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节


  干干停停,王亚宁咬牙坚持下来了,成功种了四垄大白菜,勉强完成任务。

  “回去吃饭了,吃完饭接着干。”

  “妈呀,我的腰啊。”王亚宁一屁股坐在地上,真想直接躺平了。

  “快走吧,回去吃完饭还能歇会。”陈胜男拽起王亚宁说道。

  “胜男姐,你多长时间适应的。”

  “不记得了,哭着,哭着,累着,累着就适应了。”

  “胜男姐不像会哭的人啊!”

  “每晚躲在被窝里哭。”

  呵呵……

  说着话,知青点到了。

  饭还没好,大家三三俩俩的在洗手。

  “怎么样,能挺住不?”点长问着几个新来的知青。

  李丽体力不错,除了开始不会干,后来适应的不错。

  赵卫红搓着手指,眼泪滴答的落下来了,看来累狠了,适应不良。

  几个男知青没什么反应,毕竟这活不累,等秋收的时候就知道了。

  “拿碗吃饭。”杨柳端着一盆大碴粥放到桌上。

  看来地里的小插曲对杨柳没什么影响,小白花的世界真心不懂,就像法海不懂爱一样。

  一人一碗大碴粥,就着咸菜条子,都吃得杠香。在这,什么厌食症都能治愈,吃不下饭,都是没累着,闲的。

  抓紧时间,找个地方靠一会,喘口气,一会还得上工呢。

  重复早上的动作,机械的完成着任务。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

  晚上吃完饭,洗漱完,六人对着头躺在两铺炕上,一时鸦雀无声。

  “累了一天,躺在热乎的炕上,感觉自己还活着。”赵卫红感慨着。

  “你们运气不错了,前几天下了大雨,地都湿透了,种菜不用浇水。要是赶上没下雨,大伙轮流挑水,你再试试。”胜男姐说道。

  “秋收很累吗,都干什么?”赵卫红问。

  “咱们这主要种小麦,苞米,黄豆和少量高粱。小麦七月份已经收完了,九月份以后,陆续的收苞米,黄豆,高粱了。苞米先把棒子掰下来,再把苞米杆子割倒拉回来。黄豆直接贴根割,再拉到场院压场。高粱直接把头割下来,高粱杆子贴根割倒,都得运回场院。”胜男姐给新来的几人科普了一下秋收。

  从这一天的接触来看,胜男姐要强,热心,比较直。杨柳看起来很柔弱,很会利用自身的特点,有点白花属性。而江招娣像个隐形人,基本没听到她说话。

  想着即将到来的秋收和明天依然要弯着的腰,六人陆续睡着了。

  在大家的腰要折了的紧要关头,忙碌十多天的秋菜终于种完了。

  不要觉得诧异,十多天得种多少菜啊。这可是七十年代的东北,漫长冬季,除了白菜,萝卜,土豆,没什么其他蔬菜的,不是后世的大棚菜满天下的时候。

  看着比之前黑了一个度的脸,王亚宁嫉妒了。昨天看见周志强,他依然白的发光,这肤质,绝了。

  不管怎么样,农活告一小段落,明天休息。胜男姐说去公社,去国营饭店改善伙食,再买点日用品。也得往家拍个电报,报个平安了。

  说起报平安,王亚宁又醋了。

  原主不仅个高,学习好,字写得那叫一个好看,自己虽然不懂书法,但是原主书上的字迹不仅笔锋有力,顿笔也流畅。而自己的字迹宛如小学生写的似的,就剩工整一个优点了。这要是写信,分分钟暴露。

  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也有肌肉记忆,但是需要时间练习啊。王亚宁下定决心,一定把原主的字迹练好,以后要当老师的人,怎么能没有一笔漂亮的板书呢。

  考师范大学,当老师,是王亚宁一辈子的执念,深不见底,都穿越了!

第7章 公社一日游

  除了周志强和江招娣,知青点的其余十一人都要去公社。

  江招娣是真隐形,除了上工,知青点,没有第三点,很少说话。而周自强很少回知青点,也去上工,更是少言少语。但是人长得好看,到处都是他的传说,尤其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顶着冻人的目光,也要多看几眼。下饭啊!

  说起下饭,知青点还有一个下饭神器——沪市的张向阳。

  20岁的青葱年纪,一米七多的身高在北方虽然不显,但是也不算矮。主要这也是一个晒不黑的,虽然没有周志强那么白的发光,但是在一群晒得黝黑锃亮的人群里,他那白皮肤也很显眼啊。

