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重生旧时代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8节


  给了儿子一个晚上臭脸以后, 第二天一早张萍就做了自己儿子最爱吃的手工面给他, 晓得自家儿子喜欢荤素搭配着吃,还特意红烧了一小碗肉丝做浇头, 另外烫了青菜,煎了鸡蛋, 最后撒点儿香葱, 倒点芝麻油, 蒋爱国愣是连吃两大碗。

  见儿子爱吃自己做的菜, 张萍忍不住的笑道, “爱吃就多吃点, 以后再忙也得常回来。等过完年有空的时候,我去县里给你们做饭吃, 你妹妹那手艺差的很,以后还不晓得怎么弄呢。”

  蒋爱国吸溜吸溜的吃着面,笑道,“成, 我就好妈做的这一口,你要真去县里了,儿子带你四处逛逛。县里有几个地方还是很有意思的, 都是古时候的老房子, 大户人家住的。”现在县里旅游行业还没开展出来,很多老房子老街虽然破旧了些,但是很有古韵,之前小两口就去看过, 还去拍了不少照片,其中刘芳晓盘头穿旗袍那几张特别有味道,有那种江南女人的水灵和温婉之气。

  张萍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但嘴上还是习惯道,“哼,你现在说的好听,我真去了,你还不定则么嫌弃我呢。”

  张萍是个普通的妈妈,跟大多数妈妈一样,心口不一,明明心里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嘴上还是爱说反话,其目的也不过是想让孩子多说几句好听的话罢了。

  蒋爱国也曾老过,哪能不懂张萍的小心思,故而他说出来的话,那真是句句都戳中张萍的心思,让张萍乐呵的嘴巴都合不拢。

  一家人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例如包包子,蒸馒头,油炸豆腐果,煮咸肉咸鸡等等。反正自打过了小年,这家家户户的烟囱上的烟都没断过,弯弯曲曲飘荡在小村落的上头。

  蒋爱国跟着他爸他哥去树林子里捡柴捡树枝回来烧锅,正月里亲眷多,光烧稻草就太浪费了,如今这个时节,树林子全都是落叶枯树枝,所以村子里的人都会抢着收回去烧锅。至于家里的女人,基本上都是围着锅台转的,一年忙到头,吃不好穿不好的,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好好休息休息,吃点好的,穿身新的,自然不能吝啬。

  刘芳晓跟着张萍转着锅台,但好几次都被张萍给撵了出去,她这二儿媳妇,如今被儿子养的跟个娇小姐似的,一看就不像做粗活的人,那小脸白的,小手嫩的,哎呦呦,往厨房这儿一站,就显得家里这厨房老了些,破了些。

  张萍有些微微不习惯,几次三番想赶刘芳晓出去,但儿媳妇孝顺,非要帮忙,张萍只能找了两个简单的活计给她,包饺子,包汤圆,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

  两人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但婆媳间氛围很是不错。昨个张萍尽只问蒋爱国在县里生活好不好,今个正好细细问问刘芳晓学习怎么样,在县里生活怎么样。

  听刘芳晓说这次她期末考试班上第一名,张萍吐了吐舌头,而后赞道,“哎呦,晓晓啊,你这搁古代可不就是个女状元了么。真正是厉害的,你加油读书,争取以后考个本科回来,那咱们老蒋家也算书香门第了。”

  因着厨房小,还一直烧着火,很是暖和,方美云带着国庆也来厨房里头坐着,就算不做事儿,但也可以大伙儿一块儿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至于蒋爱珍,刚才放了个山芋在灶洞里,这会儿闻着香味,忙把山芋拿了出来,剥开外面一层硬硬的黑壳子,透出里头金黄色的肉来,伴随着山芋独特的香气。

