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68节


  当然有,默默无闻地干了四年,苦吃了,难受了,最后的成绩却不属于他们,不属于秦沈线。

  而那个时候,谢雁也还是这样和他说。

  等到这个年轻的后辈离开这个世界后,当看见华国将秦沈线正式更正为华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时,老秦眼眶红了。

  原来,不是安慰啊。

  挂断老秦的电话,她看向窗外的风景。

  这是一趟去华国西部的列车,它并不算快,而且,即便是到了终点站,距离她的目的地也还很远。

  这一次,她要去的是华国最高的地方,

  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

  那里别说高速铁路了,连铁路都没有。

  而和她一样的无数个铁路工人,工程师,设计师,还有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朝着那个地方义无反顾地去了。

  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成功。

  正如华国的高速铁路,进入沉浸期一样。

  周廊问过她,要不要回实验室,继续高速动车的研发工作。

  谢雁却说,“我想去看看,也想去试试。”

  “你不是想看见高速动车的发展吗?”

  “想啊,但我相信,华国除了我以外,还有很多为之努力的人,我曾经说,想看见高铁普及,是想看见东部更加发达,西部走出贫困。”

  年轻的女孩这样回答,“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高速轮轨也好,磁轨也好,普通轮轨也罢。”

  “我想做一根华夏大地上的铁轨,和詹天佑先生一样。”

  正如她以前,想做一座桥。

  桥上的每个脚印,铁轨上的每辆列车。

  她都会记得。

第96章 与风同行17

  秦沈线没有成为华国的第一高速,甚至连中华之星的破记录时速都一致压了好几个月,到年底才公开。

  高速轮轨似乎被人遗忘了,这条线上跑的列车,最快也才一百多公里,在外人眼里,秦沈线和广深线没有什么区别,而沿海城市广城和深城的发展,也注定它们能获得比北边的山海关更大的关注。

  高速轮轨没有打赢这一仗,磁悬浮也没有。

  争到最后,谁也没想到,竟然还是已经将京沪线拖延了十年的缓建派赢了。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过去了,一代人的记忆里,为了京沪高铁而奔走努力,甚至在他们的计划当中,在千禧年来之前,华国的京沪这两座超级城市之间,就应该已经有了高速铁路。

  铁道部内部情况复杂,在加上科技部和其他专家的参与,这场十几年的争论,让京沪线的正式考虑,被放在了二十一世纪。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年,却依然没有动静,京沪高速线就像一张大饼,从八十年代画到九十年代,再到现在,依然每个准信。

  对于磁悬浮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到了二十一世纪,磁悬浮技术将会有比现在还要大的发展,零二年的沪城磁悬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虽然这条路线不长,但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修建磁悬浮上用线,而这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在最初的风光之后,迎接沪城磁悬浮的却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他们的确现在有了自己的磁悬浮公司,也有国家的支持,有最前沿的科技,还有华国无数的科研人员为其努力,锦城交大的实验室,更是没有停过。

  但核心技术却是掌握在合作的德方磁浮公司手里。

  原本专家组在几次会议之后形成的观点,关于磁悬浮是想要修建一条连接首都机场和津城机场的专线,这样,无论是从客流量还是使用价值上,这条商用线都会发挥最好作用。

  但现在,磁悬浮专线是修建在沪城。

  在沪城,人民出行有各种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也好,公共交通工具也好,或者自己开车出行——无论是哪一条,都比磁悬浮要便宜,有用。

  尽快磁悬浮很快,但高昂的票价,还有鸡肋的运输定位,都让它成了一条无法盈利,甚至是无法适应普通城市人们出行需求的路线。

  而磁悬浮每年昂贵的维护费用却不容小觑。

  每一年,它亏损的数额以亿计算。

  高铁的票价比它便宜,造价也比它便宜,即便是不能跑高速列车,也可以跑普通列车,尽管这样,国外的高速铁路依然是以亏损状态在运营,更别说磁悬浮。

  修建一条高速路,不能盈利,反而巨亏,这显然不能算是证明了自己的优势 。

  高速轮轨没有了消息,磁悬浮没有核心技术,技术被卡在德方,无论是价格还是之后的维护等工作,主动权都控制住德方手里,修建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修成之后还要每年靠烧钱运营。

  ——京沪线的高速计划,就是在这样两败俱伤的情况下,一再延迟着。

  谢雁去高原之前,和郑晴、苏筝打过电话。

  郑晴倒是挺高兴的,她参与研究的信息系统有很大突破,而且可以应用在沪城的各个方面,“倒是磁悬浮线,就算是沪城,也养不起啊。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尴尬。”

  苏筝倒是没那么着急,“即便是没有磁悬浮线,沪城也依然在高速发展,所以经济账算不到磁悬浮头上,自然是巨亏,但这不代表磁悬浮就是错误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成一件事。

  高速轮轨三个都差,磁悬浮就差一个天时地利。

  “倒是严教授的实验室,还在继续研究更高速的磁悬浮技术,争取早日把核心技术突破。”

  现在上面的态度模棱两可,中华之星的事故可能是个诱因,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做技术引进,就像是之前的动车核心一样,都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技术引进合作,才拿到手,继而开始研发。

  这比起自己从无到有地攻克技术难关,要容易的多。

  当然,也会付出别的代价。

  “你去那边注意身体。”

  苏筝最后说,“系医生现在是你的私人医生,他会跟着你去吗?”

