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96节


  掐参花,要找天气晴朗的日子,这样掐下来参花之后,留下的茎部断痕很快就会干掉,不至于感染。

  而且掐下来的参花,还得晾晒,赶到阴天晾不干,容易捂长毛了卖不上价钱。

  “都仔细点儿啊,翻一翻叶子底下,别落下参花。

  咱这是做货的棒槌,留参籽的话,棒槌不压秤做货容易抽沟。”

  许世彦现在是技术员了,不用像以前那么出大力,他现在就是看着别人干活。

  所以一边走动着一边吆喝,就怕有人干活秃噜反仗的,看着像是干活挺快,实际上没质量。

  那些出土晚长得矮小的棒槌,就忘了掐参花。

  这种事儿太常见了,以前许世彦在山上看场子的时候,每到参籽成熟,他就去做货的池串去拦参籽。

  所谓的拦,就是捡漏儿。

  拦棒槌,就是别人起参之后,有人拿着四齿子去地里,重新刨一遍地,从地里捡漏下的人参、参须。

  拦栽子,也是一个道理,至于拦参籽,那就是捡别人掐参花漏下来,长成的参籽。

  一丈棒槌可能只有三五朵,架不住一个场子做货的多啊,很可能上万丈呢,积少成多,就能捡不少。

  而且做货的棒槌留籽,个头都大,品质还好,搓洗出来晾干,到时候发开口撒到地里,都能长出好参栽子。

  要不说,这看参门道多呢,会看参的三年下来能挣不少,不会看参的,那真就是混个吃喝啥也不剩。

  至于说什么做货抽沟,那是人参加工行业里的术语了。

  就是人参浆气不足,里面空,蒸熟晒干后不圆润,反倒瘪瘪着,这就叫抽沟。

  抽沟的货,评不上等级还不压秤,自然就卖不上价。

  许世彦是干活仔细那个类型的,有他看着,这些人真没机会糊弄,都仔仔细细的在叶子底下翻找,争取不漏下一朵。

  别看说着好像掐参花容易,实际上挺费事。

  池面子五尺来宽,上头苫着棚,必须俩人面对面,跪在池帮子上,伸手掐参花,一天跪下来,属实也挺累。

  应该说,参地里好多活都得跪着干,掐参花、薅草、松土、掐参籽,不跪着不行。

  要不说这人参值钱呢,磕头下跪三年,再便宜卖了,都对不起这个工夫。

  掐参花不快,俩人一天也就三四十丈。

  二大队今年做货的三千来丈,加上新栽那头还有,差不多三天,才把所有参花都掐完。

  掐下来的参花,就在队部后面的空地,铺上破席子摊平了晾晒。

  这活,女的就能干,只要看着别下雨,适当翻动一下别晒得太狠就行。

  参地掐完参花,大田里头遍草也铲完,这时候地里就没啥要紧的活了,属于挂锄期间,社员都会进山搞副业。

  “媳妇,他们来找我,说是明天上山薅牛毛广。

  家里还有煎饼吧?你明早帮我多叠点儿煎饼。”六号下午,许世彦一进门,就跟苏安瑛说。

  苏安瑛正做饭呢,听见许世彦的话,就好奇的问了句,“牛毛广是啥啊?”

  以前在大营,没听说过这东西。

  “嗯,就是蕨菜一类的东西,浑身细毛,就跟牛毛差不多,所以叫牛毛广。

  等着我薅回来你看看就知道了,咱这后树林的沟塘子里就有,只是数量少。”

  许世彦挠挠头,不知道该怎么跟媳妇形容。

  牛毛广,又叫薇菜,学名桂皮紫萁,属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牛毛广的干制品,在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非常受欢迎,被誉为山珍。

