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85节


  然而,这样的设置的确会把观众吸引住。

  画面与氛围、配乐和打光都延续着梧桐卫视一贯的风格, 但相较上一部《疑案追凶》, 《杀机毕露》唯一的不同就是邀请林济来写剧本。

  青蓝卫视和林济合作过两次,华泰深知林济的实力, 可就算如此,每回林济推出新剧本, 华泰依旧会被惊艳到。

  《淬火》是如此, 《杀机毕露》也是如此。

  《淬火》和《后宫》的火爆经历了一段酝酿期,待剧情进入白热化后才慢慢有热度, 《杀机毕露》却并非如此, 四集一个案件,注定了剧情不太可能拖泥带水, 从一开始就保持着高速的节奏,华泰没看过《杀机毕露》的剧本,但可以想象,剧本中必然包含了密集的信息。

  “他怎么什么都会写?”华泰忍不住问助理,“你觉得,有林济不会写的题材吗?”

  助理:“……烂片?”

  华泰:“……废话。”

  华泰估摸着,等这部《杀机毕露》完结了,林济会越来越抢手,青蓝卫视不仅要防着那些只砸钱的常规套路,还要提防梧桐卫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

  青蓝卫视在这个档期推了一部古装偶像剧,这部剧借鉴《静梧传》的风格,女扮男装+大女主,收视成绩不算差,却也称不上多么好——《静梧传》之后,各大卫视扎堆推出女扮男装题材,观众们已经逐渐审美疲劳了。

  “昨天的收视结果出了吗?”华泰看向助理。

  他话才问完,助理就把一小叠文件塞到他手里。

  和观众日常可以搜索到的收视数据不同,华泰手中的这份内容更丰富一些,既有收视率的涨跌幅,也包括收视份额、市场预期这些数据。

  《杀机毕露》的排名果然飙升到了第一,这一点并没有出乎华泰意料。

  问题在于——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收视波动着实太过惊人!

  前一天2.93%,第二天直接翻了倍,达到了5.88%,这也让梧桐卫视从首日的收视率排行榜第四一跃升至排行榜第一。

  大江卫视、青蓝卫视则占据着第二、第三的位置。

  邹平海感动得快哭了,晚上睡不者给付兴业打电话,被付兴业一顿痛骂。

  电视剧论坛和编剧论坛上,不仅和《杀机毕露》有关的帖子霸占了整个首页,林济的前几个剧本也被反复提及。

  “……我的疑惑是,以后谁负责和林济打?”

  “负不负责不重要,关键是,还有谁能打得过林济?夏瑞寻在《杀机毕露》就出场了四集,现在施嘉炀这个角色的二创在几家视频网站排第一。”

  “别打了,还不如直接躺平,干脆我去找林济拜师吧,学不会写剧本,学会骂人也行啊,我这嘴笨口拙的。”

  “笑死,楼上提供了一个绝佳思路,根本打不过,别说是剧本打不过,嘴炮对打也没几个人打得过小林啊,小林是绝对的专家。”

  “反正我就指着小林的剧过日子了@梧桐卫视,就问《杀机毕露》什么时候二轮什么时候网播?”

  “……还有人和我一样还在琢磨这剧吗?第一个案子我真的想了一百遍都没想通,感觉这种手法放在推理小说里也属于经典了。”

  “+1,询问过一位推理小说作家,他认为第一个案件体现了创作者个人的诡计,因为观众的视角是跟着施嘉炀走的,没有人能猜到到,自己双眼看到的东西居然在欺骗自己。”

  《淬火》播出时,北方地区的观众反响很大,而《杀机毕露》播出一、二集时,推理们迷暂时还未关注到这部剧,但播到三、四集后,案件的“诡计”广为流传,就连对这部剧兴趣不大的推理迷们也投来了目光。

  “查案者即真凶的思路真的绝了!”

  “我开始期待《杀机毕露》下一个案子了!!”

  “@梧桐卫视,不如把悬疑探案这块招牌继续做下去?重现卫视辉煌绝不是梦!”

