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红楼之黛玉重生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8节


  多情公子贾宝玉立时心就软了, 见袭人瘦了许多, 想到袭人这几日必定是吃了不少苦,贾宝玉觉得又悔又心疼, 拉了袭人起来, 抱住袭人的纤腰便开始大哭。

  “袭人,我这几日好想你……”

  贾宝玉嘤嘤道, 花袭人一听心里就软了,先时对宝玉那点子恨意,早已烟消云散,见宝玉哭得伤心, 自己那眼泪也似断了线的珠子, 一颗颗落了下来。

  好一会子,袭人才把宝玉劝住,宝玉恐自己哭得太久, 老祖宗和母亲问起了不好回答,也只能止了泪水。既是见了袭人,宝玉便不欲放她走了,袭人见宝玉待自己还是那般情深义重,深深觉得自己这几日不是白等的。

  宝玉既然说要袭人留下,袭人这次可不敢装出一副贤德模样推说不敢,立时就应了。宝玉这就带着袭人往怡红院去,一路上有丫头婆子见了,纷纷侧目。

  “二爷……二爷,还是先禀了太太和老太太吧!”怡红院外,袭人挣脱了宝玉的手,迟疑道,她心里明白得很,就算宝玉如何舍不了自己,只要老太太或太太严厉些,疑惑是老爷一瞪眼,这宝玉立马就变成那见了猫的老鼠,根本靠不住。

  袭人可不敢因为宝玉得罪太太和老太太,那样她在这府里就过不下去了。正当袭人和宝玉拉扯之际,有个在贾母那边服侍的小丫头过来传话了。

  “老太太说,既然来了就留着吧,以后好生服侍,老太太让袭人姐姐过去说话。”那小丫头垂头敛目,一板一眼的说道。

  宝玉最讨厌这种呆木之人了,觉着这丫头死气沉沉,简直糟蹋了风流灵动的女儿身,既是贾母让过去,袭人也只能忐忑的去了。

  出乎袭人的意料,贾母待她倒是不错,十分爱怜的说她可怜见的,赏了袭人几两银子,嘱咐她好生服侍宝玉就让袭人回去了。

  袭人如蒙大赦,一路走着背心冒汗脚底发软,进了怡红院的屋子,一下子歪倒在美人塌上,却是不能挪动半分了。

  然而袭人还是不放心,毕竟宝玉的亲娘王夫人还没发话,日后老太太一去,这家里可是太太做主,袭人就怕自己逃得了今日,却逃不过明日去,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贾母这边见袭人出了屋子,那帘子一放下,这老太太就变了脸,面寒如冰。对于这丫头的处置,贾母和贾政夫妇是存在分歧的。

  贾政夫妇想的是把袭人远远买了或是直接弄死,而贾母却觉着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贾府的名声本就够臭了,她先时说宝玉被害了,照理说这丫头护着主子,因为主子才做下那种事,应该算是功劳一件,如此卸磨杀驴,反是不美。

  这袭人虽然在贾母跟前服侍过一场,老太太倒也不是在乎这么个丫头,可这袭人是宝玉身边第一人,贸然处置了不好,倒不如依旧放回去,就当什么事也不曾有过,就算要处置,也得过上个几年,此事渐渐淡了,再动手不迟。

  今日听得下面来报,袭人宝玉主仆相见,痛哭流涕,这老太太也就顺水推舟,越过贾政夫妇,直接做主让袭人回去了。

  王夫人知晓此事时袭人已经被贾母遣人唤了去,老太太既然如此,王夫人作为媳妇也不敢违拗,想着这袭人平日里就是宝玉屋里最得用的丫鬟,如今就暂且使着罢。

  只是这宝玉如今好了,这几日又大肆进补,心中早已压了一团火气,那日因为中了迷.药反是食髓知味,见了袭人归来,又怀念起那日的酣畅淋漓来。然而袭人刚刚回来,哪里敢跟宝玉再做那事,于是推说自己身上不好,这几日不便服侍,夜里都让晴雯看顾着,尽量避着宝玉。

