑户好的人家,到时把她的卖身契还给她,当初她自愿卖身也是无路可走。”王修晋想着当初刘姐的模样,再看看如今,不说天壤之别,变化也是不小。王修晋倒不在乎家里多养一人,且还是会生财的人,只是觉得刘姐此事得问问刘姐的意思。

  “她也是命苦的,你是不知,她娘家的人还京找过人,只是如今咱家的门第大了,他们不敢乱咬,只说借些钱做些营生,刘姐儿便要他们立字据,她也不要息,只写上借多少,多久能还上。娘家人哪里是想借,开口就是几十两,听着要还,便没再出现,他们走后不久,之前婆家的人寻了来,说什么要给她相公挪个风水宝地,问刘姐要些钱,被刘姐儿打出去的。”王夫人说完之后叹了口气,“也就是她是卖身而非自己做事,不然刘姐儿还能有这般的底气。瞧瞧都是些什么人,这事刘姐不让下面的人讲,我也是是听身边丫头扯闲话时听到的。你也莫问,老爷给你大哥去了信,梧县归你大哥管着,得让他们吃吃苦头。”

  王修晋点了点头,大哥定能办好此事。“还是要和刘姐提提,若是有个男人在,也不用刘姐出头,对付无赖之辈,男人出头好过女人。”

  “等过了年,我问问看。”王夫人应下,提到大儿子,便会想到大儿媳,“等过了年走亲戚,你到春家提一提,那位旁系的春夫人跑去寻你大嫂的麻烦,你大嫂进门的时候不是带着丫头,那位春夫人便买通了一位,寻到了智濯,让智濯叫她外婆,还说什么咱家人坏,逼着他娘认别人为亲。”前几天收到大儿子的信,王夫人气得不行,之后忙着捐衣物的事,便把此事落了下来,今儿提起,方想起堵心的事。“智濯把话转给他娘,他娘动了胎气,你说说这叫什么事。”

  “也别等着过完年了,这会儿就派人送个信过去,我听着他们家的族长在京城,正好让他们听听。”王修晋觉得那位春夫人是大过年的给人添堵,既然是这样,也别只叫他们一家堵心,也得搭上春家才行。

  王夫人立即知小儿子的心思,点了点小儿子的鼻尖,然后便把管家叫来,让他亲自跑一趟,又道,过了年走亲戚时,她要亲自去春家拜会。王夫人是满意大儿媳妇,但对其动不动就刷存在感的生母可没了最初的好感。

  “等开春后,我回趟梧县,把智濯接进京来,省得被人算计。”

  王夫人点头应下,之前没带智濯进京是因为孩子还小,且儿媳妇没怀,现在看,还不如当初也把孩子带进京,也省得那位春夫人惦记。

  母子两人说话没回避智渊,是觉得既然那位春夫人能寻到机会接近智濯,说不定也会寻到智渊。在王修晋看来,智渊有些小滑头,却十分正直,十分聪明,小小年纪能辨清几分道理。春夫人寻来挑拔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智濯把外人的话当真,以后王家便会鸡飞狗跳,把孩子接进京,也是希望做为大哥的智渊把弟弟教好。

  临近傍晚,一家人围住在一起涮起羊肉,王修晋向父亲提了提新的一年计划,王老爷也讲了一些朝堂上发生的趣事,却没提小儿子被参的事。反倒是同样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涮锅子的李家,提起王修晋连着被参之事,李菻善听完之后,握紧拳头,恨不得把那些参本的人狠揍一顿。

第179章

  年三十, 宫里的团圆饭相当热闹,出宫分府的家眷带着妻儿进宫, 分出宫的皇子早早便开始忙碌。四皇子向皇太后行过礼问安后,便坐在一旁陪着皇太后, 讲着外面的所见所闻, 说到雪灾的时候, 皇太后问的特别仔细, 在得知百姓年会过好后,连连说了几声“这就好。”皇太后拍了拍孙儿的手,让他回去休息,孙儿一脸的疲惫, 也不知这几天是怎样的颠簸。

