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芸芸的舒心生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55节


周芸芸惊呆了。

待略有些缓过神来后, 她才抬眼看了看孟谨元, 发现后者比他更懵。也是, 周芸芸好歹两世为人了, 也曾近距离接触过孕妇, 尤其这辈子更是有一堆的嫂子,其中还有生双胞胎的。因此,惊讶归惊讶,在短暂的呆滞后,倒也坦然接受了。

唯有一点。

“阿奶, 要不你再帮我去寻个奶娘?”

旁的事儿周芸芸还真没放在心上, 她知晓自个儿肚子略有些大,先前只以为是吃得太多了, 如今被周家阿奶提醒以后也仅仅是觉得怀了双胎,想着先前二山子媳妇儿也平安生产了, 倒也没有太大担忧。

她想着,自个儿打小身子骨就很结实,就算活儿干得不如几个嫂子多,可她包括原主在内,都整日里上蹿下跳的, 光是村子后头的大青山就不止去过百来回了。即便成亲后她懒散了许多,可到底每日里都有保持适量的运动, 还有就是时常去后罩房下厨做吃食。

如此这般,兴许生产的时候会艰难,却也不至于发生难产的事情, 毕竟她又不是那等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贵千金小姐。

不过,周家阿奶有句话说的没错,只要她生了两个以上的娃儿,她绝对喂不过来。

“奶娘你个头啊!你这会儿该找的是大夫!大夫!!”周家阿奶毫不犹豫的喷了周芸芸一脸,回头就冲着跟前的小丫鬟吼道,“还傻愣着干啥?赶紧去请大夫啊!倒是先来瞅瞅胎位正不正,旁的事儿以后再说!!”

小丫鬟被吓得几乎魂飞魄散,整个人就如同装了弹簧一般,瞬间弹了出去,眨眼就没了人影。

再看旁人,也都一脸心有戚戚然的瞅着周家阿奶,没人敢吭一声。

周家阿奶运气,再运气,最终气沉丹田一声怒吼:“得了,让傻儿子哪儿凉快待哪儿去。从今个儿起到好乖乖临盆,我哪儿也不去就搁这儿待着!!”

那自然是最好的。

孟谨元长出一口气,这要是搁在旁人家里,多半都不会欢迎媳妇儿娘家人在自家长住。可凡事皆有例外,谁叫孟家没有长辈呢?他原就是独子,且孟家人口一直不兴旺,他才是从未接触过孕妇的人。

先前倒还罢了,毕竟周芸芸能吃能喝,瞧着脸色也极好,如今听周家阿奶这么一说,他心里慌得跟什么似的,反正比去考会试要紧张多了。

幸好有周家阿奶在,这位可比谁都靠谱。

就是祁家大少爷该哭唧唧了。不过,对于周家阿奶来说,没有人比她的好乖乖更重要了,别说哭唧唧了,就算今个儿祁家大少爷一哭二闹三上吊,估计她都不带眨眼的。

两刻钟后,大夫来了。

这大夫是从街面上的回春堂请的,虽不是什么名医,医术却不赖,尤其擅长妇人怀孕、产后调养一事。饶是如此,在看到周芸芸那硕大的肚子后,老大夫还是被唬了一大跳,又一番仔细诊断后,当下断言所怀之胎至少有仨。

三胞胎……

周芸芸开始犯愁了,她担心的还不是生产的时候遇到困难,而是发愁三个孩子会不会营养不良。像当初二山子媳妇儿生大文、二文时,虽说怀孕时也养得很好,可孩子生下来后仍是比寻常孩子小了一大圈。

就那还是双胞胎,她怀得却是三胞胎。

好在老大夫也说了,周芸芸的脉象很稳,无论是自身还是腹中胎儿都养得极好。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怀多胞胎是很容易早产的,有些甚至才七八个月就提前出了娘胎,看着格外得羸弱瘦小。像周芸芸这般,差不多已经满九个月了,即便立刻生产,问题应该不算大。

尽管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事实上只要孕期超过九个月,就不算早产了。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能多在母亲腹中待一日,就多一分存活的希望。

尽管老大夫说得委婉,可周芸芸还是听懂了,也终于开始紧张起来。

这年头孩子的夭折率实在是太可怕了,独一个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多胞胎。

周家阿奶这会儿心里头也是五味杂陈。

先前周芸芸没心没肺时,她觉得这孩子也太没警觉性了。可眼瞅着周芸芸开始忐忑不安了,她又开始心疼上了。她的好乖乖打小就没吃过什么苦头,如今一怀就是至少三个,这要是已经开过怀也就罢了,偏生还是头胎……

