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2节


  日常上班教教小孩, 闲暇时约约会,生命、自由、爱情在这一刻尽揽入怀, 周念夏觉得这种生活惬意极了。

  而与此同时, 前进大队周边也在发生着变化。附近几个公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对对知青和村人的组合, 让众人一时闹不清是之前就在一起了,还是现在才看对眼, 总之是光明正大的公布在一起了。

  也是在这时, 周念夏才终于听到了男女主的消息,因为他们就是其中的一对。只不过, 与周念夏他们不同的是, 男女主那一对, 不论是男主还是女主, 看起来都比钱建军和周念夏勤劳能干的多。

  男主是个忠厚的农家汉子, 在田间地头辛勤赚取公分, 女主尽管是个女知青, 可也没似周念夏一般取巧,干起农活来也不甘于人后,比起村里常年干活的妇女也是不差什么的, 两人在村里子里名声都很好,在一起后可以说强强联合,旁人也都是看好的居多。可以说是与周念夏这一对不相上下的结合吧。

  周念夏其实很是佩服这个时代的女主, 当前能赚公分养活自己,到后面改革开放了,又勇于尝试从小摊贩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大商人。不论是从个人努力程度、还是坚持韧劲上,周念夏自认是远远比不上的。在任何一本书里,女主之所以能成为女主,一定是因为女主本身具有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如这个世界的勤劳致富、又如上个世界女主的善良打动了男主。

  她们或许有点蠢有点笨、也或许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但肯定有旁人难以企及的优点。

  对此,周念夏并不嫉妒。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独特的性格,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埋怨不了任何人。

  可谁又能说,平淡不是另外一种幸福呢,至少周念夏自己欣然乐意接受。

  知青们和村人们的彼此结合,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青们放弃了一部分回城的希冀,可对于村人们来说,又何尝不是选择了一条艰难、不知去向的荆棘路呢。

  但毫无疑问的,周念夏和钱建军的堪称美好的结合成了附近几个公社的知青们,甚至成了一部分人羡慕、模仿的对象。这种友好的结合给了他们对自身恋情的希望,于是远处的困难险阻还吓不到正处于恋情中的他们。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在一些方面无比拘束,另一方面却又能无比开放,真是叫人差异感叹。

  年轻的恋人们,总能在爱情的催促下,勇敢地迈出去、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未来,充满着勃勃生机,正如这田园的春天般,直教人觉得赏心悦目。

  周念夏喜欢这种单纯的美好,但也有点为这增多的结合们而烦恼。因为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分离和痛苦、抛弃和抉择。

  就后世听说过的,这个年代回城另娶、嫁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期间多少人失去自己的伴侣,又有多少孩子沦为单亲家庭,无处声讨公道。原主那一世不也是嘛,抛夫弃子得理所应当?大时代下的产物,不外如是。

  一时的爱情新鲜感固然美好、惑人,可后续的婚姻和家庭问题也不得不考虑在内。结婚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两个家庭乃至更多人,周念夏只希望他们不要因为这一时的脑热、情迷而冲动之下结婚而后又轻易地舍弃,造成终生的遗憾和下一代人的缺憾。

  对作为身处其中却又若置身事外旁观者的周念夏来说,这些担心她无法诉之于口。因为她很清楚,这一切终究在于当事人的选择,未来的坎坷,其实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所预料,可无法预料的是人心,赌的也是人心。

  不论周念夏的心绪如何变化,时间都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平静安和的过去了两个月,周念夏和钱建军的结婚事宜也已经开始慢慢准备起来。

  这个时代,讲究个越穷越光荣,随之变化的,是以前复杂繁琐的结婚流程和仪式也变得无比简单。但凡男方家家境不错的、略讲究些的人家,出个“三转一响”,也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外国收音机,也是很风光的。

  从钱父能当上大队队长,就可知钱家自是光荣的贫农阶级,老一辈留下来的家底没什么。但好在家里三个儿子,现在都很是能干,一大家子这么多年来也攒了不少积蓄。现今小儿子结婚出的彩礼就是高一点,外人也会觉得合情合理,可到底有些浪费是没必要的。

  周念夏和钱建军两人早已经商量好了,两人都不是只要面子的人,他们也用不着为了面子破费,彩礼准备一只手表、一辆自行车也就够了。至于缝纫机,钱家已经有一台,日常缝补之类的一起用也就是了,大件的周念夏也不会做;自行车是准备置办一辆,等两人结婚了,后面村里—镇上来回骑车也方便些;收音机贵不说也没多大必要,村里子就有一台收音机,要想听自己过去也就是了。这么一来,整个彩礼倒是并不多。

