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农家内掌柜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60节


  看到了病愈的希望,所以李根生一下子愣住了,耿媚提醒,他按捺住自己已经多年不曾激动的心情,冷静自持地说道,“抓药吧!”

  “我现在就去。”风降龙激动地说道。

  “风叔,不用老动你老人家了,回头我上山里采药,先吃吃看。”华珺瑶接着站起来道,“我明天把药给您送来。”

  “这去城里医院抓药不是更方便。”风降龙接着道,“干嘛非要进山。”

  “我不放心药效?”华珺瑶非常实在的说道。

  “也是现在医院也刚刚恢复正常,一切都闹哄哄的,还真不能保证药效。”耿媚担心道。

  华珺瑶摇头,“不是这个原因。”接着又道,“是药材不地道。”

  “不地道,这话怎么说的。”耿媚饶有兴致地问道。

  华珺瑶缓缓地说道,“中药材在选用上讲究诸多,从药材产地到采收季节及加工炮制方法,都对药效有直接影响。像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来当柴烧,就是说药材采收本有严格年份、时节,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跟烂木头并无二样。现在中药材市场价格被定死了,价格还低,农民都没什么积极性,自然就影响药效。

  比如,川贝这味药,有松贝、青贝和炉贝,松贝药效最佳,但如果用炉贝,药效会弱一些。

  传统中药材,到成熟季节,都是种植户从地里收完后立即清洗和干燥,做成中药饮片。而现在很多中药材收完后,会用硫磺熏制。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硫磺熏制,避免生虫霉和腐烂,利于种植户保存;二是用硫磺熏制,色泽好看,会卖个好价钱。但危害极大,用硫磺熏制的中药材不仅会降低药效,同时会残留毒素。”

  “我明白了。”李根生了然道,这些事谁也没有深思过,看来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中药被自以为是的人给整的不灵了。加上这些年中医被贬低,典籍被毁,医生被迫害,想恢复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恢复的。

  “好了,这药我来想办法。”华珺瑶起身道。

  耿媚送走了华珺瑶,回来道,“先生,我们可以信任她吗?”

  “就是,就是,您相面相的如何?”{风降龙追问道。

  “和尚,相面,你想先生我进去不成。”李根生瞥了他一眼道。

  “你这个呆子。”耿媚食指戳着他的胸膛道。(未完待续。)

第111章 领导上门

  “这山高皇帝远的怕啥子。”风降龙混不吝道。

  “你这个臭和尚,在家里漏瓢,这出去还能不漏啊!”耿媚指着他道。

  “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少说话不得了。”风降龙忙不迭地点头道,“在说现在不是风向变了吗?”

  “风向变了,但上位之人依然忌惮,我门中人。”李根生冷声警告道。

  “哦!”风降龙缩了缩脖子道,话锋一转道,“先生,这才是真正的否极泰来了。”

  “是啊!让他们失望了,有些人想让我早死,没能如他们的愿,老子要活着,活着熬死他们。”李根生声音依旧平静,带着冷,没有丝毫的起伏。

  有时候活着,就是最大的政治资本。

  

  华珺瑶出了耿媚家的院门,直接将信封扔进了空间内,晚上才知道是一千元。

  李根生经过几天的治疗,是立竿见影。虽不能如正常人一般行走,起码撤了火炕。

  初夏的傍晚,橘红的晚霞、轻柔柔的风、社员们扛着锄头回来,风吹田野飘香……好一幅简单而括静的水墨画。

  李根生坐在摇椅上,身上搭着薄薄的毛毯,悠闲地说道,“丫头,真的不拜我为师。”

  说多了都泪啊!难得有个合眼缘的人,可以继承他的衣钵,没想到……难道是报应,以前多少人捧着厚重礼品来拜师,他都没答应。

  “不想,能者多劳,我的生活还是简单点儿好。”华珺瑶想也不想地拒绝道,手麻溜的擀着皮,包饺子。

  几个吃货凑到一起,嘴馋了,决定包饺子吃。菜园子里割一把韭菜,买些猪肉,就包了起来。

  上工的还没回来,所以现在是她和耿媚两个人先包,男人们那是擎等着吃,指望他们男人们动手不用吃了。

  有了华珺瑶贡献的药材和治疗,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一些。

  “你这丫头真是,多少人想拜我们先生为师的。”风降龙急脾气道。

  “丫头考虑一下,我们先生的学问好着呢?”耿媚也加入了游说队伍了。

  “先生能教我什么?”华珺瑶挑眉轻问道,“当神棍吗?”

  李根生当场瞪眼道,“啊呸呸呸!那些个骗人钱财祸害不浅的神棍!连我们这一脉的脚趾头都别想摸一摸!我们这一脉可是有正经的传承的!哪儿是江湖骗子。”

  耿媚震惊地看着她,风降龙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定力了,“你咋知道了。”

  “就是知道喽!”华珺瑶把手里包好的饺子摆在盖帘子上。

  空间中的道医是包罗万象,学的更全面和系统,毕竟朝代更迭,天灾*,各类典籍损毁了不少。

  她手里的东西说不定比先生的还要全面。

  “丫头,我家先生会的多了……”

  耿媚巴拉巴拉推销的时候,华珺瑶仔细想想,师出无名,还有想拉上大哥一起考大学,大哥多是因为自己的水平只有初中,还是因为传统的观点:父母在不远游。难得碰见题目如此简单也得试一试,不考外地的大学,考省城的也行,离家也近。以后学历的天下,同窗也是非常重要的人脉关系之一。

  最主要的有个现成的老师,李根生。

  “那好我拜先生为师,不过,您不能只教我,还有我大哥。放心不是您的看家本领,而是学问。”华珺瑶趁机谈起了条件道。她知道传承不是随便可以教的,他们收徒极为严格。

  “行!”李根生痛快的答应道。

  “教什么,也得我说了算。”华珺瑶又道。

  “行!”李根生捏着鼻子认了,教的时候夹带些东西不就行了。

  既然要拜师,自然的行拜师礼,择日不如撞日,生怕华珺瑶反悔了。

  李根生忙不迭的嘱咐,屋里摆着香案,上面除了香烛、瓜果之外,竟然还摆放着猪头、整鸡、整鹅,三牲齐备,这是早有准备啊!就等着她上钩呢!

