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盛唐挽歌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9节


  听到这话,王忠嗣陷入沉思,两人都没有继续说话,耳边只有行船的流水声。

  “你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也不重要了。”

  王忠嗣心灰意冷的说道。

  “若是某这次能回长安,或许能令王将军重回长安也未可知。”

  方重勇忽然笑着说道。

  “当真?”

  王忠嗣一下子站起身,头撞到了船舱的甲板,他却丝毫不觉得疼痛!

  回长安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无论怎么形容也不为过!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件事王将军自己去做,千难万难,但我这个童子去做,却又易如反掌。”

  方重勇大包大揽的说道。

  王忠嗣忽然想把怀里那张红纸强行塞到方重勇手里了!

  他沉默了很久,缓缓开口询问道:“当真不想做我女婿?”

  王忠嗣的语气带着一丝幽怨,他有点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把事情定下来,非要听方有德说见一面再说。

  “王将军,若是我要娶谁,只管自己来办就好,用不着靠着我父亲的遗泽。我要做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办到!”

  听到这话,王忠嗣感觉到对方的决绝,微微点了点头。

  有本事的人,心气都很高,不可以常理来看待。比如说七岁就能写诗文的神童李泌,就不是个一般人。王忠嗣因为与李亨交好的关系,见过李泌几面,也是为对方的智慧所折服。

  所以他这几次才肯捏着鼻子去帮郑叔清。那不是在帮政敌,而是给自己的未来女婿铺路!

  “你想不想知道,这次夔州税款丢失的事情是怎么来的?”

  王忠嗣忽然沉声问道,他本不想对方重勇说,但看对方如此聪慧,说了更加示之以诚。

  “王将军请但说无妨。”

  方重勇始终不肯叫那一句“叔父”。双方没有交情之前,这么叫会让方重勇很别扭,他不想活在方有德的阴影之下。

  “章仇兼琼送来的税款,是你父亲劫走的,我去接应的,但命令,却是……圣人命人转达的。”

  王忠嗣告诉了方重勇一个“毫无意义”的秘密。

  “郑叔清背着圣人挪用江关关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圣人暗地里收拾一顿是难免的,这些事情,也是情理之中了。”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他早就猜出来了事情的全貌,只是之前还没有证据。

  郑叔清挪用关税最后没有被打板子,但是李隆基这个人,刻薄寡恩惯了,只有他整别人,没有别人整他的。挪用关税,就是违反了法度,李隆基又怎么会对郑叔清客气,把章仇兼琼送来的关税劫走,狠狠的拿捏一下,这是应有之意!

  “好像,你一点都不吃惊,倒是令我有些失望呢。”

  王忠嗣哑然失笑道。

  方重勇讪笑一声,叹了口气没说话。

  他不仅知道税款就是朝廷自己人劫走的,而且还知道,李隆基和李林甫,在夔州有一个更大的局,这个局,是王忠嗣看不出来的,自己也没必要多嘴去说。

  方重勇有预感,从这次李隆基多要十万贯的行为来看,这位帝王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去关注国事了。

  稍稍有点可惜,这个局将来只能摆出来,在郑叔清面前显摆显摆了。

  锦衣夜行的痒,谁能懂啊!

  此刻方重勇看着面色沉静的王忠嗣,若有所思。

  他忽然觉得,王忠嗣其实是一座金山,可以补强自己现在最欠缺的那一块。

  谁敢保证,十几年后安史之乱就真的不会来呢?

  要不要学点兵法保命?

  这个念头出现在方重勇脑子里就挥散不去了。


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

  巫山县地域狭小,它的东北面是长江,西面有乌江,南部则有涪江,县城就位于三江汇聚之地,自古便是渝东咽喉。

  到了巫山县后,方重勇终于知道为什么朝廷要把驻军的地方搬迁到这里了。因为比起夔州府城附近船来如梭,无数船只排队等清关,这里江面狭窄,航道单一,显然好控制得多,很容易便能封锁江面。

  朝廷收缩简化了西南的防务,自然也会选择最是省钱省力的办法。作为屯兵之地的夔州府城与白帝城,自然因为商埠的繁荣而放弃了绝大部分军事功能。

  王忠嗣找方重勇当然不单单为了“招女婿”,而是有件事情很急切,夔州府城人多眼杂,不方便办,只能来到巫山县的东阳府才能办。

  巫山县郊外潮湿,植被茂密,多的是蛇虫鼠蚁。王忠嗣命人仿照僚人的建筑习惯,在野外大营树立了很多高脚屋(即干栏式结构),与僚人的居所看上去别无二致。

  不得不说,这位将军哪怕是被贬斥,到地方上以后,对军务也是用了心的。

  二人爬上一个简陋的高脚屋,里头竹墙上的陈设皆是弓弩刀剑。两人落座之后,王忠嗣将一封从长安送来的书信交给方重勇查看。

  趁着方重勇在看信,王忠嗣叹息道:“我被贬东阳府,身边一个幕僚也没有。如今遇到难以抉择的大事,无人可以出谋划策。说来也是悲哀,我顾忌家小,有时候真是羡慕你父亲行事果决,办大事不惜身。”

