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3节


  晚风吹着长出新叶的树枝,平常觉得凄凉的地坛公园,石铁生却觉得春意盎然。

  不一会儿,石岚和往常一样来接他回家。

  “哥,我们走吧。”

  石岚抓住手推杆。

  “妹妹,这个给你。”

  石铁生笑着把花生递给她。

  “哥,这是什么?”

  看到他的笑脸,石岚一愣,再看到手里的一把花生,更是纳闷,“谁给你的花生啊?”

  “一个刚认识的朋友。”

  石铁生把手放在轮胎上,“今天你别推车了,我自己来,我已经知道我该做什么了。”

  “噢?啊!”

  石岚愣在原地,这是她头一次看到石铁生主动推车回去,而且推得那么起劲那么高兴。

  怎么就突然振奋起来了呢?

  望着手里的花生,她好像有了答案。

  ps:《没有太阳的角落》发表在《小说季刊》,也就是《青年文学》,虽然够不上《人民文学》这类顶刊,但足以登上《燕京文艺》。

第47章 初见茅公

  “你看那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

  方言打了个饱嗝,跟铁甯他们下了趟馆子,这时候的饭店,炒个菜只要两三毛,四分钱一碗白米饭,怀揣2块钱,就是个款爷。

  何况是六個人“抬石头”,也就是这年代的AA制。

  有菜有肉,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不用担心科技与狠活,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服务员。

  毕竟,墙上贴着“禁止无故打骂顾客”。

  在公交车站分别之后,方言踩着夜色,悠哉游哉地回到大杂院,耳边就传来一阵喊声:

  “岩子,岩子!”

  “这边,这边!”

  苏雅偷偷摸摸地站在院子的犄角旮旯。

  “你鬼鬼祟祟地藏在这儿干嘛?”

  方言大为意外。

  “什么鬼鬼祟祟,我光明正大。”

  苏雅把手电筒打开又关闭,“不说这个了,岩子,我的诗发表了!”

  方言挑了挑眉,“是嘛,发表在哪里啊?”

  苏雅把藏在背后的右手伸出来,手上拿着《诗刊》和《诗探索》两本全新的样书,以及一封来自芒克的亲笔信,毕竟《今天》只是民刊,条件有限,没办法给作者们寄样书。

  “哦豁,真不少,那要恭喜你啊。”

  方言笑道。

  “这都要多亏了你,要不是你的话,我写的这些诗根本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发表出去。”

  苏雅满脸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想到当初寄出去的诗被频频的退稿,内心不知道有多么的崩溃,自己的诗歌梦彻底碎裂了,才会心灰意冷,把诗稿全藏起来。

  万万没想到方言一出现,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转机,梦想实现了,信心也恢复了!

  “那现在我是不是该称呼你一句‘苏大诗人’了?”方言调侃道。

  “伱!”

  苏雅左顾右看,才发现自己没带挎包。

  “你在找什么呢?”方言问。

  “我在找我的擀面杖,我说你怎么这么欠啊!”苏雅拿起手电筒,“小心我攮你!”

  方言撇了撇嘴,“我帮你这么大的忙,你不但不请客,竟然还想打我?”

  “我……我当然要请你吃饭!”

  苏雅从口袋里抓了几颗水果硬糖。

  方言哭笑不得道:“你不会想几颗糖就把我打发了吧?”

  “谁说的!”苏雅瞪了眼,“先拿这个给你尝尝,等稿费到了,一定带你下馆子!”

  “成,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了。”

  方言话锋一转,“客也不着急现在就请,再过俩月就要高考了,等高考结束再说吧。”

  “高考,是啊,高考。”

  苏雅脸上的笑容一僵,心里紧张起来。

  方言摆手,“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就算考不好也没关系,就凭你在《诗刊》、《诗探索》发表的诗,如果再努努力,说不定可以从挂面厂,调职去出版社当编辑也说不定。”

  “啊?不会吧?”

  苏雅惊讶不已。

  “怎么不会。”

  方言勾起嘴唇,如今的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人手奇缺,特别是很多文学刊物才刚刚成立。

  比如舒亭,没写诗以前,只是个灯泡厂女工。

  这年头,文学风靡,不仅仅是因为热爱和求知,也是文学跟高考一样,知识改变命运。

  “竟然还可以这样!”

  苏雅发觉诗歌的发表无异于让自己多了一条退路,身上的压力骤减,再想到这一切都得益于方言,一个劲儿地道谢,“谢谢你啊,岩子,要不高考结束以后,我请你搓两顿吧?”

  “拉倒吧,你家又不是地主,况且现在地主家也没余粮,两顿合一顿就行了。”

  方言记得她家刚刚还完外债,手头并不宽裕。

  “不行,你帮我这么大的忙,该请客的就一定要请客!”苏雅语气坚定道。

  两人掰扯了几句,方言拗不过她,也只好作罢,“没事了吧?没事了我先回了,明儿我还有事。”

  “明天你又上哪儿?”

  “去老师家。”

  “你还有老师?”

  “所里给分配的指导老师。”

  (ps:苏雅是线索配角,不是女主)

  …………

  第二天,大清早。

  沈雁氷的宅子位于后圆恩寺胡同13号,离方言的大杂院并不远,都是南锣鼓巷的老胡同,骑着自行车,越过热闹穿行的人潮。

  很快地,就看到了一个四合院。

  “咚,咚,咚。”

  方言带上点心,拿起铁环,敲了敲朱门。

  伴随“咯吱”一声,一个身姿笔挺的中年男人推开了门,上下打量着他,随后笑道:

  “你就是丁阿姨提到的‘方言’吧?”

  “嗯。”

  方言不敢托大,“您是?”

  “可当不起一个‘您’,你也算我爸爸的学生,咱们俩平辈,我叫沈霜,我托个大叫你声方老弟,你就叫我一声沈哥,觉得怎么样?”

  沈霜说话相当豪爽。

  “沈哥哪里话,你尽管叫。”

  方言说也可以叫他的小名,岩子。

  两人寒暄了几句,沈霜就把方言迎了进去,边走,边介绍起自己,本来他在金陵军事院校就职,但考虑到沈雁氷的身体状况,提前办了离休手续,回京和妻子专心照顾老人。

  “先生最近身体怎么样?”

  方言语气里充满关切。

  沈霜叹息道:“还算硬朗,就是前不久生了场大病,现在按照医嘱,需要休息静养。”

  四合院是二进出,方言走进街门,就看到一座影壁,转过影壁,一方小花园映入眼帘,葡萄架、藤萝架和园中的鲜花掩映成趣。

  架下有一个小秋千,边上有个藤椅。

  沈雁氷躺在上面,晒着太阳,当看到沈霜身旁的陌生身影,目光一下子落在方言。

  “来啦?”

  “先生好!”

  方言恭敬地鞠了一躬。

  沈雁氷脸上露出几分笑容,调侃道:“我还以为你会一上来就喊我‘老师’。”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方言尴尬地笑了笑。

  沈霜惊讶地侧目而视,沈雁氷慈眉善目地笑起来,“怪不得老丁这些见过你的人,对你评价很高,看得出来是有些文学功底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