  钱母听了却很是心疼,这是孩子们为家里着想呢,可孩子们贴心,他们做父母的也得尽力不是,何况现在家里家里条件好、又是她一向最最偏疼的小儿子。

  钱母和钱父这几天晚上一直就在商量着,再给补些什么,一来表示对小儿子的重视;二来也是对周念夏这个未来儿媳的看重,不要被人说欺负下乡知青才好;三来,自然是他们两两口自个乐呵着呢!这笔钱花的高兴、花的痛快。

  最后,商议下来决定再给钱建军补一只手表,凑成一对,再给他们新屋里置办下柜子、被子什么的,也算有面子、也不打眼。

  至于为什么是柜子、被褥,那纯粹就是体谅周念夏作为女方,家在遥远的上市,这些大件实在都没法置办,也是为了方便他们日后日常生活。早晚要花的,不如婚礼上买齐了凑个喜庆、吉祥。

  除此之外,剩下的都是些零散的事情和东西,比如请人定日子、邀亲戚朋友上门、桌椅碗筷、食材厨师等等,基本都是钱母在准备,只偶尔钱建军跑跑腿,就连周念夏作为女方这边的宴席都一起操办上了,可谓是劳心劳力。

  作为新人的周念夏和钱建军,却闲适的很,他们身上实则只有两项任务。

  一个是周念夏这边要请的人,除了在一块的知青,也就只有周家那边需要递个信儿,看到时候谁能来;另外就是两人一起去拍个结婚照。

  这会是1970年,周念夏和钱建军为了拍这张照片,特意起个大早赶去了县城里,照相馆镇上是没有的,县城里也仅有这一家。

  这时候,还是最简单的黑白照,作为结婚的两人,周念夏没有后世那精美的婚纱,钱建军也没有特地的喜服,两人都是拣的一身红色衣服权当喜服了。至于什么多样化的海、陆、空拍摄场景那更是想都别想。

  到了照相馆,两人简简单单收拾了一下,由工作人员整理了下仪容,就在窄小的照相馆内,两人合坐一处小椅子上,头挨着头对视浅笑,咔嚓一声,两人这一世的婚纱照就出来了。

  一瞬间刹那记录下成永恒的经典。

  不同于后世的即拍即取,这黑白照片还要用胶卷洗出来,故而还得等个两天,索性他们不着急,但其实出来也就是最简单不过的一张2寸的黑白照。

  等过几天,两人再一同来拿照片时,周念夏才发现,这黑白照远比她想象的要好看的多,丝毫不逊色于后世种类繁多的彩色照。

  没有了繁杂艳丽的色彩,反而凸显出黑色的纯粹来,黑白两色衬得人和周围的环境愈发真实,人脸上的笑容也显得更加喜悦和自然,一切彷如返璞归真,回到最原始的状态。

  几张照片一一看过,有大有小,周念夏很是满意。一生才拍一次的宝贵结婚照,意义自是不同,合该值得保存一生才好。

  取到了照片,也离真正结婚不远了。

  只不过,在这之前,周念夏还有一件小小的事需要去做,那就是领结婚证。

  尽管这时候村里子人的都认结婚酒席、而不知结婚证这一法定程序;可受过现代教育的她,很难说服自己无证结婚生子。故而这一张结婚证对周念夏而言也很重要,这是他们俩合法结婚的通道。

  同样,与后世一本郑重的红色小本本完全不同,这时候的结婚证还停留在一张纸的阶段,没有照片,只有一段宣告结婚的话,且上面还印着M主席语录,据说结婚之前还要宣誓,可以说是充满了时代的特色。

  周念夏为着某些小心思,领证回来后还特地和前进公社的人们科普了下结婚证的必要性,至于有没有人听进去,周念夏也左右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第二更啦啦啦,有没有很欢喜。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花开花落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5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14

  尽管周家离得那么远, 来回一趟花费也不小, 可周家在收到周念夏关于结婚的信时,还是决定一家都请假过来。只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在结婚日子的前三天, 周母带着周大哥两人匆匆赶到。虽然一路风尘仆仆,可到底女儿、妹妹结婚是件大喜事, 神色间也就带着几分喜意, 遮盖下了一路奔波的疲惫和辛苦。

  只是听周母说, 周父厂里新接了一笔单子,作为老师傅的周父着实请不开假, 如果后面能请到假的话, 结婚前一天就会到,那天还没过来恐怕就是来不了。周念夏虽有点遗憾, 可到底周家赖以生存的工作更为重要, 况且周母和周大哥都来了, 也足够了。