为今之计,也只能盼着天生的福运能帮着度过这次难关了。

老大夫倒没开什么保胎药,只因周芸芸这胎稳当得很,他只给推荐了两个名声不错的稳婆,毕竟干一行的,又在京城待了大半辈子,对行当里的事儿自是门儿清。

有了老大夫的推荐,周家阿奶还嫌不够,又将祁家大少爷使唤得团团转。

可怜他一个皇商家的嫡长孙,已娶了妻但尚未生儿育女,却要提前接触例如稳婆、奶娘之事。逼得他差点儿把自己挠成秃子,好在最终结果还是好的,他圆满的完成了周家阿奶交代的任务。

唯一的后遗症就是,祁家那头开始怀疑他豢养外室,还是连私生子都有的那种。不然,他寻稳婆和奶娘是吃饱了撑着吗?

对此,祁家大少爷不予置否,只道清者自清。

他倒是无所谓了,可祁家大少奶奶得了消息后,差点儿没急得上吊。说真的,她并不介意自家男人姬妾成群,可长子必须得由她肚子里出来!

这一急,她又出昏招了。

不过那却是后事了,且跟周芸芸毫无关系。

孟家这头,孟谨元倒是想陪着周芸芸,反而周芸芸看得很开,只劝他去前院苦读,横竖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没得为旁的事情分心的。至于她本人,有丫鬟婆子伺候着,还有周家阿奶监督着,该是出不了什么事儿。

周家阿奶也劝孟谨元离开。一方面也是为了孙女婿的前程,毕竟如今她家好乖乖是跟孟谨元绑在一块儿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另一方面,却是嫌他碍事儿,在阿奶眼里,女人生产跟男人没有任何关系,边玩儿去!

没等两边达成一致,殿试的时间下来了。

会试是从二月十五开始的,放榜时便已是三月初了。而殿试则被安排在三月二十一,统共只有一天时间,更准确的说,是从辰时一直到申时末刻。

换算成周芸芸熟悉的计算方式,也就是从早上七点一直考到下午五点。

当然,中间会有休息,也会提供午膳。

跟乡试、会试不同的还不仅仅是考试时间,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殿试不考经史子集,只考策论,且皆是时务题。

说起这时务题,就不得不提起先前周芸芸随口瞎说的地龙翻身了,事实上会试之时,还真就出了相关的策文,不单提了地龙翻身,也提及了其他天灾**之后的处理方式,包括去年大青山一带的水患。

像孟谨元倒是还好,他的学问本就极为扎实,此次更是名列前茅,即便没有周芸芸的提醒一样能够顺利过关。可小柳就不同了,尽管他不是倒数第一,却是倒数第二,若非当初认真的听了孟谨元等人的讨论,只怕这回就要名落孙山了。

因着殿试近在眼前,且周芸芸又被周家阿奶困在了后宅,小柳只暂且歇了心思,想着等孟谨元的孩子出生后,定要送一份大礼。

不过,彼时的小柳并不知晓周芸芸怀的是多胎,自然不会知晓他所要送的大礼得至少乘以三。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就到了殿试之日。

尽管依规矩宫里会提供吃食和饮水,也会安排便所,可那到底是宫中,所有的考生无一例外的选择易饱不易排便的吃食,也未曾喝水。

幸好,殿试仅有一日。

只不过这一日,周芸芸却连像上次那般送出大门都不可能了,还是孟谨元特地回后宅同她道了别。对了,近日里孟谨元一直歇在前院,因为后宅除了周家阿奶外,还有两位稳婆全天候待命。

兴许是家有娇妻待产,孟谨元反而觉得愈发有动力了。殿试上答策论之时,他仿佛如有神助一般,思维极为清晰,下笔无比顺畅,正因为全神贯注的醉心策论,以至于完全忽视了前来探访的圣上以及诸大臣。

依着惯例,殿试也是由主考官主持的,顶多为表重视再多派两位翰林官,极少有皇帝亲临的情况发生。

可谁让今年是个特例呢?

先是各种天灾**,之后又流言四起,更兼出现科举考题泄露一事,为确保万无一失,圣上甚至都没敢轻举妄动,而是来了个釜底抽薪,只为能让本届科举稳妥度过。

自然,圣上亲临也就没什么好意外的了。

而这届科举里,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两位京城才子了——左丞相幼子文翰,秦太傅长孙秦泽润。

除此之外,托进士胡同扬名京城的福,圣上也关注了孟谨元等人。而在孟谨元四人之中,最吸引圣上的竟然不是学问一流的孟谨元,而是柳崇泰。

也就是小柳子。

小柳为啥会那么吸引圣上呢?还不都是因为他能吃!