  然而宝玉不肯,不过虽说没有真的发生些什么,倒也抱着袭人蹭了好一会子,略微纾解,这才作罢。王夫人见袭人还算安分,因为这几日的威吓,宝玉屋里的人也不大敢跟宝玉调笑,怡红院里也不似往日那般欢声笑语,整个荣国府都死气沉沉的。

  因为这一件事,近来贾府无论是外面的大爷还是王夫人、邢夫人等家眷,皆没有去外面吃过席面。不单荣国府受到影响,连宁国府也被牵连。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之有人刻意为之,贾府里这一桩‘秘事’早已人尽皆知。昔年人家谈论起贾府,都是说这宁荣二府何等的富贵荣华,而今却是将这府中大爷的各种丑事作为谈资,若不是贾府宫中还有个当了妃子的大姑娘元春,且这元春又得了皇子,这贾府怕是早就被人看低了。

  倒是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沉得住气,反是寄来了书信,信中让妹妹和妹婿不要因为他人流言蜚语而困扰,宫中还有贤德妃,日后为了娘娘行事也要谨慎些,除此之外王子腾还送了几千两的银票来,解了贾府的燃眉之急。

  毕竟又快到了可以进宫看元春的日子,有了这些银子,贾府中可以周转,元春那边也可以给些。元春自封了妃,四妃的品阶摆在那里,且这些妃子的后家也不算弱。

  平日里打点上下还是其次,宫中嫔妃间的往来赠礼,作为贤德妃的贾元春出手也不能太薄了去。贾府为此还费了不少心思,免得元春在宫中立不住,毕竟元春和皇子,是如今贾府唯一的仰仗了。

  这日天好得很,早晨的太阳暖洋洋的,也不似盛夏时候那么毒辣,黛玉用过早食,就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最外的藕色纱衫又轻又薄,阳光透过,影影绰绰,黛玉像是笼在一片烟雾之中。

  不多时,柳皇后也起来了,柳皇后因为病中用药,药汁中有安神的成分,这后宫中除却上面那几位,柳皇后便是最尊贵的,她平日里散漫惯了,毕竟这宫中大小事宜,都是手下那些妃子经手,

  柳皇后觉着困时就会多睡上一会,就算当今圣上在凤仪宫中留宿,这皇后娘娘有时也不会起身服侍圣上上朝的。

  话说柳皇后召了黛玉进宫,见她一切无恙,还长高了些,心中宽慰,连病都好了不少。明帝皇后高兴,金口玉言让黛玉只管住下,多陪陪皇后,黛玉也只能谨遵圣喻了。

  “这样穿着果然别有一番风流。”柳皇后笑盈盈扶着莫邪的手走了过来。

  “娘娘圣安。”黛玉见柳皇后过来,连忙起身行礼。

  柳皇后连忙笑着道不必多礼,让黛玉起身,只是黛玉这次却是守礼得很,规规矩矩行了个万福。

  黛玉如今实岁也只十五,虽说有了少女的袅娜,却也还未完全长开,身量本就比柳皇后矮着半个头,如今蹲身行礼,就更低了些,柳皇后的视线刚好可以看见黛玉的头顶,待她瞧见黛玉发髻间斜斜插着的那对玉簪,不由得脸色大变,握着莫邪的手紧了紧,险些站不住脚。

  “娘娘,今早的药还没用呢!还请先用了早膳,不然这喝药的时辰就过了。”莫邪身子比柳皇后好多了,是以就算心绪不平,也还支持得住,连忙出声提醒皇后莫要失态。

  皇后柳氏这才回神,如今是在院子里,众目睽睽之下,若是她失态了,圣上的眼线瞧出不妥,一时疑心的皇帝陛下问起,难以搪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柳皇后连忙敛住心绪,说了几句让宫人好生服侍的场面话,就让莫邪扶着去里屋用膳。

  黛玉恭敬送走了皇后娘娘,又安静的坐在那紫檀椅上晒太阳,手里的团扇在汉白玉的地砖上投出个影子来。

  服侍黛玉的宫女见这县主一句话不说,看不出喜怒,也不敢轻易往前凑趣说话,这县主和前些日子有些不同,可她们也说不出哪里变了,服侍之时更加小心谨慎。

  寝宫里,柳皇后又卧回了美人塌上,莫邪找了块薄毯给她盖上,之所以盖上毯子,实在是因为这柳皇后自小落下个病症,若是心绪激动难平或是急怒,皇后娘娘就会周身发寒,瑟瑟发抖。