  刚出了灶洞的山芋真是烫的很,蒋爱珍左右手换着那山芋,这同时还剥了块壳儿下来,对着露出的肉就是一口,软软的,香香的,吃在嘴里甜甜的,吞进胃里暖暖的。

  蒋爱珍最爱冬天烤山芋吃了,一天能吃好几个,山芋吃多了有点儿不好,就是容易放屁,姑娘家总归不好意思的,故而蒋爱珍爱吃,但也克制的很。

  刚才张萍夸赞刘芳晓,方美云跟蒋爱珍自然听着了,两个不爱学习,看着大字就犯困的人,对刘芳晓那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方美云羹道,“弟妹真是厉害,我这辈子是不行的,看着书就头疼,只希望国庆日后能有他小婶婶一般厉害就好喽。”自打有了孩子,方美云一颗基本上就落在孩子身上了,孩子就在身边睡着,一个晚上她也能惊醒好几次,害怕孩子冻着了,饿着了,总归没时时刻刻用眼睛盯着,这心里就是不放心的。

  国庆也三个多月了,小脸蛋白嫩嫩的,肉嘟嘟的,可爱的不得了,家里就没人不喜欢的,每次刘芳晓回来都必须得抱着逗弄会儿,之前国庆小身子软的很,刘芳晓还不敢抱,如今稍微大点了,刘芳晓也敢抱一会儿,亲亲他嫩嫩的脸蛋儿,握握他小小的手掌。

  家里有个孩子,真的热闹不少,仿佛树木长了新枝,活力跟以往都不同的。

  女人们聊着天,逗着孩子,还边做着手上的活计,男人们砍完柴火儿,用担子挑回来,就又出去弄第二趟。

  不同于母爱的外露,父爱永远都是深沉的,也许你的记忆中,跟父亲相处的记忆并不多,甚至有些记忆还是吵架与争执,但是当你出了什么事儿,一回头,你铁定能看见父亲宽容与理解的眼神。

  蒋康对自己儿子采取的态度一项都是放任,他一直觉得,孩子不能太紧的攥在自己手里,应该让孩子尽情的去飞,尽情的去闯。

  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也是需要磨练的。

  只有经历过磨练的人,才能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惯子如杀子,而蒋康自然不是个惯子的父亲。

  儿子的成功让他开心,但也让他忧心。但是外面的世界太大,变化太快,他就是天天听着收音机,也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对孩子,他无法提供任何可靠的指导性的意见,所以,他只能站在原地等着孩子,若哪一日孩子从高处跌下能确保他能好好的接住自己的孩子。

  故而,纵然蒋爱国挣了不少钱,但是蒋康还是辛辛苦苦的种田,等农闲了就去窑厂烧砖,就是这么大年纪了,他还是想给儿子多挣点,等以后自己去世了,也能多留点东西给自己的孩子。

  蒋爱国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每次都积极的佩服,但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他们这代人,是最辛苦的一代,最受苦的一代,也是最善良最容易满足的一代人。他们把孩子当作全世界,而总是忘记自己其实也是主角。

  如今二儿子稍微有点出息了,他看的出来,大儿子爱华也动心了。这一路上,一边收拾柴火,蒋爱华一边问着蒋爱国外面的情况,之前两兄弟有打算去广东那一代看看,但是蒋爱华看蒋爱国忙的很,估计没时间跟着一道出去,所以蒋爱华就问问自家弟弟出门在外要注意什么,留意什么。

  蒋爱国是真的很想出去看看,但是最近也的确没时间出去,媳妇快要高考了,他市里的生意也要开始了,同时县里的生意也没断。虽然工人是够了,但是他还得找几个人帮着管理公司,要想扩大规模,靠他自己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

  师傅跟师兄们脾气太好,不适合管人,爱兵又太老实了,其他的人关系有点远,暂时还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来。

  所以蒋爱国烦的是招人这事儿,最近是出不去了,除非等着公司稳定了媳妇上大学了,他才能走的开。

  蒋爱国很是抱歉,但是他大哥也不是个孩子了,自己出去锻炼锻炼也好。这出去一趟,就算啥商机都看不到,见识也会不同的。

  但是不可能啥商机都看不到。

  “大哥,你要是去了广东,出去逛的时候,不要说话,就跟着他们本地人一道去买东西,你别买,你就多听听价格,不然你一去就要买东西,本地人肯定会宰你的。还有就是,咱们这儿消费比较低,你去了就多看看那些便宜的东西,特别是咱们这儿不常见到的,或者常见到但是价格很贵的东西。这样,你批发回来才有赚头。”刚才一家人聊天的时候,蒋爱国就说了服装店老板的事迹,蒋爱华听了,也想弄点批发赚钱,就是一时不知道进什么货好。