  从钱母手中接过了周念夏这边的一应事务, 周母就开始作为女方家人一件件操办起来。周母也带了不少东西和积蓄过来, 女儿远嫁将来娘家人不能一直给她撑腰, 只有多陪点嫁妆, 也让人知道周念夏这个女儿是被娘家看重的。

  虽然钱家是无奈之下好意代为操办,可到底没有婚事由男方一手包办的道理。其实大的事儿钱母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周母来了也就是个查漏补缺的工作, 为这,周母可是好好感谢了钱母一番。

  周母一上手,就开始清点起周念夏的陪嫁、钱家送过来的彩礼, 算计着缺什么该添上的赶紧添上,压箱底钱该包多少,私底下又该补给钱家多少,忙的那叫个焦头烂额。他们周家是真心嫁女儿,又不是打算卖女儿,结婚时的这笔账不算清楚,结婚后也怕周念夏在婆婆、妯娌面前都要矮一截的。

  未来婆婆操办婚礼和钱母操办婚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对此周念夏现在深有感触。

  原先钱母操办,周念夏虽然知道自己要结婚,可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区别,照样该上班上班,该干啥干啥,没有那种:噢,原来我要结婚了的意识。

  可等到周母一来,周念夏顿时感受到了结婚的压力,也开始忙碌起来。

  倒不是说钱母不尽心,只是作为未来婆婆,和儿媳到底隔着一层。很多事钱母都尽量掂量着自己做了,也很少要求周念夏怎么怎么样,周念夏也乐得落个清闲。

  周母作为亲妈自然就不同了。从整个喜宴流程的操办、来往客人的随礼、婚后生活的注意事项,周母真是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给周念夏一次性讲明白了。只听得周念夏那叫一个头晕眼花,只觉自己要得婚前恐惧症了,偷偷地喊了钱建军来解救自己。

  见女儿撒着欢儿要出去,周母知道一时半会指望女儿把这些全学会了也不可能,可她也是没办法,女儿下乡时年纪还小,她也没想那么多,可谁料到,转头就被安排下乡了。这一走就是两年,该学的家务、掌家周念夏全然没有学。

  要是女儿嫁在身边,这些掌家、为人媳的道理可以婚后慢慢教、慢慢学,可现在不是离得太远了嘛。只是到底也不愿闺女婚前最后几天日子过的闷闷不乐,对周念夏打的小算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放她出去了。

  至于周大哥,则作为周家唯一露面的男人,去钱家应酬交际去了,还有顺带实地考察一下钱家条件和钱家人为人。若是有实在不好的,发现了现在后悔也来得及。他们还不知道,周念夏早已连结婚证都领了,要后悔怕得再离一次。

  钱二一家没能回来,还有钱父并两兄弟、外加一大帮子的叔伯兄弟,周大哥光认识人都忙的够呛。不过,钱家作风清正也不怕人打听,周母听着周大哥讲述看到、听到的,也多少放下了提着的心。主席都说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钱家要是真有什么问题,能有这么多乡亲登门嘛,还不得有几个说算话的,由此也看出钱家人缘之好。

  期间再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

  匆匆三天时间一闪而过,周父到底没有赶过来,一家人遗憾可也无可奈何。

  婚礼还是按照之前定的时间准日开始起来。

  整场婚礼的仪式也很简单。随着鬼神之说的淡去,封建的拜天地也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面对主席的画像宣读誓言,由证婚人完成证婚可以了。

  这天也是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碧空如洗,微风和煦带来一阵阵凉意。

  早在清晨6点,知青院里就热热闹闹起来,墙上、窗户上都贴上了红双喜字。周母总指挥着,周念夏则待在自己房里梳妆打扮,等钱建军骑车过来接新娘。周母时而进来瞅两眼,几个女知青都聚在一块儿凑热闹。

  是的,尽管钱家离知青点距离很近,走路也就不到10分钟的路,可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在村子里还是个稀罕物,能有一辆自行车作为婚车也是顶有面子的事了,所以钱建军过会来接亲时会骑着自行车过来,也在村民面前涨涨面子。

  结婚这天嘛,不就图一个喜庆热闹。

  到了早上8点,男方那边也陆陆续续安排起来,接亲的人和队伍、要带的物件、新郎装扮,一应有条不紊地准备好了后,大概也到了9点。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为了各项流程正点进行,作为新郎的钱建军还得带着迎亲队伍绕着村里转一圈再到知青点。

