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78节




第86章 谢谢小林

  《淬火》完结之后, 林济选择先休息一阵,调整调整状态,顺便找找新剧本的灵感。

  他属于那种闲不下来的编剧, 但不管怎么说, 脑洞必须跟上他创作的冲动, 得先有灵感再有作品。

  不过林济就算休息了也安稳不下来, 不是今天有人找, 就是明天有人上门拜访。

  林济家住哪儿并不是秘密,他的手机号对平台而言也是公开的——连着爆了五部剧, 没有谁比业内更加懂得林济的价值。

  毕竟普通编剧五部中能爆一部, 就足够他在电视剧行业存活下去了。

  林济只得嘱咐马鑫一声, 让对方暂时不要理会那些邀约。

  年末圈内的活动本就多,有平台组织的,比如青蓝卫视和大江卫视主办的年度盛典,也有颁奖类的,比如飞跃奖, 甚至编剧圈内部也有活动, 《剧作家》和《编剧世界》杂志就给林济发过邀请函——《剧作家》俨然忘记了之前和林济结下的梁子,一边邀请林济参加活动, 一边在邀请函上注明请林济担任《剧作家》的编委。

  林济瞅了一眼编委名单,确实都是些圈内大名鼎鼎的人物, 其中还有几位近几年发展不错的年轻编剧。

  林济叹了口气, 把邀请函直接丢进垃圾桶。

  但思索了片刻,林济又去垃圾桶把那份邀请函捡了起来。

  看到他动作的马鑫:“……林哥?”

  众所周知, 编剧行业是一个充斥着精神异常患者的行业, 剧收视率低了,或者被观众嘲了, 时不时就有编剧跳出来发癫,其一确实是收视率令人破防,其二则是文字创作者的共情能力相对强一些,越是敏感,写出来的东西越纤细,越是能令观众共鸣,这种情况下,创作者本人会内耗。

  自从马鑫当了林济的经纪人,他从合作方那边听到最多的要求就是把林济照顾好,其实不需要合作方提醒,马鑫自己也清楚,他写毕业论文那阵,每天绞尽脑汁发疯发癫,感觉全世界都是垃圾。

  林济天天把自己关着写剧本,马鑫早就担心他的状态了。

  林济好不容易有了休息的机会,马鑫是很希望他的休息时间能延长的,他当林济的经纪人不久,却亲眼见证了《静梧传》和《淬火》两部经典的诞生,还有稻米视频的那部《重生虐渣记》,媒体总爱炒作林济是天才编剧,动不动就甩出一堆足以亮瞎人眼的数据。

  这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林济的成功是轻而易举,“天才”两个字就抹杀了他在剧本中倾注的心血。

  马鑫可以说,节奏和感染力或许是天生的,但构建起一部剧的基石,那些重要的故事和情节,都来自于林济前期做的大量准备工作——《静梧传》和《后宫》两部剧也是虚构的,可《静梧传》是在大吴朝宏大的历史中切入的一个点,林济切得又快又准,而马鑫整理资料时看过《后宫》的人设,把几十位角色不同的性格、言语、神态表现出来是件容易的事吗?

  何况《后宫》还有精心雕琢的台词。

  这些工作本身并不容易,马鑫先前以为容易,在成为林济的经纪人后也不会那么想了。

  他只能说,林济配得上所有荣誉和赞美。

  每到这时候,马鑫对林济的敬佩就会更上一层。

  这会儿林济从垃圾桶里捡邀请函,乍一看,他的动作和表情都颇为诡异。

  马鑫瞥了一眼,是《剧作家》的邀请函。

  他不觉得林济丢邀请函的做法有问题,但林济把邀请函重新捡回来这事透着古怪。

  邀请函捡上来之后,马鑫看到林济在邀请函下方垫了一张纸,用利落方正的字体写道:“诚挚感谢《剧作家》的邀请,只可惜贵杂志的销量颇低,已经配不上本人卓绝的……”

