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3节


  急着起来敬茶的周念夏,急急推醒自己身边的新婚丈夫, 两人手脚麻利的收拾洗漱好后走出房门。

  厨房里钱大嫂已经在准备早食了, 周念夏安下了心, 早饭还没好就不算迟了。倒也无需周念夏进厨房去帮忙, 只要在早饭前将茶水准备好, 在早饭前和钱父钱母敬茶也就是了。

  随着钱建军, 周念夏也出口喊了爸、妈, 即为改口,钱母乐呵呵地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两个红包,一人一个, 这就是改口费了。又改口称钱大哥、钱大嫂为大哥、大嫂,今日的唯一任务就算完成了。

  一家人用罢早饭,该下地的下地、该干活的干活, 人走的七七八八,就连大房里两个小孩都出门去了,家中也就只剩下休婚假的两人面面相觑,还有三天的假,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吗?

  事实证明,放假了就是真的放假了,钱母也拘着不让他们干活,说不是好兆头,周念夏两人也就不勉强。周念夏想着回屋归置下自己的箱笼和屋里器具摆设,昨日里还没来得及细看房间内呢。

  为了小儿子新婚,钱建军的这件屋子作为新房是特意重新粉刷过了的,因此看起来十分显眼、亮堂,屋内随处可见的红喜字。这屋子是很大的一间,床柜桌椅齐全,昨天周念夏从娘家带过来的柜子什么的此刻还在床前摆着。

  打开一个个箱子细细分类,衣服、被褥是要放进衣柜的,箱子也得找地方放置,还有吃食、钱票等,都得找地儿好好收拾起来。周念夏坐在床上分好类,又使唤着钱建军放到指定的地方去,东西细碎又杂,除去中午吃饭的时间,两人一直都在忙活这个,总算及时在晚饭前整理好了。

  吃过晚饭,众人各自回房歇息暂且不提。

  第二日,吃过早饭依旧无所事事的两人,青↑天白日的,也不好整日里在家干坐着发呆,两人就商量着出去村里四处转转。

  5月份的气候已经隐隐有点夏天的闷热,两人在田间地头一路慢悠悠走着,时而和路过的村人们打声招呼,远远瞧去就是很登对的一对小夫妻。

  走着走着,就到了曾经他们共同劳作过的那块地头,还是一群熟悉的知青们在那耕作,只他们两人不再是其中的一员了。

  回忆起过往相识的点点滴滴,初识还有第二次见面都是擦身匆匆而过,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如今想起来,只觉得既甜蜜又好笑,明明才不过两年,那些往事就像过了很长时间似的,牢牢扎根于记忆中。

  周念夏略有些傲娇的冲钱建军嘟囔,当初可是你先看上的我,一个劲儿忘我身边凑、要帮我来着,我拒绝不了才勉强答应的你的。

  钱建军知道她口是心非,看着她笑眯眯的得意模样,也不戳破她。而是附和道,是是是,是我对夏夏你一见倾心,二见难以忘怀,这才死皮赖脸的追着你、帮你干活的。不过要不是我脸皮厚,哪里追的到夏夏你这么好的对象啊。

  听钱建军这么一通恭维,周念夏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两人刚认识的时候,自己刚开始确实因为原剧情里的偏见而对他有点误会,甚至不想和他认识来着,后来接触多了,觉得对方不是和原剧情里描述一样的人,想着眼见为实,才算消除了那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思维,真正愿意接受对方的追求的。说起来,还是自己狭隘了,差点错过彼此。

  在这之后则是一路顺顺利利的发展,彼此互相见过家长、订婚、然后结婚,一日日相处下来、记忆一点点累积起来,构成了他们之间最幸福的时光。

  尤其自交往后两人性格颇为相合,两人本身都不是多有理想抱负的人,满足于当前的小富即安的现状,只想着享受当前安定的生活即可。

  唯一可能的矛盾,就是日后的回城,也在钱建军的心大之下达成了初步共识。至于钱家其他人反应,离真正回城还得等个6年,那时指不定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还早着呢,操心那么多干嘛?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前进大队里,钱建军和周念夏这场堪称盛大的婚礼也一直被人提起,或羡慕钱家的丰厚身家,或羡慕两人的恋情顺利圆满,也让更多知青因此不再忌讳和村里人的结合。

  第二日也就这般在漫步中平淡的过去了。

  第三日就是回门的日子,回门即女子出嫁后,在第三日首次回娘家探亲。周母他们为了这一天,特地在前进大队多呆了三天,今日回门过后,傍晚就要赶回上市了。他们出门前后已经七八天,周父一个人在家他们也有点担心。

