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七零养家记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12节


  温向平正要回答,突然听闻罗家和唤他的声音,

  “知秋――”

  温向平回头去看,罗家和正小步朝他跑来,气息不稳道,

  “余老找你。”然后附耳小声道,

  “查老来了――”

  温向平浑身一震,顿时在这儿待不住了,拱手道了声抱歉,便眼中带光的跟着罗家和小步跑走了。

  剩下呆若木鸡的一群人留在原地。

  刚刚那个面白须短的作家指着温向平的背影结结巴巴道,

  “他、他、他是温知秋?”

  除了这个名字,他实在想不起来圈内还有谁的笔名里带个“知秋”的。亦或是同音不同字?

  另一个作家喃喃道,

  “好像…《蜀山》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下部连载完吧……”

  不只是他,众人对视的眼中也纷纷看到了这样的怀疑。

  听说温知秋长的不输女人……

  看刚刚那人肤白身高的模样,貌似也挺符合的……

  如果那人真是温知秋,那刚刚在人家面前吹嘘了半天的叶作家……

  众人一时之间,都有些不敢回头去看叶作家的表情。

  而叶作家也不负众望的铁青着一张脸,恨不得回到过去狠狠扇自己一巴掌。

  《蜀山》最终的成书光在沽市就卖出了十万本出去,他的《鹤唳风声》和人家一比,简直是个笑话!他要是知道那人是温知秋,怎么还会自取其辱!

  叶作家面上青青红红,犹如调色盘。

  可也不怪这些人认不得温知秋。

  去年年底的代表大会,温知秋站在台上,离台下十万八千里,除非带了望远镜才能看得见他的脸。而这些人也不是理事,不曾在之前的一个月中打过照面。这些人不认得他才是正常。

第78章

  春日和煦, 偶有微风轻抚, 青草茵茵, 一派春光干净, 身处其间难免心旷神怡。

  一处茶花丛旁, 数人聚在一处正笑谈着什么。其间有男有女,但都在五十上下。

  眼见着温知秋正大步向这边走来,余老眼睛一亮, 招手道,

  “知秋,这里, ”

  闻言,人群中一个五十上下的男人不着痕迹的打量了来者一眼。

  身形颀长,眉眼间温润如玉, 文人气度一览无余。

  温知秋紧走几步,半鞠躬向众人问好。当问及一位六尺有余的男人时, 温知秋心底波澜微起。

  在场的其他人,早在交流会第一天及前期一个月时, 温知秋便都认识过了。唯一称得上面生的,只能是他此行目的所在。

  何况,温知秋还曾在书刊网络上见过查老的照片。

  “查作家, 我来介绍一下, 这就是《蜀山》的作者――温知秋。知秋, 这位是《古墓传奇》和《大隋英雄传》的作家, 享誉文坛的查老。”

  余老笑呵呵的介绍道。

  查世良是个性格和顺的, 看着这个面嫩的后辈说话也很是和气,

  “我听余老他们说,你今年才三十出头,看上去倒不像,只这气度倒是很好,看得出是个博览群书,腹有诗书的。”

  查世良如今已经五十有四,自从发表第一本《古墓传奇》到如今,已经陆陆续续出过七八本武侠作品,本本经典,部部传奇。随着《古墓传奇》在大陆的流行,查老的其他作品也一一传入,在内陆掀起一阵武侠热。

  标准的红星文学流通范围则多在知识分子阶层,算是叫好不叫座。广大的内陆市场中,唯一能和查老的武侠热相抗衡的,也就只有温知秋掀起的仙侠热。

  也因此,余老今日见了余老等人,主动先提及了要和这个后生见一面的想法。倒是剩了余老等人的一番引荐。

  得到查老这一句夸奖,饶是温知秋是个三十大几的男人也忍不住高兴。对于他而言,这一句夸奖不仅仅是前辈对后辈的赞赏,更是穿越四十年的时空壁垒的传奇。当下眼里就带了欢喜。

