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0节


  林三七好歹是大学生,智商在线,知道这是母亲在隐晦的教导他处世之道。

  “知道阿妈,有些事情咱们心里清楚就行,我不会被人忽悠头脑一发热去干嘛干嘛的。”

  “这才是我的好儿子,走,阿妈带你喝羊肉汤去,可惜四九城没有肠粉和虾饺吃。”

  母子俩找了一个羊肉面馆坐下,金采凤点了两碗面,加了两个烧饼。

  因为加肉,所以一碗面要了4两粮票,外加1角4分钱,一个烧饼是一两粮票,3分钱。

  普通的面则便宜多,一碗青菜面是二两粮票八分钱。

  金采凤付完钱,小心翼翼将票和钱都藏到贴身小袋袋里,钱丢了没事,票丢了就要出人命了。

  不一会儿,面端上来了,公家面馆就是实惠,羊肉都是厚厚的,面汤飘着诱人的油花。

  也许后世讲究面汤好不好是要“清”,但个时代就是讲究“油”,越油越好。

  林三七喝了一口汤,又吃了一口面,眼睛都亮了。

  一个字鲜,两个字好吃,这种纯天然食材,没有科技狠活的羊肉面,那不是几十年后能比的。

  “阿妈,这羊肉面好好吃,这烧饼也好香,我天天吃都吃不腻~~~”

  金采凤一边将自己碗里的羊肉夹给儿子,一边感慨道:

  “哪里能天天早餐吃羊肉面呀,等你以后工作就知道了,学徒工一个月工资才18元,粮票定量也才21斤,就你这半大小子,省着点吃也只能对付半个月。”

  林三七一算,心想坏了,万一自己做实习医生,一天工资都不够吃碗面的?

  于是看向了周围其他食客,心想这批人应该不止18元的工资,21斤的粮票吧?那他们的钱和票都是从哪来的?

  吃完面,金采凤又带着儿子去逛了商场,给林三七买了两套成衣。

  林三七看着商场里头顶那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的收银系统叹为观止,感觉这样购物可比网购爽多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买了两件衬衫两条裤子一件外套,把林家所有人一年的布票都给填进去了。

  从东安市场出来,金采凤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这才说道:

  “仔仔,一会儿你还想去哪儿玩,阿妈带你去。”

  林三七摸了摸口袋里的那张方子,毫不犹豫说道:

  “阿妈,我想去中医院看看老豆大佬他们工作的地方……”

第15章 恢复粮本去买米

  在去宽街中医院之前,金采凤先带儿子去街道把户口给落实了。

  林三七的前身在四九城是有正式户口的,哪怕10年前走丢了,户口在林家人的坚持下一直没有注销。

  但是户口关系到粮食供应,你人都找不到了,街道也不可能按人头给你发粮食定额不是,所以最后折中了一下。

  户口保留,按失踪人口处理,粮票和粮本暂停发放。

  现在林三七人找回来了,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要恢复粮食供应,吃喝拉撒可是人生首要事情。

  林家母子来到景山街道办事处,这是一出低矮的平房,主任办公室也在其中,老百姓要找人直接敲门进去就行,可没有保安刷脸登记身份证等环节。

  街道主任钱大妈看到金采凤也笑呵呵的:“林师母,这是来给小儿子办户口了?”

  金采凤也是满脸客气:

  “是啊钱主任,你也知道现在粮食供应紧张,我家三七要是没粮食,到时可得饿肚皮喽。七仔,快喊钱姨。”

  “钱姨好。”

  钱大妈看着林三七呵呵一笑,打趣道:

  “就凭你父亲林大夫这医术,多少人抢着让他出诊,能饿得着你这个宝贝儿子?放心吧。”

  林三七在旁边听了暗暗吃惊,心想自己老豆赚外快的事情看来是人尽皆知呀?怪不得家里有4000元现金。

  这大黄鱼还能解释是变卖了花都的家产,这么多现金,只能说是这10年里赚的工资+外快。

  就不怕政府请他去喝茶啊?

  钱大妈从林母手里接过户口本,从里面抽出属于林三七的那张人口登记卡片,在“失踪”两个字上面打了一个“作废”的印章。

  然后又在迁入栏下面写了一排字:“从1959年7月1日起恢复粮食供应”,盖上了街道的公章。

  “成,拿着这個户口本去粮站换粮本吧。”

  从街道出来,林三七见左右无人悄悄问道:

  “阿妈,我老豆现在一个月工资有多少?是不是还能赚外快呀?”

