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和离后嫁给皇帝叔叔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4节


  前些日子,她大舅妈列单子准备年夜饭时, 就派人问过她想吃什么。沈繁花便如实说了想吃火锅, 她大舅妈一听是个新鲜玩意儿, 有点发愁, 不会弄呀。于是沈繁花请她到家里吃了一顿火锅。

  鸡架和猪大骨放大锅里熬成汤打底,再将茴香、花椒、香叶、辣子等大料炒制一番, 倒入熬好的底汤。

  底下碳火很旺,汤汁咕噜咕噜地冒着香气。

  各种新鲜的肉类被片得薄薄的,整整齐齐地码在盘子上。蘸料也弄了好几种口味, 随他们选择。还有各种绿色水嫩的青菜洗干净放边上,想吃的时候往锅里一涮。

  那一顿她大舅妈吃得很好, 问过她, 得知有好几种锅底可以选择之后, 当场拍板他们家的年夜饭就吃这个了。

  这会, 大家伙都凑一块儿看她大舅贴福字呢。这福字是景熙帝赐下的, 自然不能假他人之手。

  要知道, 满京城里, 就十数家大臣接到了皇帝的福字,四位顾命大臣都有份,另外的那些也是劳苦功高之辈。

  皇帝征战在外, 还写了福字送回京中,这就很难得。且因为数量不多,就更显珍贵。

  从福字派发的情况来看,彰显了景熙帝对朝堂绝对的掌控力。而且大臣们身上圣眷隆厚与否,皆表现在明面上。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他不和稀泥。

  这个福字,沈繁花自然也收到了,不过给她的福字是悄悄的,并没有放到明面上。

  这一波,向家就没接到皇帝赐的福,正难受得不行呢。

  皇帝不干人事,他女儿还怀着他的孩子呢?赐张福给他们家也费不了什么事吧?偏偏他就是不给,让他们向家饱受非议,过分!

  他也不想想,没收到景熙帝赐福的大臣一大把,为什么就他饱受他人充满内涵的目光洗礼,还不是他平时仗着宫中昭仪娘娘是他女儿太过清高目下无尘造成的。

  难得清闲,沈繁花和几个表弟妹们凑一块耍起了叶子牌。

  她手松泛,也懒得记牌,钱是一把一把地输出去。她没在意这个,就当作分这些小家伙一些零花了。

  羸了钱,这些小家伙嘴巴甜得很,表姐表姐地叫个不停。

  唯独高路是意外,他此刻正坐得离他们远远的,美滋滋地享受着美食。

  他对羸他表姐的钱不感兴趣,反正羸再多,也花不出去,还不如趁机多吃点好吃的实在。

  许多久不见高路的堂兄弟姐妹们都说,“高路瘦了,却长高了,人看丰也俊了。”

  高路抓抓头,笑了笑。

  看着他,沈繁花蓦然有种我家有儿初长成的感觉。

  听到他们的夸赞,沈繁花挑眉,眼底都是笑意,“他这身材可不止他一个人的功劳。”

  “怎么想起来让他瘦身的?”他们是真的挺好奇,也偷偷问过长辈,只得了一句太胖对身体不好。

  他们听了不由腹诽,高路这弟弟胖又不是一天两天的地事,先前怎么没想起来给他减肥呢?

  沈繁花一边摸牌,一边笑而不语。

  他能说他表姐担心他成年后进行生命大和谐时,做案工具不给力吗?

