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悍妇1949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7节


第70章 黏糊

  刚夸完姚青竹, 姚家那边就来走动了。可能是听说茂林回来探亲了,姚母隔天就带着儿子姚子俊到家里来做客。

  田大花不禁心里好笑,姚家的五女儿听说最近也参加了工作, 五女儿初中毕业的文化, 面临就业, 通过招工选拔去了文印厂当排字工人。

  五女儿也开始挣钱养活自己了, 可姚家的儿子照旧留在家吃闲饭。田大花琢磨着, 姚母这么急吼吼地来,还带着儿子,怕是又有所求了。

  果不其然, 姚母在客厅坐了一会儿,就跟茂林说, 听说他提拔了副营职,能不能让姚子俊去当兵入伍。

  “最好去你们部队,你也好照应一下,等他当几年兵, 能提干自然是好, 就算不能提干,退伍回来安排工作也更好一些。”姚母说。

  茂林:“婶子, 当兵可苦, 再说每年征兵, 当地一批次的兵去哪个部队都是上级统一安排,不是我说要就能要的。你要是想让子俊参军入伍,让他等征兵时候到武装部报名应征, 至于今年的兵去哪儿、什么兵种,具体得看武装部征兵规定和上级安排。”

  “那……那你能不能让你大哥给想想办法?”姚母说,“其实我也不是一定要让他当兵,可他这么大的人,总得有个事情做,不当兵也可以,就是想请你大哥帮个忙,给子俊安排个好工作,你也知道他读书识字,初中毕了业的,可以坐办公室的,他身体不算好,从小没干过体力活。”

  “婶子,我在部队,大哥也在部队,地方上的事情,我们真的不好出面,我们也不熟悉地方上的人,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要资历或者更高文化的。”

  “你不想帮就直说!”姚母板着脸生气,“谁不知道你大哥是部队的大干部,他一句话的事情,都说姻亲相帮相助,你都没去说,你请他出面跟地方上说句话怎么了?子俊是你小舅子,你不帮他,你也说不过去,他工作生活不好,你在外头也不好看。”

  茂林有时候觉得奇怪,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那姚家一定是个反例,姚父为人还算不错的,中学教师,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或者说有点迂,每天上班上课却不大过问家务事。姚父兴许是重男但不轻女,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四个女儿也都让读书上学了,也不曾跑来要求他们托关系给儿子谋划之类的。

  可姚父却管不了自己的妻子。

  而姚母跟姚父风格迥异,姚母不是泼妇,可姚母是个说不通的死难缠。

  姚母表面精明,能说会道,也会在女儿们面前说好听话,似乎对女儿们一视同仁,可姚母的偏心十分明显,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重男轻女疼儿子,认不清自家儿子的分量,似乎总觉得她儿子天纵奇才,干什么都屈才了似的。

  而作为姚家三女儿的姚青竹,既不像姚父更不像姚母,本来在娘家不受重视地长大,十七岁订婚,十八岁就嫁给了茂林,结婚后一直在田大花身边生活,茂林大了姚青竹五岁,自己也会教媳妇,结婚几年来把个温温软软的姚青竹教的很好,明达事理,温顺体贴,凡事也拎得清。

  要说副作用,大概就是姚青竹有些依赖性,依赖大嫂,依赖茂林。

  至于姚子俊这个小舅子,在茂林看来,姚父对他的管教还有些作用,如果不是摊上姚母这么个妈,姚子俊虽然不会有多大出息,但本性还不错,应该也能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可惜,让姚母整天搅和,整天宝贝着,把个姚子俊也影响耽误了。

  尤其搞笑无奈的是,姚母在女儿们面前从不承认偏心儿子,还非要口口声声不偏心,标榜自己对女儿们很好。

  摊上姚母这样的丈母娘,这些年硬是没能给茂林小夫妻造成什么困扰,大概也是因为姚青竹一直跟大哥大嫂生活在一起吧,姚母对姜茂松和田大花两口子,似乎有一种本位的畏惧,觉得那不只是亲戚更是大干部,并不敢在他们两人面前造次,不过到了自家女儿女婿面前,就没那么顾忌了。