  “主子,可要灌个汤婆子?”莫邪小声问道。

  “不必,给我冲碗姜茶。”柳皇后颤抖着摇摇头,尽量控制着自己不要抖得太厉害,免得宫中其他宫人瞧出不妥。

  莫邪依言,走出外殿,让当值的宫女去冲姜茶。

  “姑姑,方才瞧着娘娘脸上不太好,不知为何突然要喝姜茶,可是有哪里不妥?”上前问话的是今日当值的女官,名叫.春喜,明帝见元春一走就空了位置,便又拨了个自己信任的大宫女来凤仪宫顶元春的空儿。

  “无事,只是突然心血来潮想和罢了,约莫是这么些日子用药太多嘴里絮了。”莫邪面不改色,瞧不出什么异样,继续说到。

  “先时我问过太医了,这偶尔喝喝姜茶是无碍的,娘娘吃了药困乏,你可瞧好了他们,手脚轻些,莫要吵了娘娘。”

  莫邪说完话,那小宫女也手脚利索的把姜茶端了过来,莫邪冲她们摆摆手,示意这些宫人们避出去,莫要扰了皇后歇息,自己亲自端了姜茶送了进去。

  柳皇后饮过一碗姜茶,身子回暖,这才缓过来。

  娘亲说的果然不错,这世上果然还有支差不多的簪子,同自己那支是一对的。

  时隔二十多年,得见旧物,她焉能平心静气?!

  

  第89章 旧事

  八十九、旧事

  原来这簪子本就是一对, 林如海的母亲是如氏长房嫡幼女, 这如家这一辈就只得这么个姑娘, 其他几房所出也皆是儿子,就连庶出也是一个女儿也无, 是以物以稀为贵, 如家是将门, 对家中儿孙历来严厉。可这家中只得那么个女娃娃,自然视作掌上明珠。

  当年这林家也是千挑万选, 才定下的人家, 昔年得了那块玉料, 制成的物件中就有这么一对簪子。与了林如海的外祖母, 这林如海的外祖母又将这对簪子一分为二。分给了一双儿女,一支与了林如海的母亲如氏, 一支与了自己的儿媳, 也就是如今柳皇后的娘亲。

  昔年柳皇后才将将记得些事,其娘亲哄她歇午觉, 没曾想柳皇后还未睡着,反是娘亲睡得香甜,柳皇后幼年顽皮,躺着无聊就摘了母亲的簪子来玩, 手一滑就把这根簪子摔了。

  所幸那时是冬日, 地上铺着羊毛地毯,这簪子才没被摔坏,事后顽皮的柳皇后自然是被母亲训斥, 母亲也好生给她讲了这簪子的来历,还说日后柳皇后及笄之时就用这簪子,若有朝一日柳皇后嫁了人,有了女儿,再把这簪子一代代传下去。

  不想自己那姑姑也是这般做的,林如海家几代单传,这如氏只得他一个儿子,最后就把这簪子给了儿媳贾敏,如今兜兜转转,到了黛玉手上,现在终于凑做一对儿了,然而却是故人不再,物是人非。

  她原本姓柳,开蒙时父亲给她取名如熠,那时柳皇后不过五岁上下,将将习字,学会写自己名字,灾厄便降临了。

  为了能活命,柳皇后便不能姓如了,只能信柳,如家上下几十余口,外加仆从奴婢一百多人,除了柳皇后和莫邪,皆成了刀下亡魂。

  那一役本是大胜,如意将军领军攻破了羌人王城所在,然不知为何,雍关城破,约莫是为了报复,涌入城中的羌人开始屠城,那日的事柳皇后记不清了。

  只记得一片纷乱之中,老仆把自己交到柳将军手上,小小的柳皇后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脱了,踉跄着扑倒在早已断了气的娘亲跟前,柳皇后的娘亲后背中了一箭,箭上啐了毒,不多时就去了。咽气之时还支着身子,用自己的尸身给孩子做肉盾。