  从皇太后的寝宫出来,四皇子哪得时间休息, 回自己的院子还不等坐下, 便迎来兄弟姐妹的道访,这些人里有真心,也有假意。四皇子已经不是刚刚被父皇重用时的憨直,弯弯道道的不说学了十成, 也有七成, 对付老狐狸们,还不够用, 但对付兄弟姐妹却也足够。让四皇子意外的便是长姑姑家的表妹,明里暗里的打听王修晋的事,四皇子自然不会说, 几次岔开话题,本以为这位表妹当知进退,哪想对方是个死心眼,似乎非要问个明白,四皇子只能以累了为借口,将过来的看望的人全都清了出去。

  人都离开后,四皇子才发现,儿子没在,叫来亲随一问才知,儿子都有父皇照看着,四皇子又麻利的往御书房走,一为寻儿子,二为跟父皇说说表妹的事,是长姑姑有什么心思,还只是表妹心里有什么想法,不论是哪个都不应该,王修晋的婚事是皇祖父做的主指婚,父皇也在朝堂上默认了此事,若是表妹要参一脚,皇室的脸面往哪儿摆。

  到了御书房,请亲随禀报后,四皇子又有些犹豫要不要说表妹的事,父皇已经为大梁政治头疼不已,还要管此等的小事,父皇太累了。等亲随出来请四皇子,一脸犹豫的四皇子还未收起脸上的表情就进了屋。天子正陪着皇孙摆弄拼图,别说王修晋整的这个玩还不错,很是能磨砺孩子的心性,抬头看到儿子脸上还未收起的表情,便开了口,“这又是遇了什么事?”

  四皇子抬头正对上父皇的视线,慌忙的请安。天子挥了挥手,让儿子直接说事,四皇子想了想还是把话说了,谁让他与现在把持后宫的皇贵妃并不亲近,这事只能和父皇讲。天子听完儿子的话后皱起眉,“这事,朕与长公主说说,便是寻常人家未出嫁的小姐,也不能随意的问外男的事,长公主是怎么教的。”天子的话里对长公主透着诸多的不满,因为长公主带着一儿一女返京,他削落之事便要放缓。

  “父亲。”一直乖乖拼图的娃娃见长辈结束了交谈才开口,向父亲问安,几天不见父亲,他可想了,虽然皇祖父待他不错,可他还是想跟父亲在一起。

  四皇子过去把儿子抱了起来,听着父皇在一旁人冷哼一声,四皇子却不管,更不会有抱孙不抱子的想法,他儿子他不疼谁疼。在御书房呆了一会儿,四皇子便把儿子拐走了,天子看着儿子抱走了孙子,瞪了一眼儿子,便敲了敲桌子,便起身。“去见皇太后。”

  在皇太后的寝宫,皇上见到了长公主,相当直白的开口,问长公主需不需要给外甥女指婚,最近缅北请求通婚,正好藩王的驻地与缅北不远,也能就近靠看。长公主听完之后,脸都绿了,强装镇静开口,“小女年幼,还不到婚配的年纪。”

  “是吗?”皇帝拉着长音,非常明显的不相信的声音,让皇太后侧目。皇太后挺不待见长公主,又不是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而且长公主未出嫁之前,因受先皇的喜爱,很是骄纵,想当初……唉,大过年的,堵心的事还是不要想了,如今谁有她身份高贵。

  皇太后挑了挑眼皮子,“皇上,我看着予茵(长公主之女)性格不错,温婉大气,若是和亲,乃是上上之选,她也会感激皇上的恩泽。”既然回到京城就老实的伏小才是,若长公主没做出什么事,皇儿会找她不痛快。

  长公主身子晃了晃,眼里闪过狠厉,不过很快跪下,不敢做过激的话,她不清楚女儿做了什么引得皇上的注意,如今上位的皇上,不是宠她的父皇,也非与她同母的皇弟,而是杀伐果断,从上位后,连连清理了数位大臣,连皇后及其娘家都没放过,何况是与皇上不和的她。今天的日子还不能借着死了夫君的话头,“小女顽劣,担不得和亲大任,只盼她能嫁个寻常人家,得安稳一世。”长公主不敢再盘算亲上加亲的事,更不敢想着把女儿嫁给哪位高官子弟,她虽不上朝,却也知朝堂的一些事,皇上在查贪,谁知哪个被拉下台,还不如寻个商贾人家,以她和长子的身份,也能保女儿一生顺遂。