  见姚母翻脸生气了,姚青竹无奈地问:“妈,弟弟的事情,你问过爸爸和弟弟自己吗?你要一直这么下去,弟弟怕也让你折腾得废了。”

  “你还敢说?我真是白养了你这个女儿。”姚母转向姚青竹骂道,“你自己想想,出嫁后你帮过家里什么了?你大姐二姐好歹还能贴补家里几斤粮票呢,可你呢?别人还说你嫁得好,你帮娘家什么了?你连自己的弟弟都不帮,养你这样的女儿有什么用!从小屎一把尿一把,给你上学送你出嫁,对你那么好,白白养活你那么多年,养只小狗小猫,它还知道冲我摇尾巴呢。”

  “婶子,你这话过分了。”茂林立刻接过话来,说:“你自己说,其他几个儿女都读到了中学,青竹小学读完你就说她笨,让她回家帮你摆小摊,帮你干活,大姐是老大,二姐强势,你就让青竹辍学干活,青竹她埋怨过你吗?子俊的工作,她关心过几回了?还不都是你非得坚持要子俊坐办公室才没成的?子俊初中文化没有别的任何资历,你自己说说他能坐什么办公室?青竹帮着娘家都不敢让你知道,你这个做母亲的,自己就不反思一下。”

  “妈,你要这么说,我也就实话跟你说,反正我和东东也快要跟茂林随军了,也不怕你以后折腾我。”姚青竹看着姚母心寒,慢吞吞说道:

  “大姐二姐送你几斤粮票,都是明面上张扬地拿给你,你高兴,他们因为贴补娘家,跟婆家闹矛盾你却不管。其实这两年,家里几次断粮,我不是没贴补过,总不能真看着家里饿死,却不敢让你知道,我大嫂早就跟我说过了,只教我背地里贴补给我爸一点粮票度难关,却不能叫你知道。你这样的性子,总觉得我日子过得好一些,我若是一直贴补娘家,你就觉得理所应当,不管我家里会有什么困难,闹什么矛盾,你才不会管,你只会嫌我日子好,贴补得少了。”

  “妈,你要是早让弟弟去工作上班,家里何至于弄成这样。你再这样下去,不光把弟弟养废了,我们姐妹四个就是好吃好喝养活弟弟一辈子,你都不会满意,说不定还嫌我们这不好那不好。”

  姚青竹深吸一口气,心寒,看着一直坐在一旁低头不语的姚子俊说:“弟弟,你二十岁的大小伙子了,你自己能不能争口气,能不能长点脑子?你能不能别什么事情都听妈的。”

  “你别数落你弟弟,你还撺掇他不听话!”姚母一张脸青紫涨红,嗓门也就大起来了,冲着姚青竹喝斥道,“娘家是你至亲骨肉,你贴补娘家还不是应该吗?嫁出去你就忘了本,你自己看看,你嫁的好了,这饥荒年月你家孩子还能吃上饼干,你看看娘家过的是什么日子,你贴补家里几回还瞒着我,你还有怨言了?当初……这要是换了你二姐,她一准会尽心帮着娘家。”

  这时候屋门吱呀一声,田大花手里领着小东东和小平安站在门口,要笑不笑地瞥了姚母一眼,语调平淡问道:“姚家婶子吵吵什么呢,你好不容易来做个客,在我们家吵吵嚷嚷,邻居听见了可不好。”

  “我……我管教我女儿!”姚母扭着脸说。

  “姚家婶子,你要管教你女儿当然可以,回去好好做一桌饭菜,把你女儿女婿叫回去,在你自己家里慢慢管教,这是我家,我家里可没有你管教女儿的地方。”

  “青竹啊,你记着,这家姓姜,不是姓姚的。”田大花说完,领着两个小娃娃一边往外走,一边笑道:“我这人脾气可不太好,净说实话,姚家婶子也该知道才对。”

