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带着空间闯六零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6节


  牛车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 但是真正动起来的时候,速度还是蛮快的。

  冬天的田野里, 水稻和其他的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完成了, 露出了黑黝黝的土地, 不时飘来泥土的芬芳气息。

  道路的两旁和田间地头里,一些嫩绿色的野草, 悄悄地探出头来,一直延伸到了远方的山林。

  将近黄昏,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天空渐渐布满了晚霞,映照在小溪流的水面上,散成点点的金光, 把溪流也染成了蔷薇色。

  好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图!

  李蓁蓁沉浸在这诗意般的田园风光之中, 不禁开始心旷神怡起来。

  侯大勇偶然之间回过头来,就看到了李蓁蓁闭着眼睛笑眯眯的样子。

  侯大勇忍不住笑着说:“大妹子, 我们这里的风景好不好?比起你们京城如何?”

  李蓁蓁睁开眼睛,微笑着说:“大勇叔,这里的风光真的很美,我很喜欢!要是跟京城比起来, 还是你们南方的水土养人啊。”

  侯大勇自得地说:“等你到了我们铁场村生产队,你就会发现,那里的风景更好!我们铁场村啊,不仅有大片大片的森林, 还有大水库呢!”

  看到侯大勇的谈兴正浓,李蓁蓁趁机问道:“大勇叔,咱们村子里面,还有别的知青吗?”

  侯大勇回答说:“当然有了,现在再加上你,我们村就有7个知青了。”

  想了想,又说:“不过他们都是从附近的城市过来插队的,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从京城来的知青呢!哈哈哈,大家都盼着要来看一看你。”

  李蓁蓁不解地说:“看我?我有什么好看的?我跟大家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呀。”

  侯大勇解释说:“别的知青是不稀奇,但是你是从京城里来的嘛,可就比较稀罕了。”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侯大勇突然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说道:

  “我们村子里的大部分村民,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莞县的县城了。有的人啊,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这清溪公社呢!他们对于你这个从京城来的知青,当然好奇了。”

  李蓁蓁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又问:“大勇叔,铁场村是什么样子的?村里的人多不多?”

  侯大勇不假思索地说:“铁场村是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就只有二百多户人家,人口差不多一千五百个人左右吧,你放心,大家都很好相处的。”

  李蓁蓁又问:“大勇叔,我听说南方的收成比较好,是不是这样?”

  侯大勇的脸色有点暗淡下来,低声说道:“唉……以前是挺不错的。但是最近这几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经常闹旱灾,有时候甚至还闹蝗灾!收成就大不如前啦!也就今年,旱灾终于消停了,收成还比较有起色。”

  接下来的一路上,李蓁蓁就这样跟侯大勇聊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铁场村。

  铁场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周围群山环绕,绿树成荫。

  铁场村就坐落在山脚下的这片平地上。

  这时候正是吃晚饭的时间,李蓁蓁还没走到呢,就看见前面的村口那里,聚集了一大群村民,一个个都捧着饭碗吃着饭,站在那里翘首盼望着。

  等李蓁蓁下了牛车之后,村民们就好像看西洋景似的,纷纷围了上来。

  “我的乖乖,这京城来的小女娃娃,长得还真是漂亮啊!”

  “看上去年纪还挺小的,怎么就出来当知青了呢?”

  “也不知道能不能听得懂我们说的话?”

  “就是就是,我听说京城人说话都是什么片子,肯定听不懂我们这里的话。”

  李蓁蓁听到这里,心想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很重要。

  自己要想在这铁场村生产队混得好,必须跟这些村民们打好关系,因此用粤语落落大方地说:

  “乡亲们,谢谢大家出来欢迎我!我叫李蓁蓁,是从京城来的,以后就在咱们铁场村插队了,也是铁场村生产队的一份子!”

  又笑着开起了玩笑说:“大家也看到了,我跟大家长得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多出一个鼻子眼睛来,大家说是不是啊?”

  乡亲们听了之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又开始啧啧称奇了。

  “哎哟,她会说我们这里的话!”

  “这京城来的知青,就是不一样,你看那气质,多大方!”

  “大妹子,你给我们说说吧,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我听说京城里有个皇宫,你们是不是每天都可以进去看呀?”

  这时候,侯大勇已经停好了牛车,走过来拨开了人群,说道:

  “你们都围在这里干什么?都回家吃饭去吧。人家小知青远道而来,赶紧先让人家去休息。”

  侯大勇说完之后,也不指望村民们能够听话地散开,指着人群中的一个年轻男子说:

  “张远,你过来。帮新来的小知青拿一下行李。”

  李蓁蓁赶紧表示:“大勇叔,不用麻烦别人了,我的行李并不重,我自己就能拿得动。”

  侯大勇毫不在意地说:“没事儿,让张远帮你拿。他是你们知青院的联络员,以后你在知青院,要是有什么事情,找他就行了。”

  张远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长得很有书卷气,有点白面书生的样子,闻言笑着打招呼说:

  “你就是李蓁蓁是吧?早就听说了你要来,大家都盼着呢!”

  李蓁蓁感受到了张远的善意,也笑着说:“张远同志,你好!那我的行李就麻烦你了。”

  张远浑不在意地说:“没事儿,举手之劳而已。”

  侯大勇在旁边说道:“大妹子,知青们都是住在知青院的,我让张远领你过去。你今天刚到,待会就去我家里吃饭。”

  侯大勇指着一个方向说:“看到那个房子没有?那个就是我家。你放好了行李就自己过来,知不知道?”

