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节


  “佛家说,诸法因缘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有这段母女缘分。”汤母看着汤婵,耳边响起慧觉的大师的话,“既然有这样一段缘分,我们不如试着接受。”

  汤婵没想到汤母竟然如此包容,她委婉道:“我与您想象中的女儿,怕是不太一样。”

  汤母弯起嘴角,“我知道,你不是宝蝉。但你来了,未必不是上天补偿给我的另一个女儿。”

  她这样温柔,汤婵倒不知该怎么办了,她端起茶杯,掩饰自己的不自在。

  “……只是你应该也明白,怪力乱神之事,不好外传,”汤母说道,“若你想安稳度日,便只能继续用她的名分。”

  汤婵点了点头,她自然明白,想在这里活下去,她离不得这个名分,更离不得汤母。

  汤母问道:“前些日子我提过的庆祥侯府,不知你可还记得?”

  见汤婵再次颔首,汤母继续道:“我还是打算着带你进京,托你叔祖母为你定门亲事。待你出嫁,我也算了却念想,到时候便回族里居住,给宝蝉的父亲守节……你意下如何?”

  汤婵一顿,进京嫁人吗?

  她是不婚主义者,但如今这个年头,不成婚显然不现实。

  类似剪头发做姑子是决计不行的,毕竟在外人眼里,没有犯过大错的女子不会出家,若真走了这条路,汤大小姐的名声就彻底没了。

  汤婵倒是无所谓,可汤母都先迈出一步了,汤婵不说投桃报李,也不能上来就把人家女儿的名声搞坏吧?

  只是她也得为自己考虑。

  莫名其妙穿越,汤婵对“用所学的现代知识征服这个时代”之类的伟业没有丝毫兴趣,累了这么多年,她的终极目标依旧是尽快退休,享受生活。

  这坑爹的古代,不像穿越以前,可以靠自己奋斗积攒躺平资本,女人想要财富自由只有两个途径,守寡,或者和离。

  她的选择唯有嫁个合适的冤大头,把这当一份工作,混碗长期饭票,然后许愿对方早登极乐,或者两人早日一拍两散。

  去了京城,虽然风险大了一些,不过可选择的冤大头种类和质量增高,还能避开祝周两家恶心人的,可行。

  “有劳夫人思虑周全,”汤婵抬起头,“我也不过是想过安稳日子,以后的日子,还请夫人多多关照了。”

  汤母给京城去了信,侯府很快回消息,说已经派遣船只和人来接汤家母女上京。

  汤母便忙了起来,处理家产、收拾行李,还要挑选跟着上京的仆从。

  她们进京是寄人篱下,身边不能太多人伺候,好在家中伺候的下人除了汤母的陪嫁,其他大多是到了当地买来的,汤父去后已经卖了一批,此时再遣散了不愿意远行的,剩下的就差不多了。

  汤大小姐原来的丫鬟看护主子不利,吓得跟着病了一场,后来被汤母寻了人家嫁了出去,汤婵身边一直没有固定的人,正好借这次机会挑了两个,其中一个形容稳重识得字的叫秋月,另一个圆脸圆眼活泼机灵的小丫头叫双巧。

  汤母打量着双巧才十一二岁,忍不住提醒道:“年纪是不是小了点儿?”

  “不要紧,”汤婵笑着解释,“她长相讨喜,回话伶俐,这个年纪嘴再甜一点儿,打听事情起来容易。”

  汤母见她心中有计较,便不再多言,将二人的身契找出来给了汤婵。

  两个丫头给汤婵磕头,汤婵平静受了。活在这儿,就得接受自己随时被跪拜以及跪拜别人。

  汤婵带着新丫鬟回房,汤母则带着伍妈妈和管事出门办事。因着以后不会再回来,她得将这些年置下的家产变卖,一同带上京。

  汤母刚走不久,门房便来报,给汤婵看过病的老大夫上门来复诊了。

  当初说好每月请大夫上门一次,结果最近准备行李太忙,竟将这件事情完全忘了。

  汤母不在,汤婵不好直接叫人进门,便让秋月拿上红封,跟老大夫解释她们不日便要上京,以后不必再来了。

  秋月应下,不一会儿,却见她忧心忡忡地回来,在汤婵耳边道:“姑娘,大夫谢过姑娘后让奴婢带话说,姑娘落水受寒,进京后还是要找妇科圣手细细调理,不然之后怕是不易生育……”

  “什么?”

