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镇抚大秦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1节


  “抛弃儒家是始皇做出的决定。”

  “只要扶苏还顶着忠孝二字,就决不敢违背始皇决策。”

  “始皇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坑杀儒生,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扶苏。”

  “儒学你能用。”

  “但儒家你不能用!”

  “更不准用!!!”

  一墙之隔。

  听到嵇恒的话,扶苏如遭雷亟。

  他已经全明白了。

  始皇之所以选择坑杀,完全是因为担心他。

  担心他被儒家蒙骗。

  这场坑杀让始皇背负了骂名,他若日后启用儒生,岂非证明始皇当年做错了?岂不是也坐实了始皇的骂名?

  他被天下人称之为忠孝,岂敢做这么不忠不孝之事?

  始皇在用自己的名声,阻止自己犯错。

  嵇恒也的确为自己所害。

  因为他不忠不孝无能,始皇为让自己安稳天下,只能大兴杀伐,这才致使四百多人遭受坑杀。

  “父皇——”扶苏扑拜在地,已是泪流满面。

  另一边。

  嵇恒幽幽叹息一声,继续道:“现在你知道,我为何说杀我者,扶苏了吧?”

  “扶苏的确没有害人之心,但因他的洞察无能,我等四百余人,皆成了始皇为扶苏铺路的棋子。”

  “始皇为扶苏铺垫好了一切。”

  “扶苏上位之后,直接能以仁君形象示人,借此招徕天下黔首之心,以此消弭关中跟关东的隔阂,让达到让黔首归附的目的。”

  “君儒臣法!”

  “这就是始皇为扶苏铺的路。”

  “不过始皇的这番良苦用心,只怕扶苏很难领会到,没准现在的扶苏,还在抱怨始皇焚书杀儒呢。”

  “呵呵。”

  嵇恒摇摇头,倚靠着大案,继续自饮自酌。

  沉醉其中。

  帝王心术也好,门户私计也罢。

  九世穿越,他已见过太多,内心早已没了波澜。

  而且他知道,始皇为扶苏做的远不止这些,甚至还为扶苏做了一些妥协。

  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随着始皇道途崩殂,一切都化为了烟云,深埋在了历史长河。

  无人在意,也无人在乎。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世间多少事,不如酒一杯。

第0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君儒臣法,这就是始皇为长公子铺的路吗?”胡亥用力攥紧了拳头,眼中充满着不甘和失落。

  嵇恒又小酌了一口,浑不在意道:“帝王家苑之事,没必要太上心。”

  “现在回到最开始所讲。”

  “我之所以说大秦未终结乱世原因便在于此。”

  “黔首未集及旧贵族乱法,大秦立国九年并未得到任何解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始皇也不会急着解决。”

  “天下之所以会存在黔首未集跟旧贵族乱法,根由便在于关中跟关东文化制度不同。”

  “大秦的确灭掉了六国,也建立起了一套统一的体制,甚至是尺土不封,但六国旧贵族的传统力量,并未因秦的短暂统一,受到真正的遏制,这些旧贵族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仍然能保存甚至积聚起很大的势力。”

  “近些年天下亡人陡增,未尝不是矛盾激化的表象。”

  “就我自己理解,秦灭六国,只是单纯以军事的手段,消灭了六国,只是消灭了六国的君主和六国统治地方的朝廷,并没有将旧有的六国社会结构一并摧毁。”

  “因而秦之灭六国,毋宁视为一次政治、军事层面的灭亡,尚未从根本上摧毁分裂的土壤。”

  “天下陷入纷乱实则是必然的!”

  胡亥深吸口气,稳住心神,从怅然若失的心绪中恢复过来,听着嵇恒的话,他眉头一皱,道:“听你的意思,大秦今后会大乱?”

  嵇恒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胡亥冷哼道:“你前面也说了,始皇为长公子铺就了一条‘君儒法臣’之路,长公子宅心仁厚,上位后,只要按部就班的施行仁政,又得蒙恬上将军相助,天下怎么可能还会乱?”

  嵇恒摇了摇酒壶,还有一小半,道:“靠仁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大秦是靠武力,强行将天下整合在一起。”

  “在统一的过程中,大秦一直试图将秦国的法律、制度推往六国,试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体制统一,但一个军事国家仅通过武力的手段,就想实现向文治国家的转变,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只要关中跟关东的文化、体制没有彻底融合,大秦内在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无论行多少仁义,最终都只能延缓。”

  “终有一日会总爆发!”

  “到那时,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了!”

  “这是历史的大势。”

  “始皇只能做到帮扶苏稳住天下。”

  “最终还需扶苏自己去走,施行仁政或许是对的。”

  “但治国为政,仁与不仁,界限何在?”

  “作为国家大政,对民众仁是仁,亦或对贵族仁是仁,亦或是对儒生仁是仁?”

  “这都需扶苏自己去琢磨。”

  “若扶苏真能明悟为政之仁,实现四海安定,天下太平,民众富庶,国家强盛,自能将始皇未竞之业完成,若是扶苏听信儒家,依旧遵从儒家那大而无当宽泛无边的滥仁,或许这项历史大任,会交由下个人来尝试。”

  “也许这人姓刘,也许姓项。”

  偏僻寂静的小屋内,嵇恒的声音持续回荡着。

  胡亥阴翳着脸,心中有股戾气。

  他认为始皇为扶苏做这么多根本就不值得。

  扶苏是一位好兄长。

  但如嵇恒所言,扶苏难堪大任。

  隔墙。

  扶苏涨红着脸,却不知怎么辩驳。

  何为仁?

  什么才算是仁政?

  他在心中自问,自己真的知道吗?

  扶苏羞愧的攥紧拳头,指甲更是嵌进了皮肉,却浑然不知疼痛。

  他过去自认是知道的。

  仁政,无非就是于民和善,休养生息。

  但现在,他迟疑了。

  因为这样的质问,始皇也曾经问过。

  当初始皇下令坑杀嵇恒等四百余人时,他曾心急如焚的去劝谏,最终却被始皇骂了句‘滥仁’。

  他当时执拗,便举了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叔齐宁为孤忠之臣不食周粟的例子,想劝诫始皇,几个迂腐之士根本不足以动摇天下,若这么堂而皇之的杀之,只会给六国贵族搅乱人心之口实,甚至会使得民众惶惶不安。

  始皇当时问他什么是仁?

  他回答儒家仁爱。

  始皇问他:‘在儒家眼中,天下郡县一治民众乐业是仁?那诸侯裂土刀兵连绵是不是仁?天下一统是仁,那分封诸侯是不是仁,儒称以仁爱治理天下为仁,那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天下,难道就不是仁了?’

  他当时未回答上来。

  始皇接着道:

  “孔夫子一生讲仁,儒家几百年讲仁,但给过‘仁’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吗?”

  “没有!”

  “儒家不会给。”

  “因为一旦给了,就没有仁了!”

  “儒家的仁爱,那是儒生的‘仁’,随人而变,随心而动。”

  “解释权在儒生手中。”

  “他们说你是仁,那才能是仁。”

  “世上真正给‘仁’下了定义的是法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