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大唐天将军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7节


  他得到曲江池官吏的禀告,听说又涉及到两个宰相的儿子,马不停蹄的赶来。

  怎么还是李瑄!

  看到李瑄后,郑岩头一阵痛。

  只是另一个主角换了,成李林甫的第五子,李屿。

  郑岩虽是开元名相张说的女婿,但他的“老泰山”已经死了十几年了。

  俗话说,人走茶凉。

  现在张说的儿子张均、张垍都要依靠李适之。

  他谁也不想得罪,也得罪不起。

  “闻刺客刺杀京兆少尹,刺客何在?”

  郑岩向场上的贺知章、李白执礼后,开口询问。

  本来他拜见范陵,但范陵此时瘫坐在地,如丧妣考一样,让郑岩一脸懵。

  “郑县令,他就是刺客。不过恕我直言,在万年县地界,京兆少尹为他的亡子殉葬五名活人,其中还有良家。你知不知情?”李瑄拍着薛错的肩膀,笑着询问郑岩。

  “什么!”

  郑岩陡然一惊。

  活人殉葬,自唐初以来,就没再听说。就算是在汉代,这也是皇帝、王侯的特权。

  “我刚就任万年令三个月,未听说这样的事情。”

  郑岩惊后,赶紧回复道,然后问旁边的一名长得十分猥琐的官吏:“吉七,你知道这件事吗?”

  “属下并无耳闻。”

  这名叫吉温的官吏不假思索地回复。

  听到吉七的称呼。

  李瑄眼眸变得深沉,紧盯着这名猥琐男子。

  这是吉温啊!

  李瑄知道此时吉温任职京兆府,没想到是郑岩的属下,看穿着应该是万年丞。

  李瑄很想将吉温斩除,但也知道,吉温后面,是高力士。

  无缘无故,很难动他。

  性格阴诡的吉温,也不是省油的灯。

  萧炅在开元二十七年当过河西节度使,但被吐蕃大败,李隆基一怒之下,罢免萧炅军权。

  幸亏李林甫为萧炅说情,使萧炅出任河南尹。

  在河南尹任上,萧炅与权贵勾结,多行不法。被检举后,李隆基派遣监察御史到洛阳彻查萧炅。

  监察御史听说新丰有个叫吉温的县丞,处理案子有一手,就指派他办理此案。

  在审案过程中,吉温下手狠毒,还上了大刑,弄得萧炅遍体鳞伤。

  幸亏李林甫对萧炅施以援手,使萧炅再次逃脱一劫。

  加上萧炅被张九龄以无学术为由,贬到岐州那一次,这是李林甫第三次捞萧炅。

  并且说服李隆基,将萧炅升任到刑部尚书,兼京兆尹。

  可见李林甫的滔天权势。

  去年的时候,吉温好不容易走关系从洛阳来到长安,担任万年丞。

  但没过几天,萧炅就兼任京兆尹,成为吉温上司的上司。

  照道理,萧炅要把吉温整死的。

  但吉温一向多智,料定萧炅会在高力士没有当班的时候,到高力士府中,他提前一步来见高力士,讨高力士欢心,并且高力士用“吉七”这种族中排名称呼,表示亲密。

  萧炅在高力士府中,看到高力士与吉温的关系,就有尽释前嫌的心思。

  吉温在离开高力士府后,又亲自携带礼物拜见萧炅,诚挚向萧炅道歉,并表示当初是奉命行事,不敢违背国法。从今以后,洗心革面,效犬马之劳。

  经此以后,萧炅和吉温,化干戈为玉帛。

  并且萧炅见吉温的能力,还准备提拔吉温。

  李瑄思考他所知道的事情,知道无法将火引到吉温身上。

  他心想如果萧炅被贬,吉温会不会被李林甫这个“知己”发现。

  历史上,是吉温升任京兆府法曹后,被萧炅推荐给李林甫。

  时间会在这两年之内。

  “我欲出将入相,又何惧吉温呢?步步为营,才是上策。”

