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在线阅读 |
| 《农家内掌柜》 | TXT下载 |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麦香窝了一肚子的火,一脚踹开脚下的柳条,气呼呼地说道,“我说的不是实话吗?难道关起门来,就可以当没有生过吗?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我现在算是知道瑶瑶那糊涂性子随了谁?根子在她娘身上。这样还指望能教育好孩子,不肯面对事实。”吧嗒着嘴嘀嘀咕咕的,“考大学,真以为大学那么好考啊?说考上就考上了。再说了就是考上了,能掩住过往的事情吗?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年菊瑛踩着重重的步伐朝家走,越想越生气,一个是这样,两个也是这样,“我闺女就是一辈子不嫁人,也不嫁一个二婚头,进门就给人家当后妈的老男人。真是气死我了。”
进了家年菊瑛看着忙着做饭的闺女,立马说道,“瑶瑶,要是真像你爹说的那样,恢复高考,你一定得考上,给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看看。”
坐在火灶前的华珺瑶闻言起身,清澈的眼神看着满身怒气的她道,“娘这是怎么了?谁惹您生气了。”
“还不是你……。”话到嘴边,年菊瑛顿了一下道,“还不是你麦香大娘说你底子薄,考大学未必能考上。气得我跟她争执了起来。”
华珺瑶闻言深邃的黑眸划过一抹幽光道,“娘,我保证考上大学,让您到村里显摆去。“
“去!那是为我学吗?那是为你自己。”年菊瑛食指戳着她的胸口道,“一定要给咱们全家人争口气,不能让人看扁了。”
“是!向**保证!保证完成任务。”华珺瑶敬礼,俏皮地说道。
“不是娘逼你,为了自己的将来,你也要努力。”年菊瑛鼻音浓重地感慨道。
华珺瑶听见锅里的响动太大,她跳起来道,“哎呀!我的锅。”揭开锅盖已经快敖干了。
“完了,完了,熬的只剩这些粥,根本不够喝,你爹该骂咱败家娘们了。”年菊瑛看着华珺瑶担心道。
“幸好熬的是小米粥,看我的,我们做锅巴粥。”华珺瑶立马做出决定道,先把火给压住了。
炉火融融,土锅柴灶。烟火虽然有点呛人,但终究没有后世城市的雾霾令人讨厌。
好在才刚干锅,把干巴的小米饭锅铲戗下来用滤网舀出到园竹箕,待米汤全被滤出后,再将滤好的饭用筷子均匀扒到另一口干净的铁锅中,开始了做饭的最高境界——焖锅巴。
这是最能体现厨师水平的环节。焖锅巴是有讲究的,多半由厨师亲自掌握,火候尤其关键,那锅巴焖起来少一把火不香,多一把火焦煳,惟有火候适中,脆而不煳,金黄颜色,芬芳弥漫,就是不要任何菜肴也能吃上一大碗。出来的饭,无论是米汤还是锅巴粥,味道醇厚,口感绵和,锅巴更是香脆可口。
说着话中,已经闻到小米饭香味,等稍微冷却后,各自把饭添到碗里,锅底就剩一张圆润的锅巴,盖上锅盖,经余火烘烤,听见大铁锅里的锅巴滋滋地炸响声,再倒入浓稠的金黄的米油,再添些清水,添一把枯干的棉杆,旺火煮沸锅中浓汤,锅铲斩碎米锅巴,文火熬制十分钟,锅巴粥做好,就可以新鲜出锅啦!
