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2节


  嘚,老领导点名了!

  方言第一个站起来,跑去报名。

  我真的不是被逼的,我是自愿的!

  有了他起头,越来越多的学员踊跃报名参加,最终,方言被分配到铁甯、王安逸等人一组,把小桌拼成方桌,用床单蒙上。

  整个食堂被布置了朴素大方的会场。

  此时,黑板上写着:

  “1980年文学讲习会开学典礼”。

  “李老,徐老师,这个提法我们可不可以改一改?”铁甯拿着粉笔戳了戳。

  在场帮忙的学员附议,普遍希望能换个称呼,‘文学讲习会’,听着也太不正式了。

  “你们想怎么改?”

  李清泉慈眉善目,询问看法。

  众人议论纷纷,方言清了清嗓子。

  “我觉得,讲习所既然办了4期,现在恢复办学,不如延续下去,就叫‘文学讲习所第五期’,寓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接着环顾四周,“或者叫‘文学讲习所1980年第一期’,从头再来,任重道远。”

  顷刻间,他的提法被所有人讨论。

  “我觉得‘第五期’好。”

  “不,第一期好,一期生比五期生好听。”

  方言听到这里,不禁想到常凯申,得亏这座文学黄埔学校不是他当校长,要不然又说:

  “你是一期滴!”

  最终,师生们一致认可“文学讲习所第五期”,铁甯立刻写在黑板上,龙飞凤舞。

  “还有这些,该写什么?”

  王安逸拿起用在横标和对联的纸,上面写得不外乎就是“热烈欢迎”、“庆祝开学”……

  看上去,毫无新意。

  “小方,你怎么看?”

  李清泉笑眯眯地看着他。

  “咳咳,我是这么觉得的。”

  方言认真道:“对联和横幅除了表达欢迎之意,也可以展现讲习所办学的要意,还有我们学员的志向和心意,当年孙先生在黄埔军校,不就留下了‘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嘛?不如我们也写几幅?”

  “这个主意听上去不错。”

  铁甯、王安逸等人交头接耳,不住点头。

  “伱再说说,写点什么好呢?”

  徐钢和李清泉互看一眼。

  “那我就献丑了,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这样……”

  方言故作深沉地念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话一出,全场一惊。

  “方言同志,这是你写的嘛?”

  铁甯眼前一亮。

  方言摇头:“这是蒲松龄写的。”

  “蒲松龄是谁啊?”

  “蒲松龄你不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

  方言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黑板上的“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眉毛狂跳。

  别看招进来的都是作家,未来会是华夏文坛的中流砥柱,文化水平一定很高,但实际上,现在的知识面不比后世的大学生大多少。

  随手拿上辈子在公司常用的打鸡血的口号,改一改,就能引起满堂喝彩,惊异连连。

  比如,“重铸文学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隐隐约约,自己从学员里脱颖而出,明明年纪是最小,却俨然一副主心骨的样子。

  “重铸文学荣光,好!好!”

  讲习所的领导眼里异彩连连,纷纷叫好。

  “李老,这个小方真不错啊。”

  徐钢赞赏不已,“怪不得您总是提起他。”

  “他啊,总是给我整出点新花样。”

  李清泉嘴角带着一丝宠溺的微笑。

  不一会儿,采购员也从外面回来,花了十几块钱的巨款,买了些花生、豆大的普通粉饼干和茶叶,略显寒碜,但已经很不辞了。

  这年头,一张大团结可以吃一桌好饭。

  眼看会场布置到位,李清泉、徐钢等以前在文学讲习所工作过的老人们,无不激动。

  整整22年!

  文学讲习所终于回来了!都回来了!

第37章 你藏得可真够深的

  4月2日,早上。

  方言等34名学员集聚在会场,探头探脑,看着所里的老师们陆陆续续进来。

  时不时就有人在问,“人来了没有?”

  正当众人交头接耳时,前去迎接的李清泉和徐钢,引着一群人走了进来。

  “领头的就是陈荒煤吧?”

  “曹公、丁铃先生、肖老他们都来了,慢着,慢着,怎么不见艾老?”

  瞧着他们宛如追星族的样子,方言站在茶几的一侧,瞥了眼和他一起当服务员的铁甯。

  “水倒好了吗?”

  “都倒好了,温度正合适。”

  “那我们上吧。”

  方言小心地端起摆满茶杯的脸盆。

  茶话会,没有茶怎么能叫茶话会。

  可是文学讲习所什么都缺,连茶壶都没有,有人干脆提议把茶叶放进暖水瓶。

  方言劝了下来,茶叶本来是低档的,搁在暖水瓶里泡,与其喝这茶,倒不如多喝热水。

  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在搪瓷杯里放上茶叶,先倒入三分之一的热水把茶叶泡开。

  等领导和老师们来了,再往里加热水。

  方言试验了2次,味道凑合,水温正好。

  方案立刻被李清泉采纳,还特意点名让他和铁甯端茶送水,就见陈荒煤、沙汀、冯木等作协领导,以及文坛大佬们,直接入座。

  两人凑了上去,男女搭配,一个拿着脸盆,一个依次把搪瓷杯摆在老同志们面前。

  “这位小同志是铁甯。”

  李清泉趁着他们端茶的空隙,向在座的陈荒煤、丁铃、万佳宝等人介绍,“来自冀北的女作家,非常好的苗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您看人真准!

  方言正胡思乱想,耳边突然听到慈和的老太太声音:“这我认识,曹公,他就是方言。”

  “曹公好,丁铃先生好。”

  方言弯了下腰,面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就是讲习所的创办人兼第一任所长,丁铃。

  身边这位戴眼镜,西装领带,一丝不苟,就是写出《雷雨》等巨作的万佳宝(曹禺)。

  “喔,小方,你好年轻啊。”

  万佳宝上下打量了一番。

  “巴公第一次见到小方,也发出跟曹公同样的感慨。”李清泉颇为欣慰地盯着他看。

  巴老?!

  铁甯心里泛起波澜,余光瞥向方言。

  一圈送茶下来,心中已经是惊涛骇浪。

  这些文坛的前辈们对待方言的态度不一般,眼神里流露出几分欣赏和呵护之色。

  要不是知道他的背景,还以为是文二代!

  “我们该撤了。”

  方言提醒了一声,铁甯才如梦方醒。

  两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当会场安静下来,茶话会正式开始,徐钢站起身主持。

  第一项内容,就是悼念李纪同志。

  也就是他替文学讲习所争取到了恢复办学,也是他任命了徐钢、古剑之等人组成筹备小组,做出的批示是“边筹备,边办班,先办個小说创作短训班”。

  本来今天这么高兴的日子,他理当出席。

  只可惜造化弄人,李纪误喝了儿子外用治关节炎的药酒,心脏病突发而亡,没来得及看到恢复后的讲习所以及招收的34名学员。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