  查世良瞧了,也挺喜欢这个后辈的直率坦诚。于是忍不住又多说几句,

  “你的《蜀山》我有瞧过,灵气颇足,比之《古墓》更胜一筹。我当年写《古墓》时也才三十出头,这下一比较,我不如你哪。”

  余老听了觉着脸上颇有光彩,心中满意的不行,嘴上还谦虚道,

  “查作家过誉了,知秋还是有许多不足的。这下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多和前辈们交流交流,长长见识和经验。”

  温知秋自然和着余老的话表明谦虚姿态。

  查世良对于这个年轻有为的后辈,并没有什么嫉妒的心思。思及当年自己发表第一本武侠小说时遇见的重重阻力,查老难免对这个灵气十足的后辈多些关照和指点,也算是了了当年自己的一点心愿。闻言便道,

  “既然如此,我就仗着比你多十来年的经验,腆颜跟你指几个问题。”

  温知秋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本子和一支钢笔来。这本子就是他拿来记录在交流会上的收获准备的,本以为能和查老等人好好取取经,便特意买了一指厚的。结果这些日子只写了两三页,好在如今有查老亲自指点,也不算白做准备。

  查世良一见,自然心中对温知秋又多了几分满意,不由得暗自点头。

  “你这书分上下两部……”

  于是,一老一少你一言我一语谈了起来,温知秋时不时提几个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因着查世良算是正儿八经的同道中人,早有经验,解决起来也颇有一番见解,温知秋可以说是收获不少。

  其它大家见二人相谈甚欢,也纷纷贡献自己的看法,只不过其他人涉及的领域和这二人有所差别,也不好意思在查世良面前拿着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班门弄斧,说了几句后便住了嘴,只听着这两人说。

  不得不说,温知秋能写出《蜀山》,确实是有几分真本事在的。情节新颖,思路奇特,颇有可取之处。再加上二人讲的都是通俗小说,在一边听着也不觉无聊。

  而温知秋和查世良这一谈,一个上午的时间便转眼消逝。场中人都陆陆续续去室内用餐,大家腹中也都辘辘,却也不好意思打断二人交谈,于是悄摸摸的相约着走了。

  等着日头南移,又开始往西移,查世良这才意犹未尽的住口,周围的人去了又来,这才笑呵呵道,

  “我和小友真是相见恨晚哪,你的很多想法都极有趣,我从中当真是学到了不少。”

  温知秋这半天也受益匪浅,在和查老思想碰撞时,大脑难免高速运转,眼下放松下来,始觉腹中饥饿。

  见温知秋顶着一张温润如玉的脸露出一个放空的表情,查老失笑道,

  “饿了?正好,我们一起去找找还有什么吃的没有。”

  能和查老有共进午餐的机会,温知秋自然求之不得。

  酒店除了三餐的准时供应,什么时候想吃些东西,厨房也是即时供应的。毕竟作协这次交流会也是上头全力支持,资金也给的到位,酒店方面自然不会掉链子,饭菜做的不一定有多好吃,但卖相绝对是十成十,看着便令人食指大动。

  “说了这半天,还不知道知秋是哪里的人。”

  查老笑呵呵道。

  温知秋将口中的食物咽了下去,又从怀中掏出帕子拭了拭嘴,这才回到,

  “我是晋省的,如今住在沽市。”

  “哦?”

  查老面上显出感兴趣的模样,

  “晋省有什么好吃的?”