咳咳,是他心境稳定。

会试最末一场时,圣上曾微服私访于考场。当然,所谓的微服私访其实也就是个名头,即便没有穿龙袍,单看主考官以及诸差人的反应,也不难猜出来者何人。不过,也有人没有注意这些,除了像孟谨元这种醉心学问的,也就只有小柳子了。

人家是醉心学问无暇分心,他是沉迷吃喝不可自拔。

圣上对他印象极深。

正因为如此,一个没忍住,圣上就在小柳身畔多待了片刻。巧合的是,小柳这回手边是没吃食了,可他被策论难住了,偏他这人也有些异于常人,旁人若是无解多半抓耳挠腮,独他即便不会做,也仍下意识的泼墨挥毫。

简而言之,就是我不会,我也不能交白卷,怎么着也得写一大通上去交差,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蒙对了呢?

蒙没蒙对暂且不提,反正观圣上的神情倒是对他极为赞赏,主考官虽一生清廉,可多少还有些畏惧皇权。待圣上离开后,便忍不住渡步到小柳身畔,低头细瞧了几眼。

怎么说呢?这策论写的相当平凡,看似围绕题目句句在理,实则全是大空话,没一句管用的。

主考官抚着他那花白的山羊胡子,一脸的怀疑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中午嚎(^o^)/~

  

  ☆、第174章

殿试仅一日, 待申时末刻交卷后, 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及至阅卷日, 在圣上的主持下, 分交读卷官轮流传阅, 以各种符号示优劣。其中,以圈为最佳,又以叉为最劣。

最终,得圈者最多的十份考卷交由圣上亲审,钦定名次。

尽管所有参加过殿试之人皆可以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可事实却是, 圣上仅评定前十名,其他考生则由诸大臣评优劣断名次。

一切依序进行, 却在最后一步出了岔子。

十篇最优秀的策论之中,又以其中三篇为最优, 得圈数目完全一致。圣上细细品读之后,亦不能分辨出优劣,却在心中已明了此三篇策论出自于谁之手。

虽说今年的科举比之往常都要严苛,在原糊名制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前朝的誊抄考卷制度,为的是防止笔迹泄露本人身份。这本是万无一失的办法, 至少在会试之时完成得极好。唯一的问题是,殿试之时众考生并非蜗居于号舍之中, 而是皆在保华殿内于书案上答卷。

恰好,圣上曾亲临。

三篇策论,其一出自于左丞相幼子文翰, 其二来自于秦太傅长孙秦泽润,最后一篇却是寒门子弟孟修竹。

圣上心中明了,他已猜到策论为何人作为,恐怕其他重臣亦是如此。

当下,圣上索性将这三篇策论挑出,横竖不论名次为何,此三人必为一甲。至于具体名次,对于圣上而言真不算什么,倒是不妨借此考验一番朝中重臣。

“朕已圈定一甲三人,却对择何人为状元举棋不定。不如就由众爱卿分说分说?”

平心而论,圣上是真的不在乎谁是状元郎,他若真心想提拔一人,即便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亦无碍。反之,状元郎每三年都会出一个,若有恩科,则还能增加。可这些年来,又有几个状元郎成为朝堂中流砥柱。

所谓状元、榜眼、探花,抵不过一句皇恩浩荡。

不过,沉迷于功名利禄的俗人还是极多的,哪怕是朝堂重臣亦不能免俗。

在分头传阅三篇策论之后,朝堂之中很快就分为了两派。

一边是左丞相交好之人,当然左丞相本人是不会出面的,有些话自然旁人替他分说,且左丞相幼子文翰确是满腹经纶,一篇策论在写得有理有据的同时,又兼辞藻华丽、字字珠玑,端的是难得的锦绣文章。

另一边自然是以秦太傅为首,同样本人并未出面,却有门生替其把该说的话尽数道出。自然,这些的前提是秦太傅长孙秦泽润也是才华横溢之人,正因为两人旗鼓相当,才能有今日精彩对弈。

旁人暂且不论,反正圣上看得挺乐呵的。

身为天子,自要懂得平衡之道。如今天下太平,倒无需太在意武将,文臣之中,又分为两派。圣上原是两不相帮,而后却是哪边势弱便暗中相助,待两边实力相当之时,再适时袖手旁观。

巧合的是,无论两边如何巧言善变,有一点却是有志一同。

两派皆认为探花郎非孟修竹莫属。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