  李瑄自顾自地微微摇头,暗暗想道。

  “郑县令刚到任,又忙于公事,不知也正常。再说京兆少尹也并非你来管。包庇之罪定不会落在你头上。”

  摒弃心中念想,李瑄话里有话地向郑岩说道。

  他没有用失察,而是用包庇。

  这件案子发生半年了,而萧炅已经上任京兆尹一年。

  结合薛错的说辞,萧炅脱不了干系。

  看这一次李林甫怎么把萧炅保下来。

  郑岩听到李瑄的话后,松一口气。

  又听到李瑄说李适之将来,心中释然。

  虽然他两个大舅子与李林甫有隙,但他不想掺合在这种斗争中。

  李瑄一直在观察吉温的表情变化,看到吉温皱起眉头,他一定猜出自己的目的。

  可吉温毕竟人微言轻,没办法多嘴。

  他的从父吉顼是武周宰相,高力士少年时,见过吉顼。所以高力士才会称吉温为“吉七”。

  吉温知道自己在高力士心中份量,也仅仅是“故人之子”。

  况且曾经吉温被太子文学薛嶷引荐给李隆基时,李隆基看到吉温的猥琐样子,直言:“是个不良人,我不用也。”

  很是伤吉温的心!

  在被皇帝否认的情况下,能混到如今这个地步,殊为不易。

  正因为有此遭遇,吉温才立下豪言:“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也。”

  他以为萧炅是他的知己,现在看来,很可能不是。

  又过半个时辰,李适之带着左相府的属吏,终于来临。

  众人拜见李适之。

  刚回应免礼的李适之,就被李瑄拉到一旁。

  按照以往,李适之是不可能来的。

  现在李瑄展现天赋,又道“十万火急”,使李适之慎重。

  “有这等事情?纵如此,若萧炅推脱,加之李林甫阻拦,拿下萧炅怕也不容易!”

  李适之听到李瑄的阐述后,觉得这是一个时机,但并没有绝对把握。

  把刑部尚书拿下,是最能彰显李适之权威,打压李林甫威望的事情。

  “被殉葬者父亲曾到京兆府状告京兆少尹,却被打成重伤,说明萧炅知道此事,有意包庇。以此弹劾萧炅。只要父亲阐述好范陵藐视皇权、活人殉葬之事。再找人弹劾萧炅在河南所犯下的错误。萧炅凶多吉少。”

  李瑄知道,李隆基的大忌之一,就是藐视皇权。

  一旦犯下这样的罪责,在李隆基心里已是罪加一等。

  “范陵亡子之墓,必须打开,得到验证。我会通知刑部,等他们到来后,再掘开坟墓。”

  李适之点了点头。

  照道理,他身为宰相去挖人坟墓,会落人口舌。

  但李适之知道刑部之内,尽是李林甫的亲信,萧炅还是刑部尚书。

  当初李适之任刑部尚书的时候,就感受到里面盘根错节,当时他不是宰相,无法肃清。

  他如果不去,镇不住场子。

  “贺监、李翰林,第一次见面,却如此草草,今事无常,让你们见笑。等这件事情处理完毕,我必登门赔罪。”

  李瑄向李白和贺知章道歉。

  “七郎鸿鹄志远,自当高飞。”

  贺知章对李瑄的手段惊叹不已。在波诡云谲的政坛中,也只有李瑄这样的人,才能立足。

  更关键的是,李瑄才十六岁,就有如此成熟的心智。

  “来日方长。”

  李白洒脱,不拘一时。

  今日的见闻,虽然感慨,但并未影响李白的本心。

  李瑄向贺知章、李白道别时,五兄李琅偷偷溜走。

  裴晃、裴胄叔侄继续看花马。

  李瑄则跟着李适之,前往长安城外的范陵族墓。

  薛错刺杀官吏,终究有罪。只能先由郑岩的手下押回万年县衙。

  李瑄会说服李适之,让身为龟兹押官的薛错,罪减一等,不至死罪。

  已经站不起身的范陵,被李适之下令,强行抓到马背上。

  李屿捏紧拳头,飞马回平康坊,将此事禀告李林甫,请求李林甫决断。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