  从七二年开始,国内每年出口量两百到三百万吨。

  能出口创汇,所以好多收购站都收,每年到这个季节,大家伙儿都会结伴进山,去薅牛毛广。

  牛毛广一般长在沟塘子或者涝甸子里头,东岗公社附近没太有,后树林里也极少。

  所以多数都是去八公里、白灰窑、白西大甸子这些地方,离着都挺远。

  现在都是骑自行车,往后有摩托了骑摩托,再不然就是坐别人家的农用三轮,付车费。

  有那厉害的,开半截子或大汽车拉着人,进保护区里面薅牛毛广。

  保护区里头人少,牛毛广分布密,长得还粗,多数出杠菜,品质好价钱高。

  当然,这年月就别想了,离着保护区一百多公里,一般人去不了,也就前川、胜利那些林场的人还行。

第一百三十二章 薅牛毛广

  六月七号早晨四点,许世彦已经吃完饭,带着干粮背上口袋,跟队里几个年轻人一起,骑车往白西大甸子走。

  白西大甸子,在白西岔路口往东走五六公里处,离着白西林场挺近。

  这地方,三十年后,会被开发成长白山机场。

  而眼下,这里还是个很荒凉的大甸子。

  当地人所说的甸子,多数就是指山间闭合性洼地,也就是沼泽地。

  多数位于阔叶林带和针阔叶混交林带的河谷、溪流附近。

  许世彦等人,都把自行车放到大甸子外,找棵粗一点的树,用铁链子拴树上,搁锁头锁住。

  这年月一辆自行车一百多呢,丢了能心疼死。

  再过几年,像白西大甸子这样的地方,就会有专门给看车子的人了,两毛钱。

  锁好了车,众人各自背着口袋,往甸子里走。

  他们背的口袋就是编织袋,把背筐的背带解下来,底下拴住编织袋的两个角,上头扎紧袋口,这样比背筐轻,还方便。

  大甸子里林木稀疏,主要是小灌木和草丛,尤其是塔头草分布极广。

  众人都穿着水靴子,走的时候尽量踩着塔头草或是树根,否则一个不小心就陷水里去了。

  牛毛广,就分布在这样的甸子里。

  一墩墩一簇簇,嫩芽二十公分左右,叶片尚未展开,都缩成团,像小娃的脑袋,毛茸茸的。

  进了甸子,众人四下分散开来,各自低头薅牛毛广。

  许世彦手里一把小刀,在牛毛广根部离地两公分左右,一刀割过去,一墩牛毛广到手。

  先装到手提筐里,等着装满了再往背后的口袋放。

  白西大甸子今年没被晚霜光顾,牛毛广长的挺好,众人也顾不上说话聊天了,都抓紧时间薅牛毛广。

  沼泽地里蚊子更多,还有小刨锛儿,成群成群的往人跟前儿飞,一个不小心就被咬一口,起个大包。

  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多数人只能叼着烟,试图用烟气熏走蚊虫。

  也有的人,把媳妇的纱巾拿来了,直接把头包住。

  那纱巾非常薄,透明的,包在头上倒是不遮挡视线,但时间长了,也会觉得不舒服。

  没办法啊,为了不挨咬,只能这样。

  许世彦还是老办法,掰块老牛肝点燃了绑在头顶上,好歹管点用。

  一上午很快过去,中午找个干爽的地方坐下休息,吃口饭,下午继续。

  等到下午三点来钟,许世彦吆喝了众人,开始往回转悠,出了甸子找到自行车,然后往外走。

  刚推着车子走了没几步,就瞧见前头有一群什么东西很快一闪而过。

  “卧槽,是鹿,一群鹿啊。”有人大声喊道。

  “那么激动干啥?咱也没有枪。”

  许世彦也看见那群鹿了,估计是来甸子周围啃苔藓地衣的。

  鹿奔跑速度极快,他们连枪都没有,就不用想那些了,白激动而已。

  听见许世彦这么说,旁边俩小伙子都一脸不甘,“早知道能遇上鹿,真应该带着枪进山。”

  许世彦瞅了说话的人一眼,这小伙子叫黄胜利,跟许世彦家就隔着一条道,在道南。

  “你家有枪啊?”许世彦随口问道。

  “有啊,我爷是东岗有命的老猎手了,我爸也会打猎,我家有杆撅把子。”

  黄胜利满不在乎的随口说道。“对了,许哥,听说你也会打猎是吧?等着冬天咱一起啊。”

  许世彦摇头,“没枪,打不了。”

  如今不是在大房子了,能用队里的枪和狗,这没枪没狗的,咋打猎?

  “那有啥难的?跟咱于书记说一声,从队里借呗。”黄胜利笑呵呵的摇头。

  “咱书记那么欣赏你,借把枪还有啥了不起?再不行,还能跟周庆国借呢。

  他是治安助理兼民兵连长,枪支弹药啥的也归他管,你们两家关系好,借支枪也不难。”

  其实东岗这边,年轻人里能打猎的也不多了,很多人都在工业、林场上班。

  黄胜利受爷爷影响,挺喜欢打猎的,可惜没几个人能跟他一起,黄胜利他爹不许他独自进山。

  许世彦摇头,“不行,借队里的枪自己用,不好。”

  吃一堑长一智,许世彦现在可不想招惹事端,如今他好不容易在东岗站稳脚跟,老老实实种参种地就挺好。

  就算是想打猎,也得找机会自己买一把枪,再养几条狗,绝对不给旁人攻讦他的机会。

  “不借的话,买也行,就是太贵了,上百呢。”黄胜利不甘心,继续嘟囔。

  许世彦心头一动,扭头看黄胜利,“咋地?你有门路买枪?”

  “有啊,这还有啥难的?咱东岗以前老多炮手了。

  也就现在,好多人都去上班,不爱进山打猎。

  我知道几家,都有枪,你等我回去帮你问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