  最主要的是人家长得一副奶油小生的面容,有点像后来演电影的唐某人。喜欢看书,还会吹个口琴,每天笑容满面的,直接秒杀周某人那张冷脸。

  大伙喜欢看周知青的俊脸,但是他放的冷气太强,只敢远观不敢近距离接触。

  而张向阳可能属中央空调的,对谁都是笑呵呵的。总是不近不远的和大姑娘小媳妇的相处着,喜欢教人读书,队里的大姑娘尤其喜欢找他学习,顺带投喂他。

  别看张向阳来了两年多了,人家真心没累着,饿着,不说红光满面,但也不缺营养。每天还有闲心作诗,画画呢。

  用后世的话说,这样的男人不适合结婚,太博爱,太没有边界感了。

  又跑题了,看来不管什么时候,俊男美女都容易挑起话题啊。

  今天队里没有牛车去公社,只能腿着去。

  洗漱完,天也蒙蒙亮,不用吃早饭,挎上自己的挎包,出发。

  四十里路,够走两三个小时了。

  王亚宁穿着白色短袖,蓝布裤子,黑色布鞋,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很是青春洋溢。

  放眼望去,十来个人基本都是白色或蓝色短袖,黑色灰色或是蓝色裤子,寸头,麻花辫,说着笑着,一群青春活力的少年人,还没有被繁重的农活压垮。

  一路唱着歌,背着语录,感觉没多长时间就到公社了。

  远远看去,公社也是灰扑扑的,没有什么高楼,最打眼的是一栋二层楼,那是公社办公的地方,知青办公室,革委会,邮局都在那一块。最醒目的是墙上的标语,白底红字写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已经早上八点多了,走了两个多小时,又累又饿,大伙决定先去国营饭店吃点东西。

  离二层楼不远就是国营饭店,公社本来也没多大,就一条主街道,各个国营部门基本都在这条街道上。

  这个时间吃饭的人不多,桌子都空的。

  进入视线范围的是一条标语:“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标语下边是一个窗口,旁边立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今日早餐供应:面条,包子,窝窝头,馒头,豆浆,粥。”

  这个时候没多少选择了,大家按自己的饭量各自点了吃点。

  王亚宁几个女同志都要了包子和粥,男同志要了面条和包子。这时候的大包子真是大包子,一个包子比成人拳头都大,微微发黄的面皮,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味,真正粮食的味道。

  后世的馒头包子看着白白的,很宣软,但是已经没了麦香味,都是酵母粉的味道,没了馒头的实在感。

  从国营饭店出来,众人分开行动,有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有去回收站找书的……

  王亚宁要去拍电报,李丽和赵卫红也要去邮局,就同路了。

  胜男姐和杨柳要去买点生活用品,要去供销社。

  大家约好十一点半在国营饭店集合。

  公社的邮局不大,一个门脸,绿色的门框颜色都变淡了。

  门口停着一辆绿色28大杠,后座两侧帮着绿色的帆布袋子,应该是放邮件的。前杠上还搭一长条的绿色帆布兜子,垂在车杠两侧,应该也是放邮件的。

  王亚宁真没见过送邮件的邮递员,小时候家在农村,邮递员不到自己村子,大了出去上学,邮信基本退出生活了,偶尔寄信,那都是交的笔友。

  邮局里面对着门的是一长条柜台,后面坐着两个工作人员。按着指示牌,王亚宁来到发电报这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志发电报。”

  王亚宁想试试是不是像看过的小说写的那样,这个时代人人都会说语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志,电报内容。”电报员很自然的接过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同志,就发‘已到平安’四字。”

  这时的电报按字收费,一个字三分钱,加上地址和收报人姓名,也得好几毛钱。那时常见的电报内容:“母病速归”,“今晚接站”,据说有一封发给法院的电报,内容为:“刀下留人”。

  对了语录,发了电报,王亚宁心疼的走出邮局大门。

  从前,一毛钱掉在地上可能都没人捡,现在的一毛钱能干很多事呢。

  不行,得抓紧时间练字。在这个只能节流不能开源的时代,一分钱都得掰两半花,下次得寄信了,写他几大篇子也才一张三分钱邮票寄走。

  李丽和赵卫红已经等在门外了。

  “咱们也去供销社看看,我想买个暖壶。”李丽问她俩。

  “走吧,我也买个暖壶。”

  王亚宁没带暖壶,原主妈妈怕路上碰碎了。给她带了工业劵,让她到地方再买。

  三人一起朝供销社走去。

  择林公社的供销社不大,能有三间房大小。中间是门,两边各有一个窗户,都不大。

  走进去,光线有点不足,暗暗的。

  靠着墙围了一圈柜台,原木色的框子,磨的发亮了,颜色也变暗了。下面订的木板,上半部分镶了玻璃。透过玻璃能看见柜台里摆的货品。

  卖针头线脑的挨着卖布的,日用品旁边是食品,两侧最边上的柜台是农具和文具。看这布局,能看出哪个是畅销品柜台啊!

  今天人不是很多,王亚宁三人朝卖日用品的位置走去。

  “同志,暖水瓶一个多少钱?”

  “铁皮的六块五一个,两张工业券。竹编的三块钱一个,一张工业券。”

  真心不便宜啊,这时候的正式工人月工资也就三十多,临时工也就十多块钱。

  想着一张张离自己远去的毛票,王亚宁掏钱的手都抖三抖。但是在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东北,没有暖水壶真不行。

  再见了,我亲爱的小毛子。

  付了六块五毛钱和两张工业券,王亚宁拿到了自己第一件值钱商品。

  李丽也选了一个铁皮暖壶,这姐妹看着就不像差钱的主。

  赵卫红没舍得,选了一个竹编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