  这封信,是太子李瑛写的。

  李瑛给王忠嗣写信,很有些蹊跷。因为后者跟李亨一起长大,关系匪浅,与李瑛却并无多少往来,也谈不上什么交情。

  而现在李亨帮不上王忠嗣什么忙,甚至被贬东阳府以后,连信也没有写过。

  李瑛告诉王忠嗣,他可以想办法让后者顺利回长安,并在宫内担任禁卫统领一类的职务,不知道王忠嗣觉得如何。

  并且李瑛还强调说,李亨已经知道此事,也没有表示反对,一切由你自己定夺。

  意思是这样,原文写得很客气很热络,基本上那语气是把王忠嗣当做十王宅里的兄弟看待。老实说,当初王忠嗣被养在宫里,确实也是一切待遇跟皇子没有多少区别。

  这封信让王忠嗣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在东阳府这里毫无前途,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日夜盼望着回长安。

  另外一方面,哪怕政治嗅觉并不怎么样的王忠嗣,也察觉到李瑛在谋划着什么大事!

  唐朝父辞子笑,弑兄杀弟的剧目真是演得太多太多了,让人不能不往那方面去想。王忠嗣宁可相信方有德儿子的话,也不愿意去轻信李瑛的承诺。

  除非形势所迫。

  “太子欲反。”

  方重勇说出了四个让王忠嗣发抖的字。

  “慎言,你虽聪慧,这种事情也不能乱说啊。”

  王忠嗣低声惊呼道。

  “王将军,这件事不是明摆着么?如果不是要谋反,太子有必要跟一个颇有战功,却被贬斥西南的军中将领说什么?”

  方重勇的话让王忠嗣沉默了。很多事情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以后,也就那么回事,之前他只是刻意不想往那方面去想而已。

  “李瑛当了二十年太子,如今的情况,我也从郑叔清那边听到些许传言。圣人宠爱武惠妃,爱屋及乌之下,亦是对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琩极为宠爱。

  太子会不会觉得,圣人有废太子的打算呢?”

  方重勇沉声问道。

  这番话入情入理,如果李隆基真要废太子,王忠嗣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那这封信,如何处置?”

  王忠嗣指了指桌案上放着的那封“招揽信”。

  “这不过是李瑛投石问路之计而已,说不定,他还给其他人写过。对于李瑛来说,王将军若是回信响应,则是意外之喜;若是不回,也无妨,反正他已经决定走上这条路,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严重,王忠嗣顿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像他这样带兵上阵的将领,面对类似的事情,其实都是在考验自己的短处,那些丰富的战阵经验,半点都发挥不出来。

  武惠妃的出身,挑动着皇子们的敏感神经。如果寿王李琩成为太子,将来登基**……会发生什么,简直不敢想象。

  也不能说李瑛是在“刁民害朕”,因为李隆基确实对他很不满!

  “今年年初,圣人还在洛阳。但不知为何,最后却提前返回长安,没多久我便被贬斥到巫山县。”

  王忠嗣一边说一边若有所思,感觉这些事情单独看都没什么,但串联在一起的话,就有些意味深长了。李隆基提前返回长安,是不是察觉到在长安的太子李瑛有什么异动?

  方重勇可不敢高估如今的李隆基,这个人的节操都已经掉没了!

  “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回复为好?”

  看到方重勇许久没说话,王忠嗣忍不住询问道。

  收到了李瑛的信,有很多种处理办法。

  最笨的办法是“已读不回”,当做啥事也没发生过。

  表面上看很稳妥,实则这是风险最大的应对方法。“已读不回”,表面王忠嗣看懂了局势,却又想坐视旁观。这种态度,在李隆基眼中,是最恶劣的。甚至与参与其中还要恶劣。

  参与其中,只是没脑子。而已读不回属于居心叵测。一个领兵的大将居心叵测,想想都让人汗毛倒竖!

  “王将军……”

  方重勇伸出手,就这样看着王忠嗣。

  “你这是何意?”

  王忠嗣一脸错愣的问道。

  “所谓疏不间亲,圣人于将军有养育之恩;忠王与将军有兄弟之情。我不过同僚之子,俗语有云:疏不间亲。很多话,那也得合适的身份才能说啊。要不然我说的话,将军又如何能信呢?”

  方重勇无奈叹了口气。

  听到这话,王忠嗣大喜,连忙从怀里掏出那张红纸,交给方重勇。

  “暂时,你可称我为叔父,我称你为贤侄即可。回长安后,你便住在王家宅院。”

  王忠嗣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让方重勇怀疑对方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形信箱。

  拆开信,还是老爹方有德的笔迹,字形生硬而有力。

  方有德在信上说,他与王忠嗣相交莫逆情同兄弟,现在自己要去幽州干一番大事业,估计不会再回长安了,所以没空照顾方重勇,只能将他寄养在王家,一切听从王忠嗣安排即可。

  渣爹一贯的风格,从来不问方重勇行不行好不好,反正都是做完再说。

  “叔父,此事非常要紧,绝不能当做什么也不知道。”

  方重勇很自然的改口了称谓说道。

  王忠嗣微微点头,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