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8节


  看着她的背影,高秀莲气得捏紧了拳头,然后转身从角门离开了饭店。

  虽然高秀莲在黄主任面前把话说得那么漂亮,但其实她一想到自己是写检讨才回的国营饭店,就觉得特别丢人。

  因为丢人,所以交上检讨书后,她不想立刻回到工作岗位,就跟黄主任说家里有事,明天才继续上班。

  只是从国营饭店出来后,她的心情并没有好多少。

  她跟王青吵架,被赶出国营饭店这事早就传遍了,等她回到后厨上班,大家肯定一想就知道她写检讨了。

  甚至路上遇到的人,看到她从国营饭店的方向回来,说不定都能想到她是去交检讨了。

  她们看到她的时候在想什么?

  是不是在心里嘲笑她?也觉得她丢人?

  是不是像赵峰一样,觉得她不停做蠢事,愚不可及?

  高秀莲越想,心里就越后悔,她怎么就那么蠢呢?怎么就听人一挑拨,就冲到国营饭店跟王青吵起来了呢?

  挑拨?

  对,挑拨!

  要不是林薇故意告诉她外面传的那些话,挑起她的怒火,她怎么会气昏头,想也不想就跟王青吵起来!

  都怪林薇!

  想到这里,高秀莲突然停住脚步,抬头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宗赵两间中间的小路。站在这里,她可以清楚地听到宗家院子里传出的林薇气恼的声音:“宗则明!你是不是想挨揍?”

  虽然是气恼的话,但她的语气仍是轻快的,和高秀莲现在的心情截然不同,这让她心里油然生出不平。

  凭什么?

  自己因为她的那些话搞得这么狼狈,凭什么她能笑得那么开心?她难道就不觉得亏心吗?

  不用问,高秀莲就知道答案肯定是不。

  家属区其他人总说林薇性格多么多么好,行事多么多么仗义,但她知道这人有多虚伪,心眼有多小。

  就像她们之间的第一次争吵,她当时说那些话,完全是出于好心,可林薇呢?好心当成驴肝肺,往她身上扣帽子。

  之后见了她,也一直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让人看了就恼火。

  高秀莲觉得,肯定从她搅黄林薇工作那天起,林薇就记恨上她了,说不定早暗戳戳地想报复回来了。

  否则以前也没见林薇大上午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怎么那天不早不晚,她出门上班的时候就碰到林薇和杨怡,她们还故意说了那么多挑唆的话。

  林薇肯定是料到了,所以故意激她,想让她跟王青吵架,继而搞丢工作。

  想到林薇的险恶用心,高秀莲彻底冷静了下来,心想你不就是自己没了工作,也不想让我好过吗?我偏不如你所愿!

  我不但要好好干,还要争取早点从后厨调回窗口,气死你!

  抱着这种想法,再回到国营饭店后,高秀莲工作时可勤快了,不仅后厨那些人对他刮目相看,连黄主任都忍不住思考起来。

  既然写检讨这么有用,以后下面的人再出幺蛾子,他也不用再想别的惩罚,干脆都写检讨好了。

  国营饭店众人:“……”

  虽然不知道黄主任的心理活动,但看到他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赞赏,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和煦,高秀莲觉得,调岗这事指日可待。

  想到林薇知道自己重新被调回窗口后的表情,高秀莲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

  只是高秀莲没想到,她还没能被重新调回窗口,林薇的工作就又定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

  因为我最近作息有点乱,要调整一下,所以今天更新迟了,晚上也没有二更哈。

  为表歉意开个抽奖,抽100人,每人送100晋江币,要求是订阅率100%,勿怪!

第45章 新工作

  林薇的新工作是陈主任帮忙介绍的。

  不过新工作的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严格来说,这应该算是个短期兼职。

  而兼职起因,是军区小学有一名女老师生孩子, 暑假前就说好了连生产带月子,请一个月左右的假期。

  她总共带了三个班,本来说好了请假期间,由另外三名老师帮忙代课,每人多带一个班。工作任务虽然有点重, 但前后也就一个月, 而且代课有额外补助, 三名老师都很乐意。

  问题在于女老师刚休假住进医院, 其中一名代课老师就因为骨折, 也跟着住进了医院。而且伤筋动骨一百天, 他少说得请三个月假。

  虽然军区小学师资力量算得上充足,但老师们工作真不算清闲,低年级因为课程相对轻松, 普遍是一名老师带三个班,高年级作业多点, 一名老师带两个班。

  一名老师请假, 分摊分摊,人员还能调动得过来,两名老师请假, 军区小学的校长冯英就发愁了,因为需要代课的班级,一下子从三个增加到了六个。

  而且因为小学通常是两节课连上, 带三个班的老师, 每天最少要上六节课, 时间已经被填满。所以代课老师只能往高年级找,再加上科目限制,选择非常有限。

  再加上高年级老师虽然只带两个班,但他们要备课,要批改作业,有的老师家庭负担还重,没时间帮忙代课,人选又要少几个。

  之前女老师请假的时候,冯英就问过所有老师,最终她自己多带了一个班,才勉强凑齐代课老师。

  现在突然多出四个需要代课的班级,冯英真是愁得直挠头,而在她再次问过所有老师后,也只有两名老师表示能多带一个班。

  跟陈文芳谈起这件事前,冯英已经让剩下两个班,连续在语文课上自习三天了。

  听完冯英的话,陈文芳问:“您考没考虑过再招一名老师?”