  皇上眯起眼睛看向长公主,没有叫起,也没有接下她的话,他对长公主的话完全不信。

  宫里的风云,宫外的人家哪里会知,李家一众围着大桌涮锅子,高高少少也没分桌,小孩子要吃得站着。一大家子乐呵,除了开始的时候提了朝堂的事后,没再言朝上之事,便是如此,李菻善也把那几位大臣记在心底,等年后派人去查查,就不信他们能如王大人般清廉。李菻善宁可自己吃些苦头,也不希望王修晋受到伤害,怎么可能忍着那些欺负他捧在手心都怕伤了的人。

  饭后休息了半个时辰,一大家子的人移步练武场,李老将军许长孙今年可以不下场,其他人便要斗上一斗,看看一年来有没有落下训练。孩子们扑上去互相较劲,三位武将也卷起袖子下了场,便是李家唯一的女娃也换了一身衣服下场。李菻善陪着小爹和祖父在边上看着,时不时的还说上几句哪个退步了,哪个进步很大。

  李家折腾着互殴?王家则是应了文人的喜好,王老爷带着小儿子和长孙对对子,王老爷出上联,另外两位对下联,脑容量有限的王修晋完全搞不明白,对对子怎么就成了消遣。每次没对上了来,对上父亲那双越发锐利的视线,王修晋都有种罪人的即视感。对对子还不算,之后还赛诗,便是母亲都能做上首诗,而王修晋却只能扯了扯头发,无语抬头,他考虑以后不参加任何他人宴请,以免到时说什么他出身名门,非要他提个诗什么的,到时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虽说只有四口人,却也没觉得冷清,一直过了子时,吃了饺子,才散去各回各院,王智渊粘着小叔,非要跟着小叔住。王修晋直接把人抱起,往他的院子走,到底是小孩子,便是平时表现得再怎么淡定,摆出一副不父母的样子,到了年节时,还是会有些难过。

  王智渊还真没有王修晋想的那些感觉,也许还是太小,不懂想念,也许是跟在祖母的身边时间也不短,感情也亲厚便不觉得有多想念父母,尤其还跟在他喜欢的小叔身边。还未到院子,王智渊便在小叔的怀里睡着了,王修晋低头看了一眼,把身上的披风往侄子的身上拢了拢,迈开的步子更大了,一旁打灯笼的侍仆忙加快脚步,一路护着到了院子。

  年夜过得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三位替皇上吃斋的大臣家里,愁云压顶,自打得知要吃斋后,先是忙着买素菜,因是年根,三户人家已经做好了高价买菜的准备,可是他们发现,买不到菜,因为雪灾的关系,除了一些小商贩之外,便是穷集都无人摆摊,三户人家愁得不行。

  除了一些政敌之外,没有人会过多的留意这三家如何,王家就更不会在意了。大年初一的早晨,刘姐带着几人,往马车上架锅,还有早就包好的饺子,往城外赶。王修晋起床时,刘姐一行人已经出了城。早晨仆人拜新年的时候,没见到刘姐,王修晋便问了一嘴,听到母亲说完刘姐的出向后,王修晋直道母亲心善,比他想得周全。刘姐是赶着城门刚开时出的城,去往附近的受灾村子送饺子。

  王夫人笑着应下儿子的夸赞,其实哪里是她想到的,而是老爷提出来的,让刘姐儿去,也是困为刘姐儿管着儿子的饭馆,也是帮着儿子打个好名声,免得那些个不省心的说三道四。

  王家的人都以为大年初一不会有人过来串门,哪想春家的人早早上门,昨儿接到管家传的话,春家做主的老爷子脸色那叫一个难看,那旁支的媳妇是怎么回事,居然干出这等事,是想把整个春家拉下水吗?他们是与四皇子有亲,可四皇子与他们走得并不近,这么多年来,他们是为了避讳而不与四皇子联系,却也没帮衬一二,如今有机会和四皇子搭好关系,被那旁支的媳妇弄得一出又一出,越来越失了身份,现在他还因为这样的妇人向人讨巧,族长心里别提多窝火了。

第180章

  王家迎来春家的客人, 王修晋自然躲不过去,护着侄子认识春家的人。王智渊之前便和春二爷的一家人见过, 与他们熟悉些,自然便多了分亲近。王修晋与春二爷接触的最多, 两人也能寻到共同的话题, 王老爷及夫人招呼着春家的族长, 说起话来, 王修晋听着都觉得累,古人说话真是费事,就不能直接点?