吃着自种的凉拌的蔬菜,舀上一碗锅巴粥,稠稠的,粘粘的,闻着都香,啜上一口,一咬一个坑,令人齿颊生香,不可替代的农家滋味就在这浓稠的粥里被喝进了心间。
孩子咬得嘎嘣脆,直嚷嚷好吃。
华老实也没说什么,只不过一连吃了两碗,可见是喜欢的。
锅巴大家都喜欢,只是粮食紧张,谁舍得这么做。
年菊瑛长出一口气,和华珺瑶相视一眼,顺利过关。
饭后,年菊瑛催着华珺瑶拿着书本赶紧去隔壁上课。
俺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麦香受了一肚子委屈回家给华老蔫诉苦,没想到被劈头盖脸的给骂了一顿。
“你这个败家的老娘们儿,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谁给你的权利。啊!”华老蔫突然拔高声音道。“别说这隔着房头呢?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婚姻大事也不该你自己出头儿吧!当我们是死人啊!死人嘛!”指着她怒道,“真是牝鸡司晨,家门不幸。”
麦香怯怯地看着老头子缩着脖子道,“俺就是嘴上一提,又没答应媒人什么?我是气弟妹,我怎么说也是她大嫂吧!怎么能指着鼻子就骂。”
“骂你都是轻的,如果不是亲戚的话,拿着大扫把就呼你。”华老蔫生气地说道。
“俺的天哩,俺不活了,俺不也是为了瑶瑶好。”麦香拍着大腿拉长着声音唱道。
“行了,收起你那番做派。”华老蔫阴沉着脸道,“去给弟妹道歉。”
“你叫我去低头认错,我是她嫂子耶!我以后还怎么见人。”麦香指着自己道,“我不去!我又没说错,事实摆着呢?你们怎么掩饰,都掩盖不住。”
“脚上有泡是自己走出来的,你也知道你是嫂子,没有长嫂的样子,你还指望弟妹尊重你。”华老蔫拍着自己的脸道,“这脸面是自己挣回来的。”
“你去不去?”华老蔫上手拽着她道。
“我不去,你那弟妹干什么都是对的,她就是让你吃牛粪,你也说那是香的。”麦香气的口无遮拦道,“就是因为你,弟妹才看不起我。”
老两口在房间内吵吵,华建国孤独的站在院子里,也不好进去掺和,幸好孩子们去李老师那里看书了。
“说吧!你去不去?”华老蔫啪的一下拍在炕桌上道。
麦香抬眼看着脸色黑如锅底的华老蔫,顶不住道,“去,我去还不行吗?你别生气了。”蹭到炕边,趿拉上鞋,在华老蔫的瞪视下,去了华老实家。
麦香站在大门外,探着头看向小院里,年菊瑛一抬眼看见她,装作没看见,继续编麻鞋。
麦香厚着脸皮跨过门槛,走了进去道,“在编鞋啊?”搬了个小板凳蹭到年菊瑛身边坐下道,“我也知道我刚才说话有些过分,我也是着急了,我只是说话不好听罢了……”
“别狡辩了,是你心眼儿不好。”年菊瑛分毫情面都不留的说道。
麦香张着大嘴不可思议地看着她,“你怎么说这么难听的话。”(未完待续。)
第138章 道歉
“是谁先说难听的话呢?”年菊瑛火大的说道,“作为长辈,没有一丁点儿长辈该有的气度。”
“你……你?”麦香指着她,这是吃了呛药了,说话这么不客气。
年菊瑛看着她道,“当妈的这个都不知道,将心比心如果你的孩子被我这么说,我就不信你无动于衷。做人要厚道点儿。”
直接下逐客令道,“你的道歉我接受了,你可以走了。”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心不甘情不愿的,肯定是被大哥逼着来的。
麦香起身拂袖而去,一路上跺着脚道,“我都六十岁了,还是长嫂,怎么跟教训孙子似的,数落我啊!我低声下气地过来道歉,你居然还拿乔,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真是气死我了。反正可以回去交差了。”踩着重重的步伐离开你,嘴里依然是愤愤不平道,“真是让人看不惯,我说错了吗?我说了不该说的,还是说了不能说的。”
一路嘀嘀咕咕的到家门口,立马换了张笑脸道,“孩子他爹我回来了。”
坐在院子里的华老蔫放下手里的编的缰绳,抬眼看着她道,“道歉了。”
“嗯!”麦香忙不迭的点头道,“她接受了。”
“以后说话注意点儿?”华老蔫看着她道。
“知道了。”
麦香的道歉并没有年菊瑛火气压下来,诚意不足的道歉谁喜欢啊?
