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悍妇1949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8节


第39章 偶遇

  田大花心里猛然一顿。

  前线部队的通信有迹可循, 他们不可能像正常情况那样, 随时可以往家里寄信, 必然是国内的信到了一批,辗转送到战士们手里, 寄回的信收上来, 一批一批的,再辗转回到国内,历经千山万水送到家属手中。

  所以同一支基层部队的家信,基本上也都同时来。姜茂松和刘师长的信,还包括大院里其他几家的信, 总是同一起送来的,田大花都已经习惯了, 每次她拿到姜茂松的家信, 不用多会儿,刘嫂子必然跑来找她读信,如果没来,那一定是安明在家,他可以读。

  田大花愣了一下,随即让镇定下来, 部队会分散, 人员会调动,战场瞬息万变,只能说明姜茂松和刘师长寄信时不在一起。

  起码,她眼下没有收到任何不好的消息。

  田大花愣怔之间心念转动, 迅速设想了种种可能。刘嫂子也愣了一下,本能地问:“怎么会没有呢,前几回都是一起来的呀?”

  刘嫂子却瞬间想到了另一种可能,会不会……她脸色一变,神色就慌了,一把抓住田大花:“大花,快给我读读。”

  天色黄昏,已经看不太清楚了,田大花定了定神,一手拉着刘嫂子快步回家,她进屋,开灯,抓过刘嫂子手里的信拆开,先快速浏览了一遍,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嫂子,你先别急,没有什么大事儿。”她刻意把口气放得轻松些。

  刘师长受伤了,已经跟着伤员专列回到国内,现在在东北的某后方医院养伤。

  信里也只笼统地说受了点伤,田大花一边读,一边心里做出判断,这封信不是刘师长写的,不是他那个东倒西歪夹带错别字的笔迹,明显是有人代笔,说明写信时刘师长情况还不错,还能口述家信。既然人已经送回到后方医院,那就不该再有生命危险。

  可刘嫂子还是一下子慌了,眼泪哗啦就下来了。从刘师长走后,刘嫂子自己带着两个儿子,每天都好好的,田大花这是第一次看见她哭。

  “嫂子,你别担心,既然人在后方医院,说明就没什么大碍,不会有危险。”田大花起身给刘嫂子拿了块毛巾,静静陪着她,见她哭了一会儿,才慢慢跟她分析道:“嫂子,我琢磨着,刘师长可能就是想你了,不然怕都不会写信告诉你。”

  人在生死关头,毕竟很脆弱的,想亲人了,即使是刘师长那样响当当的汉子,病床上也难免脆弱孤单。田大花心里琢磨,刘师长怕也伤得不轻,不然不会被送回后方医院,如果真是点小伤,他恐怕根本不会告诉家里。

  嫂子只哭了一小会儿,拿毛巾用力擦了一把脸,两个女人就在灯下商量了一下,回到后方医院,不知道具体情形,伤的轻些,兴许养好伤就重返前线了,也兴许需要一段日子慢慢养伤,那么……

  “我想去看看。”刘嫂子说,“他那个人我知道的,我去一趟,看到我他心里就踏实了,要不他也不会写这封信。就是家里……”

  “行,嫂子你去吧。”田大花说,“安明安亮这段时间放我家就行了。”

  一张火车票,不识字也没独自出过远门的刘嫂子踏上了去东北的路,安明安亮被田大花叫了过来照顾。

  她本来想安排小石头去跟他爷爷睡,让安明安亮兄弟俩住小石头的屋子,可兄弟俩却说他们住自己家就行了。

  “婶子,我们就住自己家里,反正就隔着两排房子,我们两个男孩子又不害怕,一天三顿都不用您叫,我们自己就跑过来吃饭了。”

  俩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一个月后,在两名战士的陪护下,刘嫂子陪着担架上的刘师长转回当地医院。后方医院条件有限,人手也太忙,像他这样回来养伤更合适。