  所以,这一天既是回门日,也是分别日。周念夏的心情并不怎么美丽。

  提着钱母昨日准备好的回门礼,周念夏和钱建军还是回到知青点。之前在马寡妇家借住的房子在结婚前不久就商量好到月底就退掉,房租等都处理好,属于和平分手。所以,这几天钱母还是安排在马寡妇家住,周大哥则在男知青宿舍挤挤,也是辛苦。

  今天为了回门好看,还是特地起个大早回到知青点宿舍来。

  周母还是不放心周念夏,只是女婿在眼前,有些话不好多说,只嘱咐了些婚后要孝顺公婆、夫妻互相体谅的场面话。钱建军也是个会看眼色的,当即拉着周大哥就出门遛弯了,给她们母女俩留下些说话的空间。

  周母搂着周念夏,一脸的不舍,闺女从此之后真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只是担忧的心思压过了不舍,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就是个吃不得苦受不的累的,之前一个人时有他们家里补贴,嫁了人后就不同了,一个屋檐下,又是农村,不知道多少事情呢。这一切周念夏自己一个人都要承受下去,这年代还没有结婚了也可以离婚的说法。

  这天下午,看着远远驶去的火车,送走了周母和周大哥,周念夏既觉不舍、又觉新生,她的人生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两人回到钱家,天色也不早了,明天还要正常上班,两人早早洗了就睡了。

  这一夜,半睡半醒间,周念夏突然就回忆起来,这不是她第一次结婚了。

  准确的说,是第三次。

  穿越了三个世界,也同时就意味着周念夏结过三次婚。时间跨越过几十上百年,期间很多事情其实周念夏都不太记得了,仅能回忆起个大概。

  只那么依稀记得,第一世的夫君,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谨遵男主内、女主外的思想,周念夏亦谨守三从四德、女规女戒,那一生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就如同完成自己的一份工作。那男人很是敬重她这个妻子,后院里大小事务均交由她处理,虽也有那么两、三个侍妾,但都老实本分。两人间谈不上爱情,可却也如同家人般相处了一辈子,不是没有感情。

  第二世的丈夫亦是个对她很好的,一直宠着她、护着她,包容着她的一切任性和小脾气,两人彼此互相依偎着前进,幸福一生。纵然现在没有了情感,可周念夏想,自己当时也应当付出了感情,所以才能骗过了自己、也骗过了他。

  可在现在的她回忆起来,那两世生活发生的一切都恍然如梦,回忆荡过心间却再也激不起任何波澜。彷如这一切不是自己亲生经历过的,而只是午夜梦回间的那一份遐思。

  周念夏不禁苦笑,也是托了系统功能的“福”,那产生的各样感情都被清除了。

  在脑海中的系统毛球君见状有点担心。宿主这是心绪出现问题了嘛?果然如系统规则所说的,清除七情六欲也并不能完全摈除风险。那现在宿主出现问题,它该怎么办呢?

  同样新上手的毛球君束手无策,有些着急起来,可又不敢打扰宿主,只急的转圈圈。情急之下,毛球君终于想起了回到**论坛,去找系统界的系统大神们请教一番。

  对于系统的动作,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周念夏浑然不觉。此时的她无比茫然,接受系统的绑定在各个世界穿越,究竟是对还是错早已无从评判,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否则她怕自己迷失在这条道路上。

  而只有回忆起现实世界的父母,她那焦灼不安的心才能稍稍得到缓解。那才是她真正的归属,只有真正回到现实世界、回到家,才能证明她的一次次穿越、一次次坚持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吗?

  按捺下繁杂的思绪,周念夏终归坚定了决心一步步继续往前。

  明日,肯定也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殊不知,毛球君已经给她挖了一个坑。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写起男女主来没完没了,明明我是想专注走剧情的,下章就上剧情哈。

  昨天V章留言的都给发了小红包,没收到的可以找我补哈

第37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16

  时光荏苒, 眨眼间六年时间匆匆而过, 1977年悄然到来。

  六年间,不管外界如何纷纷扰扰, 周念夏所处的前进大队,因为有钱队长在前面顶着, 队里的人也一致团结对外, 故而大队里始终都是一片祥和, 可以说丝毫没有被外界的混乱所侵袭,倒是一片难得的清净之地。

  六年间, 钱建军和周念夏夫妻也有了两个宝宝, 大的是5岁的哥哥钱立霖,小的是3岁的妹妹取名钱立萱, 一家四口相亲相爱、生活很是和谐。

  变革来得很突然。自去年, 华国一位伟人去世, 新的领导人上台后, 接连发起了一项项改革, 从上而下改变了整个华国。事关周念夏的, 无疑就是高考恢复的消息。

  如周念夏记忆里的一样, 9月份就开始有消息隐隐传来,教育部在B市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决定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即高考,不看出身、不看成分,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只是没有正式通知下来, 人们不敢全然相信,但这道横空出世的消息,让无数的知青们看到了希望,只是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足够让下乡的知青们像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

