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2节


  有进无出形容她最合适不过。

  小到两分,大到一块,整整齐齐地被扎成一小捆,拿出来让姜向南都小小吃了一惊。

  “这是我爷给我的防身钱。”

  穷家富路。姜成军在出门前,家里长辈们凑出十块钱带身上,零零散散也是一大把。

  跟两人相比较,姜向南倒是最少的一个。

  姜成军十元,姜向北十二元,姜向南只有四块。

  “这样吧!我们每人先出六块当本钱,要是不够咱再想办法。”

  姜向北从两人手里拿过钱,只拿了四块回兜里,显然是打算帮哥哥出两块钱。

  “我明天就帮你写作业。”

  感动之下,姜向南承诺道。

  第二天一大早,等爸妈还没起来,兄妹三人就已经摸黑出了门。

  按照姜向南从刘长胜那打听来的位置,几人一路问着找到了所谓的“黑市”

  王家桥。

  其实就是条片卖农家菜的胡同,放眼望过去一水儿全是扁担箩筐排成条,赶早买新鲜菜的人不少。

  几人站在胡同口面面相觑。

  “这要怎么找鱼店?”

  农户给菜上浇水保湿,自行车碾过流下来的水,然后带得整条街都是稀泥。

  先不说稀泥能没过脚背,这人来人往的,几人要上哪找穿黑围裙的接头人。

  “咱们分头找。”

  胡同里四通八达,每个路口都好像有人转过去。

  姜向北选了三条路最宽的,让三人分开往不同方向找。

  最中间那条路最宽,往里走的人最多,姜向北觉着这条路能遇到鱼店的可能性最小。

  好歹是黑市买卖,总不能选择如此明目张胆的地方吧。

  想着,姜向北随意往边上一户开着大门的院子瞧去,目光中黑色一闪而过。

  停下步子往后退了几步。

  果然就见一个年轻小伙儿坐在门廊下翘着二郎腿吊儿郎当地抽着烟。

  许是无聊至极,他仰头小心翼翼地吐出烟圈,嘴高高嘟起,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

  就在这时,有人走到他面前说:“大黑河。”

  那人背着背篓,还能看到盖着破布的背篓边露出条银色鱼尾巴。

  就是这了……

  围裙青年放下脚,站起来掀开破布,冲他挑起大拇指朝后一指:“后院第三间。”

  背篓男人走进去,青年继续坐下吐烟圈。

  姜向北折返回胡同口,在那等了十来分钟,姜向南和姜成军纷纷摇了摇头。

  “我找到了!”

  最热闹一条胡同,最显眼的出现在那。

  姜向北几人到门口时,年青人还在专注地吐着烟圈,噘着嘴不时弹一下脸颊。

  他们硬是等到青年成功了一次,这才开口。

  “大黑河。”

  冷不丁的,吓得年青人被一口烟呛得狂咳不止。

  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中,青年眼泪汪汪地抹了好几把脸,还是没看清楚面前站着的三人其实就是半大孩子。

  反正三人空手而来又不是卖鱼的,所以随便往后一指。

  “后院第二间。”

  三人默不作声就走。

  青年人扯起衣摆擦眼泪,又连喝几口水,才终于喘平了气。

  再往后看,哪还看得到姜向北三人的身影。

  院子很小,只有两间正房,到处都堆满了杂物,只留下个堪堪能让一人通过的路。

  青年所说的后院,其实就是正房背后,用木板子搭建起来的几间棚子。

  第一间是灶房,第二间用木板子遮挡住大半,只开了扇小门,而门外此时正站着个人在那等待。

  明显的鱼腥味飘来……

  “四斤半,一块一毛二分,算你一块一。”

  姜向南看了眼姜向北,两人默契地排到男人背后。

  “哥你看那里。”

  很快,姜向北就注意到刚才进来的背篓男人正从第三间棚子出来。

  男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抚平掌心皱巴巴的钞票,随即小心把钱塞到衣服内兜里。

  “那边。”姜向北说。

  细碎的轰鸣声从第三间屋里传出,姜向北刚探头进去,里面忙着记录的人脑袋都没抬就下意识问。

  “有多少鱼?”

  姜向南清了清嗓子,走进屋里。

  “同志你好,我想打听一下,在你这儿卖鱼多少钱一斤?”

  “死鱼一毛三,活鱼一毛八。”

  一个个占据半间棚子的水泥鱼池,边上还有个打氧机突突响着。

  活鱼在鱼池里游动,死鱼就摆在鱼池边。

  “随时都能送鱼来吗?”姜向南又问。

  “最好早上,下午天热,死鱼的话臭得太快,臭了我们这就不收了。”

  男人这才注意到来问的竟然是几个半大孩子,于是补充了几句:“一条鱼也收,叔叔这儿保证够秤。”

  显然来卖鱼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男人很有耐心地回答几人。

  “多少你们这都收?”

  “就是五百斤我们这也收,只要你们送来。”

  男人当然不会相信半大孩子能搞来几百斤鱼,他这经常有学生钓点鱼来换零花。

  他哪想过姜向北他们根本没打算自己钓鱼。

  几人得到想要的咨询,满意归家。

  回到家,司文兰和姜半才刚洗漱完在吃早饭。

  见三人行色匆匆地回到家又二话没说地进屋,司文兰摇头轻笑:“看来干劲儿十足啊!”

  “只要是正当事就成。”姜爱国说。

  大家都乐意几个孩子瞎折腾,只要不搞歪门邪道,他们都不会多问。

  姜向北拿出纸笔,又把三人的十八块本钱放到桌上。

  “我们带上钱,明天一早就去苏家塘。”

  姜向北干劲儿十足埋头就想干,姜向南细心许多,指出了好几样眼下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苏家塘怎么去?

  要用什么东西装鱼回来。

  “如果苏家塘很远需要坐车,那车费是不是要花不少,还有咱们得买背篓……”

  姜向北:“……”

  姜爱国吃完早饭,又坐到院里的李子树下打磨家具。

  姜向北眼前立刻一亮,扒拉姜向南:“咱们去求爷,爷会做背篓。”

  姜爱国会做的可不止背篓,在孙子孙女抱着胳膊连连撒娇下,起身就要去砍胡同后边的竹子。

  洛川遍地竹子,三水胡同后边的小山坡上就有大片竹林。

  “你妈说得对,政府都不管的事不能叫投机倒把。”

  说服了自己,又得知孩子们干得是正经事儿,姜爱国不仅答应做箩筐,还给三人借到了辆三轮车。

  姜成军和姜向南下午就在胡同里学习骑车,姜向北给爷爷打下手劈竹子。

  老手艺人的竹篾手艺,可以将箩筐编得密不透水,直接就解决了运输途中鱼脱水的问题。

  姜向北发现,姜家又出个深藏不露的长辈。

  ***

  苏家塘。

  积极性让三人早上五点就骑上车,穿破还微微有些凉的雾气,唱着歌出发了。

  苏家塘距三水胡同二十来里路。

  姜成军和姜向南轮流骑车,车子都快蹬出火星子,堪堪四十分钟就骑到了苏家塘。

  都不用三人找路,路牌口已经有人背着竹篓往里走。

  他们就推车跟在那些人身后,在好一阵泥路颠簸后,出现了个旧物回收站。

  偷偷养鱼的不是什么村民,而是回收站的站长。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