  说着笑眯眯的摸了摸自己的大肚腩,

  “我这个人对吃颇有几分好口,来了内陆几次都在浙省那边,北边也就京市来的多些,下次去沽市、晋省的时候,可要麻烦你做个东道主带我转转尝尝了。”

  温知秋自然没有不应的,

  “那可好,晋省的面食称得上是一绝,沽市的本帮菜也很出名。”

  一老一少相谈正欢,忽闻室外一片喧声。

  查老抬眼去看,忽而笑道,

  “原来是我们的国际友人来了。”

  温知秋顺着查老视线看去,只见四五个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白人男性提着硬皮的公文包,明显是才至此地。

  十年浩劫以来,华国的文明历程可以说是倒退十年,国外的作家一个又一个将哈维文学奖捧走,国内却无一顶梁柱。好不容易有个舒老凭借《茶馆》入围哈维,更是一举得奖,结果舒老却在十年期间不堪批斗的折磨,投河自杀了。

  而按照哈维奖的规定,奖项只能颁给在世的作家。舒老逝世,便由排位第二的作家顺延抱走了奖项。

  如此这般,自五十年代建国到现在,三十余年,华国还没有出过哪怕一个哈维文学奖获得者。自从前几年国家政策开放,对外交流日益密切,每有作家出国去参加交流会,莫不要受一番他国作家的奚落。

  可哪怕怒火上头,偏偏国内就是没一个拿了奖能正面回怼的。虽然国内优秀作家也不少,可哈维奖只对长篇小说开放,散文诗歌之类的体裁,写的再好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奖项予以争光。

  去年正是十年浩劫以来,作协正式重组的第一年,称得上是百废待兴。而国家作协可以说囊括了全国九成以上的优秀大家,纵使在长篇小说当年有所欠缺,但在其它领域却是不惧的。

  故而,全国代表大会一结束,作协就迫不及待的召开了这次交流会,力邀海内外各知名作家前来参加,为的就是向外界表示一个信号――一个华国作家亦出类拔萃的信号。

  当然,作协并不是毫无准备、毫无底气,只凭着一时意气便开了这次交流会,不然岂不是让外人看笑话,弄巧成拙。因此,除了像贾平仄等各色大家咸聚此地,温知秋这种新兴的潜力后辈也都前来,各个领域凡是有所成就莫不在场,只等着和前来的外国作家一较高下。

  虽然有以众欺少之嫌,但华国的文人自古讲究一个风骨,因此,作协既没打算打轮番战,届时谁有本事谁上就是。一方面也没说让自家人提早准备。至少温知秋没有收到任何类似通知,也仅仅是知道或许会有外国作家前来参加这场交流会而已。

  而如今,在交流会即将结束的倒数第三天,这群倨傲的外国交流团才姗姗来迟。要知道,哪怕是查老这样的大家,也在第一天就到了京市,只不过先前一直在和同等级别的大家交流,在最后的两三天才出来见见新人罢了。

  这举动不可不说是直白表现对华国作家的蔑视了。

  好在作协做事稳妥,房间一应都留着,甚至还多订了几间,以备不时之需,避免了人家突然前来却准备不周的窘况。

  数名白人男性面上的表情大多不耐烦,以挑剔的眼光打量着周围,仿佛站在这里多么辱没他们的身份。为首的那个也皮笑肉不笑的正在跟作协主席团的一个理事说着话,旁边还有一个翻译模样的即时帮理事翻译。

  或许是为首的白人作家说了什么不客气的话,翻译的面色明显不对了起来,翻译给理事后,理事的面色也并不好看。但仍维持了风度,伸手请几人去房间休息。

  几人就这样趾高气昂的走上了楼梯。

  查老见了,笑道,

  “西方人往华国人面前一站,仿佛就成了上等人,神气十足,可见教养气度和人的等级并不是成正相关的。”

  话中的挖苦之意十分明显。

  温知秋也眉目微敛。别说是现在,就是再往后推四十年,有这种想法的西方人也不在少数。但因着国力的日益强盛,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华国有了理性的认识,像今日这么倨傲的,也是少见。

  正想着,就听查老长叹一声,

  “也不知道何时,港省才能成为真正的港省,到底华国才是港省的家。”

  温知秋闻言,心中也是感慨万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