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穿书后满朝文武都……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9节


  “陛……”

  “退下!”

  面无表情的呵斥,而非平素随性的态度,卫息凛色敛目,立刻俯首,“是,臣先告退。”

  明明前一刻君臣还在言笑晏晏地吃面,下一刻他就几乎是被赶出大明宫。

  宫人看着,不由想到伴君如伴虎、喜怒无常之类的话。

  陛下终究是陛下,不是笑着同人说两句话,你就当真能放肆的。

  子扬被云姜这严厉的语气吓住,捧碗的手抖了下,惴惴不安,视线瞟来瞟去。

  “你继续吃。”云姜对他道,然后转头,“其余人都退下。”

  有了方才卫息的经历,众人不敢置喙,一瞬间,寝殿内只剩下了云姜及子扬二人。

  呼噜噜的吸面声让周遭不至太过寂静,云姜往窗外一瞥,外间已然昏暗无比。

  短短的时间内,腹痛又加剧了,她能感觉到身下衣袍像被什么浸湿了,起身一看,那里已是一片鲜红。

  如她所料,这具身体来了初潮。

  缓缓的呼吸起伏都能带来不适感,可见此刻身体的虚弱程度。

  女子初潮多在十二至十六岁,这具身体算不得晚,但许是被药物压抑久了,初潮尤其得痛,简直有如钻心剜骨之痛。

  云姜额头冒出了密密的汗珠,嘴唇煞白,脸色灰败,不知情的,还当她在遭受酷刑。

  抬头看来的子扬都不知不觉呆了好一会儿,然后丢下碗,“陛下!”“陛下”慌张地叫。

  “不怕。”云姜招手让他过来,交待几句,“把这些东西都给我取来,不要让别人看见,知道吗?”

  子扬点点头,取物方面他已经被训练得十分娴熟了,出去不到一刻钟,就把云姜要的东西都备好了。

  此后,云姜又着他取了干净衣物,再备了喝的暖汤。

  七巧来喜等人就看着他忙来忙去,心中茫然,忍不住截下人问了句,“子扬,陛下怎么样了?”

  子扬不知听没听懂,反正没回他们,只很得意地一笑,冲他们做了个鬼脸,拍拍屁股入内。

  “……”这孩子学坏了。

  进了殿,子扬脚步就放轻了,看着躺在床榻上的人双眼紧闭、气若游丝,心中茫然无比。

  他的心智让他理解不了发生了甚么,但他能感觉到面前人的生命力十分微弱,一股焦躁感油然而生,又不知要做什么,就眼巴巴地蹲在边上望着。

  云姜换了寝衣,垫好了布,躺在榻上痛得昏睡了过去。

  他急得抓耳朵,又被吩咐了不许叫人,犹豫了好会儿,才试探性地去抓榻上人的手——

  凉,凉得刺骨,子扬都被冷得打了个哆嗦。

  但他没有放下,反而抓得更紧,把那两只手都攥在了掌心。

  子扬体热,手就像个小火炉,被他这样暖着,云姜短暂的睡眠被打断,醒来就对上了一双可怜又茫然的眼,正在无声地簌簌流泪。

  他完全就是个孩子,双目未染尘埃,在泪水冲刷下漂亮得惊人。

  见她醒来,更是干脆哭出了声,整张脸湿漉漉,毫无形象,“陛下……呜呜呜……”

  他想起了以前见过的马儿,那马儿也是这样闭着眼睛躺在草地上虚弱地喘气,然后就再也没动静了。

  他不要陛下这样!想到这里,子扬哭得更厉害了,哇哇哇放声大哭。

  云姜静看了会儿,才开口道:“再哭,就没饭吃了。”

  “……”一句话直中要害,子扬瞬间收泪,收得太猛还打了个嗝,一滴泪水挂在唇边,被他砸吧砸吧吃掉了。

  云姜有心想笑,却笑不出来,“把那水袋拿过来。”

  水袋本来滚烫,深秋寒夜维持不了多久的热度,在外面放置会儿就温了,云姜发现还没有刚才的手暖和。

  她慢慢蜷缩起了身子,“把手拿来。”

  子扬立刻乖乖奉上双手,被云姜当做取暖的工具,四手交握,大小相当分明。

  他觉得好玩,不由将手掌张开再合上、张开再合上,每次都能把另外一双手包裹起来。

  “别闹。”云姜只轻不可闻说了这么两个字,声音像漂浮的云,风一吹就要散了。

  “嗯!”子扬乖巧应声,顺着床榻坐了下去,像尊雕像般一动不动。

  不知不觉,云姜重新睡了过去。

第21章

  夜深巷静时,卫息回到了家中。

  “奉宣。”母亲乔氏叫住他,随着这一声,院内灯火都亮了起来。

  “娘还没睡?”卫息意外停步,面前不止是母亲,还有弟弟、表妹乔玲都在。

  乔氏摇头,“宫里出了这等大事,我怎么睡得着,只哄老夫人先睡了。你爹让我们先回府,也不说自己到底何时回来,你是去陪了陛下吗?现在情况如何?”

  卫息知道父亲定会留在宫里查刺客一事,他自己今夜也没打算睡,有些事必须要做,不过和母亲他们倒没甚么关系。

  弟弟卫晨性急,又接连抛出问话,“哥,那刺客抓住了没?是乱.党吗?陛下有没有受伤啊,你甚么时候和陛下混熟的?”

  他这开口,卫息感觉耳边嗡嗡的,还是依次回答二人问题,“陛下无事,刺客留了活口,具体主使还要等爹他们审问。”

  卫晨捶手,“可惜今日没我发挥的余地,不然让我一出手,陛下见识到我的勇猛,说不定也来封个大将军,和爹平起平坐!”

