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带着空间穿七零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04节


  大家都很拼命想要拿出一个好成绩,她是副班长, 她也不想成绩太差, 她也有自尊心,想要在一群努力学习的人当中保持现在的名次, 那肯定就要多下功夫。

  她的这些同学有多用功呢,天还没有亮就起来看书, 晚上太晚了不好打扰在宿舍里睡觉的其他同学,就去路灯下面, 借着路灯的灯光看书, 图书馆里面的位置是要靠抢的,去的晚了就没有位置,想要查询什么资料, 也要看运气,因为书籍有限,很可能已经被借走了。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她想要维持自己的成绩,那不能来虚的,虚的她的成绩保持不住。

  而且她还想以后自己创业,现在多学点,没坏处。

  不过烦躁是难免的,有的时候上课上的心情憋屈了,她就会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出来解压,对她来说,做菜是一种放松,是一种享受。

  钻研出了什么菜式和配方,她就仔细的记录下来,留着以后备用,从七零年到现在,她记录下来的方子已经有厚厚一本。

  她跟林川柏商量,等到了他们毕业之后,用什么来积累原始资本。

  不能到了那时候才开始打算。

  她想要用火锅来打开局面,她先把锅底给调出来,再把调料做出来,这样子就算她之后人不在,只要她能提供这两样东西、提供稳定的货源,这摊子就能支下去。

  卖卤味也可以,这重点就在于那一锅卤汁,同样是配方的问题。

  至于地点,就在大学附近,他们现在这房子到时候改一改就好了,这个地方够大,甚至到时候可以把这里全拆了,然后盖成双层的楼房,里面再隔出二三十平的店铺,出租给别人打造一个美食城。

  到时候就可以坐着收钱了,不过这需要把名气给打上去,一开始是不能这么做的,要等后面。

  她一边说,林川柏一边点头:“你想做就去做吧,要是有什么不趁手的跟我说。”

  他想了一下自己能干什么,“想要名正言顺的拿出一些钱出来,我也能帮忙,我试着能不能延长保质期,到时候就做一些简单的彩妆,也挺挣钱的。”

  在八十年代,或许是之前压抑的狠了,大家迅速的接受着各种丰富的色彩,想要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喇叭裤墨镜等等就是典型代表。

  他的彩妆做出来,价格亲民一些,不愁没有生意做。

  俞向安:“行,我们一起加油,到时候存下足够的钱,我们自己起一个实验室。”

  林川柏:“!!!”

  疯狂心动!

  突然之间想要把一整套的彩妆全部研究出来!

  因为想着要靠火锅和卤味这两样来打开局面,俞向安接下来重点攻略这两个,不停的变换配方调制,林川柏和双胞胎就有口福了,不管是哪一种,都好吃,好多好多好吃的,吃的他们三个都胖了。

  当发现自己的裤子有点紧的时候,林川柏不得不一早上起来领着两个孩子在周围跑步转圈,他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发福有啤酒肚,要是现在这么快身体就走样的话,以后想要保持那就更难了。

  两个小的也不能太胖,小孩子圆一点是可爱,但是一直往横向发展,那叫小胖墩,对身体也不好。

  春天过去,炎热的夏季到来,第二次高考就这么在不知道多少人的期待下到来了,在参加高考的这几天,俞向安路过,看到了考场外面的盛况,在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百态。

  考得好的欣喜若狂,考的差的愁眉苦脸,还有的嚎啕大哭,众生百态在这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后世大学生不值钱,但是现在这大学生就代表着公务员,一条通向铁饭碗的通天大道,是他们挣脱土地唯一的一条途径。

  俞向安给在白石县的俞满屋加油。

  现在老家就他一个高考生。

  幸运的是,俞满屋考上了。

  现在是医生和老师紧缺,他报了老师,被录取了,收到这封报喜的电报的时候,俞向安心情很复杂,现在这样看来,他和阮晨曦还有可能。

  但是最后两个人能不能走到一起,谁也不能给个确定的话。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件喜事,大伯和大伯母肯定很开心。

  考上了大学,就是出息的城里人了,这以后当老师那也是体面的,俞满屋的努力他们是看在眼里的,这一年他没怎么下地干农活,但是他瘦了十多斤,瘦的他们几次想要劝他放弃。

  付出得来了回报,以后不管他怎么样,都有一份工作兜底了。

  有人考上就有人落榜。

  俞向安他们往前五百米左右那里回来了一家四口。

  是他们下乡当知青的二儿子拖家带口的回来了。

  原本是老两口带着大儿子一家四口六个人挤在二十来平的房子里,现在回来了四口人。

  就是说十口人挤在这二十来平的房子里。

  这挤呀挤的,勉强能挤下,把住的问题给解决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口粮,他们两口子高考没考上,户口还在插队的乡下,这口粮就着急了。

  但是他们再不想回去乡下继续种地,参加了几次招工,几十几百个人竞争一两个岗位,考不上,只能琢磨起了别的路子。

  这回来的二儿子脑子比较活,骑着他爸的那辆旧自行车在乡下倒腾东西。

  他倒腾的成本不高,是乡下收来的鸡蛋、农民自己种的青菜。

  这比起去副食品店买来的要新鲜,还不要票,能自己挑挑拣拣,很多人乐意跟他买。

  就算不说照顾邻居,这对他们自己也是有好处的,他还会做人,经常买什么,送一把青菜一把葱之类的,很多回头客。

  包括俞向安。

  她的农场里面不能种植主粮和青菜,她想要吃大米,想要吃白面,都需要花钱买,这样的话从钟建强手里买,很方便。

  在他的手里,俞向安买了不少的东西,由于新鲜又齐全,为什么说齐全呢?