  春家一众,在王家吃过午饭后离开, 掌勺的并非是刘姐,刘姐送完饺子后, 便被王夫人打发去休息, 家里又不是没有厨子,没必要来个客人就得刘姐上厨。且,王夫人对春家还颇有些意见,便是他们早早上门, 带着几分歉意, 在她看来,也是春家管教不严。试图以小胳膊拧大腿的旁系春夫人绝对想不到, 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在宫里停留一夜的长公主,带着一双儿女早早的出了宫,回到府里, 便让女儿跪下,追问昨天都干了什么,她不相信皇上会无缘无故的提起指婚的事。予茵跪在地上咬了咬下唇,犹犹豫豫的把昨儿都做了什么全讲了一遍,瘾去了打听皇商之事。长公主的儿子挑了挑眉毛看着妹妹,去看四皇子时,他也在的,几次暗示般的拦着妹妹,妹妹却像没见到一般。看着母亲的表情,公子觉得此事不能瞒,便开了口替妹妹把事讲了出来,他话刚落,长公主的巴掌也落下,“下贱。”

  长公主府里发生什么,不关王修晋没关系,与四皇子也没啥关系,不过四皇子打听说王修晋连连被参本后,便觉得应该好好补偿好兄弟一下。大年初一的这天,刚送走了春家人,便迎来了四皇子的赏,四皇子不单单赏了王家,还有李家的李菻善,当然还不忘记给李菻善本就发堵的情绪又撒了把盐,其实也不能说是撒盐,更多是给自己表表功,简意就是“兄弟,我替你把惦记你媳妇的人处理了。”

  李菻善看着四皇子送来的信,眼里都快喷出火来了,他和王修晋的婚事都定下来了,居然还有人惦记上,长公主是不知,还是装不知,想要挑战一下皇上的权威?李菻善火气相当大,把弟弟全都拖进了练武房,把人一个接一个的拿都收拾了遍,一帮子昨天刚折腾完的人,今天又被折腾一顿,只觉得心好累。李菻善却像没看到一样,指挥一帮弟弟打桩,练武房里一阵阵鬼哭儿狼嚎。陪着小爹过来寻人的李霖芾,听着里面传出的声音,拖着小爹转身便走,“听着哥哥们定是在苦练,咱们还是不要打扰的好。”

  米掌柜觉得大过年的,天天泡在练武房里总归不好,便让贴心小棉袄给他哥哥转个话,大过年的应该休息两天。

  初二姑娘回娘家走亲,王修晋从说漏嘴的长姐嘴里得知他被连着参本的事,他倒没觉得意外,王家落地之后,又崛起,且崛起的太快,自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比如说他带着皇上的帽子,比如说父亲带人复查陈账,比如说王李两家注定的联姻。如果是落地后的王家,与李家联姻,会有不少人带着幸灾乐祸的道喜,但崛起后的王家与李家联姻,就会让许多人心里不舒服。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皇上的倚重。

  文官要比武官善于钻营,在这个年代,武将想贪,机会远小于文官,不过随着皇帝越来越重武,估计武官里也会出现几头臭鱼烂虾。文官各有各的分支派系,以大官为首,下面可以交错的画出很多条分支,门生,妻族,姻亲等等,层层牵扯的太多,也十分的庞大。最上面的官员若想鸡犬都跟着升天,所倚仗的便是皇上,皇上重视谁,谁家便会起来,而他所带着庞大分支,也都跟着得势。