  华珺瑶恭敬地磕头敬茶之后,还得听新出炉的师父的教导:遵守本门的清规戒律……

  最后新课师父还赠予护身符,玉葫芦,消灾除恶!

  收了个好徒弟,李根生自然是喜上眉梢。

  可是教的内容居然是初中、高中课本,真让他捶胸顿足,想他李根生堂堂玄学大师,又留洋海外,居然教这么简单的内容,真是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所以每到傍晚这农家小院就热闹的很,除了华鹤年两兄妹,华卫东、公社、跃进他们也凑过来读书学习。

  看着苦瓜脸的李根生,华珺瑶决定认真的跟他学,他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反正自己的时间宽松。

  脑子里的东西也算师出有名。

  李根生老怀安慰,虽然还得教那些人简单的东西,但收了个徒弟脑子好,学的快,还有什么比师父更高兴的事!教的更起劲儿了。

  就在华珺瑶忙着学习的时候,针对她的流言蜚语随着没有解放军的出现,渐渐平复下来,可是华家却被推到了风流浪尖上。

  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华家的门口,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二弟!”华鹤年扔掉手里的编了一半的草鞋,蹬蹬跑过来了,“我还说这是谁家的小车,怎么停到咱家门口了。原来是你啊!这不节不年的你咋回来了。“

  “大哥,爹、娘在家吗?”华松年问道。

  “爹娘不在家,去找邻居唠嗑了。我现在就去找他们回来。”华鹤年笑嘻嘻地说道,“爹娘知道你来肯定高兴。”

  “大哥,等一下。”华松年扯住了要跑的华鹤年道。

  “干啥子?”被拽住的华鹤年停下脚步道。

  这时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年纪在四五十岁左右,一个穿着军装,一个穿着列宁装,看样子都是干部。

  “大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这两位是我们医院的院长,魏大志和他的爱人,郑桂兰同志。”

  华鹤年闻言是二弟的领导,赶紧说道,“您好,您好,我是松年的大哥,请进,请进。”

  郑桂兰温柔地笑了笑道,“大兄弟冒昧来访真是不好意思。”

  “没关系,没关系,里面坐。”华鹤年热情对招呼道。

  何秀娥见当家的领着二弟进来,将纳的鞋底扔进了针线笸箩筐里。

  “二弟来了。”何秀娥站起来笑着打招呼道。(未完待续。)

第112章 提亲

  华鹤年看着何秀娥叫道,“快,去把爹娘找来,二弟的领导来咱家了。”

  “哦!”何秀娥抬脚就朝外走去,出了院门撒丫子就跑。

  华鹤年挑开帘子道,“我们屋里说话。”将他们三人迎进屋内,家里没有女人,他又得张罗着倒水,嘴里嘀嘀咕咕道,“茶叶,茶叶!放哪儿了?”不当家的他连茶叶在哪儿都没找到。

  郑桂兰赶紧出声道,“不用,不用,我们不渴,白开水就成。”想来乡下也没有什么好茶,还不如井水好喝。

  “那哪儿成啊?”华鹤年说什么都不同意,如焦躁的老母鸡似的,找着茶叶。

  “我回来了。”华珺瑶的声音如天籁般的传来。

  腾的一下华鹤年挑开帘子出来着急道,“瑶瑶,茶叶放哪儿了,你二哥的领导来了。”

  “哦!我拿给您。”华珺瑶将采回来的草药放在石桌上道。

  华珺瑶挑开帘子进了堂屋,就看见郑桂兰,二哥介绍过她。市委办公室主任,而另一位一身军装的男人想必就是她的爱人,军区医院的院长。

  华珺瑶眼底闪过一丝讶异,他们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您好!失陪一下。”华珺瑶有礼的打了招呼,朝二哥华松年使使眼色,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华鹤年进来道,“刚才那个是我家小妹。华珺瑶。”

  “我知道,我们有过一面之缘。”郑桂兰笑着恭维道,“令妹很漂亮。”

  “乡下丫头。”华鹤年谦虚地说道,这咧开的嘴,显示他有多高兴。

  华珺瑶从屋里拿出竹筒出来道,“大哥茶叶。”

  “还傻愣着干什么?泡茶。”华鹤年催促道,接着视线看向郑桂兰道,“乡野粗茶您别嫌弃。”

  华珺瑶麻溜的冲泡好茶,袅袅茶香浮散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进来到现在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大志一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华珺瑶,跟妻子说的一样。是个漂亮能干的农家女孩儿,想了想她的处境,原本犹豫的心也定了下来。

  “乡下地方,也没什么好招待,请多担待,请喝茶,喝茶。”华鹤年热情地说道。

  魏大志和郑桂兰刚刚端起玻璃杯,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声音,“松年回来了……”两人闻言放下茶杯刚刚站了起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