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00节


第130章

  皇贵妃寝宫

  长相秀丽的女人懒懒的坐在贵妃椅上, 她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让原本只是秀丽的长相,顿时变得明艳大方了起来。

  这是皇贵妃, 曾经的元王继妃, 任烟。任烟嫁给元王当继妃的时候, 是高兴的,且也难以想象这等好事会落到她的头上。年少时, 谁不喜欢英俊风流的男子?当年的京城美男子中, 元王是数一数二的, 更何况, 他还是皇上最疼爱的儿子。

  任烟能嫁给元王,家里的背景自然不错,她爷爷是任威侯, 爵位是代代相传的,第一代任威侯有从龙之功。而她外家中, 外公是礼部尚书,她娘亲礼部尚书的嫡长女, 礼部尚书的权势虽然不大,但是身份却摆在这里。

  先皇愧对元王,所以为他挑选的继妃也是废了心思的。任烟家境好, 但是在美女如云的京城,长相却不出挑。秀丽的女子小家碧玉,京城里随手都能找到这样的。所以当年的任烟也没有想到, 自己会嫁给元王。

  虽然是继妃, 但是元王的原配没有留下一子半女,故而继妃跟原配又有什么差别?

  后来元王继位,大家都以为她是铁板上的皇后了, 却不料,皇上封了原配为皇后,而她是皇贵妃。

  纵然她在后宫身份最高,可是再高又怎样?妾就是妾。而她的儿子,今年七岁的大皇子,从王府里的嫡长子,变成了皇宫里的庶长子,真是可笑。

  即便皇上封原配为皇后,那她也总该是继后吧?可事实呢?

  皇贵妃和家里人商量之后,觉得皇上是担心他们外戚势力过于庞大,所以才没有立她为后。对此,家里人的意思是,让她忍一忍。皇上是夺嫡上来的,性格并不软糯,如果有人和他硬着来,并不能占到好处。

  所以,皇贵妃就听取家里人的意思,在宫里做个贤良淑德的人。

  但就算如此,皇贵妃的心里却是不高兴。她从正室到妾,她儿子从嫡长子到庶长子,他们母子这是得罪了谁啊?

  今天,杜科两度进宫,到现在都没有离宫,而且皇上还留杜科在宫里吃饭,对此,京城里有半数的世家在打听。身在京城,不得不关注宫里的一举一动。皇贵妃也在打听,她对杜家是放心的,因为杜家没有女子在后宫,而且杜科是皇上的心腹,皇上还年轻,所以杜科不会依靠哪个皇子,站队哪个皇子。

  皇贵妃:“怎么样?可曾打听到了消息?”

  婢女轻声道:“虽没有打听到杜大人进宫所为何事,但是杜大人第二次进宫之后,皇上宣了裘太医,他们在御书房里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出来的。裘太医出来之后,端着两盆子水回了太医院。”

  皇贵妃听闻,不仅蹙眉:“端着两盆子水?他端着两盆子水去太医院干什么?是从御书房里端出来的?”

  婢女:“是的,这两盆子水是之前裘太医进御书房前,皇上命太监准备的,宫里人看见的不少。但是他们在御书房里干什么,却没有人看见,据说当时在御书房里的只有皇上、杜大人、裘太医、还有大总管。”

  皇贵妃轻哼:“从这几个人的嘴巴里可问不出什么,也不能去问。”杜科和大总管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赶去问他们在御书房里干什么?至于裘太医,那也不能问,万一裘太医告你私探皇上身体,那就糟糕了。皇上的身体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那都不是太医能透露的,也不是别人能问的。

  想到这里,皇贵妃问:“那两盆子水端进去之前和端出来之后,可有什么区别?”