  父亲落地数年,朝廷里的官员已经盘好枝杈,哪想到突然回京,还是专做修枝剪杈的事,怎么能不让一些人咬牙切齿。父亲回京之后,据说是处事比以前圆滑了许多,更不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家里能够被人硬往头上扣屎盆子的,也就自有他一人了,所以王修晋觉得到现在才被参本,那些文官其实还挺沉着的。

  一家子见王修晋完全不在意的样子,王老爷便拍了拍夫人的说,王夫人瞪了老爷一眼,不就是被老爷说准了,儿子不会在意此等破事。瞪完老的,便瞪了一眼小的,小小年纪怎么就没有点冲劲。

  “弟弟不知,当时父亲在朝堂上说,不能被狗咬了一口,便要回头去咬狗。”王琇芸想起夫君复述的话,便忍不住直乐。

  王修晋完全没觉得这话哪里好笑,“父亲说得没错,不能回头咬狗,但可以回头把狗剥皮、拆骨。”

  王夫人得意的看了老爷一眼,看看,还是生气了。王老爷却只是笑笑,儿子哪里是生气,而是陈述事实,他便是和儿子一样的想法,只是年后的事太多,这些人还需慢慢处理。

  “不过,将他们比做狗,倒有些侮辱了狗,需知狗身上也有宝,活着时能看家护院,死后皮可制药去病,肉可食之果腹。”王修晋非常淡然的继续说道,“也不能比做猪,从首至尾,从内到外,均可食用。”

  王琇芸听完弟弟的话后,冒出四个字……猪狗不如。

  “小叔不气。”王智渊听得不是太明白,似乎是说有人欺负小叔,“智渊会好好习武,长大之后帮小叔打跑坏人。”

  “教你习武是以护身之用,而非让你遇事便用武力解决。”王修晋点了点侄子的鼻头,“收拾坏人的方法有很多,不是只有武办一种方法,当年你的祖父便靠着一张嘴,说得歹徒直接趴地画押认罪。”

  “啊!”王智渊一双晶晶亮的双眸立刻看向祖父,脸上满满的都是崇拜,和祖父的视线对上后,王智渊抛弃了喜爱的小叔,直奔祖父,“祖父教我,我也要靠一张嘴,把欺负小叔的人全都说哭。”

  王修晋偷笑,王老爷却皱眉,张嘴准备要斥责几句,被王夫人拦下,大过年的说什么孩子。王修晋把小侄子拉到身军,虽说父亲的一些想法挺开明,但对教学有着不一般的执拗,父亲绝对不会认同侄子为了这样的事而学习,但在王修晋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总好过没有目的学习,然后不知所措的好。“智渊乖,想要把别人说哭,首先呢,你得有非常丰富的学识,其次,思维要快,嘴皮子要利索,最后呢,便是气势。”

  王智渊听完后小小的纠结了一下,然后便挺了挺胸膛,板起小脸,他觉得除了会拿戒尺打手板的祖父之外,就数李家叔叔最吓人。他就没见过李家叔叔的脸上出现过任何表情,他以后要跟李家叔叔学,然后变得十分有气势。

  看着王智渊的样子,王夫人和王琇芸非常不厚道的乐出声,而男人们则忍着笑,唯有宋和彬跟王智渊的身后,像模像样的学着。两孩子的样子,让男人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下午,李菻善便上门拜年,向长辈行礼后,立刻将视线锁住王修晋,见他脸上并无异常,且还带着笑容,提起的心总算是放下。随后又想,王修晋是不是不知道自己被参的事,也许岳父觉得此事与不上朝的王修晋无关,便没提起过。

  王老爷见李菻善紧盯着小儿子看,轻哼了一声,虽然他觉得李菻善还不错,可是心里仍是有几分介意,还不等说什么,便被一旁坐着的夫人瞪了一眼。王夫人对李菻善挺满意的,既然婚约已经定下,还摆什么脸色,打发着两孩子出去转转。王夫人看向老爷,“那几个坑咱儿子的人,一定不能让他们好过。小儿子打小就自立,还是孩子般的年纪,却处处透着老成劲,也就是下雪那天,带着两孩子在院子里玩,才表现出些孩子气。修晋为家付出那么多,可不能再添委屈。”