从外面回来的华老实知道事情地来龙去脉后,“算了吧!算了吧!她说的话难听了点儿,不过这也是事实我们无法否认。她是真不会说话,跟个棒槌似的,你就别跟她计较了,生气的是自己。”
“我跟她吵了一架,你不生气啊?不说我目无尊长啊?”年菊瑛一撩眼皮子道。
“你们女人的事,自己解决,我们爷们儿就掺和了。”华老实闲闲对说道。
年菊瑛闻言眉开眼笑地看着他,这句话真是深得我心。紧着又蹙起了眉头,还真应了孩子那句,说的人家都是歪瓜裂枣,真让人丧气。
“别这样?一切都会好的。”华老实轻声说道,风一吹很快就散了。
&**
萧楚北和风从虎自从训练以来,每天累的跟条狗似的。好在有和尚传授的按摩技术,消除疲惫和浑身酸疼,效果很明显,他自然是坚持不懈的练习下去。
能吃饱,就是训练再苦也愿意,顿顿有肉,白面馒头,烤鱼、烤鸡,鸡汤、鱼汤轮番上阵。
只是自从在瀑布攀岩就没再见过瑶瑶,萧楚北心里悄悄爬上一丝遗憾。马上要麦收了,不知道能看见她吗?
俗话说,麦熟一晌。上午还泛着些许绿意的田野,经一阵又一阵的热浪吹过,下午就换成了一副金黄色的容颜,阳光下一片灿烂,壮丽而辉煌,空气里弥漫开诱人的、淳厚的麦香。
麦稍泛黄时,雷大胆就派人把村西边十来亩大的一块大麦抢先收割。腾出地来,松土、去除杂物、泼水、耙平,均匀地撒上一层麦糠。全队的壮劳力一起上阵,先把准备做麦场的那块地上的大麦连根拔下来,再套上牲口用耱耱平整。傍晚时分,男女老少们每人带一个盆子开始泼场。所谓的泼场就是把水泼到已经耱得很平整的那块地上,晚上凉一夜,第二天就可以碾压。这可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干,两个人光着脚板推一台碌碡碾压含着水分的泥土。第三个人则提着草木灰往碌碡上撒以免沾上泥土。随着碌碡“支纽纽”的往前直线滚动,一道一道光滑平整的“水泥”地面形成了,这就是盘好的麦场,光华、瓷实,且不易裂缝。
麦场很大,可以和今天人们休闲的广场相媲美。
而平整好的麦场那简直就是全生产队大人和孩子活动的场所。夏夜里,人们的笑声在广场上空荡漾着,孩子门在上面尽情的打滚翻筋斗。大家都晓得这里就是真正的收获丰收果实的地方。
转过天儿,就到了开镰的日子,有了一个连队的壮劳力加入,那收割起麦子可是实打实的,他们大多是农村出身,在家里就经常干。
可比城市里那些机关干部下乡支农强多了,那些老爷兵,支农?别添乱,瞎指挥就谢天谢地了。
碰上这些人,那些生产大队宁可供着他们,也不能耽误抢收。
都说抢三夏,因为麦子这东西,它比旁的庄稼都性子急,你说黄豆吧,早两天收晚两天收,那都不碍事;再比如玉米,只要熟了,支在秸秆上,你收上一个月,等它在地里干透了也没事。
但麦子就是不行,麦子熟透了,只要一个响晴的毒太阳,它就会“掉头”,穗子下边的麦秸最纤细,晒干了它就容易断,麦穗子掉在地里了,多糟蹋那老些粮食。不光是“掉头”,麦子熟的过火,麦皮干了,你割的时候稍微一动弹,麦粒就掉进泥土里了。
所以,麦收时节,都是争抢时间,不敢耽误。
麦忙忙几天,秋忙忙一季。记忆中,有关麦忙天最突出的一个字眼就是“抢”字。社员们都在抢着收割成熟的麦子,抢着打场,抢着扬场,抢着晒麦……一个抢字,足以道出了麦收季节时间的紧迫。其实,收麦抢什么呢?主要是抢在下雨天和干热风来临之前,把田里的麦子收割回来,碾场完毕,打净晒干后颗粒归仓。如果不抢,遇到连阴雨或者干热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忙碌了一年的麦子泡在水中,出绿芽,一年的辛苦也就付诸东流了。