  马鑫:“……”

  还得是你。

  作为林济的经纪人,以及自认为和林济一起经历过风雨的搭档,马鑫认为,在这封信中,林济表现得过于礼貌克制了,居然用上了“贵杂志”这个称呼。

  #林编果然成长了#

  #《剧作家》你把林编害成什么样了#

  ……

  卫视方面的邀约,林济一概没有参与,卫视方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观众,因而邀请的明星更多,何况他去了青蓝卫视那边,大江卫视恐怕会有想法,星洲卫视和二线靠前的卫视也办了晚会,林济要推也找不到借口。

  他去了也就是和卫视高层见见面,再和业内交交朋友,林济实在厌烦这种交流,他宁愿在家躺着睡大觉。

  这一年年末,林济唯一露面的场合是飞跃奖。

  “小林好给飞跃奖面子,年年都来,大江卫视和青蓝卫视都请不到他,飞跃奖一请他就来。”

  “这其实要问问@经典大赏了,不是飞跃奖给力,而是同行实在太拉垮,全靠同行衬托,今年《静梧传》又全员缺席经典大赏。”

  “笑死,李姝红成那样,说不给面子就不给面子,经典大赏的脸要往哪里搁?”

  “《代号11》没拿到奖,许沛乙被黑了视后,脸这种东西经典大赏早就不要了好吗?”

  “明年《淬火》是不是也不上经典大赏了?估计就算去的话,也是大江卫视去,林济本人不会去。啧啧啧,大江卫视连振兴奖都拿了,想继续和林济合作的话,经典大赏的面子完全可以不给。”

  振兴奖是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之一,提名不仅涵盖电视剧,也包括文学、戏曲、电影等,振兴奖的颁奖标准并不看收视率,甚至不看一部作品的口碑,而是看作品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比如是否振兴了某个行业,是否让社会的目光聚焦于某个弱势群体。

  大江卫视建台数年,拿振兴奖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大江卫视会为了迎合振兴奖特意拍一部定制剧,可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淬火》纯属无心插柳。

  换句话说,大江卫视不缺经典大赏的奖杯,但很缺振兴奖。

  他们电视剧圈子的出门开会,见着拿了振兴奖的多少都低一头,就算戏曲的热度不如剧集,作家的版税比剧集的广告收入低多了,可人家规格就是高。

  ……

  林济愿意出席飞跃奖,飞跃奖同样投桃报李,给予了《静梧传》海报C位,剧组主创们在礼堂的位置也是视野最好的。

  拍摄飞跃奖红毯时,各路记者最大的感悟是——“飞跃奖的势头好像比经典大赏强劲了?”

  “《静梧传》破收视率纪录了,剧组的几个当红炸子鸡都缺席经典大赏。”

  “纪宁槐靠《淬火》在官方那边刷了那么多次脸,就算是为林济的面子,他今年也只会来飞跃奖。”

  “夏瑞寻也来了,看来是想和林济合作,还有《后宫》那一群演员,经典大赏是出了名的小心眼,人家上回缺席了它的颁奖典礼,你以为评委会不会记仇?”

  因为种种原因,经典大赏的出席嘉宾确实比往年要少许多,而这群嘉宾却齐齐在飞跃奖现场露面。

  虽说明星们给自己缺席经典大赏找了种种理由,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缺席背后只有一个原因——林济。

  “这回旋镖一点也不冤,经典大赏之前想过会有今天吗?”

  “飞跃奖:吾可取而代之。”

  记者们预料过,今年《淬火》红了,林济身边那一圈恐怕会很热闹,但事实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拍明星完全可以不去红毯,拍林济附近就行。

  “纪宁槐和曹巍,《淬火》剧组看来是一起来的。”

  “李姝和李蔚然,小花界的顶流,再加一个王若蔷,几年前谁能想到,新的三小花旦会冒头那么快?”

