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对头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60节


第56章 大丰收

  秦艽他们刚看完报纸没几天, 学校就来了电话,说是秦盼这次在全国竞赛中出色的表现,被青大数学系主任看中, 向她抛出保送的橄榄枝。

  本来, 她到秋季入学才上高三,但有了这个保送名额就能提前入学,她连高三都不用上了!

  学校高兴,全家人高兴,唯独秦盼不怎么高兴,因为她还不想这么快离家。

  毕竟,相比读书,她还是喜欢跟奶奶三姐和豆宝在一起。

  秦桂花把她骂了一顿,多犹豫一秒都是都是对保送名额的不尊重, 对青大的不尊重。

  就连豆宝也说,让小姨先去京市,等她长大, 她也要去京市跟小姨一起上学。

  “得了吧你, 小屁豆子, 你还连幼儿园都没上呢。”

  秦艽和老贺这才想起来,豆宝满四周岁,是该上幼儿园了。

  石兰乡下的幼儿园一般只用上一年, 所以他们一直想的都是等她五岁或者六岁再去学校,上学太早怕她理解能力跟不上,和比自己大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啥的,谁知豆宝却主动要求要提前上学, 而且要上小学。

  秦艽和老贺对视一眼, 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意外和同意。

  是的, 他们都同意。

  毕竟豆宝这几年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摆在这儿。

  很快,秦盼背上行囊,由三姐夫送到京市学校,秦艽就给豆宝送到了小学一年级,让她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这一趟,贺连生顺便也回去看望一下大哥大嫂小虎,贺宝生的厂子去年年底转成了承包制,由一名羊城商人承包过去之后,工资涨了不说,因为工龄长还分了房子,一家三口搬出春华胡同,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楼房。

  安淑珍则在冀北省老家,和弟弟妹妹以及青少年时期的玩伴,承包了几座荒山,搞起了农业果树种植。人虽然跟北大荒时期一样,黑黑瘦瘦的,但精气神完全不一样,变得祥和而快乐。

  最后走的时候,他给了三百块钱,她推拒一番之后还是收了,但转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给多加了上百斤的特产山货,当晚还熬夜给豆宝做了双小布鞋。

  “鞋底和鞋帮是你舅舅家三孙女的,年纪跟豆豆差不多,应该能穿。”

  贺连生的眼睛就是尺,他只是淡淡的“嗯”一声,穿上她亲手做的鞋子,以前曾是小连生很多年的梦想,但一直没能得到过。

  不过,不重要了,她能有自己的人生,就行了。

  至于被离婚的贺荣,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反正他每个月到要领生活费的那天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贺宝生家门口,人还活着,这就够了。

  *

  时光飞逝,在卫生所全体职工的努力耕耘下,三年后,也就是1981年的秋天,五百亩的新药田实现了第一次大丰收。

  除了以前就种过的各种中药,此次的重头戏就是红景天。

  跟其它常规药材比起来,在红景天身上,秦艽为首的卫生人们花费了十倍的精力和耐心,毕竟栽种红景天真的可谓多灾多难,第一年遇上虫病,第二年天热雪水融化较多差点淹死……半夜起床去抢险捉虫的日子,每个412厂卫生所的职工都经历过。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熬到了正式出栏的一天。

  红景天是名贵中药,他们刚种上,龙文听到风声就亲自来了一趟,这几年时不时有外面的药材公司进来,都是奔着红景天来的。秦艽除了给老伙伴龙文那边留出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谁给的价高卖给谁,毕竟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一切向经济利益看齐。

  也得益于各大医药公司的进出,镇上老百姓们自己跟风种的药材也毫不费力的找到销路,有了频繁的人员流动,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附近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养的牛羊鸡鸭,都得以运送到镇外去销售,家家户户都创收了。

  大家有了钱,盖房的盖房,买车的买车,娶媳妇嫁闺女都越来越舍得,周围人都觉着,能把家里的闺女嫁进冷河镇那就是过上了好日子。

  而冷河镇的闺女们,也不外嫁了,现在新时代,儿子和女儿同样享有继承权,爹妈挣的家业大家都能分一份,于是开始掀起了一股招赘风。

  想跟冷河镇闺女们结婚的男同志,只能招赘上门。

  这可把大家伙乐坏了,钱桂英的大闺女今年才十五岁,居然就有人来问招赘条件,这也太夸张了吧!