  金采凤一边走,一边不以为意地解释道:

  “你老豆因为是特殊人才支援首都,现在又兼着门诊部主任,所以没定技术岗,而是拿行政13级工资,一个月有159元,另外……”

  金采凤压低了声音:

  “另外经常有一些不方便来医院,家里有钱有权的人需要伱老豆出诊,一次出诊一般能拿10块钱,或者给一些粮票肉票油票啥的当诊金,所以你老豆可不差钱。

  可惜你老豆清高,出诊的次数并不多,否则凭你老豆的技术,这外快远远高于工资。

  不过你老豆也说过,钱多也不是好事,被人盯上了,容易给家里招祸,现在可是讲究平均主义,越穷越光荣。”

  林三七完全不能理解这个时代人的思维。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呀。

  没看到后世医院里,那些医生为了多拿回扣狂开药,狂用医疗器械,只要给飞刀费,你在天涯海角也愿意送医上门。

  结果到了这个时代,多看病,多救人,多赚钱反而成了一种罪过?

  林三七知道时代不同,逻辑也不同,哪怕自己不理解,但首先得接受这个事情,并且融入这个时代的思维,否则肯定没好果子吃。

  粮站离街道办并不远,走过两个胡同,就来到了一个小院子。

  朝南有一门店面,店里面人挤人的,这附近几个社区上万人的口粮可都得从这里买,业务当然繁忙了。

  金采凤一瞧,叮嘱道:“里面人太多了,你一个大小伙儿跟着挤不方便,我去办粮证,你就在这儿等着。”

  林三七点点头:“知道啦。”

  林母走后,林三七嫌着无聊,也想瞧瞧大名鼎鼎的粮站是什么样子的,于是站在门口垫着脚往门市里面望。

  发现里面一个个麻袋装满了粮食就堆在那儿。

  店员拿到粮票和钱后,就把一样粮食称重交给老百姓,塑料袋是没有的,每个人要自备袋子,装着就走。

  你也别指望店员有多好的服务态度,当然也没有朱屠夫那个凶神恶煞。

  五六十年代非常吃香的8种职业即八大员,分别是:售货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放映员、炊事员、文工团员。

  这粮店售货员就是其中一个最吃香的岗位。

  几十上百吨粮食放在那儿,薅点羊毛谁看得出来?

  就算思想纯洁两袖清风,粮食来了,你知道哪批米面质量最好,或者什么紧缺的粮食到了内部悄悄先买走了,老百姓谁知道?

  就跟《情满四合院》里面,傻柱是好人,老实人吧?

  可人家不照样将食堂的剩菜剩饭打包带走,这就是薅羊毛。

  他去给私人做酒席,照样会将一些食材给偷偷给贪没了,这就是厨子的便利,也是社会潜规则。

  卖米的个个红光满面,买米的人一个个都是愁眉不展的,完全看不出购物的喜悦。

  林三七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拦住了一个大妈问道:

  “大娘,我看你刚刚一直跟粮站的人在商量什么,请问你买的是什么米呀?”

  “米?大米?哼,现在哪来的大米?”

  这位大妈看林三七是一个帅小伙也就多说了几句,拉开袋子让林三七自己看:

  “你瞧,现在别说大米了,就算是面粉都买不到,咱家吃不够呀,我就在问一斤细粮能换几斤粗粮?上个月一斤细粮还能换五斤粗粮,这个月只能换四斤了,唉。”

  林三七家里好歹是开米店的,多少认识一些粮食,但现在看到这褐色的粉状物有点奇怪:

  “大娘,这是什么粉呀?我怎么没见过?”

  “这个?棒子面呀。”

  “棒子面?”

  林三七一脸狐疑,心想我读书不算少,你骗不了我:

  “棒子面不就是玉米粒磨成的粉吗?那应该是黄色的呀,可是你这个褐色,而且看起来这么粗糙的,不像是棒子面呀。”

  林三七这话一说,引得旁边一群大爷大娘的嘲笑,其中一个老大爷解释道:

  “小伙子,你是南方人吧?怪不得不认得棒子面,这可是好东西啊。”

第16章 前往宽街中医院

  小老头儿继续解释道:

  “按理说棒子面的确是黄色的,那都是上等的玉米粒磨成粉,还要筛掉几遍粗颗粒,再加上一些小麦粉,看起来细腻松软,蒸出来的饼子特别好吃。

  可那样的玉米面就只能算是细粮了,现在吃不到喽。

  你瞧这颜色不对,这是因为这棒子面在加工的时候,是把玉米粒和玉米芯一起磨成粉,就成这样子了,算粗粮。”

  林三七有点惊讶:“玉米芯?那不都是烧火的吗?”

  其实林三七不知道的是,玉米连同芯子一起磨成粉在2023年也有,不过那都是喂猪的,根本不是给人吃的。

  有个中年妇女也笑呵道:

  “玉米芯可不止烧火,还顶饿,你瞧本来一斤玉米粉,现在可以换成四斤棒子面,够家里吃上两天了。这年头有得吃就不错了,谁还指望吃白面馍馍?”

  林三七挠了挠头,心想既然到了这个时代,有些生活常识最好问问清楚:

  “那,什么样的粮食算粗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