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大唐第一公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62节


  对面有纷杂的脚步声响起,数名宫人簇拥着一个面色苍白的青年匆匆走过来。

  冯德诧异了一下,用眼神询问裴英娘,不知该不该避开。

  裴英娘摇摇头。

  李弘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脚步踉跄,气喘吁吁,嘴唇微微泛着不健康的淡青色。

  宫人们想搀扶他,被他推开了。

  他挺着脊背,从裴英娘身边走过,一步一步踏进含凉殿。

  高楼之上,风声凛冽。

  武皇后立在廊檐前,俯视着高台下拾级而上的儿子。夜色深沉,人影模糊不清,但她知道那是自己的长子。

  他的双眼像两簇燃烧的火焰,比天上的星子还要亮。

  “弘儿还是来了。”

  武皇后喟叹一声。

  曾有言官私底下把她比作西汉时的吕后,说她牝鸡司晨,冷酷无情。李弘呢,就好比汉惠帝刘盈,贤德仁厚,堪为君子表率。

  武皇后对言官们的议论嗤之以鼻。

  刘邦曾几度想要易储,直到他死的那一年,还心心念念想要册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如果不是群臣激烈反对,不是吕后笼络老臣,帮刘盈巩固地位,刘盈焉能活到继位?

  戚夫人仗着自己年轻貌美,当面叱骂吕后为“老妇”。刘邦死后,她被吕后做成人彘,不过是咎由自取罢了。在权势面前,没有自保的实力,就不要贸然去得罪掌权者。

  武皇后还是昭仪时,同样独得李治的宠爱,她可没有像戚夫人那么蠢。那时候的她,为了站稳脚跟,连宫里稍微有头有脸的宫人都要笼络讨好。萧淑妃吐她一脸唾沫,她能笑嘻嘻自己舔干净。

  直到她确定能够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一网打尽,才露出爪牙,斩草除根。

  吕后和刘盈的矛盾,在武皇后看来,简直可笑荒唐。

  现如今,李弘竟然也和刘盈一样,做出了同样的蠢事。

  刘盈尚且只是暗中保护刘如意,同情戚夫人,没有公然和吕后作对。

  李弘比刘盈更糊涂,直接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带到李治面前,当众斥责她的麻木不仁,几乎是等于昭告天下,他以母亲为耻。

  武皇后嘴角轻轻扬起。

  李弘、李贤、李旦,她的三个儿子,终究是李唐皇室的王子,他们身上流着李姓的血。

  只有把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最稳妥的。

  上官璎珞抖开一件光彩夺目的金线锦斗篷,披在武皇后肩上,“殿下,更深露重,还是早些回寝殿吧。”

  “不急,我有话对陛下说。”武皇后淡淡一笑,拢紧斗篷,细长的眉眼微微舒展开来,笑容慈和温柔,“我是义阳和宣城的嫡母,她们不是想出降嫁人吗?驸马的人选,我帮她们挑。”

  她走下高台,步入含凉殿,斗篷在夜色中闪烁着灼人的光芒。

  太子妃裴氏、房氏、赵观音坐在屏风外面窃窃私语,忽然觉得殿中的气氛为之一肃,宫人们屏气凝神,除了她们三人说话的声音,其他的声响好像都消失了。

  三人回头,看到武皇后走进来,面面相觑,飞快站起身。

  武皇后示意宫人掀起珠帘,缓步走进内室。

  太子妃裴氏唉声叹气,她不明白,太子为什么不能缓和一点,圆滑一点,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固然可怜,但救她们的法子多的是,何必闹得这么难堪呢!

  房氏低声安慰她。

  赵观音紧咬樱唇,呼吸有些紊乱。

  房氏安抚好裴氏,回头看着她,“二娘的脸色怎么这么白?是不是不舒服?”