  1968年到1977整整10年间,前进大队陆陆续续派下来的知青不少,和当地人结婚、谈对象的知青也不在少数,甚至好几对都已经有了孩子。

  和平了几年的前进大队终于被打断平静,知青们彻底沸动起来,如扎了窝的蜜蜂,连带着整个大队都开始彻底乱了起来。这时如果人们能抬头看看,就会发现整个华国都在发生着巨变。

  恢复高考,多么让人欢喜又可怕的一个词,给了无数知识青年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赋予了下乡知青们回城的希望。

  但同时,也就此打散无数家庭。无数对夫妻因此分离,也有无数孩子沦为单亲家庭的受害者,原主的作为只是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缩影,平凡而可悲。

  回城,那是所有的知青们多年来的夙愿,承载着他们对过去、对城市魂牵梦绕的回忆,更是回到家乡、回到家的希望,意义自然不同。

  随着消息的传来,被生活压怕了的还想着再等等,机敏一点的已经开始准备起来,借书、借课本、复习,队里每日来往的快递都不知道有多少,方方正正的,叫人一看就知道又是寄给谁的课本和复习资料。

  周念夏的复习也就此从暗地摆到了台面上。之前,周念夏即使看高中教材,也得打着为更好教导学生的大旗,而现在有了高考的消息,也不再需要遮遮掩,真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该知道的不还是都得知道。

  钱家人日常相处在一起,自是察觉到了周念夏的异常,想到村里传开的消息,又想到这个儿媳妇的知青身份,钱家人自是无比担心的。虽说周念夏这个儿媳,在这几年间表现很是不错,家里的家务虽不会主动伸手帮忙,但分配下去的活计还是能做的好好的。可谁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只能呆在村里的无奈之举呢?

  越想越担心的钱母还是没有按捺住,背着钱家人和周念夏,给钱建军偷偷打了个电话,把情况都给他说了一遍,又喊他赶紧回来,别最后媳妇跑了。

  钱建军刚听到其实还有点怔忪。上次和周念夏提到回城这个问题,还是刚结婚时候,周念夏和他又确认了一遍他的同意。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两人都默契的没有再提这件事,如一对再正常不过的夫妻、正常的生活着。哪里能料到,这么突然的,就来了。

  钱建军有些心慌,周念夏回城了,他真的能一起过去吗?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愈长,美好的回忆愈多,他就愈加害怕失去。如若不能,那他又该怎么办。只是想到周念夏,想到两个孩子,钱建军发誓,不论周念夏去到哪里,他都会带着两个孩子一直跟着,一家子就应该齐齐整整在一起才对。

  钱母显然不会知道,这一通电话根本没有起到阻拦的作用,反而更加坚定了小儿子的信心。即将离家远去的,可能不止一个小儿媳,而是小儿子一家四口人。

  钱建军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没有立即回家,仍是等到了周末放假,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回到了钱家。又试探性的问了一下周念夏的想法,周念夏自是十分坚定高考回城的想法。

  周念夏已经想好了,当了好几年的老师,她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职业,等报志愿的时候她就报上市的师范类院校。以后,以华国对文化知识的渴求程度,以后教育行业形势肯定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好,那么老师肯定是份十分有前景的工作(才不是因为老师工作很轻松呢)。

  钱建军听了只得表示同意,还特自然的和周念夏商量起了,自己和两个孩子该怎么一起去上市。周念夏也没有察觉到不对,不过虽然周念夏对自己有信心,但考试还没考,现在想这些也就是个想法罢了,远没到实施的地步。

  到了10月份,□□下发了恢复高考的正式文件,消息瞬间席卷了整个华国。各大媒体同步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进行。

  因为高考制度一度中断了10年,此次高考不限人员,除了应届初高中生外,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都在此次可参加考试的范围内,年龄也放开到了30岁,不限婚否。

  所以,哪怕周念夏今年已经25,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还是可以参加这次高考的。不过这种好事也就头两年,后面肯定还是会严格起来,毕竟正经学校毕业的应届生整体知识水平总要好些。

  如果说,高考制度的中断磨灭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与看重,而现在的恢复就是在郑重向世人宣告,国家开始注重教育了,知识人才的春天即将到来。