为了这个抢字,每逢麦忙时节,全村老少齐上阵,割的割、拉的拉,打的打……不分昼夜,忙碌不停。
这时候缝纫社也放假了,一切都为了抢农时。
一开镰社员们和士兵们,齐刷刷的弯腰割麦,随着唰唰的镰刀与麦秆的交响乐,整整齐齐的麦棵瞬间倒地,规规矩矩的卧在麦茬上,等着马车来,等着三股叉轻轻的小心翼翼的把它们装上马车,在那个偌大的打麦场上集合。(未完待续。)
第139章 麦收
一块块连绵的麦田,金浪翻滚;一把把闪光的镰刀,在麦田里挥舞;一辆辆独轮小推车,一趟一趟把麦子推到打麦场上。场上到处摊着麦子,毒辣辣的太阳直射着,好像会把麦子烤焦。
“大麦上场小麦慌,豆角在地立菰庄”,夏忙季节是非常紧张的,不光要抢收,还要抢晒和抢种。最怕的就是下雨,如果连下三天雨,成熟的麦子就出牙了,一年的收成就算完了。生产队长操的心最大,这个时候的农活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小劳力要分配得人尽其才,挥最大的劳动力。
“精壮劳力割麦子,小伙子们抛捆子,学生娃娃拉车子,小朋友们拾穗子”。
到处都一样,没有一个闲人。由于没有收割机,麦子割下来了,先用腰子捆好放在地里,再用各种车辆运回麦场上。全村的麦子的麦捆一下子全摆在麦场肯定是放不下的,要先垒起来,等夏种结束以后再慢慢的碾打。垒起来的麦积子也叫麦积山。
“麦积山,麦积山,它在场的四个边”。麦场的中间是不能存放麦捆的,因为要在中间碾打。只能高高的垒在麦场的边上,麦积山垒到四五米高的时候,麦捆怎样送上去呢?这就用上楞头小伙子们了。他们个个光着膀子,手握几米长的两齿木秉铁叉,扎住麦捆,随着一声号子,几十斤重的麦捆就给抛上去了。等地里的麦子割完了,麦场四周的麦积山也都堆起来了,煞是壮观。
整个村的人都忙着麦收,华珺瑶则挤到孩子们堆儿里捡麦穗,可是一点儿都不知道脸红。
除了捡麦穗,还有在祠堂熬绿豆水,解暑用。战士们由于离军营近,是不在生产队吃饭的。不过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干活儿,缺水。
所以往田里送水的人最受欢迎了,萧楚北倒是看见华珺瑶,现她挺好的,咧嘴一笑。
今年天出奇的热,虽然避开了正午最热的时候,太阳依然炙烤着人们。这在那骄阳似火的夏日,真是过足了阳光的瘾,许多人的身上被晒出很多的大水泡,火辣辣的疼。
华珺瑶就地取材,从山里找了些药材,黄芩、苦参等用大锅熬了一锅防晒水,放凉后,味道有点淡淡的香,很好闻,只是抹在皮肤上颜色有点黄黄的不好看,但却感觉清凉透明。
不仅防晒,还止痒,比花露水都好用。
人多萧楚北也不好和华珺瑶打招呼,最主要不想给她惹麻烦。
当看见华珺瑶,又不能说话,这心里就跟猫抓似的,后来想起了六耳,有一就有二,六耳就成了两人的信使。
萧楚北在信中先谢谢华珺瑶提供的他们训练的各类物资。当然还调侃华珺瑶混在孩子们中间捡麦穗,当然更多的是介绍自己的训练。
华珺瑶回信则简短很,主要是没啥可写的,每天围着灶台,围着家务事转。真是难为她了。
最后干脆把自己给家里人所讲的寓意深长笑话写给他。咦!没想到呆头呆脑的他悟性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