  因为可以订货。

  比如俞向安想要买一只炖汤的老母鸡的话,她就给2毛钱的定金,他隔几天就会把鸡送上门。

  他就靠着赚点差价维持生活。

  他是老知青了,下乡十多年,他是弟弟,但是他现在的样子,和他哥站在一块,大家都会以为他才是哥哥。

  街道办的人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滞留在这里的知青越来越多了,但是现在哪里有那么多的岗位安置他们,上面的人也正在吵,还没有定下该怎么处理,他们小打小闹的,养活自己做的一些事,他们就当做看不见了。

  要说起来,他们也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之前的政策那是没办法,现在上面还在争论,他们就不管太多了。

  他们小两口都是勤勉的,他媳妇跟着他一起忙里忙外,两个孩子年纪都还不大,平时就在家附近玩,也不去别的地方,不给大人添麻烦,看着就很懂事,因为年纪相近,从托儿班回来后,双胞胎会跟他们玩到一起,俞向安对他们顺带着有了更多的了解。

  知道钟建强插队到了北边,条件艰苦,他找到机会回来了,还把媳妇孩子都带了回来。

  他媳妇也是知青,不过是外地的,娘家那边是顾不上的,日子过得艰难。

  就冲他回来把家小都带回来了,俞向安就觉得这人还行。

  不是那种抛弃妻子的人渣。

  接触的多了,也就不仅仅只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了。

  林川柏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也觉得可以,而且意外的说的来。

  林川柏说的来的人不多,在老家没有,现在在大学有一个,是他老师的侄子,两个人一起做实验磨出来的交情,另一个就是钟建强了。

  看他们小两口子这么辛苦,林川柏就和俞向安商量了一下,跟他一起合作。

  由钟建强从乡下收鸡蛋鸭蛋、收青菜、豆子给俞向安,俞向安加工成咸蛋、松花蛋、咸菜、豆酱。

  再由钟建强兜售给每家每户。

  这种钱小,不起眼,但是做的好了,收入也还不错。

  这就给钟建强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一家在家里也没那么难过了,他们可以自己花钱解决口粮问题。

  对俞向安来说,她就过了一道手,就能得到一笔分成,又不用自己出门去卖,皆大欢喜。

  到了冬天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定下了改革开放的基调。

  对于广大农村,一则“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新闻让众多农民神思不宁。

  红星大队干活的积极性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工分值钱,用处也多,要是偷懒,那是自己找的。

  但是别的地方,不管干多干少都一样,饿不死,吃不饱,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努力的干活?

  红星大队这情况比起其他地方好很多,俞顺稳知道后,自己捉摸了好几天,又跟俞常有、俞青山他们商量了,特意打了电话过来。

  俞向安留的是学校的电话。

  他打电话来,说要找谁,挂了电话,过一段时间再打回来。

  俞顺稳拿不定主意,想着小安有本事,又是在首都,问问她们几个大学生是什么意见。

  俞向安:“……叔,是怎么想的,心动吗?”

  “当然,但是不知道这政策会不会变啊。”

  “要是变了那就改回来,你去公社问过了吗,这要是干部们不反对,就说明可行,我个人是觉得这是个提升积极性的好办法。”

  给集体干活和给自己干活那能一样吗?

  之前也就是不偷懒,别的就没有了,这要是自己的,能从早到晚都在田边蹲着。

  施肥除草除虫样样不落人后。

  俞顺稳听了俞向安的意见,去问了公社。

  这还没有定性,下面的人也拿不准。

  他们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处吗?

  知道。

  但是这要冒险。

  要是过后上面的人说不允许,他们这些分了田的是不是就讨不了好了。

  除了俞顺稳,其他生产大队的人也陆陆续续去问了。

  最后这边的领导一拍板,决定前期先来问意见的大队先试点。

  要是后面成绩好,其他的再推行。

  红星大队就是试点的其中一个。

  这要分田了,就要户口,之前娶媳妇、生孩子没入户的,一窝蜂的跑去入户,就怕迟了没有分到田。

  为了这个,掀起了一波结婚高潮。

  杨慧丽操心的不得了。

  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俞满昌结婚生子,剩下两个,一个心有所属,追媳妇追到上海去了,这前程是不用她操心了,小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没有意中人,就是不愿意结婚。

  现在这要是赶紧相看一个,等结婚了,一进门就是带着田地进门的。

  这是多难得的大喜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