  高路不说话,不理会他表姐的姨母笑,对这几个月的悲惨生活绝口不提,在一旁默默地吃着点心,这白糖栗子糕味道不错。终于啊,他能敞开肚子吃了。

  等他吃完三块,朝第四块伸出魔掌时,沈繁花示意丫环将点心端走。

  咦,怎么点心盘子还会长脚跑了?高路的眼睛先是粘在盘子上,最后看向他表姐。

  沈繁花解释道,“留点肚子一会吃锅子。”这点心糖份可高呢。

  吃年夜饭的时候,高家一大家子加起来大小主子近三十人。

  吃锅子的话,一张桌子坐不下,于是便席开三桌。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口属于自己的鸳鸯锅,蘸料也可以自行选择,想吃什么就往里面涮什么。

  众人带着新奇和好奇用完这顿年夜饭。

  高路吃得悄悄松了松腰带。

  不少人觉得这样子吃不错,就是味有点大,一顿饭下来,头发衣服全是锅子的味儿,但是无所谓了,他们不缺这一身衣裳,也不缺浆洗衣裳的人,更不缺伺候他们梳洗的人。

  蒹葭殿

  蒹葭殿主殿气氛却是一片冷凝。

  “罗太医,真的没办法了吗?本宫每天早晨都还能感觉到皇儿在动。”向淑澜不死心地问道,她这话最近已经问了无数遍了,但是得到的答案是一次比一次糟糕。

  她肚子里的龙子已经六个多月快七个月了啊,人家说七活八不活,只要到了七月份,她拼死也要将他生下来。

  罗太医跪在地上,以头呛地,“怒老臣无能为力。”

  良久,才听到向淑澜用不辨喜怒的声音说道,“你先出去吧。”

  “喏!”罗太医出去时,里衣都湿了。

  “我命苦的女儿啊。”罗太医一出去,向老夫人抱着向淑澜一顿痛哭。

  向淑澜惨白着一张脸,手慢慢的抚摸着肚子,似乎还能感觉到肚子里的胎动。

  向老夫人哭了一顿,向淑澜没哭。等向老夫人停歇之后,向淑澜让侍女拿来热巾子和白水鸡蛋,让她滚了滚红肿的眼袋以及洗了把脸,再重新上妆。

  “娘,你一会出宫时,别露哀色,大过年的,喜庆一点。”向淑澜轻声交待。

  向老夫人不明所以,他们向家要失去属于他们的皇子了,她如何笑得出来。但她看女儿一脸郑重,只能答应下来。

  向老夫人走后,向淑澜对着空空荡荡的房间说了一句,“安排下去吧。”

  等头顶上传来一声砖瓦响动,她便知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

  她这一胎怀得凶险,若无德鑫茶楼被捉奸一事,她或许就能平安地诞下龙嗣。但没有如果,那次之后,后来她又被沈繁花本人或者她的事气了几次,保不住其实也在她的意料之中,只是先前她自己心存侥幸而已。

  事到如今,她只能思索着如何利用这事,让她利益最大化了。

  可惜皇帝出征在外,沈繁花又鬼一样精明,不然,随便逮着一个,她这波都不亏了。

  不过没关系,她逃不掉的。

  南陵

  沈繁花心心念念的信,其实已经到了景熙帝手中。

  信中诉说着她对他的思念,用词很大胆,感情很热烈,和时下女子的含蓄完全不同。

  景熙帝躺在榻上,看得眉目含笑。

  特别是信的末尾,还写了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以思念。

  景熙帝忍不住笑了,一笑就牵扯到了伤口。对这句诗,他后来挥墨点评道:诗才不错,就是意境有点不对。

  一旁的魏大志连忙喊道,“慢点慢点,皇上,军医说了您不能让伤口裂开啊。”

  “抱歉,朕有点忍不住。”

  “什么事这么好笑?”魏大志有点好奇,沈主子究竟写了啥,让皇上忍俊不禁?

  景熙帝想了想,将信中末尾那句诗告诉了他。如同一个人得了一件宝贝,让他一直锦衣夜行,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闻言,魏大志往外头瞅了一眼,除夕夜,年三十,外面乌漆墨黑的,何来的明月?沈主子尽说瞎话,而且京城哪有海哦?哪里生得出明月来?