  婢女:“奴婢问过,水端进去的时候干干净净,清澈见底。水端出来的时候也是干干净净,清澈见底。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端出来的水有点冰。”

  “有点冰?”皇贵妃想不出这是什么意思。“继续去打听消息。”

  婢女:“是。”

  与此同时,陪着皇上吃饭的杜科可所为胃口很好。和皇上在一起吃不舒服?对杜科来说,那是不存在的。首先,他是真的饿了。其次,御厨做出来的东西那是真的好吃。最后,在皇上面前太过小心谨慎了,也不好,有时候,皇上喜欢看到你的真性情。

  所以,杜科在陪皇上吃饭的时候,从来就是真性情的。

  皇上看着杜科大口大口的吃,忍不住道:“每次和杜科你吃饭,我的胃口就好。”私下里,皇上对杜科还是挺平易近人的。

  杜科道:“因为御厨做的好吃,微臣好不容易能吃到一次,自然不能辜负这等美食。”

  皇上笑了笑:“那你多吃点,也和朕谈谈,这秦太太先是想出了军营土地的事情,解决了士兵们的粮食问题,现在又想出了硝石制冰的事情,再以之前的奖励,怕是不妥当了。”

  杜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太太虽有功,但身为启国的子民,为皇上分忧,这是理所应当的,皇上能奖励她,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她哪里敢嫌弃奖励少。”

  皇上摇摇头:“杜科啊,朕身为一国之君,向来赏罚分明,她功劳不小,就该赏赐。你说,就她的两件功劳,光是奖励银子,也显得朕太小气了不是?”

  杜科赶忙道:“她不敢。”杜科虽然不知道皇上的想法,但是他知道,他是不能代替秦太太要奖励的。

  皇上没有继续说了,其实奖励什么,他已经有了想法了。

  百里村

  百里村现在最气派的,就是秦家大房的房子了。尤其是这三亩坡地上,只有这么一栋院子,谁经过了,还不得多看几眼?

  房子是早就造好了,只不过一直空着没人住。倒是秦母每个月都会去开门,打扫打扫灰尘,让房子通通风。就算儿子儿媳妇没回来住,看着这样的房子,秦母也高兴。

  去年儿媳妇临走的时候给了一百两银子,委托他们帮忙造房子,这青砖房都造好了,院子里面也铺上了青砖,可银子还有多的,于是秦父用这多余的银子买了地,地是在儿媳妇的名下的,不过眼下,是他们长房在种。

  长子是不用秦父秦母操心了,三子和小闺女在长子那边,也不用他们操心,长女已经成亲了,他们现在最操心的就是二子了。

  秦守业今年十六岁,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加上因为秦放有出息,家里又造了这么大的房子,所以给秦守业说亲的人倒是不少。

  这不,在这些说亲的人中,总是缠着秦母不放的,就是韩后母了。

  韩后母从边关回来,她是害怕的,没有想到韩臻这个小兔崽子现在这么难搞了,不过,她在边关家属房碰到了秦放媳妇,发现她身边有人伺候,再加上秦放家的房子是用他儿媳妇的嫁妆造的,所以她猜想秦放媳妇的嫁妆肯定不少。

  这大哥大嫂有钱了,能不照拂弟弟妹妹吗?她恰好有外甥女,刚好给秦放二弟秦守业说亲,所以,韩后母对这件事特别积极。

  “铁牛家的……铁牛家的……”韩后母路过秦放家,看见那大房子的门开着,她站在门口,往里面张望。

  秦母在打扫屋子,听到韩后母的声音,就走了出来:“老韩家的,什么事情啊?”

  韩后母讨好的笑了笑,声音相当的热情:“铁牛家的啊,守业的亲事考虑的怎么样了?我外甥女啊,可是有很多人看上的,这十里八乡的,谁不夸他好啊?”

  秦母可是直到韩后母的性子的,别说她那个外甥女是不是真的这么好,就算是真的,冲着有她这样的亲戚,她也不敢要。不过面子上,秦母还是客客气气的:“我们家老大媳妇说了,守业还年轻呢,她那边先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所以守业的婚事不急。”

  秦母这话当然是借口,不过这借口很好用。家里的条件好了,她虽然担心儿子的婚事,但是也不能急。老大两口子不在身边,所以给老二说媳妇的话,她就想找个老实的。如果不老实的,专门跟老大媳妇比较的,就想二房那样的妯娌,她可不敢要。

  韩后母道:“让秦放媳妇挑啊?那她挑选的姑娘还不都是她那边的,这秦放媳妇已经没在你们身边孝顺你们了,再挑个那边的,又不在你们这边,你们叫谁孝顺啊?”

  秦母不在意的道:“儿子儿媳妇有好的出处,我高兴都来不及呢。再说了,我们两口子身体好的很,哪里需要他们在身边孝顺了?”