  她说完,便坦然领着两个小娃娃出门去玩,结果才走出不远,便看见姚母拉着儿子,脸色青紫地匆匆走了。

  田大花其实挺希望姚青竹跟娘家扯破脸,断了来往,一劳永逸。不过姚青竹那温软脾性,姚父对她也还可以,毕竟是至亲骨肉,彻底断绝往来也不可能。好在小夫妻两个不是傻瓜,还不至于叫姚母欺负了去。

  以后姚青竹跟茂林随军去部队了,离得远,眼不见心不烦,大概也就清静了。

  茂林原本住的屋子就只是一间东厢房,以前茂林住,结婚后姚青竹住着,等到有了小东东,茂林再回来探家,其实屋子就住不下三口人了,可这小夫妻跟大哥大嫂呆一起习惯了,宁肯挤着,也不肯搬去自家在被服厂家属区的房子。

  尤其那房子姚青竹以前花了不少力气布置收拾,家具都挺齐全的,竟然闲着了,三口人就挤大哥家一间小屋子。

  这姑娘是个有心眼儿的,刚结婚那会儿,盘算着自己有个房子有个小家,要是跟兄嫂处不来,就自己搬出来住,可后来跟大哥大嫂一起生活习惯了,小日子省心又舒服,妯娌亲热一家和睦,叫她搬她也不搬了。

  田大花慢慢的也就知道,姚青竹为什么有那样奇特的管钱方式了,她不要姚青竹上交工资,姚青竹就把工资慢慢都买了家具,布置房子,后来灾荒开始,她让姚青竹每个月交一半工资,也是为了应对灾荒,姚青竹手里的钱少了,娘儿俩总有些日常花销,也没攒下几个钱。

  为什么?这姑娘的心思,还不是怕手里有了余钱,让她娘家早晚惦记吗,看看姚母那个做派就知道了。人只要不想当包子,温软性子也有温软的对抗自保方式,管用就行啊。

  可茂林现在回来探家,小两口久别胜新婚,跟几岁大的小东东挤一张不大的床,又是跟大哥大嫂住一起,家里还有老奶奶和公爹呢,小两口总是不方便,看在田大花眼里就有些好笑了。

  于是在茂林回来没几天,田大花就说,要不你们三口人去那边房子住吧,反正离得也挺近,一天三顿不想自己做,就散步回来吃。

  “说不定过一阵子青竹就去随军了,那房子收拾得好好的,你们一天都没去住,自己都不觉得可惜啊。”

  大嫂这是撵人了呢,茂林和姚青竹一商量,铺盖卷儿拎过去,就去那边住一阵子吧,给儿子挨着大床铺了张小床,好歹小两口晚上睡觉,中间不用挤着个儿子了,茂林终于搂着媳妇睡安生些。

  可清早一睁眼,一家三口洗漱完了就往这边跑,路上还比赛,一二一,三口人跑回田大花家,姚青竹吃了早饭跟着田大花去上班,茂林就送儿子和小平安去幼儿园,回来陪陪老奶奶,帮着收拾些家务,他回来探家啥事没有,吃睡玩好不逍遥。

  一家三口照常泡在这边,一直等到晚上吃过饭,玩够了,才领着儿子继续一二一,正步走,齐步走,跑步走,一家三口嬉闹着回那边房子去睡觉。

  晚上等小夫妻俩走了,姜茂松跑回自己屋里搂着媳妇,想起一家三口嬉闹的样子忍不住就想笑,笑着说:“这小两口,让你养得黏糊了,撵不走了吧?”