  赵观音强撑着笑了一下,“我没事,多谢阿嫂关怀。”

  房氏不疑有他,回过头去继续劝慰裴氏。

  赵观音软倒在簟席上,靠着凭几才能勉强坐稳,身上的衣衫早就被冷汗湿透了。

  武皇后刚才进殿的时候,刻意盯着她看了一会儿。

  只是一个淡淡的、没有任何暗示的眼神,她竟然吓得浑身发颤,差点跪倒在地。

  宫中出了变故,半夏担心裴英娘会因为心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特意提前烧了汤婆子,笼在锦被里,给她暖脚,让她能睡得舒服些。

  锦被温暖轻柔,裴英娘抱着一块塞满豆壳、菊花瓣的软枕,闻着淡淡的清苦香气,一觉睡到天亮。

  正午前,李令月宫里的昭善过来传话,叮嘱她这几日最好不要出去,尤其是不要出现在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附近。

  裴英娘问昭善,“阿姊呢?”

  昭善叹口气,“公主哭得眼睛都肿了,天后让人守着她。”

  裴英娘走到书室,翻出前几天无聊时用写废的宣纸叠出来的小船、宝塔和小房子,“给阿姊拿着解闷。”

  昭善笑了一下,拿着东西走了。

  下午冯德给裴英娘送来几筐贡橘、乳柑和柿子,贡橘金黄,乳柑橙红,柿子软烂,一筐筐堆在太湖石底下,热闹喜气,像民间的丰收年景。

  忍冬和半夏故意说笑,“八王不会让人把今年的贡橘全搬来了吧?”

  裴英娘坐在廊檐下,剥开一只橘子,光线从竹帘缝隙间筛进回廊,笼在她身上,静谧安宁。

  江南道的贡橘,刚从枝头摘下,当天便会被搬上船,由运河一路北上,送到东都洛阳,再由快马送至长安。橘子还散发着新鲜的芳香,橘皮汁水充沛,撕开来,手指湿漉漉的。

  半夏取来帕子为她擦手,“公主想吃橘子?我给您剥,您手上有伤口,溅上橘子汁会很疼的。”

  她手上有两道浅浅的擦伤,昨天急着去含凉殿看李治,不小心蹭破的。

  半夏剥好橘子,小心撕掉橘瓣上的白丝,一瓣一瓣盛在高足盘子里,不一会儿堆了满满一盘。

  裴英娘把一整盘橘子都吃了。

  半夏吓一跳,怕她伤胃,不敢再剥橘子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裴英娘很快把几筐橘子和乳柑吃完,剩下大半筐柿子是寒凉的东西,她不能多吃,干脆让半夏收走晒成柿饼。

  趁着深秋天朗气清,正是晒柿饼的好时候。再晚几天,入了冬,就没这么好的天气了。

  李旦走进东阁时,宫人们搬水缸的搬水缸,抬木桶的抬木桶,笸箩、簸箕铺满整座庭院,忙得热火朝天。

  裴英娘趿拉着木屐,站在水车前,指挥半夏把半匹纱绢剪成罩子的形状,预备用来防蜜蜂和小虫子。

  李旦哑然,扫一眼笸箩上摊开晾晒的橘皮,一眼望去,庭院里全是金灿灿的,牙齿不由有些微微发酸。

  早知道她连吃果品时都有这么好的胃口,应该少送一点的。

  裴英娘穿过一地云霞似的橘皮,走到李旦跟前,“我可以去见阿父了?”

  李旦点点头,犹豫了一下,没有拉她的手,“走吧。”

  裴英娘连忙跟上去。

  短短十几天内,武皇后已经为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挑好驸马,连婚礼都办妥了。

  忍冬悄悄和裴英娘说,武皇后那天当着李治和太子李弘、李贤等人的面,随手指着殿中侍立的两名护卫,就这么把两位公主的婚事给定下来了。

  李治没有反对。

  众人惊诧不已,不是为武皇后的雷霆手段,而是震惊于李治的态度——义阳公主可是他的长女呀!

