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76节


  这还不如不收呢!

  有人心算了下,头茬的每亩收益只有三十几元。

  「要不还是不收了吧?或者直接还田?」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常年不刈割,紫花苜蓿会失去营养价值。但刈割吧,就是在赔本赚吆喝。

  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的郭阳站起了身,双手拍掌,笑着说道。

  「不能因噎废食,沿海地区的销售渠道要打开,草粉和颗粒加工也得做,即使亏本也要做。」

  「另外,大夥想想,有没有降低物流成本的办法?」

  等苜禾1号上市了,其主要市场还是要销往沿海或者出口。

  但西北太偏僻,不管到哪里都是一两千公里,基础设施又差,很多农产品都面临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苜禾的苜蓿想要产业化发展,首先就得解决运输成本的问题。

  会议室再次沉寂,连呼吸声都小了下来。

  西北这地方,物流成本降得下来吗?

  良久,才有个吞吞吐吐的声音,「可以考虑加压打捆的密度。」

  闻声寻去,是刚才提供营养成份含量数据的那年轻人,戴着眼镜,一股书生气。

  那年轻人明显紧张了。

  郭阳微笑着,「说说你的想法。」

  胡杰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砰砰砰的跳个不停,拘谨的说道。

  「我们的草捆密度只有120kg/m,但进口的乾草捆密度为450kg/m以上,货柜容量可以达到25吨。」

  「从美利坚运到我国沿海的成本只有10美元/吨!」

  「所以,只要我们能在二次加压打捆技术上作出突破,运输容量增加,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有人提出疑虑,「国内可没草产品二次加工的手段啊!」

  「那是老美的技术,我们能行吗?」

  「当然能行!」郭阳掷地有声的说道,也记住了这个年轻人得模样。

  随后两天。

  郭阳消耗了自然能量,提升了几台牧草打捆机,使草捆密度大幅提升。

  同时,也改造出了草捆二次加压机,经过二次加压的乾草捆,密度瞬间提升到了500kg/m。

  足足提升了4倍!

  也意味着运输的成本从500元/吨下降到了125元/吨!

第91章 疆省来人

  紫花苜蓿夏天的生长周期在28天左右。

  通常来说,在6~10月期间,可以刈割四茬,以头茬的产量最高。

  盐硷地里,头茬苜蓿亩产才80公斤,全年产量也就是0.3吨左右。

  假设都是二级乾草,产地价550元/吨,全年亩产值也只有165元,三级乾草的亩产值更是只有120元。

  比种一季小麦的收益都低得多。

  按苜禾农牧的投入方式,每年每亩投入的成本约200元,早就亏到姥姥家去了。

  但经过二次加压后,销往沿海地区可就不一样了,沿海二级乾草到场价按1200元/吨计算,三级1000元/吨。

  全年亩产值分别是360元和300元。

  算上运费,二级乾草能实现盈利,三级乾草亩均亏损降到了25元。

  如果是不刈割或者还田,每亩纯投入200元,总计就是4000万元,再加上新播种的,亏损会直接突破天际!

  时隔大半年。

  疆省农垦的候怀杰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同行的还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几人。

  草地里一片丰收景象,刈割下来的牧草排成一条条长龙,晾晒着。

  「老侯,去年这里真的是盐硷滩,而不是荒地?」

  候怀杰眉眼一斜,神情别提有多得意。

  「老唐,我还能骗你不成,原来这盐硷滩白晃晃的,寸草不生。」

  老唐,原名唐勇,是兵团农业局畜牧处的负责人,眼里的震惊神色仍未散去。

  「大半年时间就变成这样了?」

  候怀杰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

  「就两月,二十万亩盐硷地刮除积盐层丶土地平整丶深翻晒垡丶覆沙,全部完成。」

  同行的几人目光打量着,虽然有些苜蓿长势不佳,但也算得上是青葱翠绿了。

  「厉害!这效率真不赖!」

  「改良几年后,这又是一片良田啊。」

  「荒滩变绿洲,老侯你蹭着苜禾做了件大好事啊!」

  称赞的声音不绝于耳,候怀杰也与有荣焉,走路的身形都不自觉挺拔了几分。

  人群里,也有从团场来的代表。

  邹庆面部黝黑,一头寸发,中等身材,着白色衬衣,看着候怀杰得意的模样,忍不住泼冷水。

  「企业投资改良盐硷地,就是耗子啃菜,死路一条。」

  「这地拿来种紫花苜蓿,几十年都回不了本!」

  他身旁的人附和道:「确实,苜蓿的效益不行,还是种棉花好,投入高,但效益也高。」

  其馀人也思索着,有人问向唐勇:「老唐,你是管这行的,按苜禾的模式,多少年能回本?」

  唐勇脸色沉了下来,领导派他带队外出考察,就是想博取众长,看能不能保住兵团剩馀的苜蓿种植面积。

  但此前去蒙省等地,苜蓿效益普遍不行,很多农场都在计划改种经济作物。

  已经让此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苜禾的盐硷地改良效果确实不错,但要算经济帐?

  是永远算不过来的!

  然而有些东西是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

  在畜牧业工作了这麽多年,唐勇很清楚牧草在种植结构当中的重要性。

  见唐勇久久没搭话,邹庆又指着地里刈割下来的牧草,一脸的不屑。

  「看这产量,苜禾平均每亩得亏一两百,加上前期改良,每年的种植成本,想回本至少得十年以上了。」

  他的跟班继续附和道:「还有病虫害,兵团就是菟丝子危害太重了,苜蓿产量根本上不来,有时直接绝收。」

  唐勇努力的解释着,「从长远来看,苜蓿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化肥无法比拟的,几年后倒茬,轮作经济作物,产量能大幅提高。」

  邹庆争执道:「唐处长,别的团种棉花一亩地挣大几百元,种苜蓿运气好才挣一两百,谁不眼红啊。」

  唐勇很无奈,群众的事最难处理。

  他忽然想起了领导的感慨。

  急功近利。

  ……

  郭阳亲自给疆省的参观团讲解了一番。

  疆省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禾和苜禾的潜在客户区域。

  听完了苜禾简单粗暴的发展历程,唐勇已经不抱有希望了。

  苜禾全靠强大的资金炼在支撑着,蒙省的农场也在计划改种,他们兵团还有什麽坚持的必要呢?

  「苜禾的项目很有意义,希望伱们能坚持下去。」

  「兵团苜蓿种植历史悠久,苜禾还指望着将来卖种子给你们呢。」

  「唉!苜蓿效益不好,兵团已经没职工愿意种了。」

  郭阳依然面带笑意。

  「明年苜禾会上市新的苜蓿种子,兵团可以考虑引种,同时苜禾也会在疆省成立加工工厂。」

  「牧草加工工厂?」

  「对,主要加工苜蓿乾草,以方草捆丶草粉和草颗粒为主。」

  唐勇眼前一亮,「疆省的苜蓿面积萎缩得厉害,会不会原料不足?」

  「苜禾也会扩张新的草场,外购原料只是作为补充。」

  「还要扩张?」站在边上的邹庆忍不住问道。

  「没错,苜禾明年计划在疆省开展新的盐硷地改良项目。」

  「还是盐硷地?」

  「对,明年7月,苜禾1号预计会有400万斤左右的种子上市。」

  邹庆,唐勇,参观团,甚至包括苜禾的员工,都呆滞住了。

  你这是推广种子,还是搞牧场呢?

  邹庆感到不可思议,这些钱拿来投资种棉花早就赚翻了吧。

  「今年亏几千万,对苜禾一点影响也没有吗?」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