  乔氏和乔玲皆笑出口,为这少年诳语,也为卫晨骄傲过分的神情。

  卫息也是想笑的,但他和卫烈素来是严厉的父兄,所以此刻只敲了下卫晨脑袋,“何时能在我手下过十招再说大话,时辰不早,赶紧去睡。”

  “……喔。”

  看弟弟垂眉耷眼的模样,卫息不知怎的,想到的却是同岁的陛下。

  说实话,他已经忘了天子以前的模样,印象全然被回京后看到的陛下所占据。和弟弟一样,性格极其鲜活,爱憎分明,高兴便笑,生气便怒,面无表情甩人脸色的时候数不胜数。

  乔氏问,“那你呢?”

  “我明日一早再进宫,如果有事会着人告诉你们的。”卫息安慰母亲,“快去睡罢。”

  乔氏颔首,她是温善柔软的性子,夫君不在便视长子为主心骨,卫息一开口也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那你喝了汤再去睡罢,这是你表妹特意给你煨的。”说着,乔氏用眼神示意乔玲,鼓励之意溢于言表。

  乔玲身体微僵,先看了眼卫晨,这才慢慢开口,“是啊表哥。”

  二人已经订了婚,乔玲又因各种缘由只能住在卫府,就没有那么多男女大防,更多时候,众人都乐意给他们创造机会。

  毕竟卫息太冷了些,平日又忙,同一个屋檐下的表妹都没见过几面,可不得让他们先培养些感情。

  再觉得尴尬,乔玲也只能顺姑母的意和这位大表哥缓缓并行。

  晚风瑟瑟,平日喜爱的卫府风景,因身边的人不同,也有了不同的感受。乔玲用余光瞟一眼卫息,见他眉眼肃然,唇角抿直,仍是一副冰山模样,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她对大表哥没有男女之情,相信大表哥亦如是,如果可以,她其实更想……

  但姑母定下这门亲事,也是处处为她着想,她实在不该有怨言。

  不知多少次压下自己内心的想法,乔玲却不知,自己眉宇间已经透露了心绪,忧思重重。而她身边的人也没有注意到这些,脑海中所思所想,全然停留在了皇宫之中。

  定下婚约的年轻男女二人就这样默默行走,直到在卫息院中分别。

  ****

  刺客一案,由阴太后、卫烈、大理寺等多方合作调查,本该直接定性为乱.党刺杀天子,但因为昌平伯的死,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昌平伯夫人彪悍野蛮,得知夫君死讯后崩溃了一阵,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因为有人告诉她此事很可能与长公主谢淸妍有关。

  她一听,叫人直接抬着灵柩去了长公主府前,放声大哭,边哭边控诉长公主仗着身份强抢伯府子弟,话里话外还暗示昌平伯就是被长公主害死的。

  事关天家颜面,九门提督得知后立刻亲自领了人来,把那些仆从一个个拖走,唯独昌平伯夫人不敢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哭得更凄惨,惹来众多百姓指指点点。

  如此一天一夜后,长公主忍不住躲进了宫,随后迎面就被亲娘一个耳光甩来,“丢人现眼!”

  “又不能怪我!”长公主当即就哭了出来,“那昌平伯自己没躲好,怎么就能说是我找人杀他,和他有矛盾的人那么多呢!”

  阴太后怒道:“闹得满城风雨的就你一个,就为了一个男子,你真是好本事!”

  “那要不是长庭当初不肯帮我,这事也不会闹得这么大啊。”见阴太后实在怒极,长公主不敢再犟,便小声嘟哝,“母后要打我,不如多去教训教训他,他近来越发不听话了。”

  此话一出,旁边的文相、卫烈齐齐皱眉,阴寿、柳相同时咳了咳。

  原来以前在宫中,陛下就是这样被太后和长公主欺负的?文相和卫烈想到了一块儿,他们又是知道天子身份的人,一时更觉怒气横生。

  怪不得说当个皇帝一点意思也没有,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陛下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文相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以前只知关心陛下功课学识,忽略了陛下平日过得如何,实在不该。

  为免长公主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阴寿暗示阴太后把人拎进去说话,清清嗓子准备开口,就有人小跑入内,凑在卫烈耳边说了几句。

  再抬头,卫烈扫过来的眼神让阴寿眉头一挑,“怎么?”

  “刺客与长公主确实没有关系。”卫烈冷笑,“与驸马有关。”

  “……”有那么一瞬间,阴寿想进去把外甥女打一顿,惹的都是什么事儿。

  这驸马,也是长公主的风流债。

  当初也是彗逸绝伦的天之骄子,即便家道中落也能凭个人能力东山再起,偏偏被长公主看上强行做了驸马,只准其挂个清闲职位……

  如果说驸马存心报复,在场几位都是信的。

  他们都是男子,自然了解被生生禁锢的耻辱感。

  牵扯到驸马,就和长公主脱不了干系,自然还是把消息告诉了她。

  但出人意料,长公主毫无没有反思自己过错的迹象,反而不可置信道:“我对他那样好,他为甚么害我?”

  阴太后&阴寿:……他们阴家甚么时候出了这么个多情种?

  阴太后着实头疼,她没怎么管教过这女儿,也从来不觉得作为长公主骄横跋扈些有问题,如今尝到苦果方觉棘手。

  此事本就是柳相的人一手策划,找长公主驸马合作也是他默许的,最不吃惊的就是他,出声道:“既然确实牵涉到长公主殿下,依我之见,在此事未了前还是先让殿下住在宫中,从驸马那儿着手深查。”

  其余人深表赞同,长公主太会闹事,先关在宫中为妙。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