  除了在买东西上面给了建议,在吃住等地方,蒋爱国都一一给了建议,还有就是钱一定要藏好,路上穿的破点,但是买东西的时候得穿的好点儿,精明点儿,记得杀价,一定要杀价,不然赚了也是亏了。

  来回路费不说,人多受罪啊。

  作为弟弟,蒋爱国真的希望自己哥哥可以四处走走,不要将眼光局限在家里的一亩四分地,虽然这一亩四分地过个几十年会拆迁,然后国家赔个几十万再加几套房子的,但是并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有话要说:  晋江7月1日到5日有个日万活动,就是天天万更,米米还在考虑要不要试试,这个挑战还是很大的啊~~

第35章

  这天, 大年三十, 蒋家人一早就起来忙活了,虽然两兄弟分了家, 但是关系比之前亲近不少。不过到底分了家,祭祖就分开来祭了, 不跟往日一样, 大家一块儿祭祖。

  蒋爱华家中午烧饭祭祖, 那么蒋爱国家就是晚上祭祖。虽然分开来了, 但是吃饭还是一道儿的, 中午大伙儿一起在蒋爱华家里吃着, 晚上则在蒋爱国家吃。

  村子里分家的兄弟都是这么弄,分家了并不代表不相往来, 只是说明可以撑起门户罢了。再往后来,独生子女结婚,要是娘家婆家住的近,一般也是分中午和晚上两头吃团圆饭。

  这儿的风俗年三十祭祖的时候, 在家里烧纸钱给祖宗就可以了,因为祖宗已经被他们请回来吃饭了,同时还会给家里门神烧点儿纸钱, 感谢门神保护家里人平平安安的, 没让不干净的东西进来,伤害家里人。

  这祭祖的饭肯定是得有鱼的,这鱼不能吃,得正月十五之后才能吃, 说是年年有余,来年日子丰裕。对了,这桌子靠近门这边是不放板凳饭酒的,这面放的是香炉和红烛,香炉里头插了三根香,大概这香点到一半的时候,才将饭菜撤下,上一杯绿茶给祖宗们喝。而且这敬的祖宗也只有三代,按照他们家的说法,三代之前的祖宗都投胎去了。

  在祖宗用膳这段时间,蒋家人则是轮番磕头烧纸钱,蒋康特别着重的介绍了家里的小孙子国庆,祈求祖宗保佑家里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如今的风俗,女的还不能烧纸钱,必须男的烧 ,女的都在厨房等着,不能进堂屋,说会冲撞祖宗啥的。

  蒋康一早被张萍扯着说了一大堆,张萍让蒋康在祖宗面前多说些好话,不仅仅是孙子国庆,还有爱国跟晓晓两个在外头要平平安安的,当然也悄悄的让蒋康跟祖宗们说下,赶快让二儿子儿媳妇有个孩子。除此之外,家里所有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都是每年必要祈求的话。

  总归,祭祖不仅仅是请祖宗吃个饭,吃完饭,老祖宗也是有任务的,得保佑自己子孙后代心想事成的。

  见香烧的差不过了,蒋康就让两个儿子把饭菜撤到厨房里头,然后倒上绿茶。饭菜在厨房里头了,女人们才可以动。

  张萍先是拿个了个小碗,分别留了点饭,每样菜也夹了点儿,放在一边,等会儿送祖宗的时候,这些菜是要倒在路边的。

  这风俗是个啥意思,大伙儿也说不清楚,但是祖上流传下来就是这样弄的。另外,这祖宗吃的饭,也不是咱们这种盛法,一般是盛到一个小碗里,然后把小碗的饭反着扣在另外一个碗里,那个碗里的饭表面就是圆圆的了,这种盛法的饭祖宗才能吃到。

