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重生九零财运小娇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45节


  “剩下的留着自家吃。”

  无论对方怎么说,哪怕继续忽悠宁爷爷,给他戴高帽子,剩下的五袋,都没有人成功拿走一袋。

  “老宁,你家这三袋子里,圆滚滚的是西瓜啊?”

  精明的老头,瞧着西瓜纹路整齐,瓜蒂也弯曲,底部瓜脐圆圈小。

  曲起食指轻轻的敲了敲,砰砰砰有回声,这瓜好肯定甜滋滋水分足贼好吃。

  “老宁,大西瓜也是自家种的,是不是和大米一样,好不好吃啊?卖几个给我,拿回家尝一尝。”

  宁薇薇抬头,危险的视线扫向企图虎口夺瓜的精明老头。

第177章 杭城真好,心甘情愿被吞

  三袋西瓜几百斤,统共也不到三十个。

  她家六口人,大伯家三口人,然后几个姨家一人送两个,没有剩下的了。

  十多个西瓜,也就撑半个月,宁薇薇都不够吃,眼前这人竟然还想要虎口夺食!

  “孙爷爷,我们家亲戚多,这些西瓜已经提前说好了要送人的。实在不像大米一样,自家有余粮就让出一些来。

  西瓜都是有数的,不好短了人家的。

  孙爷爷,虽然西瓜没法买给你,但我拿出一个来切了给大家尝一尝甜不甜。”

  住在一楼的住户,立即从家里面拿出菜刀和切菜案板。

  十斤重的大西瓜,对半切开,西瓜汁流出,里面红红的瓢,水分足绝对新鲜。

  宁薇薇扫了一眼在场的人,一片一片,切成对半的月牙。一人一片,大概半斤,不多,尝个味道甜甜嘴巴。

  咬上一口,甜入心里。

  精明老头孙爷爷竖起大拇指,“这瓜好吃,甜滋滋的。”

  其他人也纷纷夸赞,西瓜好吃是一方面,吃人嘴软是另一方面。

  “小宁啊,就半块西瓜我都没有吃够,你们家也太小气了,再切一个呗。”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小眼睛瞅着那三麻布袋西瓜。

  精明老头孙爷爷将手里的西瓜皮扔垃圾桶里,“这是西瓜,水果嘞。哪里能够和饭一样敦实扛饿,你这个猪八戒的肚,想要吃饱,没个五、六斤都不够,再切一个也不够你吃的。”

  人大方的请吃西瓜还嫌不够,一点眼色都没有,真是不客气。

  “小宁啊,八个麻布袋东西挺多的,一会我让小刚他爸来帮个忙。”

  “不用麻烦了,孙爷爷,忙得过来。”

  她大伯一个顶两,二十多袋东西,都从老家运过来了,这么几袋,完全没问题!

  差不多两百斤的大米,黝黑高壮的大伯,已经扛了两袋去电梯口。

  没有帮上忙,孙爷爷有些遗憾,搓了搓手。

  “小宁啊,你们家亲戚要是下一次再从老家来杭市,你让他给我带一百斤西瓜来呗。”

  孙爷爷拍了拍口袋,“我给钱,西瓜的价格,就按照大卡车运来的卖。”

  原来你是这样的孙爷爷!

  “下一次,要是有亲戚来杭市,我替你说一声。”

  宁薇薇满口答应,反正她是不会放大伯回去的,答应下来又怎么样,开空头支票不要钱。

  达成所愿,孙爷爷背着手乐滋滋的走了。

  宁大伯上下电梯两次,将几个麻布袋全部都搬到家里。

  用宁爷爷的毛巾抹了一把脸,水都是灰色浑浊的,可见这一趟杭市之旅多累。

  “爹,你怎么把大米给卖了?”

  宁大伯万分不解,甚至有点微妙,这可是他千辛万苦从来家,不远万里运来杭城的。

  就是为了他爹嘴里说一句,杭市的大米不好吃。

  所以宁大伯到处去打听,有没有去杭市的私家车。

  正好隔壁乡,有个窑厂,开了一辆大客车来乡下招工。

  宁大伯掏钱买了两包烟,然后在他家坐了一下午,聊了几个小时,多花了一倍的车费,这才把东西给顺上车。

  这些大米和西瓜,都是宁大海的一片孝心,结果他爹把孝心给卖掉了。

  宁大伯心里头不是滋味,“大米和西瓜都是特意带来给你们吃的。”

  厨房里,正在烧水给宁大伯煮饺子的宁奶,拿着锅铲出来,颇为头痛。

  “老大,你也不看看你带了多少东西来。二十多个麻布袋,起码三千多斤大米,你看看家里就这么大,哪里堆的下这么多东西?

  你把谷子都脱了壳,我们一大家子两年都够了,长时间放着生虫吗?”