第71章 随缘

  撵不走就继续养着呗, 田大花心说,这也幸亏娘儿俩就要随军了,要不然, 估计等到小东东长大娶了媳妇, 这两口子说不定还赖着大哥大嫂。

  赖着也没什么不好, 人多热闹, 就是家里有点挤了。这年代的房子不是古代, 古代名门望族那么大一片宅院,几世同堂,兄弟旁支动辄两三百人都住得下。

  田大花忽然就异想天开了, 要是能在哪个清净的地方拥有一片大房子,可真是幸福, 一直到孩子们结婚成家,一大家子都能住在一起。

  茂林探亲假结束,临走时交代姚青竹准备一下,等他的联系。一个月后, 茂林发了电报来, 说随军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住房, 工作, 孩子上幼儿园, 全都落实了,让姚青竹带着儿子过去就行了。

  姚青竹在这一个多月里也没干别的,还正常上班, 接到电报后才赶紧去厂里办人事手续,转移户口和粮油关系。

  这么一忙,忙得都没空伤别离了,想想要离开大哥大嫂,自己单过了,姚青竹就有点像一个被放了手的小孩子,这心里头还挺有点不踏实。

  然后就是她在被服厂的房子,她不在厂里工作了,房子便打算退回去,总不好占着国家的房子给空着。至于屋子里那些家具,这姑娘处理的方式很是简单,给田大花一扔,不管了。

  “大嫂,那房子里的家具都是新的,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好木料,正好,你这屋里家具都旧了,也该换换了。大嫂你看我也现在,也不能搬,你自己叫几个小战士,抽空都给搬来吧。”

  田大花一看,这么大大小小一大堆家具都丢给她了?这怎么算呀,耍赖吗这不是。

  可她还没法子,也不能叫姚青竹自己处理,姚青竹刚发现怀孕了。

  刚怀孕的姚青竹现在要千里随军,耍赖也只能听着。田大花只好一边把姚青竹的一堆新家具搬出来,把房子退给人家厂里,一边给她安排行程,帮她收拾行李,她这就等于搬个家呀,东西还不少,得去火车站办理托运,再给她买车票。

  临走再给她贴补点钱到那边安家。这姑娘结婚几年的工资除了买家具,交伙食费,娘儿俩总得零花零用,人情往来,也没攒下多少钱。

  “大嫂,我不要。”姚青竹坚持,“我要钱干吗,茂林那边都安排好了,你也不用担心,这几年他自己的津贴他都攒着呢,你又不给他管,他当兵的也没处花,手里有点钱的,还能饿着我们娘儿俩。”

  “现在是娘儿仨了。”田大花说。

  你说这事情也太巧了,姚青竹刚怀孕两个月,千里迢迢坐火车去随军,火车那是什么地方呀,挤来挤去的,怎么着都没法让人放心。

  可一切都安排好了,她总不能再把姚青竹留下来,留下来月份大了再走同样不方便。于是田大花就跟姜茂松说,要不你给送去吧。

  “你把他们娘儿俩送到地方,好好的把娘儿仨交给茂林,我们也算完成任务了。”

  “什么任务?”姜茂松看着她笑,“茂林是你小叔子,他又不是你儿子,就算儿子你也只是帮他,帮他他知道你的好,这怎么还说上任务了。至于茂林媳妇,火车给她买的是卧铺票,软卧,有包厢,火车挺稳当的,你就放心吧。”

  “青竹这不是怀孕了吗,不满三个月,胎还没坐稳呢,你说这路上,她还带着个小东东,要是磕着碰着怎么办?”田大花振振有词,“茂林媳妇在咱们家,咱们得给他管好了,总得好好交接给他。”

  交接?这是说的什么重要物品呢!姜茂松好笑地摇头,什么人什么命,你看看姚青竹,温温软软的性子,还有点依赖,可偏偏有个凡事一把罩的大嫂,茂林比她大了五岁,也是处处照顾着,好命。

  姜茂松说:“发电报让茂林自己回来接吧,特殊情况请几天假,不然你让我一个大伯子,千里迢迢怎么照顾怀孕的弟媳妇?再说我部队里也忙。”