  谢雁:“形影不离。”

  系统:我太敬业了。

  听见这个回答,他放心了些,“那边的环境很恶劣,如果受不了,就和我说。”

  “说了你能怎么样?”

  “我去接你回来,”

  电话那头的苏筝顿了顿,说,“或者我去陪着你。”

  谢雁笑了声,“不用了,有医生在,我的身体挺好的,最近也一直在按时治疗,等我在实验室这边没事了,再去沪城看你们——如果有机会的话。”

  谢雁刚回三院,还没把人认全,就又被送出去采集实验数据了。

  她也能感觉得到,部里院里人事变动得都很快,原本关系就比较复杂,这次既是去收集数据,也是去帮手的。

  实验涉及中科院和铁科院,重点在于高原冻土方面的研究。

  高原反应,实验室的好几个人呆不了,一去就发烧,呕吐,症状很严重,那边的环境也很恶劣,因此苏筝才会第一次这样问她,如果不是苏筝拦着,郑晴已经过来抢人了。

  “一个女孩子,天天往偏远地方派,这是不是故意整我们家桃儿啊?”

  谢雁知道她是好意,“在工作岗位上不分男女,而且这个工程也很重要,比如在首都做资料,在办公室打杂,我更喜欢去外面跑工地。”

  有一点谢雁没说错,这的确是个罕见的大工程。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对于华国来说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有四项世纪大工程,是全国都关注的。

  第一项是南水北调,华国的地域辽阔,一年同一个时间里,有些地方洪涝成灾,有些地方却干旱数月,各地的气候环境完全不同。

  南水北调,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用于应对华国年年发生的水灾和洪灾,将南方的水,调去北方,一个工程,解决两地的问题。

  第二个和是第三个,都是平衡华国西边和东边的资源,分别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华国不止南北有气候和地域差异,东西方也有,西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大片空白的土地可以进行农业、工业和电能的发展,而东边则是密集的城市和人口。

  如此发范围的能源运送工程,是史无前例的。

  最后一项,就是谢雁要去的实验室所参与的工程。

  高原冻土实验,就是为了这一项工程服务。

  青藏铁路。

  后三项,都是为了一件事——西部大开发!

  京沪高速路虽然陷入了停滞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华国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在停滞。

  正是因为这个庞大的国家,一直在努力地发展和往前走,一直在各个基建行业飞速进步着,所以才缺钱(不是)。

  京沪线不修高速铁路,是姚松等人不知道高速铁路的好处吗?

  不,作为铁道部的老工程师,他们比外行更了解铁路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有多大,但修建一条这么长的高速铁路线,将会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即便是建成了,运营的成本,维护的成本,即便是票价也收不回来,京沪线不是没有铁路,现有的铁路运输能力,他们认为还可以在支撑一段时间。

  青藏高原,曾经也是工程禁区。

  这里,是华国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从宇宙回看这颗湛蓝的生命星球,世界的屋脊,就是华国的这片高原。

  它面积辽阔,还有部分其他的国家领土,而对于华国来说,这片在它的西部的高原世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地方。

  华国的长江从这里出发,从雪山山间流淌而出,孕育了一个灿烂的文明,哺育着人类,这里自然,干净,美丽,也充满了无数的危险。

  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缺少氧气,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这里地形险恶,有着大量的高原冻土,而冻土,对于施工队来说,就是一个噩梦。

  这里有野生动物出没,还有部分心怀不轨的敌对势力……

  可以说,要在世界最高的地方修建一条铁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华国建立之初,和平解放西藏后,这里没有铁路,连公路都没有,运输队进藏,是用生命把物资送进来的,一条路上,年轻的战士们拉着看这个物资的骆驼,一步步走在这片环境极其恶劣的土地上。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再也没有走到目的地,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彻底留在了高原上。

  为了不再有人牺牲在这里,带队的将军带着十名战士以及上千名的工人,在这片工程禁区上修建了第一条进藏公路。

  这条路,也是谢雁下车的地方。

  从火车站出来,再找一辆当地的车,把她送到进藏公路的尽头,司机看着远处的高山,问她,“小姑娘,你一个人进去太危险了,要不然我给你介绍个导游吧。”

  再往前,没有公里,只有天堑,还有苍白连绵起伏的雪山。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