  等到了知青点,知青点远门紧锁,从门后叽叽喳喳的声音不难听出,一群瞧热闹的人呢。一连塞了数个小红包,这门才算是开了。钱建军进了门,直直往周念夏所在的新娘房而去,此时周念夏和一众女知青也都在房间里等着了,周母和周大哥则在外面大厅等候。

  接过新娘,来到正厅中,钱建军当众念了一段结婚宣言,再给周母和周大哥敬完茶后,周母又细细叮嘱再三,钱建军改口叫了周母一声妈,周母回了红包,这边的接亲仪式也就结束了,到了周念夏要出门子的时间。

  周念夏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酸涩,今日起她从周家女转变为钱家妇,今日一别不知下次相见又是何年了,只欲滴落的眼泪到底叫周母劝住了。大喜的日子哭不吉利,她希望闺女能高高兴兴的嫁出去,往后余生顺遂平安。

  周念夏由周大哥背着,从新娘房里直接到了钱建军的车上,与周母、周大哥做了最后的告别,钱建军推着车后座的周念夏,一步步踏往钱家的道路。

  知青点里,周母和周大哥招待着开席,因为周家是外地人,当初特地和钱家商量过,一部分村人被安排到知青点充当娘家人。

  两人胸前各别着一朵大红花,车子上也缀满了红飘带,直照的人脸都红光满面,很是合今日的喜庆气氛。

  一众人仍旧是在村子里饶了一圈再回到的钱家,钱家屋内早已粉刷一新,钱家这边一应人员、事务都已经准备好了,满目所见皆是喜庆的红色。

  男方这边请来的证婚人是钱建军厂子里的领导,周念夏这边请过来的同样是学校里的校长,意味着经过组织的同意与祝贺,两人喜结连理,从今往后成为彼此的革命同伴。

  在两个证婚人的见证下,一对新人面对着主席画像,庄严而肃穆地齐声宣读了结婚誓言和M主席语录。

  周念夏很难说清自己的感受,在这种结婚都无比严肃的时代,仿佛这一场婚礼也不再只是一段简单的婚礼,而是两个人彼此结合的郑重宣言、是两个家庭间的彼此融合,是对在场众人乃至整个社会的一声告知。

  今天,周念夏和钱建军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肩负起婚姻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

  宣誓完成后就是给钱父、钱母敬茶,钱父、钱母各自殷殷嘱咐一番、送上祝福,整个婚礼走礼的大致仪式也就到此结束,婚礼的宴席正式开始。

  前进大队作为钱氏族人的集聚地,钱父又是大队队长,又不是农忙季节,理所应当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来人参加了,在钱家院子里都没有安排下去,还是又在后边院子里又加了几桌,这还不包括一部分去知青点热场子的村人。

  钱建军领着周念夏穿梭其间,端茶敬酒,一桌桌过来,认识在座各位长辈和同姓族人。

  其实周念夏在村里这么长时间了,基本该认识的人都认识。就说她带的班上还有不少小孩都是这些族人、长辈家的呢,平日里多少都有过接触。

  但那时是作为孩子的老师,这会子是作为钱家新进的一份子,身份不同、态度自然也不一样。之前态度是恭敬中透着疏离,此刻则是慈和亲近,对待外人和自家人态度鲜明,可见一斑。

  这时候讲究个男女平等,不论男女都可上桌,但座位还是分开的。见过众人后,钱建军在男桌上敬酒吃席,周念夏则在女桌上假作害羞状来应对一群大妈大婶的取笑。

  整场宴席办的可谓热闹非凡,直至晚间婚宴方才结束,宾客陆续散去。

  钱建军和周念夏都已经累得不行了,也没有心思留下来收拾一院子的杂乱,只怏怏地,被钱母推进了新房休息。

  新婚夜,新房里,新婚夫妻自是鸳鸯交颈,被翻红浪,一室旖旎风光。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入V三更全了,谢谢大家多多支持呀。

第36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15

  两人相拥而眠, 转日醒来, 已天光大亮。五月的天,亮的也早, 浅黄色的太阳刚刚露出地面,空气中还泛着微微的湿意,

  钱家尚无人前来叫醒这对小夫妻, 想来也是钱母体恤, 可周念夏醒了后也没有心思再睡下去。虽说按前进大队的规矩,新过门的媳妇前三天在婆家不用伸手干活, 以表示婆家对新媳妇的看中, 可这第一天的敬茶总也不能耽误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