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5节


  袁向军的阴招她还能对付一二,但是如果邱原对她动粗,偷偷把她绑了,那就是大麻烦。

  别看现在是严打,可查不出的失踪案子依旧一大堆。

  当袁向军和邱原互相骂骂咧咧来到住院部三楼,那楼梯口封闭式的铁栅栏让他们不自觉的放低了声音。

  三楼很静。

  每个房门都被人从外面锁着。

  赵金栋的病房在左侧的最里面。

  两人来到赵金栋的病房前,发现这几个病房房门都是开着的,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看来赵哥的情况也不是很严重。

  被打了一针的赵金栋还在睡觉,赵母在一边看着他。

  两人一直坐到下午三点,赵金栋都没醒来,他们只能暂时离开。

  不过走之前袁向军问了医生。

  说是赵金栋只是受了惊吓,打几天平缓情绪的针再做几天心里疏导就可以了。

  袁向军和邱原离开医院的时候,刚好有一个老农提着麻袋走进医院,麻袋差点蹭到邱原的衣服。

  邱原大怒,差点动手打人。

  要不是医院门口有公安设立的岗亭,这个老农怕不是要倒大霉。

  惊魂未定的张开渠抱着麻袋逃进住院部。

  ----今天出门还真是不顺。

  对于张开渠的到来,张功高有些惊讶。

  但有长辈上门,他只能留下李二秀陪着嫂子,自己带着张开渠回家休息。

  本来张小雪是想让张白露留下来,和自己一起陪着表姐李卫红。

  但张白露在见到张开渠的第一眼,眼里的冷意就深了起来。

  她回绝了张小雪的提议:“叔公来了城里,而妈要陪着舅妈,那只有我回家去做饭,然后给你们送饭过来。”

  张白露知道张开渠是来干什么的!

  在上辈子,自己的身世就是这位好叔公特意上们来揭开的。

  可笑自己当时还一门心思的想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去,连自己的非农户口和高考机会都全部放弃。

  她以为生父生母对自己应该比养母好太多。

  可惜残酷的事实证明,是她想得太多了。

第35章 未来的京城干部!

  在西门市场与张清明接触的两个票贩子,一个叫郑健民,一个叫彭先强。

  两人都是三十多岁,自称在票贩子这一行已经混了七八年。

  “七八年”的说法是一种资历的展示。

  因为七八年前还是七六年左右,那时倒卖票据被抓到了是要送去劳改的。

  虽然如今放松了一些,但票贩子如果被逮住,拘留所半月游和罚款还是逃不掉的。

  票贩子们与普通犯事的不同,人们对他们并不抵触,也不看低这些人。

  所以1984年的票贩子们已经敢大方的自亮身份。

  严打也严打不到他们身上来。

  三人来到区里的国营饭店坐下。

  郑健民熟门熟路的买了一份猪头肉和一份爆炒猪肝,三大碗白米饭堆得高高的。

  彭晓强还去窗口弄了半碗免费的咸菜丝,又买了三瓶后世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啤酒。

  澧州啤酒?

  猪头肉和爆炒猪肝不算什么,两人想让张清明看的其实的米饭和咸菜丝。

  虽然这家国营饭店的米饭和咸菜丝都是免费随菜送的,但如果有人敢他们两个这样贪公家便宜,少不得要挨上服务员的训斥。

  能自己动手添米饭、一碗堆成了小山、窗口咸菜丝被弄走一小半,这样都没服务员说他们,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张清明不动声色,看穿也不说破。

  在这个物资缺乏纯属卖方市场的年代,他的底气不要太足。

  对于这时期的磁带供需情况,张清明从张小雪那里打听过不少。

  1984年拥有录音机的人家不多,但每台录音机配备的磁带则更少。

  就连新华书店里的空白磁带也向来是供不应求,没有一点关系根本抢不到手。

  流入民间的原版母带太过稀少,很多人都是求了同事朋友很久才弄到母带,好把母带上的歌曲用空白磁带录下来。

  这种操作可不简单,起码要有一台双卡录音机或者两台单卡录音机才能搞定。

  关系不到位的人,根本不会把自己的磁带借出去。

  都怕自己的好磁带在别人的机子里卡带。

  十年之后,一盒磁带可以满屋子随便乱扔。

  但在这个时代,磁带是每个家庭都相当珍惜的东西。

  不说经常被主妇们擦拭,甚至还有人绣了专门的小袋子来存放。

  家里如果来了客人,家里的书籍可以随意翻,但书房里的磁带却是不能碰的。

  心眼小一点的,还会在客人进门之前把磁带偷偷藏起来。

  可以说但凡家里有录音机的人,在看到张清明手里的“原版母带”后,都不会放过购买的机会。

  别说五块一盒,就算是十块一盒也有人买。

  尤其是张清明手里最多的那套、三盒装的《东F红》(盗版的),不知有多少人会为之疯狂。

  猪头肉拌咸菜这一家国营饭店的招牌菜,就着味道一般的啤酒,也让张清明吃得相当痛快。

  猪头肉里拌着肥肠和咸菜,那味道确实太绝了。

  不过在磁带换票据的价格上,他还是一分都没松口。

  以他批发给两人的价钱,两人转手就能翻倍卖。

  讲价,不存在的!

  不过两人手里的各种票据还真是五花八门,张清明挑了半天,最后换算成七百五十块的票据总价结了账。

  交易完毕,郑健民和彭先强都一叠声的说自己吃了亏。

  张清明呵呵一笑。

  那你们有本事别笑啊,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东西刚换手,国营饭店的经理就过来在两人手里选了一套《东F红》,大厨也跑出来拿了一盒《红歌精选》。

  郑健民和彭先强给的还是人情价,四块五一盒。

  两块五进的一盒转手就赚两块。

  看着得意洋洋的两人,张清明一点也不懊恼。

  这种双赢的局面挺好。

  离开之前张清明在这家国营饭店打包了两份猪头肉,准备带回去给家里人吃。

  在今天之前。

  张清明对八十年代的环境大体是满意的,唯一让他有些不满的是有时会停水停电。

  其实有时候张清明觉得点着蜡烛也很有意思。

  所以他最不适应的还是经常停水这件事。

  不过今天过后,他终于知道在八十年代最困扰他的是什么了。

  那就是交通!

  尤其是县里到市里的省道!

  从市里回县城的路上,他的摩托车一共摔了四次,其中两次都精准的摔进了处不在的泥水坑。

  其中一个泥水坑里还有一头老牛留下的馈赠……。

  ----听说乡间的牛粪很紧俏,可省道上的却没人理,差评!

  进城之前他不得不去随身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洗了个澡,没办法,身上的那味道实在太霸道了。

  当他从纺城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转出来,很多人都看到了他“吃力”的背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的样子。

  没过一小时,厂里的很多人都得知,张家大伢子从省城带货回来了。

  其实超大号编织袋里全是泡沫块。

  回到家附近,张清明扫了一眼大树周边。

  果然没人继续盯着自己家。

  看来是听说赵金栋今天出了事,他收拢的这些人就完全放了羊。

  拐进楼梯间,趁着楼梯间没人,几个呼吸的功夫,张清明就换好了一个大编织袋。

  这个是真沉!

  吃力的扛到自家门口,张清明看到张白露拉着小脸坐在门口摘菜薹。

  门帘里面似乎有两个男人的声音。

  一个是老张,另一个也有些熟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