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楚三姑娘苟命日常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24节


  肠头小肠猪肝心肺, 还有酸辣口的鸡杂,尽管没大鱼大肉,一人就一碗面就着一碟小咸菜。

  楚沂这边就要了碗一两的面,宽宽的面条鲜浓的面汤, 也是好喝得不得了。

  周围人面前都有个大碗, 一双筷子吃得极其尽兴。

  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虽不及酒楼雅致, 可更热闹,难怪总有人说人多吃得香。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吃完身上热,这家的油辣子好吃, 楚沂往面里放了好几勺, 吃到一半,鼻尖就出了好多汗。

  这月下旬已经入了夏, 几人在树荫下, 再过些日子,出门都懒得出, 哪里会吃面这么热的东西。

  吃完面,楚沂额头出了一层汗,她用帕子擦了擦,夏蝉还得留在这儿跟老板讨教怎么和面揉面。

  做好一碗面并不容易,大热天的,她却干得热火朝天。一路到启安,她已经学了不少新鲜吃食了,知道云州启安的炒菜怎么做。

  前些日子大厨房的几个师傅还酸言酸语,如今竟也跟着讨好她,带着过来几个小师傅,甚至愿意给她当学徒。

  夏蝉想,她日后没准就是王府大厨房的管事。

  一想到这些夏蝉学得就更认真了。

  从巷子出去,走了不远又见一家面馆,人依旧多。楚沂点了一碗面,又添了一份猪肝的浇头。面汤带着点红油,吃完之后自有迟砚付钱。

  这会儿时辰已经不早了,天没刚刚那么热,两人就躲在树荫下拉着手回客栈了。

  路上萧秉承又买了一份糖糕,先用竹签给楚沂了一块,然后自己又尝了尝。

  味道有些甜,尝一口还好,如果是吃多了肯定腻人。

  萧秉承道:“糖有些多,吃不下就算了。”

  楚沂也觉得有点腻,大抵街头小贩都觉得越甜越好,而他们吃过的好东西多,那些点心总想着别那么甜才好吃。

  再过几日就到六月了,六七月份是最热的时候,楚沂跟萧秉承商量着道:“等再热,咱们就白日从客栈歇着,入夜了再赶路,这样还凉快一点。也别到处逛了,这一州那么大,还有许多县城,快些赶路吧。”

  萧秉承点了点头,“也好。”

  楚沂这些日子也吃了不少好吃食,见到了不少美景,往南是西云,不过到宛城只挨着西云的边,不用特意去转转。

  宛城离得近,日后还有的是机会过,就别在宛城留太久了,早点到永城,早点安顿下来。

  立太子的旨意已经下来了,估计过不了多久新皇就继位。

  楚沂想想还觉得有些不真实,曾几何时,她还想过萧秉承会走到那个位置上。只不过当皇帝何其难,那么多阴私算计,离京也好。

  恐怕在崇盛帝看来,萧秉承是个不受控制且压不住的人,至少对誉王来说是有威胁的。把他打发远远的,不仅是对誉王好,其中应该也有几分愧疚。

  做臣子的忠心就是,早点到永城,新皇即位,只萧秉承一人回去就是,她大可留在永城。

  两人走在阴凉处,头上传来几声蝉鸣。楚沂摇了摇手中的团扇,这天真是热得让人发火。

  还是冬日好。

  萧秉承看楚沂一直扇扇子擦汗,“一会儿把客栈换一个,换成在河边的,这天气干燥容易起火,我再让迟砚去要些冰,好凉快些。”

  楚沂点了点头,二人慢慢悠悠往回走,从太阳西垂走到太阳落山,天都黑了。

  入夜之后,还凉快了些,不过还是有打更人,提着灯笼,在街上一遍一遍地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

  夏日干燥,应当小心防范,今夜皇宫内的云安殿,夜里起了火。

  盛京已好几日未下过雨了,火势凶猛,从小火苗飞快地变成了熊熊烈火,空气中都弥漫着烟熏火燎的气味。

  云安殿离宫门近,附近的太监宫女都去救火了。

  太监跑着大喊,“走水了!走水了!”

  宫里存水的大铜翁里水哪够,太监们都提着水桶去御花园的湖里,这边提水救火,只不过水少火大,今夜还起了风,看着宫殿的柱子都烧得通红,根本救不回来了。

  烟雾弥漫,夜色之中,城外都能看见皇宫一角火光通天。

  有太监到养心殿崇盛帝禀报:“皇上,云安殿走水了。”

  崇盛帝还没闻见烟味儿,就忍不住咳了两声,“还不去救火,跟朕禀报有什么用?可知道是怎么走的水?”

  李宝顺看了太监一眼,“皇上问你话呢。”

  小太监低着头道:“回皇上,这个还不清楚,里面的人还没出来,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云安殿住着的是个年轻妃子,崇盛帝如今年事已高,去后宫的次数少。骤然一说,已经忘了里面住着的是哪个美人,他按了按眉心,“让太医过去候着吧。”

  彼时离刚着火已经过去了一刻钟多,李宝顺应了声是,二人出去,可刚出养心殿不久,李宝顺忽然闻见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声音。

  远处传来马蹄声和铁甲交错碰撞的声音。

  李宝顺屏息凝气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他没听错,可皇宫这儿怎么会有这种声音?

  禁卫军呢?