  原本或信或疑的人们,都相信了。只有一个月,此时时间已经很赶了,谁都不敢肯定政策什么时候又会变动,下一次高考还会不会来临。故而,所有有志高考的人,都决定参加这些高考,一时间斗志盎然,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不参加这次高考。

  前进大队亦是如此。

  繁忙的秋收时节,原本老老实实干了几年活的知青们,此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考试上,哪里还有心思赚公分,纷纷找钱队长请假。

  钱队长知道自己要是不同意怕是会引起众怒,也不阻拦,只是说明不干活是没有公分的,潜台词就是没有公分也就没有粮食。知青们能接受,他也就不管了。地里的活,他们村里的人照样能干得好。

  有点积蓄的用积蓄,没有积蓄的都在找家里支援,这一考关乎他们日后究竟是只能扎根农村还是能回到城里,轻忽不得。

  队里的事,因为钱队长有意的放下没有引起什么纠葛,但其他矛盾就不同了。

  还住在知青宿舍里的单身知青还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日除了吃喝睡就是聚在一起看书。至于有了家室的还想这样,做梦呢。

  周念夏这边,因为钱建军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去钱父钱母那里做过功课,钱家其他人也都没有去说什么。而且周念夏也没耽误自己的工作,故而都体谅起她、尽量不让她干家务活,甚至家中最近的伙食都好了不少,那是钱母想着对小儿媳好点别真给逼走了。

  周念夏开始了复习备考路,联合其他知青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型的复习小组,一个个都日夜不辍的复习、看书,企图在这次考试全力以赴搏一把。

  其他成家的知青自然没有这种好待遇。家中人同不同意是一说,反正同不同意也影响不了他们的态度,但是家中因此产生的矛盾也逼得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带孩子、洗衣做饭甚至上工干活,一个躲不掉,因为一起吃饭分粮,一个人少干一点就得其他人多干一点,一家人也不都是一条心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得在白日里干完活后,晚上再来知青宿舍一起学习,复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众多知青们,有的知识基础不同,有的学习时间和能力不同,最后学习的结果自然就各有差异,有学的好的,也有学的不好的。

  周念夏显然就是那个学的好的,不提当老师这么多年都没放下的基础知识,就是现在学习的状态也比任何人都要好,知青们有什么不懂得都会来问她。知青们在心里是很羡慕她的,觉得她最后肯定能考上大学,而自己不知道有没有希望。

  当然,背地里八卦的村人也不少,有的说周念夏不惜福,婆家对她这么好也要走,是个狠心的;也有的说周念夏看着不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就不要瞎传消息;更多的人是说钱家人傻,对一个不是一条心的儿媳也这么好。

  这些或好或坏的流言,周念夏都无暇顾及了,因为高考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首次参加高考的一共有五百多万人次,录取的却只有二十七万,录取率十分之低。她不知道现在有多少能人在摩拳擦掌地准备考试,只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很幸福美好的了,我们都应该珍惜!

第38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17

  随着人们紧张复习的脚步, 时间缓缓迈入了1978年的12月, 这个开始改变整个华国发展进程的时间点。

  在众人不知是着急期盼,还是该忐忑害怕的心情中, 高考如约来临。

  整场考试的考点都安排在县城中学,监考老师是调的县城各个中学的老师。因为前进大队位置偏远, 周念夏他们提前两天就到了县里招待所, 一群人互相作伴, 倒也没要家人陪同。

  在招待所,周念夏看见了很多认识、不认识的知青, 都是下面公社的, 只有少量的村里人。直到到了考试现场,周念夏才知道, 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是青年工人, 按政策, 他们参加高考是可以保留工资的, 而作为大队小学老师的周念夏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其实当地人对高考上大学的渴望远没有知青那么深。比如钱家小妹也是读完高中才嫁人, 年龄和周念夏一样大, 现在同样有了两个孩子, 可之前周念夏问时,她只说自己没有这个想法。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女性还是会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 受限于家庭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什么自己也能走出去看一看的想法。

  面临能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所有人都有点紧张。严重点的, 考试前的那个晚上都已经担心的睡不着了;周念夏却没有太大感觉,该尽力的她都尽了,该复习的也都看了。

  作为一个曾经受过整整16年教育、历经各种考试磨炼的华国学生,周念夏表示,考了16年,她对考试已经无所畏惧了,直到进入考场她心态一直都是平和的。

  或许是因为这场考试对所有人都太重要了,以致没有人敢在这时候作乱。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四门学科一门门考过,整个考试的过程很是平静。考的好的、考的不好的,皆是默默考完了。

  只是考完后,众人第一时间就是对答案,这时候众人反应就不同了,沉得住气的不动声色;沉不住气的就喜形于色了——或得意洋洋、或垂头丧气。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