  田大花想了想,好像也是啊,真是不太方便。换她送去?可她自己也走不开啊,上班,家里还有老奶奶和孩子们。

  于是赶紧给茂林发电报,你媳妇怀孕啦,不敢让她带个孩子坐火车,你赶紧来接吧。当然浓缩到电报上就只有六个字:竹孕两月来接。

  这下总算妥当了。

  接到电报的茂林赶紧跑来接媳妇,刚下车没几个小时又上车,一路小心照顾着上火车接走了。

  临走时大人还好,一家三口团聚总是个好事情,在家里先告别了老奶奶和公爹,老奶奶也没怎么伤感,就嘱咐茂林路上小心照顾,孙媳妇肚子里有小重孙呢。

  田大花和姜茂松带着小平安去送行,叮咛嘱咐却也没怎么伤离别,茂林还嘱咐着,让大哥有空带大嫂去他们那儿,就当出去玩了一趟。

  “大嫂,这一路上火车经过的风景可漂亮了。”茂林说,“你啥时候能有时间,给我发电报,我来接你。”

  田大花一估摸,她要上班,要照顾老人小孩,哪天能有时间啊,想想就敷衍了一句:“抽空就去。”

  大人没伤别离,结果俩孩子不愿意分开了,小平安和小东东各种舍不得,小平安拉着小东东不让走,小东东还想把小平安拉上火车带走算了。

  小平安:“让二婶自己去吧,你留下来,我跟你一床睡,带你上学。”

  这建议听起来靠谱,可东东虽然人小,却也知道他要去跟爸爸妈妈团聚了,没法留下,竟然建议小平安:“要不你跟我们一起走吧,坐火车,可厉害了,去了咱俩住一屋。”

  大人赶紧哄两个孩子,田大花哄小平安:“平安,你得上幼儿园呢,等放了假,就带你去二叔二婶家,找东东玩。”

  姚青竹则哄小东东:“咱们先去找爸爸,等过年过节,就带你回来找哥哥。”

  大人给了一堆承诺,其实心里也都清楚,哄小孩的,这千里迢迢的,以前茂林一个人跑,每年回来探家,现在姚青竹去随军了,拖家带口,想回来一趟哪那么容易。

  姜茂松帮茂林先把行李送上车,茂林抱着儿子,小心护着媳妇,一家三口上了火车,拉开车窗跟田大花挥手再见,田大花也微微笑着,目送他们的火车慢慢开动起来,渐渐远去。

  姚青竹当着面还面带笑容,把头伸出车窗跟田大花挥挥手,可一转脸,眼睛就红了,这几年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幸福日子,她真的很舍不得离开。

  茂林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拍着她的背安抚她。

  人啊,这一辈子就像一棵树,根都是在一起的,可树长大了,就会开枝分杈,总是要分开的。

  聚散离别,哪有谁是永远都不分离的,可分开再远,根也还在一起。

  ☆☆☆☆☆☆☆☆

  等茂林发来电报,说一家三口平安抵达,田大花就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她总算平平安安把媳妇和儿子交给茂林了。

  往后就让茂林自己照顾吧,副营长了呢,也不是小孩子了,肯定不用她担心。

  这一年,对于田大花来说注定是变化的一年。

  送走茂林一家三口,三月份,姜守良从工厂退休了,其实姜守良去年就到了退休年龄,可他是看管仓库的工作,工作不会太重,厂里一时也缺人,姜守良就主动延迟了了几个月才退休,自己说要多为人民多服务几个月。

  姜守良退休的好处就是,他可以每天陪着老奶奶尽孝,陪着她散步,晒太阳,看着她散步回来用没牙的嘴吃两片点心,每天都把老奶奶照顾得很好。老奶奶偌大年纪,还照样拄着拐杖,挪着小脚去大院里散步,虽然慢吞吞,可人家照样能走动,也照样让整个大院的人叫一声奶奶。

  五月,炎热的日子里,石头和福妞读完了高中,这姑侄两个都挺独立,不娇气不依赖,参加高考的时候甚至都没跟家里说,这个年代也没有浩浩荡荡的送考大军,高考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就是一次考试罢了,等田大花和姜茂松知道的时候,福妞和石头已经考完回来了。

  “考得怎么样?”

  “不知道。”福妞摇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