  柳皇后只记得泪眼朦胧的自己从母亲的发髻上拔下了那根簪子,这时又有人把她抱了起来,纵身跃出宅院。

  至于莫邪为何会被救下,那是以防有人追击,故而用家中一个和柳皇后身量差不多的小丫头来混淆视听的。

  自那之后柳皇后便成了柳将军的嫡长女,柳将军把她藏得很好,加之柳将军原配身体不佳,刚好不幸小产,本就在养病,是以外人得到的消息就是柳将军的夫人产下女儿每况愈下,柳将军送了妻女去深山的神医处求医。

  待柳皇后再度出现在众人视线时,那年柳将军的嫡长女十五岁,如氏长房嫡幼女却是二十有一,只是她自那一场灾厄后大病一场,边关严寒缺医少药,落下不足之症,本就袅娜怯弱,瞧着也辨不出年岁。

  再后来便是和如今的圣上成了夫妻,如今已是一国之母,只可惜皇帝比她原想的要难对付得多,不过这些都在自柳皇后意料之中,自她决定嫁与明帝时,便做好了和明帝同归于尽的准备。

  柳皇后如今姓柳,单名茹,自如家被灭门之后,她便是浮萍荒草,无根可依了。不知为何,也许是祸不及出嫁女,也许是对林家有所忌讳,那些人却没对林家的如氏下手,柳皇后稍稍懂事之后,一心钻研兵法韬略,只为了有一日能为一家老小报仇雪恨。

  按辈分说来,黛玉还得唤柳皇后一声小姨,黛玉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她怎么能不尽心回护?!

  日头渐渐升高,晒在身上也不似刚才那般舒适,服侍在一旁的宫女都觉得太热了。然而这黛玉自坐下之后,一动不动,似是瞧着面前那一丛湘妃竹发呆。

  一个时辰过去了,这宫女被太阳烤的头晕,脸色通红,汗涔涔的。

  “县主还是到阴凉处避一避吧!如今天气暖和,晒久了也会中了暑气的!”宫女小心翼翼道。

  黛玉似是被唤回了魂点点头,这才离了座位,到廊下花荫里躲躲凉,面色雪白一片。并没有因为晒了这么久的日头而变了通红的脸色。

  午食是各自用的,柳皇后身子不好,平日里也就用些精细的清粥小菜,可黛玉如今还在长身子骨,自是不能随意对付,所以凤仪宫里的小厨房,要单独给黛玉备饭菜,黛玉刚来那日,圣上和太上皇都赏了饭菜,如今太后娘娘还在寺中,诸事不问,要过了四月才会回宫。

  到了晚间,柳皇后才召了黛玉去说话,黛玉对着妆镜,理了理衣衫,又扶了扶发髻上那一对玉簪,提步往凤仪宫寝殿去。

  “前儿你说这豆腐皮的虾仁包子好吃,今日又让厨房做了,坐下吃吧!”柳皇后指了指一旁的空位子,好似一个慈爱的长辈对小辈那样,黛玉也从善如流坐下,这二人之间极有默契的当做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晚间,黛玉就要歇下,却是莫邪突然造访,只见莫邪捧了个填漆彩绘的描金匣子过来。

  “莫姑姑。”服侍黛玉的小宫娥见了莫邪过来,连忙退到一边。

  柳皇后和其他嫔妃不同,这后宫之人总免不了想方设法培植亲信,收买人心。偏偏皇后娘娘反其道而行之,皇帝赏下什么人,她就用什么人。不想法子收买,也不故意刁难,做得好了就有赏,若是被拿了错处也依着规矩惩处。