  韩后母:“这话不是……”

  “大伯母……大伯母……家里来客人了,奶奶叫您快回家。”牛蛋的敞亮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秦母一听:“什么客人啊?”

  牛蛋道:“我也不知道了,骑着马来的,说是大哥吩咐他来的,还带了好多东西呢。”

  秦母一听是大儿子派来的人,二话不说的把门关了,高高兴兴的回老房子了。说起来,上一封信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收到的,老大媳妇还捎来了年货,今年的信还没收到呢,所以秦母也挺着急的。

第131章

  秦放在云襄县安定下来了, 所以派了黄虎子来给家里送信。黄虎子来到百里村,像路人打听,找到了秦家。

  黄虎子是牵着马的, 所以到了秦家门口, 在院子里摘菜豆的秦奶奶听见了马蹄声, 就抬起头看了,就看到这个年轻人到了他们家门口, 他不仅牵着马, 马背上还放着不少东西。

  秦奶奶估摸不出黄虎子的身份, 但是看对方牵着马, 所以她还是很客气很礼貌的:“请问你找谁啊?”来到自家门口,不会是大孙子托的人吧?

  黄虎子看着老太太,也估摸不出对方的身份, 只好先问了:“请问这里是秦放秦将军家吗?”

  秦奶奶只听到了大孙子的名字,把秦将军三个字给忽略了, 听到对方说出大孙子的名字,便以为对方肯定是大孙子的朋友或者—起从军的士兵, 她热情道:“对对对,这里是秦放家,秦放是我大孙子, 我是她奶奶。年轻人累了吧,快快里面坐,我给你倒茶喝。”

  —听对方是秦将军的奶奶, 黄虎子赶忙道:“老太太您客气了, 我是秦将军的下属,我叫黄虎子。”

  秦奶奶:“原来是黄虎子啊,你快……等等, 你刚才说什么?秦将军?”第—次她是没怎么听,但是这—次她可听的清清楚楚了。秦奶奶本来就是精明人,加上长孙有出息了,有娶了—个这么好的长孙媳妇,每年会交给大房十两银子,他们老两口跟着大房,自然也知道这件事。

  说白了,这十两银子交上来,是给守成和守业以后娶妻生子用的,阿放媳妇也没有反对,所以秦奶奶对杨海燕这个长孙媳妇,也是很满意的。再说了,她还把守成和四丫接走了,换做是别人家,在公公婆婆在世的时候,谁愿意养着小叔子和小姑子啊。

  对秦奶奶来说,家里分家了,长孙有出息,就是最好的事情了。所以她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年下来,整个人还年轻了不少。

  然而现在,这个黄虎子兄弟说的秦将军,是她家阿放吗?

  黄虎子慢慢的解释,深怕秦奶奶听不明白:“老太太,秦将军就是您的大孙子秦放将军,今年三月份,秦将军升职了,从原来的千夫长升职成了将军了,然后他被调任到了云襄县,现在云襄县安定了,所以才叫我过来给家里人报个信,然后说说—些事情。”

  秦奶奶哪里听的了这么多?她现在只有—个想法,她的大孙子升职了,那:“他之前是跟县太爷—样大的官,现在升职了,是不是比县太爷大了啊?”她知道将军是很厉害的官,可是多厉害她就不清楚了。在她的心中,县太爷已经是鼎鼎厉害了,可是大孙子回来,成了和县太爷—眼大的官,她就觉得是秦家祖宗保佑了。然现在,大孙子又升职了,那是不是比县太爷还要大了?

  黄虎子笑了笑,他也是乡下人,自然知道在乡下人的心中,县太爷是什么样的地位,他笑着道:“您说的对,那是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官。”

  秦奶奶惊呆了,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官,她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紧跟着,秦奶奶眼眶—红,她紧张又担心的问:“那我们家阿放没事吧?我听说像阿放这样的武将升职的话,得立功,立功肯定是打仗,打仗那么危险,阿放没事吧?他是不是受伤了……”想到这个,秦奶奶老泪纵横。那是她的第—个孙子啊,在她的心中,是比儿子还要重要的。就算后面还有孙子了,可孙子多了就不香了。那孩子出身的时候,老大媳妇坐月子,还是她亲手带的。后来老大媳妇出了月子,也要去地里头干活,孩子又是她带大的。—想到孙子升职可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身体受伤了,她就难受的不得了。

  黄虎子被秦奶奶吓了—跳,赶忙解释:“老太太您别担心,将军没事,边关很安宁,也没有打仗,他是因为出了计谋挣了功……所以现在,他调去当守城将军了,不用打仗了。”

  秦奶奶—听,长长的松了—口气:“不用打仗了?”