  “事有先后,年后还有旁的事要做,待处理完这些事后,便能腾出手来,好好谢谢这些过度照顾修晋的人。”不用夫人提,他也会让一些人知道,往他儿子身上拨脏水可不是吃几天的斋就了事了,至于此事的背后的一些人,也不用觉得没出头,就扯不上,哪怕是再散乱的钱,只要找到正确的线头,就能把一整根线找出。

  除了爹娘的视线,王修晋便开口讲他被人参本的事,还嘱咐李菻善不要乱来,这事父亲必有安排,且他们不是已经被皇上变相的处罚了,“现在想买素菜,要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菻善不认为三位替皇上吃斋的大臣会觉得是处罚,那三位大臣搞不好还觉得皇上是重视他们,要不然怎么不是更直接的处罚,才只是让他们吃吃斋而已,还是打着替皇上为民祈祷的名头。

第181章

  初二李菻善去了王家, 初三王修晋去了李家拜年,米掌柜拉着王修晋说了一番安慰的话, 在他看来其实有些多余,王修晋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会被那几道折子影响的人, 但话还是要说的, 态度也是要表明的, 李家绝对会护着他。王修晋在李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几个在新楼读书的孩子也过来见礼,然后互相推搡一番后,把武力值最弱的一个推了出来,孩子一脸的犹豫, 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王修晋觉得有意思, 李家从上到下, 可没有这般的人,不说都是直性子,却也都是不扭捏的主。

  小孩子见屋子里的人都在看他,干脆一咬牙把要讲的话说了出来, “修晋哥, 能不能别让大哥大过年的折腾我们了,我们想休息。”小孩的气势很足, 说话声音之大有点像吼,只是说完之后,便转身就跑, 不敢对上长兄的视线,以前怎么就傻了吧唧的觉得长兄好欺负呢?难道说那时是年少无知?

  王修晋惊讶的看向李菻善,李菻善别开视线,瞪向几个孩子,今天的操练应该加倍。

  米掌柜噗嗤一声乐了,“打初一开始,菻善就一天三次的把几个孩子拖到练武房里摔打,很是热闹,便是昨天却了你家回来之后也没落下。瞧着一个个脸上还好,身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王修晋自然不会向着一帮小孩子,不过一天三次什么的,的确有些过了。“菻善也是为了他们好,不然,如同菻善那边小小年纪征战沙场,武力值不够,吃亏的便是他们。”王修晋的话一出,李家上至老将军,下至小孩子,全都没了言语。李菻善上战场一事,是李家永远的一块伤疤。王修晋倒不是掀人家的伤口的意思,在后世,当兵的心里铭记五个字……时刻准备着。

  见李家的人有些沉默,李菻善握住了他的手,王修晋回恍然,似乎说错了什么,连忙又道,“李家可称之为武将世家,不说统领千军万马,也是领兵之帅。兵者,国之利刃,当时刻准备着,不能待敌人来犯时,才知操练。为帅者,更应如此。战争永远是不可预计的。”

  “好,说得好。”李老将军抚掌,玉不琢不成哭,兵者,国之利刃,时刻准备着,若都有这般的想法,朝堂之上少些扯皮,多些利国利民之政,文武和睦,大梁之盛世指日可待。

  王修晋略有此羞耻,这些话他也不过是搬来的,虽也是自己的想法,可到底还是借了他人之言,以后当少说话才是。

  李菻善一手握着王修晋的,一手握成拳,几个小孩子也都纷纷手握成拳,他们再也不会提休息之事,相反还要主动增加练习的次数,他们身为李家人,便是庶子,也不能给李家丢人。而几个嫡子也纷纷挺直了胸膛,他们不能输给他人,虽不能像堂兄早早征战沙场,但若一天轮到他们出征,他们也不能辱没了将门之名。

  王修晋可不知他的一番话让李家小辈全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干劲十足,不论是习武,还是习文,全都奋发图强,争做文武双全。就算是知道了,王修晋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不是有句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实对武官来讲,道理相通。古代的武将,多给人的感觉是……粗、糙、莽汉,其实真正的武将,都是有雄才大略的,若不然如何能统领一支军队。

