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我,恶女,只想造反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0节


  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慌忙接过那文书细看。

  都官从事掌监察举劾百官之责,陈皎代理其职查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郑县令这才意识到,对方是有备而来。

  他一时腿软,犹如烂泥跌坐到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陈皎居高临下笑了笑,朝边上的胡宴做了个手势,“拖下去监管起来。”

  胡宴立马上前,像拎小鸡仔似的把他提走。

  整个衙门很快就被官兵们掌控,接下来是吴应中的主场,就从关押在大牢里的犯人开始清查。

  那些犯人有些是杀人犯,有些则是轻罪者,因着能给衙门带来进账,故而被关押压榨。

  现在吴应中挨个审案,该放的放,该关的继续关。

  这些人受狱卒勒索,纷纷吐露他们在牢里分三六九等情形,指认狱卒罪名。

  一半人被刑满释放,还有一半人继续关押。

  当然,狱卒也填充了好几个进来。

  之前砸了不少钱银坐牢的秦小郎君可算熬到出狱的日子,秦家人前来接他回家,激动不已。

  那秦小郎君也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因家里头砸钱坐牢,日子过得还行,不曾吃苦头。

  徐昭把他撵走,警告道:“你小子日后少吃些马尿犯浑,这回遇到我们算你走运,若不然,你秦家的家当只怕都得填进去。”

  秦小郎君忙道:“军爷说得是,草民以后再也不敢了。”

  徐昭:“回去了好生孝敬你爹娘,一根独苗,莫要再让父母操心。”

  秦家父母连忙说感谢,欢欢喜喜把独子领了回去。

  城里的百姓听到风声无不议论,那秦家领着独子回村后,秦小郎君同村里人说起牢里的情形,听得众人乍舌。

  他口若悬河道:“可多亏九娘子替我们伸冤,我出来前已经有十多位刑满释放了,若不然,还不知得关到几时呢。”

  邻里好奇问:“当真没花钱银就出来了?”

  秦父庆幸道:“这回一厘都没花,那军爷还特地叮嘱长新,叫他以后孝敬父母,勿要再惹是生非。”

  众人听得稀奇,全都围拢七嘴八舌议论衙门里的情形。

  与此同时,衙门里的陈皎则耐心翻阅荀主簿呈上来的账册。

  马春在一旁伺候,趁着她休息的间隙,无比自豪道:“小娘子当真了不得,竟然能代理做官了。”

  陈皎端起茶盏,失笑道:“我这哪里算是官?”

  马春:“怎么不算了,把县令都监禁起来清查,贼威风!”

  陈皎抿茶不语,马春忽地问道:“奴婢就是好奇,家主竟然会放权给一个女郎,这可是前所未见。”

  陈皎愣了愣,眯起眼看着她憨厚的脸,冷不丁问了一句:“你知道年猪吗?”

  马春:“???”

  陈皎给她打比喻,说道:“有些猪崽得养到过年的时候才宰,但有些猪要养许久才能宰,马春你知道其中的原由吗?”

  马春应道:“是因为肥得慢?”

  陈皎点头,随即露出似笑非笑。

  她当然不会跟她说,养猪是淮安王的政治手段,而老百姓则是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只要没有伤到根基,割了总会再长出来。

  这些“猪”若要增膘,势必得吃“韭菜”,只要不激起民变,淮安王通常是睁只眼闭只眼,任由这群猪自主发挥。

  一旦猪长肥了,收割的镰刀就会毫不犹豫割到肥猪们的脖子上,血与肉统统进淮安王的腰包,而下面的“韭菜”们无不感恩戴德,贪官总算被屠。

  他们以为日子可以过得轻松些了,可是下一头猪又来了。

  老百姓永远都悟不透其中的道理,为什么他们辛苦努力了一辈子,弯下的腰永远都直不起来。

  而陈皎,想要借助淮安王收割肥猪的镰刀,进行反向收割。

  那个便宜爹教会她什么叫黑吃黑,而她,则会让他领教什么叫以下犯上。

  字面上的那种。

  以下,犯上。

第26章 陈九娘刨坟

  仅仅两三日,吴应中就把牢里的烂账清理干净了。

  接下来他又开始翻阅近年来已经结案的记录,但凡有疑点的,皆扒出来重审。

  去年时疫州府里下放得有钱银补贴,陈皎从账册里发现可疑之处,也一并丢给他复查。

  不仅如此,百姓听闻父母官被查,有不服气的老百姓壮大胆子二次上告。

  一家姓何的夫妻原是在东街那边靠卖豆腐为生,前两年何大郎生了一场重病,为治病把家底掏空了。

  当时他们的闺女何月年仅十四岁,主动去往士绅王家做丫鬟,签的是活契。

  那何月在王家当差半年,每月都有五百钱月例,帮家里头渡过难关。

  起初何家夫妇还能见一见女儿,哪晓得后来怎么都见不着人了。

  王家月例照给,却总找理由搪塞,何大郎不禁生疑,数次交涉无果,便告到了衙门。

  结果王家竟然说何月自己跟外男私奔跑了,他们也不知情形,可把何大郎气得半死。

  好好的一个闺女,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郑县令把事情压了下来,草草结案。何大郎悔不当初,曾私下里偷偷打探,却无女儿踪迹。