  火光映衬在李宝顺的眼睛里,失火大约会就近调禁卫军过去,而云安殿离宫门极近。

  李宝顺暗道不好,赶紧折回去,“皇上皇上,奴才可是耳背了,怎么听到外面有马蹄声厮杀声。”

  崇盛帝这些日子的头发脑花,闻言仔细听了听,这声音越来越大,就是往这个方向来的。

  他立刻想到了云安殿的大火,宫女太监都去救火,禁卫军估计也去了,宫门疏于管束,这是有人闯进来了。

  李宝顺心悬着,万万不敢说有人造反,只道:“皇上,这外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奴才恐怕大火烧到这边,还请皇上去别的宫殿避避。”

  进宫门口踏上白玉阶,再走不久,就是太极殿,过了太极殿,有两座宫殿留着准备宫宴,然后就是处理政事的养心殿。

  踏马而来,如今都过去了两刻钟,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崇盛帝咳了两声,这咳声根本止不住,一连咳了数声,把脸都涨得通红。

  崇盛帝道:“先去别的宫殿,让人传信给宫外,请秦大人和赵太傅过来。侍卫都在什么的,赶紧去前面拦着。”

  崇盛帝的头脑还算清醒,只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李宝顺走在前头,推开门,他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杆长枪就指在他眉头,离他不过一寸远,再往前一伸,他的脑袋就得被扎出一个窟窿。

  他张张嘴,腿抖如筛糠,跌到了地上,喊着,“庆王殿下!”

  庆王一身银甲,他道:“父皇年迈,身子不好,你这大总管是怎么当的?还不赶紧扶父皇坐下。”

  他脸上带着些血迹,不知道这是谁的血,竟不小心溅到他脸上,让原本憨实敦厚的面容透出了几分狠厉。

  崇盛帝坐回了椅子上,他指着庆王道:“逆子,你带兵进宫门,意图谋反,罔顾人伦,当就地正法,咳咳!”

  崇盛帝连咳了好几声,眼睛都红了,指着庆王的手不住抖了抖。

  庆王无奈一笑,“儿臣走到今日都是父皇逼的,父皇怎么还一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

  崇盛帝咳得更厉害了,“你……你这个逆子!”

  庆王眼神冰冷,他道:“父皇一直觉得儿臣敦厚,少了分算计,不宜登大统。如今看今日,儿臣可合了您的心意。”

  崇盛帝抓着面前的镇纸,“你只是占了个长子的名头,论聪明才智,并不适合继位。今日你退兵出去,朕可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庆王反问:“论聪明才智,父皇为何不立十三弟为太子,为何非要逐他去永城,离开盛京。八弟在刑部那么久,可哪里比得过十三弟了。到底是为越朝考虑还是父皇你自己的私心,只有你自己清楚。”

  李宝顺脸色惨白,门外密密麻麻全是人,他看了眼崇盛帝,又看了眼庆王,想要通风报信都难。

  庆王自嘲一笑,他和萧秉承井水不犯河水,若真的立萧秉承为太子,他或许真的可以尽心辅佐,但誉王呢?他凭什么?

  崇盛帝被质问住,一时也答不上来。

  庆王道:“为了萧家千秋万代的基业,立太子的旨意,还请再考虑考虑。您立八弟有自己的私心,可是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别的方面,儿臣自认为胜过八弟,况且,你也不想这皇位只传一代就绝了。儿臣的嫡子再不成器,至少有一个孩子。”

  崇盛帝一听此话,骂了一声歹毒,“那可是你亲弟弟,你怎么这么狠心?”

  庆王心道,狠心,那是还不知道誉王已经绝了嗣,这就狠心了?

  “儿臣曾经也把他当弟弟,可他却从未把我当过兄长。”

  他持着剑走到崇盛帝面前,从前在养心殿也有过父子相和的时光,空白圣旨在哪儿,玉玺在哪儿他也都知道。

  “父皇尽快拟旨吧。”

  崇盛帝脸色涨红,眼睛瞪得老大,手里被塞了一支笔。

  庆王在一旁道:“就写誉王德不配位,不配为太子。您年纪大了,也该好好享清福。”

  崇盛帝脸红,唇色却白,他想自己的孙子命丧这等人之手,哪里愿意再把皇位传给他。

  捂着胸口咳了几声,如今没孩子可之后还会有,但这江山断断不能传到一个逼宫人的手中。

  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庆王却不是。

  崇盛帝自己有什么万一,也是太子继位。

  崇盛帝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喷到了空白圣旨上,然后顺着椅子缓缓滑倒了下去。

  昏迷之前,最后还骂着,你这逆子。

  庆王看着崇盛帝这个样子,拳头捏紧,然后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鼻息微弱,可还有气。

  李宝顺瘫倒在一旁,是大气都不敢出。庆王吩咐随侍去请太医,然后对李宝顺道:“还愣着做什么,赶紧拟旨。等父皇醒了,再请他盖玉玺。”

第一百一十章 晋江文学城独发

  过了有半个时辰, 外面有庆王带的护卫禀告,说云安殿的火已经停了,只不过不是熄灭的, 而是宫殿烧毁,再无可烧的。

  而陈美人也已经不在了。

  里面的宫女太监全命丧火海, 无一活口。

  庆王闭上眼, 成大事,怎么可能没无辜之人枉死。

  半晌,庆王睁开眼,问道:“宫门现在如何?”

  “已经守住了, 没人往这边来。”

  崇盛帝倚靠在椅子上, 这椅子宽敞,方便如今他靠躺着,都快半个时辰了,庆王问林太医, “太医, 父皇何时能醒。”

  他自然可以自己把玉玺盖上,可崇盛帝好好活着, 他盖圣旨算怎么回事,若崇盛帝死了,这圣旨更有异议。

  崇盛帝到底何时能醒, 难不成就要这么一直干等着。

  林太医战战兢兢, 又给施了两针,可崇盛帝还是没有反应,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 “微臣也说不好,皇上这是气血两亏, 加上久病不愈,这才一直昏迷不醒。微臣试过施针,都怪臣医术不精……”

  说到最后,林太医才敢抬头小心瞟一眼庆王的脸色,“……王爷不妨再等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