  汤婵大喜,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生育是一件神圣又伟大的事情,汤婵敬佩每一位母亲,但生孩子这事,自私如她一直谢敬不敏。

  搁在现代,羊水栓塞救不回来的都不是没有,更别说古代这医疗条件,生产就是纯纯鬼门关。

  汤婵之前还在想,哪怕嫁了人,她也得想法子避孕,这下好了,不孕解千愁!

  这病绝不能治!

  意识到自己喜形于色,汤婵连忙敛了神色,幸好不能生育在秋月看来是天大的事情,性子稳重的她也失了分寸,根本没注意到汤婵的异常,“姑娘,咱们赶紧跟夫人商量怎么办吧!”

  汤婵问她,“这件事还有谁听到了?大夫跟你说的时候身边有人吗?”

  秋月摇头,“大夫使了他身边的小徒弟悄悄与我说的,并没有旁人听到。”

  汤婵心里窃喜,面上却是做出伤怀的姿态来,嘱咐秋月道:“这件事暂且保密,不要将此事告知母亲,她如今已是操心太多,得知此事不免又是劳神费心,之后我会找机会慢慢把这件事告诉她。”

  秋月哪里知道汤婵满肚子鬼主意,听汤婵这么说便应下了,还在心里感慨姑娘纯孝。

  汤婵见糊弄过去,心里松了口气。

  她知道这么做是十足的小人行径,但生孩子这事跟缠足一样,没得商量。

第5章

  六月,侯府来接人的船只抵达,汤婵随着汤母登上了船。

  杭京之间有运河,来往方便,侯府早早沿途打点过,路上十分顺利,不过半多个月,一行人便到了京城。

  汤婵双目无神地走下船,双脚落地,才算是舒了口气。

  旅程漫长又无聊,可算是到了。

  庆祥侯府派来的人一早便在码头候着。

  到底是财大气粗的勋贵之家,侯府为汤母与汤婵各自派了一辆车,众人上了马车,向侯府而去。

  热闹的喧嚣声传入耳畔,汤婵掀起侧帘一角,向外看去。

  作为都城,京师自有一番繁华在。

  汤父籍贯顺天府,本是京城大兴县人士,登科外放前,一家人住在县城,原身儿时进过好几次京城,记忆里还存着对京城热闹的怀念。

  画面变成现实,原汁原味的古时风貌让汤婵看得津津有味。

  瞧完新鲜,汤婵便要放下帘子,转头却注意到两个丫鬟的神色。

  双巧还小,兴奋好奇都写在脸上,秋月已有十六,性子沉稳些,但眼里也流露出向往之色。

  汤婵便笑着对二人道:“你

  们也来瞧瞧吧。”

  秋月难得露出些羞赧,双巧便直接多了,眼睛一亮,“谢姑娘!”

  经过在船上的磨合,两个丫头也大概摸清了新主子随和大方的性子,故而也去了刚伺候时的小心翼翼,多了几分松快随意。

  二人头抵着头透过小窗一角看风景,双巧时不时发出几声低低的惊叹。

  汤婵笑笑,靠在马车上闭目养神,梳理着脑海中关于庆祥侯府的信息。

  庆祥侯是开国功臣,爵位世袭罔替,传到如今已经是第五代。汤母的父亲是上一代庆祥侯的庶弟,母亲是信勇伯府的远亲,两位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汤母出嫁前,所在一房便已经分了出去,出嫁后更是与侯府本家疏远了不少,故而原身的记忆里,除了逢年过节给老夫人等本家长辈请安,并没有太多关于侯府的画面。

  老庆祥侯的子嗣不多,活到成年的只有二子,其中一子是嫡出,也就是如今的庆祥侯庞弘善,另外一子庞弘义是妾室所出,不过生母早逝,记在老夫人名下,由老夫人抚养长大,同嫡子也无甚差异。

  如今的庆祥侯不是什么上进之辈,只在京营挂了个四品的闲职,平日里除了打理侯府庶务,便是四处游玩。

  世子庞逸子承父业,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小纨绔,不过倒不是欺男霸女草芥人命那一款,只是爱好华灯烟火,斗鸡走马,游手好闲正事不干。