  田大花带着安明和安亮赶到医院,便看到刘师长躺在病床上,明媚的阳光照在他床前,他躺在那儿,见田大花带着安明安亮进来,便咧开嘴笑了。

  “弟妹,辛苦你了。”他说。

  “大花要不帮忙,我可就真慌了。”刘嫂子也微微笑着,走过来问安明安亮有没有听话,又叫他们看爸爸。安明安亮一看见爸爸,眼睛就悄悄红了,不过两个男孩子,大约也怕爸妈伤心,都没有哭出来。

  刘师长在师部指挥所里遭遇了敌人的飞机轰炸,他身体十分虚弱,失去了左臂。

  “茂松当时正好下部队去了,他没在。我受伤撤下来,他还继续留在部队。”刘师长开了句玩笑,“那小子,他是属猫的,他命大着呢,弟妹你不用担心。”

  刘嫂子就没再去被服厂上班,穿梭于医院和家之间,专心照顾丈夫,医院里田大花去了几次,看看有什么能帮刘嫂子一把的,听刘师长讲那些前线的事情。

  战争的残酷,她一直能够想象,毕竟她也曾经身历其中,只是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比她想象的更加残酷。

  回到家,老奶奶问了刘师长的情况,双手合十连连说,人回来就好,人回来就好,想起什么,就挪着小脚往外走。

  “奶奶,你干啥去?”

  “我去给他熬点儿汤。”奶奶说的是刘师长,嘴里念叨着,“原先多壮实的一个人,也不知能不能补回来。你跟安明妈妈说,每天给他吃两个鸡蛋,要红皮的,红皮的鸡蛋更养人,我跟他熬点儿赤豆汤,多加点红枣,这两样放在一起补血。”

  奶奶头天晚上把赤豆红枣汤炖上了,一直放在煤球炉子上炖了一夜,第二天一清早,田大花就装了两碗,放在能保温的木制小桶里给送去。刘嫂子可不一定有工夫慢慢煮这些费火候的东西,于是奶奶隔几天就会给煮一回。

  自家孙子还在战场上呢,奶奶就有些“移情”了,自打听说刘师长受伤,就格外心疼。

  巴望着,巴望着,也就在嫂子陪着刘师长转院回来之后,姜茂松的家信来到了,依旧是报个平安,说一些所思所想和生活琐碎。其中也提到了刘师长受伤的事,说刘师长已经被送回后方医院,嘱咐田大花安慰一下刘嫂子。

  田大花于是给他回信说,刘师长前天已经被嫂子接回来了,就在本地医院养伤呢,情况还不错,家里照顾起来也方便。叫他尽管放心。

  她其实想告诉他,当时没接到信,她差点以为他光荣了,想了想,不吉利,所以就没写。

  ☆☆☆☆☆☆☆☆

  这天一大清早,田大花拎着汤给刘嫂子送去,医院几站路,她一早起来送过去,耽误不了上班。

  她沿着青砖灰墙的小巷匆匆往前走,走到医院所在的路口一拐弯,便看到拐角过来两个人,迎面离得很近,其中一个穿着藏青色外套的女人,是谢白玲。

  谢白玲大约没想到会在这儿迎面遇上田大花,愣了愣,瞥一眼身边的人,然后马上笑着迎了上来,很熟稔亲切地口气说:

  “哎呦,你一大早怎么到这儿来了,来看刘师长?今天没上班呀?我刚下了夜班,正打算回家呢。”

  田大花有时还真挺佩服谢白玲的,不管你待见不待见,不敢你冷脸热脸,也不管什么情况多么尴尬,人家总能够笑脸迎人,大方得体地无懈可击。

  按姜家村一本家的辈分排行,姜根保比姜茂松年龄大,田大花按说要叫谢白玲一声嫂子,然而田大花这脾气,决计不肯把一个“小婆”叫嫂子的。

  小婆是什么,妾,搁在古代就是个家养奴婢罢了。加上她对姜根保一家的不待见,根本就不愿意搭理,也就从来没叫过。

  可偏偏姜茂松又是姜根保的上级,还高了不止一级,谢白玲那样处事周全会做人,又绝对不好托大叫田大花一声“弟妹”,那也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别的人谁都可以喊一声嫂子,谢白玲却又不能反过来管田大花喊“嫂子”,田大花又不大搭理她,让她想套近乎叫个姐姐妹妹都不行。