  后来,沈繁花收到回信,看到了景熙帝关于她盗用的那句诗的点评,以及魏大志的吐槽,她先是一懵,然后才想到,她写这诗时,正巧是十五,月圆之夜,临湖赏月,感怀而就。可信到了他手里时,正巧就是除夕了,一想到那个情景,她满头黑线。

  她哼哼,又铺开信纸写信,末尾又强赋诗一句,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知赵叔叔何时让侄女体验一下此意境?

  简单明了,疯狂暗示。

  景熙帝收到时,浅笑不已,她这是和月亮杠上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此刻,景熙帝将信妥善地收起,问起了魏大志正事,“恭郡王府府邸修建好了吗?”

  魏大志先是一愣,紧接着便明白过来了,他家皇上主子一句话就将原本打算封给大皇子的亲王爵降成了郡王爵位。

  大皇子的亲王府邸于两前年选址,一年多前动工,预计还有半年就能峻工了。现在从亲王的规格降为郡王的规格,想必也难不倒工部那边的人。

  魏大志回实回禀。

  景熙帝点了点头,“来人,研墨,拟旨!”

  他接着写了两封圣旨,一封是正式册封大皇子为恭郡王的旨意,另一封则是贬谪几位大臣的圣旨。

  魏大志就在一旁听着,要他说大皇子也是该,皇上亲征的当口闹什么幺蛾子哦。他这一闹,害得南征军一项重要的部署差点被发现,这还是大周大败南昭的关键。为避免功亏一篑,他家皇上挺身而出,引开那支南昭偏军,然后为救一少将,肩膀被箭矢划过,入肉几分,幸亏没伤着骨头。

  事情调查清楚之后,也就皇上还念着父子之情,搁一些心狠的皇帝身上,儿子又算得了什么,直接一杯毒酒鸩杀了事。

  至于第二道,魏大志也觉得这些人活该!圣驾才离京一段时间,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

  景熙帝提笔,想了想,又往里添了一个名字。

  他很清楚,这事大皇子他未必是幕后黑手,但也绝对不无辜。

  如今大儿子放过了,他身边那些怂恿他的大臣们却不能放过。他以为他两年前态度那么明确,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了。他们既然那么迫切地想要从龙之功,想必对屁股底下的位子以及对他这皇帝也是不满的。既然不满意,那就不要在他打下来的大周当官了。

  景熙帝一会添一个,一会添一个。

  伺候在一旁的中书舍人骇得低下头,他不敢想,这次会有多少人遭殃。

  两封圣旨被景熙帝用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送回京中,四位大臣不敢怠慢,完完全全照做,一点折扣都不打地执行了。

  大皇子的近臣们完全没想到,景熙帝还远在千里,屠刀已经霍霍砍向了他们这些朝中大臣。不过从事败那一刻起,某些大臣心里就知道要糟了,但还是忍不住心存侥幸。可惜,景熙帝的旨意快得让他们来不及安排退路。

第五十一章 和离第二十九天。

  此次没出正月呢, 被贬了那么多官员,动静那么大,沈繁花感觉不对劲。

  但圣旨上, 贬谪的理由五花八门, 不尽相同,便说明了都不是真正的缘由, 加上大皇子在这么敏感的时候被正式册封为恭郡王,很容易便推测出是大皇子触怒了圣颜。

  景熙帝给她的回信里没提, 不知道是只报喜不报忧还是事不大所以没说。不过不告诉她没关系, 有一个人一定知道。

  高通被堵, 看着拦人的外甥女都无奈了, “大皇子对皇上出手了。”

  沈繁花:???

  听说她三舅转述的前因后果,沈繁花骂了一句, 畜生!

  “放心吧,皇上受伤并不严重。”高通安慰她。

  希望如此吧,毕竟她也不能直奔战场。

  临走时, 她大舅妈拉着她问她过两天要不要一起到三清观打醮。

  三清观是高府点长明灯的道观,每年正月十五之前, 她大舅妈必会到三清观祭拜一番, 添些香油钱, 祈祷一年阖家平安。

  原主也是每年都去, 她替沈家长辈们在三清观里点了长明灯。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