  “夏瑞寻,瞿非鹤……林济真是香饽饽啊。”

  虽说林济脸上泛着过度营业导致的绝望感,但记者们依旧愿意和他互换身份——不夸张地说,林济绝对是整个娱乐圈最滋润的人。

  卫视们争着和他合作,编剧费给的高高的,年收入根本不比那些顶级明星差。

  作为编剧,他可以把三四线明星之间推上一线,明星一旦在他的剧里担任主演,作品栏至少能多出一部爆剧来。

  但他又不需要承担卫视的营收压力,也不用和明星一样受经纪公司牵制。

  记者们虽说是无冕之王,可再无冕,上头也会有领导管着他们,但林济却是全自由状态,想骂谁就骂谁,还不用担责任。

  林济寄给《剧作家》杂志的回信在网上被曝光了。

  记者见证过娱乐圈里大大小小的各类八卦事件,却少见一位编剧在回信中如此直白。

  他要是《剧作家》的那群编剧,他保准能被林济气出脑溢血。

  林济的回信够坏了,可他的“销量颇低”却成了网络热梗,被网友认为是“林编成熟了”的标志,毕竟以前林济只会说“卖不出去”,现在却已经用上了“销量颇低”,虽然意思差不多,可这足以证明林济越来越礼貌了。

  “瞎说什么?小林一直很懂礼貌的好吗?”

  “小林只是语言功底略差了一些,被《剧作家》激怒,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罢了。”

  “这就是客观,一般人真做不到我们林编这样,难道非要小林说《剧作家》销量颇高,《剧作家》杂志就会高兴吗?作为一线的专业编剧杂志,《剧作家》必然是谦虚的,应该谢谢小林,@《剧作家》杂志,快跟我说谢谢小林。”

  《剧作家》杂志:“……”

  有病吧?



第87章 关于编剧

  本届飞跃奖采用的是直播模式, 林济和一众明星、平台的互动被观众们收入眼中,他虽然只是编剧,可所受的瞩目却不亚于现场任何一位明星。

  而自从他被弹幕关注之后, 弹幕的画风立刻变了。

  “No经典大赏, no《剧作家》。”

  “让我康康现场还有谁收视率没超10.04%?”

  “不是吧?原来你们这么没用。”

  “报看。”

  “他们只是太讨厌那篇文章……”

  弹幕俨然成了林济名言集合。

  “我快被这群人笑死了。”

  “+1, 一开始摸不着头脑, 后来发现每一句我都有印象, 不得不说,小林不仅会写剧, 嘴炮的本事也没几个编剧比得上。”

  “笑死, 别的编剧一发癫就嘲观众嘴搭档, 小林一言不合就对着同行放炮。”

  “我其实一直在等他no《剧作家》,给我急死了,可惜一直没看到!”

  “深深怀疑小林怕自己一不小心忘加书名号了,毕竟他自己也是剧作家嘛。”

  聂鸥一边看弹幕一边哈哈直乐,她一有空就去翻林济微博, 那些怼人的纪录还在, 聂鸥是为了提高自己吵架的能力看的。

  她属于有点内耗的性格,动不动就反思自己, 交朋友也更多考虑对方的想法,而忽视了自己, 虽说她在网上表现得乐观开朗, 现实中其实是有些怂的。

  但追了林济的剧之后,看着林济天天在那表演“小林大战XXX”, 她也学到了一点本事, 在现实中就用了起来。

  结果——真的爽!

  不当软包子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尤其很多时候,事情明明并不是聂鸥引起的, 她却要顾虑后果让自己吃亏,始作俑者反倒过得很安心。

  聂鸥一直觉得,林济的做法并不叫发癫,只是对同行们的回击而已——每次都是对方先挑起矛盾,摆起前辈的架子对林济指指点点,自己一片污糟却视而不见。

  看了会飞跃奖的直播,陈橙出场之后,聂鸥忍不住发了条弹幕:“小林新剧写什么题材?梦一个我推和小林再合作。”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