  于是就弄得谢白玲没法下称呼,每次见了田大花,只好一边热情客气,一边尴尬地含糊过去。

  在这里遇上了,田大花点个头就打算走人,无意地瞥了跟谢白玲走在一起的男人一眼,是个高瘦白净的青年男人,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属于人群中比较好记的那种。

  见田大花看过去,谢白玲忙笑着介绍道:“哦,这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家里有人病了,一大早来找我,叫我给介绍个好的大夫。”

  田大花就是随便看了一下,一大清早路上没几个人,遇上他们走在一起,她对谢白玲都不愿意多看一眼,哪有兴趣听她介绍这些。

  田大花心说,你家什么亲戚,关我屁事!

  她拎着汤,快步穿过路口走进医院大门,琢磨着连谢白玲都能在医院门口遇上,她似乎都没有遇到过那个小林,不在这医院了?还是有意躲开了她?

  走进医院大门的时候,田大花忽然疑惑了一下,谢白玲说带她的亲戚来找大夫看病,两人怎么一起往医院外头走了?

  不过她可没那么多心思琢磨别人的闲事儿,就像她刚才说的,关她什么闲事,所以田大花自顾自进了医院,把汤交到嫂子手里后,便匆匆离开去被服厂上班。

第40章 满意

  入秋, 茂林来信, 他们部队即将奔赴前线。年轻人带着保家卫国的热情斗志, 跟田大花说家里全拜托她了。

  田大花捏着手里的信,心里第一次产生了一种茫然无措的担忧, 她很快把这种情绪压了下去, 选择了隐瞒。

  她没有告诉奶奶和姜守良。姜家兄弟两个现在都上了战场,如果,万一……

  可以预料,老奶奶七十多岁的人了,恐怕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好在两个月后, 田大花收到消息,姜茂松跟他们部队一起, 将要撤回来了, 部队总需要休整。

  田大花松了一口气,有一个孙子在跟前儿,就比两个都在战场好多了,老奶奶还好一些。

  他们部队走的时候比较低调,对外甚至都不知道,看到的也只以为是一次寻常的部队调动。回来的时候则不一样了, 火车站一下来, 大路两旁挤满了来迎接的人群,花束,锣鼓,挥舞的彩绸和红旗, 在初冬的季节里燃起许多热情。

  被服厂也组织工人沿街去迎接了,裁剪车间的男工们还扛了一面很大的红旗,人群中十分显眼,也不知他们自己做出来的还是哪儿弄来的。

  “大花姐,你家姜政委要回来了,高兴了吧。”

  “是啊,大花姐,你可算把你家姜政委盼回来啦,晚上回去好好给他庆功啊。”

  一帮年轻的女工围在她身边说说笑笑,英雄凯旋归来了,是个高兴的大事情,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的。

  田大花笑,看着女工们叽叽喳喳往街上去,迎接志愿军凯旋归来。他平安回来了,是个好事情,奶奶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小石头听说过特别高兴,田大花当然也是高兴的。

  她没想过会看到姜茂松,也不喜欢往人堆里挤,部队那么多人,人又多,挤到前边也看不清谁和谁,而且,得知姜茂松马上要回来了,田大花想起他走前的种种,似乎就有些,呃,不知道他回来之后,两人该怎么相处了。

  她站在一群女工后头,隔着人群,看着一排排队伍经过,参军当兵的战士大多不是当地人,来自五湖四海呢,因此并没有想象中许多亲人团聚拥抱的画面,然而在场每个人都很热情,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

  等队伍都过去了,田大花跟厂里的工人们一起回到厂里继续上班。姜茂松回来了,茂林还在前线呢,她还在上班时间呢,厂里支前生产可不会松懈。

  田大花继续上了一下午的班,像往常一样,下班一路走回家,拐进大院的那条街,一眼望去,军装的战士比平常多了许多,田大花看着他们,心里却沉了沉,她不知道哪些人平安回来了,哪些人却永远没能回来,总有人,留在了那片冰冷的土地。

  有面熟的小战士跟她打着招呼,喊着“嫂子”,不管认不认得,田大花都十分高兴,赶紧答应一声。老远的,她看见张二柱大步跑过来,跑到她跟前,帅气地立正,敬礼,然后就笑得咧开了一张大嘴,依旧是那个傻乎乎的愣小子。

  “嫂子!”