  倒是庆祥侯的弟弟庞弘义,年少从武,娶了一位得力的妻子,在岳父运作之下,外放到福建都司任三品都指挥佥事,已经攒够资历与功劳,马上就要被调回京中前军都督府,升任二品都督佥事,老夫人之前的来信还说,二房抵京的时间应该正好与汤婵她们差不多。

  两房下头各有子女若干,原身关于这些表亲的记忆中很是模糊,虽然汤婵都记下了名字,也只能等见面之后重新认识了。

  大半个时辰后,马车抵达了庆祥侯府。汤家一行人从角门入府,在府门换了小轿,到垂花门下轿子,先往老夫人的福禧堂而去。

  阔别多年,汤母看到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不由感慨万千。

  庆祥侯府曾是前朝某个郡王爷别院,太—祖定鼎分封功臣,将别院改制后赏给了庆祥侯府的老祖宗,整个侯府更像是个大园子,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可谓三步一画五步一景。

  汤婵一边观赏一边跟脑中记忆做对比,还不忘感叹,搁在后世,怕得是个需要花钱才能进的景点。

  秋月和双巧这回才算见识到了什么叫京城的豪门贵胄,二人没了马车上的活泛,脸色严肃,唯恐行将踏错给主子惹来麻烦。

  只是二人面上的拘谨都被老夫人派来接人的婆子暗自看在眼里。

  婆子不由暗自撇嘴,果真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奴婢,比不得高门大户的训练有素。

  不过出身庶房的姑奶奶不提,这位表姑娘倒也让人高看一眼,到底是有侯府血脉,神情自若,没有拘束敬畏。

  一路到了福禧堂,已经有小丫鬟等在门口,见了汤母与汤婵,立刻露出笑意问好,替二人打了帘子迎二人进房。

  屋里卧着冰盆,一进门,凉爽之气扑面而来。一位满头银丝,身形微胖,慈眉善目的老妇人靠在罗汉床上跟丫鬟说话,正是庆祥侯府的老夫人欧阳氏。

  故人相见,汤母瞬间便红了眼,跪地向老夫人问好,“老祖宗!”

  “欸!”老夫人也很高兴,她被丫鬟搀扶着走下来,亲自将汤母扶起,“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以后就把这儿当自己家……”

  汤母顺着力道起身,有些赧然地擦擦眼泪,“侄女失态,让老祖宗见笑了。”

  老夫人语带嗔怪,“跟我还这么见外?”

  “老祖宗教训的是。”汤母不好意思地笑,“老祖宗还是那么精神。”

  老夫人笑,“早都老得不能看啦,自你随远山南下赴任,都多少年过去了?”

  提到汤父,老夫人叹了口气,“当时我还说,远山是个有能耐的,谁承想……唉,着实可惜了。”

  汤母脸上也略过黯然之色。

  她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便把汤婵拉到身边跟老夫人介绍,“老祖宗,这是……婵姐儿。”

  汤婵认命跪地磕头请安,“见过老祖宗。”

  “好孩子,快起来,让我瞧瞧。”老夫人喜欢小姑娘,立刻笑眯眯地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到身边细细打量,“哎呀,出落得越来越像惠娘啦……路上辛不辛苦?”

  “不辛苦,”汤婵笑着反手扶着老夫人,“谢老祖宗关怀。”

  “那就好,那就好。”老夫人连连点头,越看越喜欢,不由对汤母道,“你这姑娘,大大方方的,养得可真是好。”

  汤母的脸色有一点愣怔,不过很快便掩了过去,笑着应道:“老祖宗谬赞了。”

  屋里气氛欢快,这时一直侍候在老夫人身边的姑娘也开口凑趣,“表姐来了,老祖宗可要把我们这些旧人丢到一边去啦。”

  “你这促狭鬼!”老夫人笑骂,语气里却满是亲昵喜爱,她介绍道,“这是大姑娘雅姐儿,惠娘你应该见过。”

  大姑娘庞雅年纪十五六岁,生得极漂亮,鹅蛋脸杏仁眼,唇边一颗美人痣,气质端庄温婉,声音温温柔柔,一看便是教养极佳的大家闺秀。

上一页 下一页