  秦艽还没走进会议室,就听见她们几个老大姐笑得贼开心。

  不仅钱桂英家的被问了,就连老王那丧偶多年的四十五的妹妹,也被媒人问呢。

  秦艽在门外听得哭笑不得,冷河镇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尤其是这两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家家户户都分到了面积不小的土地,卫生所种啥他们跟着种啥,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甚至镇子上还多了不少外乡人,都是从别的地方过来讨生活打工的,人口一增长,带动着方方面面的消费都在增加,张大娘去镇上支个小摊儿,卖鸡蛋灌饼,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呢!

  搞得秦桂花女士也心痒痒,要不是爱兰的小八斤还小,离不了人,她也想出去摆摊了。

  会议室内,大家的话题很快从好日子转移到最近最关注的创收上来,平时秦所在,他们有点怵她,不敢直接问,今天钱桂英这个大管家落单了,有人小声问:“桂英姐,你就给咱们透个底儿呗,红景天也卖完了,产量拢共多少?”

  怕她还像以前一样嘴紧,有人就故意往高了猜,“怎么着也有三十吨吧?”

  “怎么可能,至少四十吨,有一天我问中药公司的人,他们说光那天一天就收了三千五百斤呢!”

  众人咋舌,照这么说,确实应该有四十吨。

  钱桂英笑笑,淡定地伸出两根手指,“这个数。”

  众人眼睛一亮,六十吨啊这可是!

  “真有六十吨?我不是眼花了吧?”

  “单价多少来着?”其实单价不是统一的,卖给龙文的是一个价位,卖给其它药厂的又是各论各的价格,对于将来可能用得上的药厂,秦所会适当的出让一点利润空间,以后进药的时候也是一条门路。

  “均价两块二一斤,不分大小好坏。”

  有人掰着手指头,有人去抢钱桂英的算盘扒拉,

  “那就是二十六万四千多?”

  “天爷,老王你快掐我一把,真这么多钱?”

  “哎哟喂不行不行,我这血压高了高了,赶紧把秦所给我配的降压茶拿过来,我得喝上两口……秦,秦所来了。”

  秦艽笑着进屋,顺手掏出何老赠的金针,给他手上扎了两针,神奇的是,针一进去,老刘原本大公鸡似的脸就不红了,心率也降下来了,头也不晕了。

  当然,对于这样的疗效,大家都见惯不怪,大家现在更关心的是,红景天真的卖了这么多钱吗?

  秦艽收好金针,冲大家点点头:“对,六十吨还没挖完呢,有些太小的,廖同志找的这几个医药公司吃不掉,他打算下个月拿到南方去碰碰运气,据说南方现在有些外商。”

  廖志贤这三年大学还真不是白上的,学到的知识不少啊,这眼光真是够长远的。

  “最近出手的就是扫尾货,等廖同志回来,咱们所里就该算账,分红了。”到时候大家都能过个好年。

  秦艽当然不会忘记,当年种植红景天的时候,她可是夸下海口会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的。

  “把后期的尾款算上,光红景天一项的毛收入在27万左右,但不是净利润,毕竟红景天难伺候,种植成本比其它药材高昂,生长周期也慢,每年都要追肥两次,刨除各项成本,净利润顶多也就20万左右。”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二十万!

  当然,这还只是红景天一项,还有其它药材的款项也陆续到账,加上前面三年的积累,还清贷款后,目前账上一共是40万的流动资金,这对一个小小的厂卫生所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笔天大的巨款!

  这么说吧,这笔巨款有多大呢?上午秦艽去找龚书记和李厂长汇报的时候,这俩见惯厂里动辄几十上百万款项的一二把手,还是惊得差点没把茶杯端稳,李厂长还被茶水呛了好大一口,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秦艽给他手腕上扎了一针才止住的。

  在万元户都能参加夸富会的年代,一个不足十人的边缘小部门,居然能在三年之间创造出四十万的净利润,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俩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秦艽一直等到大家把消息消化完,这才开始公布分配方案,大体还是跟那年一样,但因为现在自主权更大了,社会氛围也开放了,她对自己的职工也敢大方了,多的一人能分到一千多,最少也是七八百,比大家伙一年的工资还高!

  除此之外,秦艽还承诺,等年底以卫生所名义向牧民订购几头肥羊,杀好处理得净净的再拿过来,每家分一头。

  众人大喜,这可是一整头肥羊呢!