  两名护卫一夜之间摇身一变,升任刺史,接到任命,不日就要远赴地方,离开长安。

  武皇后不许两位公主在长安开府,命她们随夫上任,没有诏令,不得私自返回长安。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走的那天,痛哭流涕,“武氏的孩子,才是阿父的孩子,我们不配承欢膝下!”

  随着两位公主出嫁,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裴英娘感觉身上的压力骤然轻了不少。前几天,总有人在暗中窥视东阁,武皇后打发走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后,那些人才渐渐消失。

  裴英娘亦步亦趋跟在李旦身后,心里半是欢喜,半是忧愁。

  她终于能光明正大去看望李治了。

  可她不知道,在经过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之后,李治究竟还想不想见她。

  

第46章

  含凉殿还是从前的含凉殿, 廊芜环绕, 亭台参差,气势恢宏, 巍峨古朴。

  站在飞楼上眺望太液池,水光潋滟, 垂柳依依,清澈明净的池水中倒映着岸边的婆娑花影。宫人划着小船, 清理池中的枯荷衰枝,船桨划破平滑如镜的水面,荡开阵阵涟漪。

  裴英娘沿着石阶拾级而上, 殿前有雄浑的鼓乐声传来。

  一百二十八位乐工披甲持戟, 按着《秦王破阵乐舞图》, 摆出左圆右方、两翼舒展的战阵之形,来回交错, 互相刺击, 动作整齐划一, 气壮山河。

  数十名龟兹乐人擂响鼓, 奏琵琶,杂以箜篌、筚篥、羌笛, 曲调高昂,声腾云霄。

  乐人们高声吟唱:“主圣开昌历, 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殿前和廊下观舞的文武大臣们胸怀激荡,纷纷离席, 站在廊檐下,跟着乐人们一起朗声诵出唱词。

  飞楼直接通向配殿的阁楼,回廊正对着殿前的空地,倚在飞楼前,台下的破阵乐舞一览无余。

  殿前和廊下阔朗,足足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观看场下的舞乐。今天文武大臣们都来了,东廊是头裹纱帽、穿圆领衫袍的朝臣们,西廊是环肥燕瘦、珠翠满头的贵妇人。

  李旦把裴英娘带进阁子里,吩咐使女为她梳洗打扮。

  等乐舞声停歇时,裴英娘从阁子里走出来。穿对襟直领上襦,白罗衫子,系一条大红石榴裙,头绾双螺髻,簪珠花凤钗,胸前挂一副七宝璎珞,腰佩锦绶,脚上踏小头云形花绫履,肩挽一条红地花鸟纹夹缬披帛。

  仍是个小娘子的装扮,但衣裳层层叠叠,绣满纹样,一针一线,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光是金银丝线就摞了好几层,极为华贵隆重。

  裴英娘头一次穿这么厚重的衣裳,浑身不自在。衣袖宽大繁复,腕上戴的镶嵌宝石绿玉镯时不时会卡住,她伸手整理衣袖,抚平皱褶,指尖摸到锦绸精细的纹路,触感细腻。

  李旦垂下眼眸,问她:“害怕吗?”

  裴英娘摇摇头,目光从殿前威武高大的乐工们身上扫过,落在大殿前。

  李治头戴玉冠,着青织金麒麟锦圆领袍衫,端坐在大殿的高台上。

  她想过李治可能会缠绵病榻,可能会忧郁感伤,唯独没有猜到,他竟然会选在今天为出征的执失云渐送行。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意外出现没有影响到原定的出征计划,前几天裴英娘把抄好的经文送出去了,执失云渐回赠她一把匕首。

  香风细细,环佩玎珰,宫人们簇拥着盛装的李令月逶迤而来。

  李令月广袖飘飘,淡施脂粉,走到裴英娘面前,拉起她的手,“英娘,待会儿我们一起去阿父那边。”

  裴英娘点点头,心中的忐忑不安立刻不翼而飞,李治不仅不会疏远她,还刻意让她在这种盛大庄严的场合露面,回护之意不言而明。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