  《杀机毕露》第二个案子播出之后,邹平海主动联系林济,想和林济商量一下为《杀机毕露》写续集的事情。

  邹平海仔细分析了一下,以林济对《杀机毕露》剧本的塑造,这部剧完全可以制作成一个IP系列,一个接一个案子出,在当下的故事中,主人公林双木眼下正处于老年,但年轻时的林双木有过什么经历,又破过什么案件,观众同样很好奇。

  魏铮有档期的话,就让他接着演林双木,他如果没有档期,就请一个年轻演员来接他的班。

  只要《杀机毕露》被做成一个成功的系列,梧桐卫视不愁找不到演员。

  ……

  《杀机毕露》第二个案件播出时,收视率稳定在了5%以上,如果说第一个案件的看点在于破案者与凶手的身份转换的话,第二个案件的凶手则隐藏极深,可谓是高智商犯罪的典范。

  林双木与对方开展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烧脑战,凶手残忍而狡狯,每每林双木推测到一点细节,凶手就会在林双木行动前将痕迹处理干净。

  一直到最后,林双木特意给对方织了一张大网,等对方主动跳进去,他才将凶手抓到。

  观众的反应和第一个案子播出时相似——搜索剧集实时的关键词,下方的“卧槽”和“我靠”一个接一个。

  柳昭看这部剧前一般不敢多喝水,稍不注意,他就会错过剧情中的某个重要细节。

  他只能说,如果林济去写推理小说的话,绝对会是推理界的天才,他已经属于对这一题材有涉猎的观众了,但他依旧猜不到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客观来说,《杀机毕露》目前播出的两个案件案情都不复杂,没有那些让人浮想翩翩的恩怨情仇,更不涉及鬼怪与非人类能量,但两个故事却都不能以常规的逻辑去推断。

  “我又猜错了……”

  “这谁能想到啊?别说猜出凶手是谁,我连林双木摆出的疑阵都没猜出来。”

  “《杀机毕露》两个案子揭露了一个共同的真相——我是智障。”

  “我也……”

  “智障开会了属实是。”

  剧迷们议论纷纷,《杀机毕露》的收视率同样水涨船高——第二个案子的完结篇,剧集的收视率达到了6.16%!

  剧迷们关注的是案件的数量,但业内更在意的是,《杀机毕露》目前只播出了短短8集而已。

  “《杀机毕露》多少集来着?”

  “但这剧是真的好看啊!案件的设定简直绝了!”

  “+1,第一个凶手夏瑞寻,第二个凶手高元元,都是超超超常发挥,特别是高元元和魏铮两个老头的飙戏,简直精彩又刺激,一环套一环,能把人绕晕了!!”

  “+1+1+1,两个案子的信息丰富到让我以为这剧已经播了超过30集,本推理爱好者真的狂喜,诚挚邀请小林再写十部推理剧!”

  《杀机毕露》播出的篇幅虽然不长,却已经被推理爱好者归入了经典推理剧的范畴,播到三、四两个案件时,剧集的收视率一直很稳定,甚至可以说,到这时候,剧集的影响力已经完全扩散开来,有了一批固定而忠实的剧迷。

  对这部剧进行点评的只有少部分剧评人,更多的是推理迷们。

  蒙澳就在《杀机毕露》播完四个案子时发表了对这部剧的点评。

  蒙澳是业内颇有名气的推理小说家,年轻一代中的代表人物,《杀机毕露》播出第一个案件时,就有粉丝在他的评论区留言,向他安利这部剧。

  当时蒙澳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那时候在构思一部新小说,空窗期近两年,他已经快忘记创作的手感了。

  真正注意到《杀机毕露》,是他首页忽然有四五个同行同时推荐起了这部剧,,某天几人一起探讨创作技巧时,又有一位好友提到了《杀机毕露》,接下来,除了蒙澳外的几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了这部剧里某个案件的具体细节。

  唯独蒙澳一言不发。

  “……你不会还没看过吧?”好友疑问道。

  蒙澳沉默。

  他创作期间不太爱看同类型的作品,主要是害怕思路被干扰,除此之外,他对自己的创作相当有自信,每次都一个人默默琢磨剧情,以求达到“一声巨响闪亮登场”的效果。

  “快去看,你绝对不会失望的。”