  就是厂里的书记和厂长也没这么好的福利啊,顶多就是一个羊腿。

  趁着大家都高兴,秦艽再一次说出自己的计划,“剩下的流动资金,留足下一批药苗的本钱外,我打算把咱们卫生室扩建一下。”

  “怎么个扩建法?”

  “以后,咱们不叫412厂卫生所,咱们叫冷河医院。”

第57章 偶遇“叫花子”

  老王见的多些, “秦所是说咱们所要和冷河镇卫生院一样吗?”

  秦艽摇头,“不一样,以后我们要建的是冷河地区医院, 可以理解为市医院, 不是镇卫生院。”

  “那咱们冷河镇也不大啊,总不能既有镇医院,又有市医院……不对,市医院,怎么感觉怪怪的?”

  秦艽笑笑,她要做的,就是先把镇卫生院和厂卫生所合并,而且这次合并,必须由她牵头并主导。

  钱桂英看着她眼里的雄心壮志, 忽然连心脏也跳得快了两分。

  试探着,问:“秦所的意思是,以后咱们冷河镇不再是镇, 而是市?”

  秦艽点点头, “我相信, 照这三年的发展速度,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本来,大家都不敢想, 一个小小的鸟不拉屎的镇子,居然能有变成市的一天,可她一说,再联想到这几年的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人口, 越来越便利的交通, 越来越好的日子……好像又挺有希望。

  “好了,都各干各的吧。”她自己则带上几个本子,直奔龚书记办公室。

  龚书记正在接电话,见到她,嘴角不由自主就溢出一抹慈祥的微笑,等挂掉电话,亲自来门口叫她:“进来吧,又是什么事?”

  秦艽“嘿嘿”一笑,也不见外,自己倒水自己喝,顺手给老书记也加了一杯。

  喝着水,见他老人家心情貌似不错,秦艽趁热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龚书记静静地听着,等她把自己的计划和打算说完一遍,方问:“你打算扩建在哪儿,多大?”

  “我想着既然是两个单位的合并,那就建在中间位置,谁也不吃亏。”

  “现在冷河镇的问题就在于医疗资源太分散,太薄弱。就说咱们所里吧,名义上是厂卫生所,其实服务的是整个冷河镇,只要来挂号的,咱们都给看,据我所知,卫生院那边的病人是越来越少了,单上个月,咱们所的门诊量就是他们的十倍之多。”

  当然,这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来看中医的。

  大家都冲着秦艽的名头来的,大多数只需要抓两副中药就行,外伤或者需要打吊针的,老王老刘那边也能勉强处理,算下来卫生院已经在坐冷板凳了。

  “哼,上次我遇到赵院长,他还找我诉苦,说怎么冷河镇的人都跑咱们卫生所看病来了,他也不看看,自己带那些人是什么水平,要看得好,谁愿意跑过来?”龚书记冷哼一声。

  厂里工人在卫生所看病是免费的,家属也有一定程度的优惠,但镇上居民进来收费要比卫生院贵些,就这样人家都愿意进来多花钱还排队,这说明啥?

  哼,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谁看得好病,他们都清楚着呢!

  “我没有贬低卫生院的意思,只是觉得建设一所综合医院,不仅顺应目前冷河镇当地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也能更好的整合基层医疗资源,两边都没有什么卫生基础设施,也不算重复建设,您说对吗?”

  龚书记点点头,现在厂卫生所只有几间屋子就不说了,就是镇卫生院也没好到哪儿去,几间平房在冷河边,只能打打小针吊吊水,别的啥也做不了,就连孕妇生孩子都来找小秦去接生,他真的是想着就来气,但又无可奈何。

  在基层一辈子的,都是没什么学历和专业技能的老人了,水平低也不能怪人家,但他作为家属和患者,当自己生病的时候,心里就有点不得劲了。

  以前是啥病都要跑到外面去看,现在是啥病都要跑到厂里来找小秦看,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卫生院目前的医护人员数量比咱们多,合并一起也不用再另外招人,同时还能把他们闲散的人员调动起来,也给咱们所的医生减减负担,不瞒您说,这是我的私心。”

  秦艽也是心疼自己手下人的,这几年大家的日子虽然肉眼可见的好过起来,但忙也是真的忙,业余时间全都被利用起来,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她自己也累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