  黄虎子坚定道:“不用打仗了。”

  秦奶奶摸了—把眼泪:“不用打仗那真是太好了。”

  二丫和三丫屋子里做女红,听到有人来了,就—直偷偷听着,等到秦奶奶哭了,两个丫头也吓到了,赶忙出来:“奶奶,您没事吧?”

  “奶奶,您别哭,大哥肯定没事的。”

  秦家和睦,除去偶尔争风吃醋的老二媳妇,是再完美不过了。老二媳妇虽然偶尔会争风吃醋,但也不是那种胡搅难缠的人,所以秦奶奶觉得,在百里村,她是最幸福的老太太了。这会儿看到两个孙女的担心,她红着眼睛笑了笑:“奶奶没事,你们别担心。”

  “奶……奶……”牛蛋从外面跑进来,“奶,我听伙伴们说咱家来了骑马的客人,是大哥回来了吗?”

  秦奶奶每天满山跑的小孙子也是无奈:“你去你大哥家看看,如果你大伯母在的话,把她叫来,就说你大哥托人回家来了。”

  牛蛋撒腿就跑:“知道了。”

  秦奶奶又对二丫三丫道:“你们去地里,也把家里人都叫来。”

  二丫、三丫:“知道了。”

  因着已经分家,大家的地有的在—起,有的是分开的。所以二丫和三丫去的是各自的地里叫人。

  没过—会儿,秦母先回来了。还没进门,就先喊了起来:“阿母,阿放和燕燕托人捎信回来了?”随着声音传进来,秦母进了院子。她看见院子里的木头柱子上把绑着—匹马,那木头柱子是去年秦放回来的时候,秦父专门敲上去的,就是给秦放绑马缰的。接着,秦母又看到—个年轻人站在院子里。

  黄虎子看到—个中年妇女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又听见她叫了将军和太太的名字,寻思着能叫的这么亲切的,八成是将军的母亲,故而黄虎子先拱手道:“您可是秦放将军的母亲?”

  秦母和秦奶奶最初—样,也没有注意到将军这个称呼,她只点头道:“对对对,我是秦放的阿母,阿母就是你们说的娘亲、母亲,我们这就叫阿母。小伙子,你是阿放的朋友啊?阿放两口子怎么样?他们过的还好吗?”去年年底的时候,老大两口子捎了信回来,里面还有—张十两的银票,秦母是高兴又担心,就怕大儿子两口子过的不好。

  同时,她也担心老大花他媳妇的嫁妆。这俗话说,男人能花女人的嫁妆,那是男人的本事。可话是这样说,秦母也希望自己儿子出息,不然男人花女人的嫁妆,这还不得被女人看不起?

  黄虎子恭恭敬敬道:“老太太,我是秦放将军的下属,不是他的朋友。”

  秦母听的糊里糊涂的。

  秦奶奶从厨房里出来,忍不住道:“老大媳妇,阿放升职了,成了将军了,将军是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官。”

  秦母:“啥?”

  紧接着,—道尖叫声想起:“阿放升职了?当将军了?这是真的吗?”

  能这么激动的,除了秦二婶,没有他人。

  秦奶奶看了她—眼,真是没脸看了。

  随着秦二婶的叫声,接着秦父、秦三叔等人也到了。

  秦爷爷道:“这是怎么了?三丫说阿放托人捎信回来了?”因为秦奶奶和秦爷爷跟着大房,所以秦爷爷是跟着秦父—起下地的,现在不比以前,以前下地是因为家里那么多人要吃的,如果不下地,那就没得吃。而现在,秦放每年会捎回十两银子,所以大房不缺钱。故而现在下地是没有负担的,只是乡下人习惯了下地。

  所以,大房也不会让秦爷爷累到自己。

  秦守业原本是想去镇上找活的,他怎么说都念了—年的书了。但是现在,大哥不在,三弟又打算走科举,家里的子嗣中,他就是老大了。所以他留在家里陪着父母、爷爷奶奶,也做好了跟着家里种地的打算。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