  蒙澳:“……我挺挑的。”

  “相信我,这部剧绝对能征服你。”好友很了解蒙澳的习性,一般的作品根本不会推荐给他看,大家毕竟都在一个圈子里,都知道推理小说这行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技术。

  谁想到了新的诡计或是新的作案手法,其他人必须仔细研究一番,服气是不可能服气的,每个人所想的都是创作出比对方更出色的作品。

  蒙澳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了《杀机毕露》。

  《杀机毕露》是单元剧,蒙澳错过了前两个案子,直接从第三个案子开始看的。

  他是写推理小说的,对其他非推理小说作品改编的剧集都保持着怀疑态度,就算某些剧集被吹捧得厉害,蒙澳却怀疑出品方买了水军,一部剧好不好,他必须自己看过才确定。

  第三个案子才播了一集,蒙澳的神色就由漫不经心转为专注。

  这是一件金元失窃案转化的凶杀案,故事脉络清晰,第一集留下的伏笔很多,编剧下笔时相当干脆,蒙澳只觉入眼的信息都很有用。

  林双木的推理能力以及他对真相的洞察几乎让蒙澳被惊到了。

  接近结局时的那份紧迫感,让他仿佛在追一部精彩的连载小说,最精彩处没有戛然而止——真相以一种震撼的方式迎面扑来!



第95章 做个人吧

  原以为凶手是窃贼, 可没想,真正的窃贼居然是被害人!

  所以这一个案子,破案+推断窃贼身份就足以令观众绞尽脑汁。

  蒙澳听好友夸赞《杀机毕露》这部剧, 夸赞的多是林双木的推理模式, 但蒙澳觉得, 只这一个案子, 推理手法和作案手法值得探索的地方有许多。

  “对方是职业编剧, 以前没写过推理剧本?”蒙澳好奇道。

  “确实,搜编剧名字就知道了。”

  蒙澳由第三个案子确定了《杀机毕露》这部剧的质量, 接下来的第四个案子他必然要继续追下去。

  这是一桩密室杀人案, 被害人被反锁于房中, 除了房门外,再没有别处可以出入,而房门并没有被外物破坏的迹象。

  除了房主外,其他人手中并没有钥匙。

  在这个案子里,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但目前疑点最大的那位嫌疑人, 他和被害人几乎没有联系。

  “什么情况?”蒙澳不由有些好奇。

  密室杀人案几乎是每个推理小说家都会创作的题材,一位小说家的作品能否被人记住, 关键在于作案手法的独创性。

  在主角林双木对这个案子进行侦破的过程中,蒙澳已经发现了剧本中设置的重重迷障, 这是他平日写小说的惯用手法, 不多放几个烟雾弹,让读者轻而易举地猜到真凶, 推理小说的趣味性就少了一半。

  而当密室杀人案的手法被揭晓时, 蒙澳不由给好友们发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准确地说,密室并非密室, 被害人被杀是门打开之后才发生的,可林济制造的诡计却吸引观众进入他的圈套里,在观众认为它是一个“密室杀人案”的瞬间,观众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

  蒙澳最为感兴趣的,是凶手为了制造所谓“密室”而进行的重重准备。

  这一集结束后,蒙澳回忆着这个案件里编剧做出的种种布置——首先是房门,还有晕倒在地的被害人,以及不经意间靠近被害人的凶手……蒙澳自认已经很敏锐了,在看剧的过程中,他已经刻意筛掉了许多影响他正确判断的烟雾弹,可他依然上当了。

  “你们上当了没?”

  “一开始剧里的角色就笃定这是一桩密室杀人案,不上当很难吧?”

  “我原本没有意识到,这会儿忽然想起来,之前几个案子林双木都只是负责侦破,并没有给案子定性,反倒是这个案子,一上来就是一顿输出……”

  “……又被玩了,林济好狡猾。”

  “狡猾”也是林济给蒙澳的印象,因而他在自己的点评中毫不客气地写道:【一支狡猾的笔,一个将人性的善与恶摸得透彻的编剧。】

  【准确地说,林济所抓住的不仅是笔下角色的人性,也有剧迷们的人性,很遗憾我只看了三四两个案子,但两个案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