  宁大伯摸了一下后脑勺,“我这不想着,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一次就多拉一点来,不然都对不起这个运费。”

  要知道给这三千多斤大米脱壳,宁大伯就打了一个夜班。

  今年的新米,拉来了三千斤,家里面还有差不多一万五千斤没有脱壳的稻谷。

  “在杭市卖大米,价钱比在老家直接卖稻谷高上许多。薇薇啊,总共卖了多少钱,你回头算好了,再给你大伯,免得他抓瞎。

  宁奶继续回厨房煮饺子,“你们要不要吃饺子,要吃的话,我多煮一些。”

  宁薇薇,“我要吃香菇猪肉的。”

  盼盼,“我要吃玉米猪肉的。”

  宁爷爷,“给我也来几个玉米的。”

  宁奶奶来到杭市之后,宁家的冰箱总是满的。

  有空的时候爱做一些吃食,比如一次和上十多斤面粉,包成饺子放冰箱里冻起来,不同馅料的饺子皮的颜色不一样。

  宁奶奶在冰箱里翻了一遍,“统共就没有几个玉米的了。”

  “那我吃香菇的得了。”宁爷爷无所谓,香菇的也挺好吃的,鲜的很。

  “香菇的也不多了,你吃白菜的得了。”

  宁爷爷,“……”

  冰箱里这些饺子还是他包的呢,大概有多少个宁爷爷心里有数,还没吃上一顿怎么就没了?

  宁爷爷走去查看了一下冰箱,“怎么少的这么多?上一次包了七、八百个饺子呢?”

  “七、八百个饺子够吃多少,每天早上我煎上一锅煎饺,就要二十来个。有的时候,半下午再煎上一、两锅,不就快吃完了。”

  这还是薇薇说的吃法,煎饺子的时候,倒一碗面粉水焖熟,出锅的时候撒一点芝麻,焦焦脆脆的吃起来格外香,宁奶也挺爱吃的。

  “为什么我没有吃过!”宁爷爷的声音里有点委屈。

  “你成天去钓鱼,又不捞家,上哪叫你吃去。”宁奶就这宁爷爷整天往外跑这个问题,数落了他七、八分钟,直到饺子熟了才停下。

  宁爷爷,“……”

  客厅内,宁薇薇将卖稻谷的钱,给宁大伯结算清楚了。

  “大伯,总共卖了2532斤,9毛钱一斤,一共2250块钱。因为最后结算的时候,为了入账和付款方便,我都抹零了。”

  有几家还欠着说明天再给钱,宁薇薇先用自己的钱垫上。

  宁大伯拿着两千多块钱,惊呆了,卖大米比直接卖稻谷划算多了。

  要知道每年,他直接把稻谷卖给来村里收粮的人,扣除一大家子吃的,再留几千斤余粮,剩下的全卖了才不过四、五千收入。

  这钱看着多,但是得扣除,种子钱、肥料钱、插秧秋收帮工钱,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钱一扣,累了一整年,最后到手的钱也不剩多少。

  所以说种田,也就是图家里面吃个饱。

  在农村,一天到晚都在干活,一年到头不停歇,说起来也是累。但就是赚不到钱,也不知道钱用去了哪里?

  所以才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拖家带口出去打工。

  就他们隔壁乡的老朱家,欠了一屁股债,原先是村子里日子过的最差的人家了。

  结果,儿子娶了媳妇回家,夫妻俩去窑厂干活。

  妻子也是拼命的,个子小小干起活来,一点都不输给男人。

  小夫妻觉得这活不错,然后把老家爸妈都叫去一起打工。

  一家四个人打工,格外卖力,在窑厂里省吃俭用,累成煤黑炭。

  那个小媳妇不仅对自己狠,对家人更狠。常年督促一家人卖力干活,抓钱抓的紧,除了基本吃穿其它的一概不花。

  一年下来,原本欠债的家庭,能过一个富足的年。

  两年下来,还清了债。

  三年下来,家里有了余款。

  四年下来,家里面盖了楼房。

  五年下来,他们成了窑厂包工头,然后回村子里,找年轻人来打工。

  从贫穷走向富有,如今走出去,别人叫上一句朱老板,成了别人羡慕的家庭。

  村子里没有一个不说这个媳妇娶得好,聪明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抓。

  娶妻娶贤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勤奋日子才能够过的好。

  宁大伯不知不觉想的有点远,果然还是来大城市能赚钱。

  这才第一天,就赚了两千多块钱。

  怪不得他娘、他媳妇和他爹,一个个来了就不回去。

  换成他,也不回去!

  杭城真好!哪怕是个吃人的老虎,宁大伯也心甘情愿被吞。

  这两千块钱坚定了宁大伯留在杭城的决心。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