  “考虑过了,只是你也知道,军区小学学费便宜,能开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部队补贴。虽然上头愿意补贴,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兜底,就随便增加开支。如果没有意外,学校现有教职工是足够的,并且没有冗余。”

  说到这里冯英叹了口气:“如果再招一个人,燃眉之急是解决了,可等小丁坐完月子,小方养好腿伤后回到岗位,新人怎么安排?”

  冯英是三林基地建制初期,第一批来随军的军嫂。

  那会三林基地可没现在的规模,家属区也没这么大,就几栋土坯房,林薇他们现在住的老房子,都是随军家属多了后,才陆续盖起来的。

  家属区外面也没那么多单位,小学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

  事实上,那时候不止基地没有小学,周边公社大队也没有学校,孩子们想读书,只能起早赶路,去几公里之外的崖县小学。

  军官子女还好点,部队晋升也要看文化程度,家长们有意识,再苦再难也会送孩子去读书。

  但周边公社大队的社员,却很少有必须让孩子读书的想法,再加上学校太远,很少有孩子吃得了苦,当地读完初中的人寥寥无几。

  因此,部队成立军区小学,不仅是为了方便军人子女入学,更是想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出一份力。

  而冯英,是军区小学成立后的第一名老师,同时她也是小学成立初期,唯一的一名老师。

  因为当时周边社员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在他们看来,反正也读不出什么名堂,与其让孩子去学校浪费时间,不如在家里多干点活,减轻家长负担。

  而家属区里总共就二十多个孩子,除去那舊shígG獨伽些没到读书年龄的,还有已经上初中和高中的,适龄学生只有十二三人。

  两边孩子加起来,第一年军区小学总共招了十九名学生,分布在小学各个年级,而老师,只有冯英一个人。

  为了方便教学,冯英采用了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将这十九名学生安排在同一间教室,分批轮流上课。

  在上课之余,冯英也常去周边公社和大队,走访家里有适龄孩子的家长,跟他们举例子,讲道理,游说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

  游说过程虽然艰难,但在她的努力下,第二学期军区小学人数增加到了三十人,第三学期是七十人。

  二十多年过去,军区小学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十九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七八百人,老师也从一名,增加到了现在的十三人。

  可以说,军区小学是冯英在部队扶持下,一手办起来的。

  她做决定前,最先考虑的绝不是自己行事方便,而是部队和学校的利益。

  多招一名老师,固然能解她的燃眉之急,但这也意味着学校从此要多一笔支出。别觉得就一名老师,就算多一笔支出,费用也不会太高。

  小学□□刚入职的工资标准是二十六,一年后视工作情况定级,高点的工资是三十二,低点的也有二十九。后面就不太好涨了,军区小学除冯英外,剩下的老师中,教龄最久的月工资也才四十出头。

  招一名新老师,工资按最低的每月二十六算,一年就是三百一十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年节福利,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年四百是要的。

  如果这四百是必须的支出,冯英肯定眼也不眨打申请,但问题是它不是。

  正常情况下,军区小学是不缺老师的,只是因为有两名老师住院,才会造成两个班级暂时没人带。

  现在把人招进来,眼前的问题是能得到解决,可等住院的老师陆续回到岗位,人员就会出现冗余,平添多的支出。

  想到这里,陈文芳跟着叹了口气:“那倒也是。”

  见冯英面前的杯子空了,陈文芳拿起茶壶给她添满茶,说:“但一直让那两个班的孩子自习也不是个事吧?”

  冯英道了声谢,无奈地说:“我就是愁这个。”

  虽然不是毕业班,孩子们没有升学压力,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自习至少得持续一个月。

  一学期总共就四个月,让孩子们持续自习一个月不是耽误人嘛!

  冯英捧着搪瓷杯说:“我在想,要不让这两个班的孩子,跟着其他班级一起上课。”

  陈文芳问:“这两个班的孩子是不同年级?”

  冯英摇头:“都是二年级的。”

  “我记得小学二年级总共就三个班?每个班有多少人?”

  “是三个班,每个班五十人左右,三个班加起来一百五十人。”

  沉吟许久,陈文芳问:“一百五十人,一个教室坐不下吧?而且同一年级,课程安排应该是错开的,如果让他们同时上语文课,那其他科目肯定也得调整,但是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老师应该是同一个人?”

  “是啊,牵一发动全身,我现在为难的也是这个。”冯英靠着椅背,捂着额头叹气。

  陈文芳端起搪瓷杯抿了口茶水,思索着开口:“不招新老师的话,你想没想过招一名临时代课老师?”

  冯英怔住:“你的意思是?”

  “招一名临时工,跟人说好就代一到三个月的课,这样暂时缺人的问题解决了,等住院的老师回到岗位,你也不用担心人员冗余问题。”

  冯英思考起来:“这办法可行是可行,只是人从哪找?”

  “联系县高校长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学生?”

  冯英没多想就摇头说:“这办法不太靠谱,让他们教学生,说不定还不如让孩子自学。”不是她看不上现在的高中生,实在是这批读高中的,文化水平堪忧。

  现在读高中的,大运动前基本刚上小学,正经课没上几天,就赶上停课了,回家玩两年,复课后稀里糊涂就从一二年级跳到了四五年级。

  跳到四五年级后他们要是能好好上课,也还能补救,但那几年乱得很,很多知识分子被斗1倒,学校里师资力量紧缺。上头也不怎么重视教育,安排的课程常常是半天文化课,半天学工学农,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天知道。

  小学这样,初中还是这样,等这些孩子升上高中,情况也没好转多少。

  就冯英知道的,县高那些学生,高一课程安排还算正常,到高二就不行了,成天不是开会就是搞批1判,没几个人有真才实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