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七十年代真夫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3节


  “不舒服?”

  方海快速往她手里塞样东西,头也不回的跑了。

  神神秘秘,赵秀云摊开掌心,看清是什么,整个人可见的欢快起来。

  方海的私房钱真是不花白不花,跟马路上捡的似的,这男人到底哪里攒那么多钱?

  赵秀云也不深思,数清楚是一百块钱揣兜里,寻思回来多给他带点肉,别说拿了钱还不办事。

  她这一趟也不是全为买东西,还为找工作。

  这时候没多少厂在招工,都是内部招聘,一家三代人在一个厂上班很正常。

  赵秀云是跟几位军属打听过,知道市里单位多,像她这样识字的比较有机会,才动了心思。

  可有心思,不一定就能找到。

  纺织厂、机械厂、国棉厂……

  凡是看到招牌,赵秀云就去问保安,都是摆摆手说不对外招人。

  有岗位也内部消化,尤其这两年好多上山下乡的人都跑回来,待业青年多,国营大厂里都是些盘根错节的关系,沪市不是老家的一亩三分地,原来有的关系都用不上。

  赵秀云只想叹气,糊纸盒的十来块钱够干嘛,她现在是越来越不安,老觉得拖到最后,方海会跟她离婚,到时候孩子她肯定要带走的,没有工作怎么行,得未雨绸缪。

  第一步就迈不出去,还有什么好绸缪的。

  太阳大,赵秀云拿着方海给的钱去买冰汽水,一口气咕咚,把瓶子退给老板,又随便找家店吃小馄饨。

  吃完去淮国旧。

  淮国旧卖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收上来的二手货,一种是没能出口的瑕疵品,共通点是都不要票。

  不要票的东西,对赵秀云就是好东西。

  地方盖得跟大仓库似的,东西全都就地放,不像百货大楼整整齐齐摆在玻璃柜台后面。

  里头人头攒动,走路肩膀碰肩膀。加上热,空气不流通,没会人能闷出人一身汗。

  赵秀云都觉得衣服湿哒哒贴着后背。

  来淘旧货得凭运气,说不准什么时候东西就被人买走。她也不一定是买什么,就是回回进城都想来逛逛看。

  上到钟表收音机,下到锅碗瓢盆,商品琳琅满目,有点损坏不明显的都有人抢。

  赵秀云看中一个磕掉一角的搪瓷盆,家里还缺一个和面,眼疾手快抢到手,接着转悠。

  出口的地方才结账,售货员扫一眼就知道该收你多少钱。

  越过日用品的位置,看大件的人少。

  照相机柜台前好几个人说些没人听懂的专业话,赵秀云听一耳朵,没听出花来,耸耸肩。

  哪怕是旧相机,也要小千块钱,还不算买胶卷。

  照相馆一张才收两毛,她每年带孩子去照都不心疼。

  再就是自行车,永久牌、凤凰牌、上海牌、兰陵牌,也就沪市这种大地方才有这么多种,老家只有一样,凤凰牌,结婚的时候连票带车小三百。

  那车虽然给小叔子方川骑走了,方海又把钱要回来,现在就在赵秀云手里攥着。

  不过她现在不上班,有的是时间,两条腿不是白长的,方海上班又是隔壁就到,等禾儿小学毕业到市里上初中再弄一辆。

  小学五年,再三年就要上初中了。

  孩子真是见风长,一不留神节节高。去年的衣服今年都短一茬,领口勒着脖子。

  费布费钱啊。

  赵秀云找到两件和孩子旧衣服差不多的短袖,预备裁下来接上,反正大家都是这么穿,孩子的衣服有不带补丁的,也有带补丁的,不过都收拾得很干净,跟新的一样。

  磨损多半是到处蹭的,禾儿还爱爬树,家属院有几棵大树是作为和营地的格挡,高得很,站在上面能看到营地里头的样子,爬上去差点没给哨兵当坏分子按下来。

  虽然没按下来,也是结结实实一顿骂,她爸爸都差点吃瓜落。

  方海也是个心宽的,挨了骂,还拦着不让打孩子,说是这么大的皮肯定是皮一点,女孩子,不要老是打。

  说得跟她是后妈,天天背着人打孩子似的。

  禾儿最近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也就亲妈能治治,到哪都横着走。

  赵秀云有心给她紧紧皮,逮着把柄可不使劲用,给了她好几下,亲爹都不顶用。

  树不修不直溜,家属院就没有不打孩子的人家,赵秀云打得少,次次是有理有据,隔壁陈秀英是一天照三顿打,老小赵强嗷嗷叫个没完。

  不对,童蕊听说不打孩子,一看陈清韵那样子,能经得住几下。天生不足,最近养好点可以下楼玩,还是风吹就倒的样子,跑两步就喘。可人家喘有王海军跟着拉着,给禾儿羡慕的。

  她就喜欢跟厉害孩子玩,可乒乓球的吸引力也会过去,她最近正缠着爸爸给买篮球。

  方海不敢应,买糖吃掉就毁尸灭迹,那么大一个篮球指定要摆家里,第一天就得露馅,到时候一准一齐挨骂。

  赵秀云惯孩子,可也没有总买新玩具的,松口期末考考好给她买。

  考好对禾儿来说简单,她是稳稳当当的第一名,还放大话说“自己肯定考好,不如先买球”,赵秀云不肯。

  花钱的地方多啊,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这淮国旧里多少好东西,赵秀云看中的都没舍得买,只买几样最急用的,往筐里一扔,去百货大楼。