  在李家吃过午饭后,王修晋便离开了,不是王修晋不想多呆,而是大过年的,谁家都会有几个亲眷上门,李家已经有客人道访,他还未进李家门的人,还是低调些的好。

  从初三开始,王修晋便一直忙着走亲访友,虽说朋友没几个,但生意上往来之人,不是有一些需要走动,送上早就备好的年礼,说上几句吉利话,关系不错的,便坐下来吃顿饭,饭桌上便能谈下些生意,或是为某些生意牵根线什么的。一直过了十五,王修晋才结束走亲访友的交流,休息了一天后,开始了新的一年征程。

  朝会在初五早晨就开始了,还都沉浸在新年的气氛里,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参本寻不痛快,只是有些当办之事,容不得再推,受灾百姓当如何重建便提上了日程。王大人提议,让百姓盖新式住房,先期由朝廷拿钱,百姓则可以后为三年到五年内还清,若不还者,可收缴房屋,转手另卖。王大人的想法,可不是王修晋建议的,完全是休息的这几天里自己琢磨出来的。

  皇帝觉得此法不错,有这个方法,也不用年年到了冬天,雪下大点就会有人报,哪个村遭了雪灾,死了多少人。

  “臣以为不妥,王大人的方法不错,可百姓不见得会接受。”户部的一位官员出列,他是真心觉得王大人的想法不错,但同时也有不妥之错,“臣知新式房子造价不低,寻常百姓一年收和才多少,不说三年,五年,怕是十年也未必够还清。且,钱要如何还,还到哪里去?”

  王大人心里也清楚此法有很多的问题,能不能实施,他心里也没底,主要是上令下策太严重,且钱能不能如数的收回,会不会落到当地衙门的一些人手里,都是个未知数。王大人之所以把没底的想法道出,无非是让朝中大臣把注意力转到灾后的处理上,只是他没想到,以为只是抛砖引玉的法子,居然让朝中大臣讨论数日,他们是这个说行,那个便说不妥,你们倒是拿出个别的方法啊!这几天下朝归家,王大人的脸色别提有多难看。便是在都察院里,也都是全程黑着脸,左右御史在知道王大人的想法后,无奈的摇头,此事本应户部头疼,结果反倒成了都察院的事,真替户部那些人脸疼。

  朝堂里折腾个政令太过费事,屁大点的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拖了一天又有一天的,四皇子看着都累的,干脆也不等什么新令,他带着建筑队跑去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地方,无偿的给盖了房子,上下两层,四个门洞,一层三户,可住二十几户,至于如何分配,可不是村长说得算。先可着孤儿寡母,孤老先来,之后便是村中的善人,然后挑选的更是让村里的人摸不着头脑。

  待选完了人,四皇子还下了道令,房子是给这些人住的,他会时不时的派人过来看看,若让他知房子换人住,不论是主动让的,还是被以辈份压人的,他直接让人拆房子,整个村的人,全都迁到最南边去,那里是没雪灾了,不过可是常年有人来犯。于是,村里打着小算盘的一些人全都歇了心思。

  受灾严重的村子其实也就三个,四皇子还是出得起这份钱的。四皇子出京的时候,朝堂里还在扯皮,皇上把手边的茶杯直接飞向刚跳出来说不行的人,那人也是个傻的,居然还下意识的躲了一下,皇上的脸更冷了。那位大臣吓得趴在了地上,心里后悔得不行不行的,直想抽自己嘴巴,他怎么就下意识的躲了。

  朝堂上静得能得到周围人的呼吸声,皇帝不去管趴地下的人什么心情,声间比外面的天气还冷,“你说不妥,那给朕说个妥的法子,扯皮扯了数日,没一个拿出新法子的,朕养你们这帮惷货有什么用,今日不能朕想出个新法子来,全都给朕去边关开荒。”

  王大人老神在在的站着,不远处都察院的能上朝的几位,也都微垂着头,心里对王大人那叫一个信服,昨晚上,王大人便说今天早朝定会有个结论,当时他们面上说着应该了,心里想的却是这皮不得扯上几日,搞不好这事最后便是减个税就完了。现在看,他们还是太年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