  “二柱子。”田大花当真惊喜了,几步走过去,拍拍张二柱的肩膀,又拍拍后背:“回来啦?回来就好,看看你可真精神。”

  “那是。”张二柱臭美地笑迷了眼,使劲挺了挺胸膛,“嫂子,我现在是战斗英雄了。”

  “真的?”田大花笑着夸他,“二柱子,你好样的!”

  “嘿嘿,我娘来信也是这么夸我的。嫂子,我来跟你说一声,叫你知道我平安回来了,过几天我就动身回家探亲去了,我现在是副连长,我们营里已经给我批假了。我想明天去看看我们师长和刘嫂子,然后我就回家探亲,回家看我娘去,我娘她早就想我了。”张二柱高兴地跟什么似的。

  田大花看着他,也跟着他高兴,她本来想问问他,受没受过伤,话到嘴边又没问,战斗的惨烈她听刘师长说过,有几个没受过伤的?大伤小伤而已,反正已经平安回来了。

  她快步走进家门,老奶奶安详地坐在客厅的椅子上,腿上盖着毯子,旁边的收音机里正唱着一手悠扬的歌儿,姜守良大约比她性急,已经赶在她前头回到家了,也坐在奶奶身边。

  俩小孩放学回来了,田大花伸头看看,都在小石头屋里写作业呢。整个家里沉浸在一种祥和温馨的气氛里。

  没看到姜茂松。

  “奶奶。”田大花叫了一声。

  “大花回来啦?”奶奶坐起身子,笑呵呵地说:“就等你呢,赶紧洗把脸歇歇,也不用做饭了,炉子上煮了米粥,茂松去买了馒头和卤菜,说他也不会做饭,买点现成的你回来省得做了,收拾一下就能吃了。”

  “他呢?”

  田大花稍稍有点心虚,她是不是应该像别人那样,跟厂里请个假,在家里等着他,毕竟他这一年多在前线,可真的不容易。

  可她是车间副主任,冯主任又生病,她请假走了不太好,又觉着她和姜茂松两个,作为夫妻,还没好到急切地要见面团聚的程度,得知他平安就行了。

  “去刘师长家了,估摸着你下班就该回来了。”奶奶招手叫田大花过来,拉着她的手一直笑,“哎,大花呀,茂松这一回来,奶奶心里这块石头好歹落了地了。”

  说完,用力拍拍她的手,田大花看着奶奶那双苍老的手,心说老人家今儿是真高兴。

  田大花点点头,陪着奶奶笑,心里则悄悄地决定,要不茂林赶赴前线的事情就继续瞒一瞒吧。

  ☆☆☆☆☆☆☆☆

  果然不多会儿,姜茂松大步踏进家门。一年多不见,他似乎也没什么变化,仔细看好像瘦了一点儿,脸上又多添了些风吹雨打的痕迹。

  姜茂松进来时,田大花正弯腰在厨房里炒菜。桌子上姜茂松买了卤菜是真的,可她等也是等着,就寻思着做个热菜吧,随手炒了一个红辣椒抱鸡蛋,一个白菜烧肉,肉是她一早买好了的。

  “大花。”姜茂松在她身后,很轻快的语气叫她。

  “你回来了?”田大花看着他说,“洗洗手吃饭吧。”

  她打开油纸包,把他买来的卤味装进盘子里,一碟红油猪耳,两个卤猪蹄,好像……是他走时她买过的?还有一碟五香花生米。

  田大花把卤味和新炒的菜都装进盘子,摆在桌上,倒也是一顿像样的接风家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