  说来也怪,家家都说不宽裕,可要花钱的地方是人山人海。

  百货大楼的客人从不间断,算盘声永远响亮。

  就是赵秀云进去出来,都花掉五十块钱,还得去饭店买肉。

  这一家子,就嘴永远填不饱,吃上头真不能省。

  她买了五块钱的红烧肉,先坐电车到近郊,再搭半路车回家属院,这法子还是别人教的,比直达车能省一毛。

  就是要多花半个小时。

  不过时间不要钱。

  赵秀云踩着落日进家属院,开自家门,先把饭煮上,又把买回来的东西归置好,这才去洗菜。

  菜放在搪瓷盆里,端到院子的水龙头下洗。

  要说住一楼不是没好处,有个院子宽敞不少,晒衣服还方便。

  她把青菜叶子一片片掰开,冷不丁听见有人喊回头,手下意识在裤腿上擦一下,面带惊喜。

  “张主任来啦,屋里坐,我倒茶去。”

  张梅花头一次到方家,也不客气,坐在椅子上打量,早听说方团长媳妇能干,只看屋子里收拾得一干二净就知道。

  赵秀云厨房泡茶,端着搪瓷杯出来。

  “张主任喝茶。”

  心里嘀咕不知道多少,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怎么就上自家来了。

  张梅花是个利索人,抿一口茶,杯子搁在大腿上转。

  “我也不耽误你做饭,今天来,是有件事跟你商量。”

  领导的商量,多半不是真商量的意思,赵秀云心一紧,好事是落不到她头上的,那会是什么坏事呢?

第34章 工作(二合一) 赵秀云从小没走过运,……

  赵秀云从小没走过运, 上学的时候老师抽人背课文,一定有一个她。

  谁能想到时来运转, 今天这么大的好事砸在她头上,叫人不敢置信,以为自己出现幻听,忍不住问:“张主任,你刚刚是说,想让我去妇联上班?”

  张梅花笑得和善:“对,妇联一直很缺人手, 上次你写的文章我看过,很不错, 我这里正缺一个会写的。”

  笔杆子是赵秀云的强项,她一向自认不错,这会却谦虚道:“张主任在《妇女报》上的几篇文章我都看过, 那才叫字字珠玑,我这是班门弄斧。”

  张梅花早年干革、命出身,在家属院做妇联主任委实屈才,发表文章都是好久前的事, 料想赵秀云年纪不大,居然还读过。

  人过半百,总爱追忆往昔辉煌,她也不例外, 有些惊讶道:“你还读过?”

  赵秀云倒不是故意吹捧, 她在广播站,别的不多,报纸最多,一打一打的保存整齐, 没事的时候就读,有几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这会一点也不虚,张口就来。

  “有一篇《女儿也是传后人》,鼓励农村妇女争取财产分割权,我印象很深刻,在广播站读过好几次。”

  张梅花凡是登上过的报纸,自己都悉心保存,时不时要拿出来看。

  赵秀云说的这篇并不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当年甚至因为争议性太大,报社一度很犹豫要不要刊登。

  这些年攀关系的人也爱拿读过她的文章说事,哪怕做过功课的,多说两句也是支支吾吾。知道和不知道,一下子清晰。

  张梅花感慨道:“我就知道你的想法不俗。”

  两个人的距离拉近,张梅花推心置腹。

  “咱们家属院,风气不能算太好,就拿李大花家来说,重男轻女、家庭暴力,都是妇联工作的重点,一百多户人家里,像他们家那样的还不少。我一生没有别的心愿,就是致力于妇女权益。你疼女儿,我是看在眼里的,咱妇联的人,得以身作则才行。”

  赵秀云来家属院没多少日子,有些事情还是知道的。

  叹气道:“老观念、老思想,多是农村来的家属,一时半会不好改。”

  “是啊,工作推行有难度。”

  张梅花抱怨几句,交浅言深不妥,都是些面子上的话。

  赵秀云大概了解,家属院妇联的工作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主要是调解军属之间的矛盾、宣传妇女儿童权益,成员有张主任、干事李玉和陈蓉蓉。

  不多,在这一亩三分地够用。

  张梅花本来不想耽误太多时间,她说的是商量,其实笃定赵秀云肯定会接这份工作,谁不想有工作呢?

  谁料两人聊得投契。

  以前是没深交,年纪差摆着,走不到一块。

  张梅花是江南人,说话软糯,语调跟沪市方言接近,聊了几句忽然笑出声。

  赵秀云顿住,以为是自己说错什么。

  张梅花莫名其妙夸一句。

  “小赵,你可真有本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