  是以,当今圣上总是担心正宫娘娘吃了亏,后宫徒增波澜,是以明帝也是心中自有计较,其他妃子再怎么讨她的欢心,后宫女子中他还是把皇后放在第一位。

  “县主这就要歇下了?还好奴婢来得早。”莫邪笑道,平日里这个时辰,照着黛玉的秉性,多是歪在榻上随意看些书籍,不想今日却歇得早。

  黛玉见是莫邪,连忙往里让,莫邪是柳皇后的陪嫁丫头,这么些年深得皇后倚重,宫中没人敢看轻她,就连四妃见了这一位也是客客气气的。

  “奴婢只是来送些东西罢了,这是前儿十一殿下得的一副玉棋子,还有娘娘年轻时用过的簪环首饰,今儿娘娘心血来潮翻检出来了,特意遣了奴婢送来。”莫邪将匣子放在桌上、

  就着光,黛玉这才瞧清楚,莫邪抱的是两个描金彩绘的匣子,因为纹饰相近,夜里光线不好,黛玉这才看花了眼,以为莫邪抱着一个匣子。

  “谢娘娘赏赐。”黛玉冲着凤仪宫寝殿的方向拜了一拜。

  “娘娘说了,来日方长,这些东西你留着慢慢戴便是,旧物好好收着,这些簪环虽说是娘娘年轻时用的,但如今看着也不算过时,就当给县主添妆了。”莫邪说罢,吩咐宫女好生服侍,让黛玉不必再送,这就回转去伺候皇后娘娘去了。

  黛玉将这两个匣子一一打开,见一个匣子里装的是两盒棋子,拿出来一瞧,竟是玉做的;然如今黛玉的心思都被莫邪交代的那几句话勾着,随意看了看就把这装了棋子的匣子合上,让宫女收好。随即让人点了灯来照亮,仔细翻检柳皇后给了她什么。

  因为要收纳簪环珠钗,这匣子被精巧的分了隔层,当头一层是一对玉簪子,簪头被精心雕琢成竹节模样,上面有几处碧绿的飘翠,十分灵动。再取开,下面几个小隔层,耳坠臂环戒指皆有,件件精巧,雅致得很。

  黛玉细细咀嚼着莫邪的那几句话,皇后娘娘送来了这对玉簪子,且是成对的,又说要将旧物收好,想来是提醒黛玉莫要再戴着那特别的玉簪了,须得收藏妥帖。

  可为何又是添妆呢?这添妆不是在女子出嫁时才有吗?

  小宫娥照着黛玉的吩咐,把原先装玉棋子的彩绘描金的匣子取走,这就像放到黛玉装东西的柜子里去。

  “且等一等……明个亮堂了,我还想再仔细瞧瞧。”黛玉出声阻止到。

  是了,这东西是和十一殿下的玉棋子一道送来的,这位殿下对黛玉的心思,从未对黛玉掩饰过,如今皇后娘娘之举,是表示她也赞同这门婚事吗?

  又或者那位殿下得到了皇后娘娘的首肯?

  这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黛玉有些懵了,她故意将这两支簪子带来,确实是冒险试探柳皇后。约莫是有那一份血缘亲情,冥冥之中黛玉有所感应,她对皇后天然生出一种亲近之感,加之皇后娘娘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护,实在太不寻常。

  黛玉一直猜想着这位皇后娘娘与父亲的外祖家有故,直到及笄时皇后娘娘,赏下那只碧玉簪子,两只簪子并排放在一处,其玉质纹理刚好可以接上,显然是从同一块玉材中所取。

  先时黛玉为了诈杨老爷子,故意将这皇后娘娘的身份说得玄而又玄,不想却是无心插柳,既然柳皇后手中有这根簪子,再看看自己和皇后娘娘的□□有几分肖似,皇后娘娘必定是如氏后人无疑了。

  这么一来,黛玉心中的疑问不减反增,因为当年的如意将军,当年的如氏一族,败落得太突然了,如今可考之事,便是有记载如氏一族灭于屠城,如意将军及其后人虽击退了来犯的外敌,最后却尽数以身殉国。

  这如氏没人了,如氏的败落,不似林家因为几代单传,是以子息凋敝,如氏一族人好似突然间就没了性命,屠城确有其事,然而黛玉不信,外祖既是漠北赫赫有名的如意将军,其族人难道就没有一个能逃出生天?

  如氏就这样被抹得干干净净,就连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甚少提起,黛玉整理祖母遗物时偶得几封书信,略微提及皮毛,还有一份被烧了一半的家书,信纸泛黄,已是有了年头,观其笔锋,想来那个时候祖母也还年轻,如氏尚在,祖母远嫁,自然是会和家中通信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