  关于祭祖,各地风俗也不同,但其实内涵是差不过的,都是讲究个孝道。

  咱们国家关于这孝道可是有好长一段历史的,这就是一门文化。

  祖宗吃完以后,蒋家人就开始做自己的团圆饭了,当然,团圆饭之前,家里的门对子啥的是必须贴好的,然后吃饭前,必须放炮。

  按照流程走了一遍后,一家子围着一块儿,坐在一起乐呵呵的吃起饭来。蒋康跟张萍自然坐在上边,蒋爱华跟蒋爱国两家分别坐在左右两侧,蒋爱珍一个人坐在下手。

  想着闺女要出嫁了,张萍这心里很是不舍,虽然闺女嫁的近,但是当姑娘跟当人儿媳妇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不晓得她这傻乎乎的闺女能适应不。

  张萍拼命给自家闺女夹菜,“爱珍啊,初八你就要成婚了,以后咱家这团圆饭吃饭就少个角喽。”

  蒋爱珍倒是没她妈这般心思细腻,成婚什么的,她完全没啥特别难受的感觉,这么近,想家回来就是了,现在想这些,还不如吃好眼前的红烧鸡块喽,但自家亲妈伤感,她自然得安慰,嘴里包着鸡肉口齿不清道,“妈,这有啥,等明年二嫂子也生个小的,家里不又是八个人了么,也不对,保不齐我二嫂与众不同,一下子给你生两个呢。”

  张萍心里的伤感愣是被自家傻闺女给弄的一点也没,但闺女说的也对,她现在就盼着晓晓赶快生个孙子给她抱抱。

  想着两个大孙子挣着喊她奶奶,要抱抱,哎呦,她这心都要化了。

  “你呀,尽瞎说,都要成婚的人了,还傻乎乎的,你也不跟你两个嫂子学学。”对这个闺女,两口子也没办法,她这姑娘哪哪都好,长得好看,手脚也勤快,就是太傻乎乎了,而且心大,有时候讲个话,她这个当妈的都能被噎的半死,关键这孩子还不晓得自己哪里错了,只希望陈功她妈身体好点,不然被闺女噎出毛病来了,她跟蒋康两口子脸都不晓得哪里搁啊、

  “哼,妈现在有了两个亲闺女,哪里还稀罕我这个假闺女。”蒋爱珍听她妈这么说,立马嘟囔道。

  蒋爱国在一旁听他妹跟老妈拌嘴,只觉得好玩的紧。他这妹妹自来就是个直性子,有啥说话,真正是一点儿城府也没有,不过他那妹夫陈功却精明的很,说话做事各方面都让人夸赞,上辈子他们老蒋家亲戚里头,还就这个妹夫拿的出手。

  说来也怪,他那妹夫样样都好,还就是被自家妹妹吃的死死的,疼他妹妹跟疼啥似的,上辈子他是一点儿不理解,还觉得自家妹妹不贤惠啥的,如今他算是懂了。

  记得上辈子,大概是他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事儿吧,陈功在城里头打工,他妹妹家里种田的时候,不小心被水蛇咬了,陈功当天半夜就赶回来了。听说后来陈功还跟他自己亲妈拌了嘴,好像是爱珍在田里种完稻子回来,家里连口饭都没得吃。

  反正最后陈功一气之下,不让爱珍种田,后来那几块地是给自己媳妇晓晓承包了的。

  还有次,她这妹妹打农药皮肤过敏,身上痒的很,陈功愣是在村里找了一群人陪妹妹打牌转移注意力,他自己则坐在旁边小板凳上,给自家妹妹上药。

  如此这样的事儿,数不胜数,反正很多男人看不惯陈功疼媳妇的疼法,但是女人们大多羡慕。

  这男人真爱一个女人的时候,的确是不关心别人的看法的,在他眼里,只要自己媳妇好就好了,至于啥男子汉气概啊,男人的面子啊,这些完全不重要。

  “妈,陈功是个好的,你放心好了,他不可能欺负妹妹的,再者说了,不是还有我和大哥么,你也别担心。”蒋爱国笑着说道,然后顺手给自家媳妇夹了筷子菜。

  如今的蒋爱国每每想起上辈子的事儿,都有些恍恍惚惚,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有过上辈子。在他内心深处,他只希望上辈子的事儿,不过是黄粱一梦,一切都是假的才好。