  现在得知郑县令被清查,夫妻俩又一次前往衙门,恳请上头主持公道。

  也该他们运气好,恰逢陈皎外出碰见二人求助,便随口问了一嘴。

  夫妻说起闺女的情形,何大郎连连抹泪,陈皎吩咐道:“把二人领到吴主记那儿去。”

  马春应是,当即差人把他们带给吴应中。

  这还是第一个牵连到士绅的案子,鉴于陈皎想搞士绅群体,吴应中对何家的情形特别上心。

  事情是前年发生的,吴应中翻阅档案,确实发现了不少疑点。

  傍晚陈皎回来,吴应中就何家的事一番讨论。

  陈皎看过档案后,觉得何家闺女多半遇难了,说道:“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女郎,凭白无故没有了踪迹,且她平日跟家中关系尚可,断然没有理由私奔。”

  吴应中捋胡子,“明日差人走一趟王家,查问个清楚。”

  陈皎点头,“此案疑点重重,确实值得推敲。”

  二人又说起这些日郑县令手下判的糊涂案,吴应中说他嘴巴硬得很,怎么都撬不开。

  陈皎轻哼一声,“他承不承认已经不重要了,你只需把一笔笔账清算出来。”

  吴应中忽地说道:“只怕县里的士绅和薛家坐不住了。”

  陈皎:“坐不住才好。”顿了顿,“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要谨慎行事。”

  说罢看向他,“让胡宴他们继续蹲守,都给我沉住气,我就不信摸不到大鱼。”

  她怀疑魏县的山匪跟当地的官绅有牵连,当初才来时被进犯,哪有那么巧合的事?

  翌日李士永受了差遣,带着王学华和于二毛去往何家了解王士绅那边的情况。

  夫妻把三人请进院子,备上茶水招待,李士永坐到方凳上,问:“你们家的何小娘子是在王家做什么活计?”

  何大郎答道:“她是内院的粗使丫鬟,上头的管事是一个婆子,姓冯。”

  王学华好奇问:“你俩见不着人,那去问过冯婆子吗?”

  何大郎:“问过好几回,每次她都搪塞,后来回数多了,连见都不愿见了。”

  李士永觉得冯婆子作为何月的管事,肯定是晓得她的去向的,当即又问冯婆子的情况。

  何大郎一一应答。

  三人在这里耽搁了一个多时辰,决定去冯婆子那里打探。

  他们行事的方式可没有衙门差役那般和软,手段极其粗暴。

  当天冯婆子下值得迟,等她回到家天都已经黑了。她的儿子和儿媳妇皆被捆绑起来,听到外头的响动,嘴里发出“呜呜”声。

  冯婆子刚进院子就意识到不对劲,试探喊了两声。

  厢房里的二人连忙回应,冯婆子听到声响,立马进来探情形。

  哪晓得一只大手不知从哪里伸了出来,忽地捂住了她的嘴,用蛮力把她拽进了屋里。

  油灯照亮了昏暗,一家子像鹌鹑似的被扔到了一块儿。

  见到屋里的三个壮汉,冯婆子委实被吓得够呛。

  李士永给王学华使眼色,他出去把大门反锁了。

  冯婆子年近六十,虽生得壮硕,到底害怕丧命,恐慌道:“各位英雄好汉,我们家平头百姓,实在不明白到底哪里得罪了各位,还请各位指条明路。”

  李士永双手抱胸,说道:“指明路也无妨,不过我问过你儿子,他不老实。”

  冯婆子紧张地看向自家儿子,她那报应儿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近来又染上了五石散,糟心得要命。

  以为是报应儿惹来的祸事,冯婆子怒目骂道:“你这混账东西,究竟干了什么混账事,把诸位英雄给招惹了?”

  程刚哭丧摇头,于二毛把他嘴里勒紧的破布取掉,他急忙辩解道:“阿娘,我没有啊!我都不认识他们!”

  冯婆子压根就不信他的鬼话,气恼道:“诸位英雄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我冯氏绝无半点怨言!”

  程刚急了,“阿娘,我真没招惹他们,是你出了岔子!”

  此话一出,冯婆子拔高声音,尖声问:“混账东西,你老娘能出什么岔子?!”

  话语一落,李士永就问:“十里巷何大昌家的闺女何月,可是在你手里当差?”

  听到这话,冯婆子愣了愣,有些反应不过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