  李蓁蓁赶紧答应下来。

  侯大勇又说:“现在的生产队,都是按照工分来发粮食的。你才刚来,并没有工分。按照我们以往的习惯,新来的知青先发一年的粮食,等到了明年,再用工分去抵扣。”

  李蓁蓁没有任何异议,点了点头说:“没问题,大勇叔,你怎么安排都行。”

  侯大勇满意地笑着说:“那行,你的粮食我已经先帮你领回家了,你待会吃完饭之后,就可以把粮食拿回去。”

  然后指着张远说:“平时吃饭的事情,你们知青自己商量一下,可以搭伙吃饭,也可以自己做。”

  最后,又交代说:“那你就先去知青院安顿下来,明天我再给你安排工作。”

  李蓁蓁连忙说:“好的,谢谢大勇叔。”

  旁边围观的村民们,此时发现没有什么热闹可以看了,这才慢慢地散了。

  张远提着两袋子行李走着,李蓁蓁赶紧跟在他的旁边。

  张远转过头来说:“李蓁蓁同志,你来得真是巧了,今年有一些知青在这边结了婚,知青院就空出了几间房子,你这会儿过来,正好赶上了,可以自己住一个单间呢!”

  “真的?”李蓁蓁很惊喜,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刚来就能够住上单间。

  张远笑着说:“当然是真的,现在还有两间空房子没人住呢,你待会自己去挑一个。”

  李蓁蓁答应下来,又开始打听道:“张远同志,我们铁场村生产队,一共有几个知青呀?”

  张远说:“除了你之外,还有6个人,2个女同志,和4个男同志,我待会介绍给你认识。”

  李蓁蓁微笑着说:“好的,那就谢谢你了。”

  张远摇了摇头说:“这都是小事儿,我们也是去年才来插队的,不过现在都已经习惯了乡下的生活啦,希望你也能早点适应这里。”

  知青院位于村子的另一边,靠近农田,再往后面去,就是莽莽的群山密林了。

  知青院的主体建筑是用石头建成的,墙上糊着黄色的泥巴,屋顶上铺着稻草。

  可能是刚建成没几年,现在看上去,倒还挺新的。

  李蓁蓁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这个知青院的环境还不错。

  张远介绍说:“现在的房间比较宽裕,大家就一人住一间。最右边的那间房子,是公用的厨房,不过我们平时一般都是分开做饭的。”

  李蓁蓁很识趣地说:“没问题,我也可以自己做饭的。”

  张远笑着说:“那你可以选择到厨房里做饭,也可以自己在房间里做,房间里都有水缸,要是水用完了,就得自己去挑。”

  李蓁蓁有些疑惑地说:“可是在房间里怎么做饭?难道房间里还有灶台吗?”

  张远解释说:“我们这里是南方,做饭都用土制的炉子,柴火漫山遍野地,多得是!你不用担心,知青院里还有几个土炉子呢。”

  李蓁蓁心想,这样更好,正好方便了自己,可以从空间里拿东西出来,还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

  张远指着前面说:“还剩两个空房间,中间的这个,还有最左边的那个,你进去看看,再决定要住哪一间吧。”

  李蓁蓁想都没想地说:“不用看了,我就住最左边的这间吧。”

  张远没有意见,马上说道:“成!那我就把你的行李给你放进去。”

  等张远把行李放下之后,就跟李蓁蓁说:“他们几个这会儿,应该是在房间里吃饭。你等一下,我去叫他们出来,大家一起见个面,认识一下。”

  李蓁蓁连忙阻止说:“要不等大家吃完饭再说吧?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的。”

  张远摆了摆手说:“没事儿,大家伙早就想见见你了,我这就去叫他们。”

  李蓁蓁没有办法,只好跟在张远的后面,看他把知青们都给叫了出来。

  没想到,知青们听到了张远的声音,都忙不迭地跑出来了。

  “是不是来啦?”

  “我看看,我看看,还真是,来啦来啦!”

  不一会儿,另外的5个知青就都到齐了。

  看到大家好奇的目光,李蓁蓁向前一步,先自我介绍说:

  “同志们,你们好!我叫李蓁蓁,来自京城,初来乍到,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希望以后可以跟各位同志好好学习学习。”

  一个看上去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笑得憨憨的,抢先说道:“嘿嘿嘿,好说好说,先认识一下,我叫许小波,是增城人,今年17岁。”

  另一个小伙子,看上去有点油嘴滑舌地,也说道:“还有我,还有我,李蓁蓁同志,我叫刘建刚,家在湛江,今年也是17岁。”

  这时候,旁边的一位女知青笑着说:“你们这两个人啊,李蓁蓁,你别理他们,他们平时就这个样儿。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丽梅,是番禺人,去年刚来到铁场村。”

  王丽梅显然一副大姐大的样子,指着身边另一位女知青说:“这位是陈娟子,也是番禺人,我们两个是一个地方过来的。”

  又推了推旁边一个安静的男知青说:“他叫曾庆,是个书呆子,家住在清远,也是刚来的,就比你早几个月。”

  曾庆显然也是一个随和的人,被王丽梅说他是书呆子,也不生气,只是笑呵呵地。

  李蓁蓁看着这些人,心里顿时放心了不少。

  她就怕再次遇上赵红娟那样的人,眼前这些知青,看起来都还挺好相处的。

  现在看来,她以后在知青院的生活,应该不会太难熬了。

  这时候,张远站出来说:“好了,既然大家都认识了,那就先让李蓁蓁回屋收拾一下行李,她待会还要去大勇叔家里吃饭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