  “那是,妈,你放心,陈功才不敢欺负我呢,我跟他说了的,他要对我像我二哥对二嫂那样才成,他可是答应了的。”蒋爱珍得意道。

  张萍无语了,要不是小孙子国庆在屋子里头哭了起来,她还得好好教教闺女才成,这么傻,以后怎么搞奥。

  张萍冲到屋子将小国庆抱了出来,左摇摇右摇摇,“呦呦呦,咱们小国庆醒了哎,是不是肚肚饿了,要吃奶奶了。”

  方美云去屋子里喂奶,接着还给孩子把了把尿,然后孩子就被张萍给抱过去了,“美云,你先去吃饭,孩子我先看着。”

  方美云谢过张萍,又逗弄了下孩子,等孩子咧着嘴开始笑,才坐下来吃饭。这会儿蒋爱华正跟蒋爱国说话,昨晚上蒋爱华跟方美云商量了一下,心里觉得,趁着年轻还是应该闯一闯,但是两口子算了下钱,也就够个来去车费以及吃住的钱,真要买货回来卖,那钱肯定是不够的。

  蒋爱华之前本来也没存啥钱,然后结婚,结婚的时候家里房子还修了下,然后媳妇生孩子,钱都存不住。

  而且蒋爱华也不敢把家里钱全部带走,总得留点给老婆孩子,所以,吃年夜饭的时候,蒋爱华稍微提了下。

  别人不说,自己亲哥哥,蒋爱国还是放心的,而且他哥人品绝对是没问题,这点蒋爱国还是放心的,而且就算他哥不提,他也会提前准备。

  怎么说呢,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家人,团结向上都是好的,为了点钱,为了点事儿,一家人弄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也累的慌。

  “大哥,这事儿你放心,你走之前,咱们兄弟在商量商量。”蒋爱国如是说道。

  方美云跟蒋爱华自然连连感谢,方美云说话的同时,还悄悄打量了刘芳晓得神情,见她自始至终都是支持蒋爱国,对于借钱给自家,也没一点不满,这心放下来的同时,也越发感激刘芳晓。

  实话,换作是她,她也不一定借的。

  这些天来,她仔仔细细想了很多事儿,她这小叔子跟弟妹,都是那种大度的性格,只要不是很过分,真有什么情况,不是那种袖手旁观的人。但是人要真欺负到他们头上来了,不管是谁,他们也不怕,性格直爽,不会在后面说人坏话,但也不喜欢别人说她们的坏话。

  这两个人,就像戏文上说的那样,是君子。

  同时再想想她自己之前做的,方美云私下真有些害臊,不过她自己也回想过了,要是再次遇到这样的事儿,她估计还是会这样做的。

  因为,她了解自己,她就是这样的人。她的心里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小家。

  “对了,嫂子,那市里烧饭的事儿,你这边想好是谁了么?”蒋爱国扒了口饭,笑道。他这嫂子不坏,但绝对不傻,蒋爱国其实对她感官平平,但他也不会跟个女人见识就是了。

  蒋爱国很清楚的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学会尊重你。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不如好好陪陪媳妇,多接几个单子了。

  说到烧饭这事儿,方美云那真是赚来不少面子了,回娘家的时候,几个嫂子弟妹对她都好的很,不过这个活还是被她妈给要去了。

  “爱国,你看我妈成不?”方美云其实还有些担心蒋爱国嫌弃她妈年纪大了。

  蒋爱国想了想,才点了头。要是别的长辈,蒋爱国肯定是不敢的,要知道,这村子里的长辈就爱仗着年纪大压人,还爱管东管西,到时候真闹出什么来,好事也变坏事,大家脸上都不好看。不过大嫂子的母亲,他还是知道的,真算的上是个善良的人。

  他们这儿有个风俗,叫送夏。这送夏是在端午之前送,就是丈母娘给自己外孙子买小红伞小红鞋还有糕点,然后送过来。每次方母买的时候,都会特意给他儿子带一份,就因为媳妇娘家离的远。

  “成,就是要辛苦婶子了。”蒋爱国说道。

  方美云忙笑道,“这哪里辛苦了,我妈说了,这是做惯的活了,舒服的很,比种田好多了,关键还能月月拿钱,心里别提多高兴呢。要我好好谢谢二弟。”

  蒋爱国笑笑,只道是一家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